采油管柱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181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若干油管间接相连。
[0057]进一步地,第一通断组件包括第一球座131和搁置在第一球座131上的第一阀球133,环形的第一球座131固定设置在分流腔内,第一球座131位于分流器过流孔132的上方,第一油层50的液体经第一通道蓄积在分流腔内并顶起第一阀球133,第一阀球133与第一球座131分离使第一通道与外筒12的内腔连通。第二通断组件包括第二球座141和搁置在第二球座141上的第二阀球143,环形的第二球座141固定设置在下接头14内,第二油层60的液体流入下接头14的通孔并顶起第二阀球143,第二阀球143与第二阀座分离使第二通道与外筒12的内腔连通。
[0058]S30还包括S31,第一油层50的液体通过轴向过流孔134向下流向下接头14,第一油层50的液体向下施压于第二阀球143,使第二阀球143贴紧第二球座141,第二通道与外筒12的内腔隔断。
[0059]S40还包括S41,第二油层60的液体通过第二通道向上流入外筒12的内腔,第二油层60的液体向下施压于第一阀球133,使第一阀球133贴紧第一球座131,第一通道与外筒12的内腔隔断。
[0060]通过以上设计,当仅采用第一通道开采时,隔断第二通道;仅采用第二通道开采时,隔断第一通道。控制阀组件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使各输油路径之间互不干涉,仅采用其中一个输油路径开采时,有效防止在另一个输油路径中形成倒流。第一油层50的压力高于第二油层60的压力,第一油层50的液体依次经外筒过流孔122、分流器过流孔132、第一间隙向上进入外筒12,同时第一油层50的液体通过轴向过流孔134向下作用于第二阀球143,使第二阀球143贴紧第二球座141。第一油层50的压力低于第二油层60的压力,第二油层60的液体依次经下接头14、第二间隙、轴向过流孔134向上进入外筒12,同时第二油层60的液体作用于第一阀球133,使第一阀球133贴紧第一球座131。
[0061]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3位于外筒12的中部,并通过销钉固定在外筒12内。下接头14通过螺纹与外筒12相连。较优地,下接头14的上端延伸抵靠到分流器13的下端面,避免第二油层60的液体流出下接头14后,先流入外筒12在下接头14和分流器13之间的内腔,再向上流入轴向过流孔134,这样增加了第二油层60的液体向上输送的阻力,降低了开采效率。在第一油层50的液体向下流入下接头14时也能降低其流动阻力。下接头14的上端延伸抵靠到分流器13的下端面,使第二油层60的液体通过下接头14的通孔可以直接流入轴向过流孔134。
[0062]较优地,下接头14的通孔在下接头14上端面上的直径与各个轴向过流孔134围成的圆形轮廓的外直径相适应,使第二油层60的液体能从下接头14流出后顺畅地流入轴向过流孔134。同时,可在下接头14的通孔内壁的上端设置导流面,以降低液体在下接头14和分流器13之间流动的阻力。外筒12的上端连接用于连接其他井下工具的上接头11。
[006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抽油栗、伸缩管、控制阀组件和将外界的油层分隔形成从上到下分布的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的封隔器;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外筒、沿所述外筒的径向布置的第一通道和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布置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油层中,所述第一通道通过置于所述外筒内的第一通断组件向上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或隔断;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二油层中,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置于所述外筒内的第二通断组件向上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或隔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筒下端的下接头和与所述外筒的内壁密封配合的分流器; 所述外筒上沿其径向设置贯通到所述外筒内的外筒过流孔,所述外筒过流孔位于所述第一油层中;所述下接头具有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下接头的通孔下端位于所述第二油层中;所述分流器中设置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的分流腔;所述分流器上沿所述分流器的径向设置贯通到所述分流腔的分流器过流孔,所述分流腔的侧壁中设置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贯通且与所述分流器过流孔互不连通的轴向过流孔; 所述外筒过流孔、所述分流器过流孔和所述分流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断组件置于所述分流腔内;所述下接头的通孔和所述轴向过流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断组件置于所述下接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腔内的环形的第一球座和搁置在所述第一球座上的第一阀球,所述第一球座位于所述分流器过流孔的上方,外界的第一油层的液体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并顶起所述第一阀球,通过所述第一阀球与所述第一球座分离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油层的液体经所述第一间隙向上流入所述外筒的内腔; 所述第二通断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接头内的环形的第二球座和搁置在所述第二球座上的第二阀球,外界的第二油层的液体流入所述下接头的通孔并顶起所述第二阀球,通过所述第二阀球与所述第二阀座分离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油层的液体经第二间隙向上流入所述外筒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的上端横向设置第一罩板,所述第一罩板上设置沿所述分流器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阀球能在所述第一罩板和所述第一球座之间上下活动;所述下接头的上端横向设置第二罩板,所述第二罩板上设置沿所述下接头轴向贯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阀球能在所述第二罩板和所述第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板与所述分流器一体成型,所述第二罩板与所述下接头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具有第一阶梯形内壁,所述第一球座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阶梯形内壁的水平台阶面上;所述下接头的通孔具有第二阶梯形内壁,所述第二球座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阶梯形内壁的水平台阶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的下端封堵一定位分隔件;所述定位分隔件的上部沿其周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支撑部,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分流器的轴向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上端抵靠在所述第一球座的下端面,所述定位分隔件的下部与所述分流器固定连接; 所述下接头的通孔内固定设置一环形压环,所述环形压环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球座的下端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过流孔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器过流孔的数量相同且均为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与所述外筒过流孔的数量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筒过流孔沿所述外筒的圆周均匀分布,各所述分流器过流孔沿所述分流器的周向均匀分布,各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定位分隔件的周向均勾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过流孔的数量与所述外筒过流孔的数量相同,各所述轴向过流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器过流孔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油管柱,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抽油泵、伸缩管、控制阀组件和将外界的油层分隔形成从上到下分布的第一油层和第二油层的封隔器;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竖直放置的外筒、沿所述外筒的径向布置的第一通道和沿所述外筒的轴向布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油层中,所述第一通道通过置于所述外筒内的第一通断组件向上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或隔断;所述第二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二油层中,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置于所述外筒内的第二通断组件向上与所述外筒的内腔连通或隔断。采油管柱能形成不同的输油路径,使油藏产能合理发挥。
【IPC分类】E21B43/12, E21B43/14
【公开号】CN204851200
【申请号】CN201520507958
【发明人】管九洲, 杨艳辉, 王书慧, 滕立勇, 王宝栋, 杨波, 王金明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