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套及分层注入管柱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224700阅读:来源:国知局
被提前剪断,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施工。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如图5所示,可以在套体200的内壁上设置台肩203,第一滑动件设置限位部403。当封堵部处于封堵第一通孔104的工作状态时,限位部403顶固台肩203。在下入注入井的套管过程中,井下压力给予第一滑动件401向上的力通过相互卡合的台肩203和限位部403作用于套体200上,剪切销钉500在此过程中可以不受向上的力作用,从而可防止其被提前剪断。
[0051]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部可以包括能封堵第一通孔104的第二滑动件402,第二滑动件402设置于流体通道103内;第二滑动件402通过连接部40与第一滑动件401连接,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04 ;第一滑动件401通过连接部擎固第二滑动件在流体通道103内滑动,以使第二滑动件解除对第一通孔104的封堵。
[0052]第二滑动件402大致可呈圆环状,圆环状的第二滑动件402的外径尺寸与本体100的内径尺寸相适配,如此可使第二滑动件402在流体通道103内滑动时,第二滑动件402可以与本体100的内壁较佳的贴合,避免在第二滑动件402和本体100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可防止流体通道103内的流体介质发生渗漏。第二滑动件402和本体100的截面形状可参照上述第一滑动件401和本体100的截面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0053]如图6所示,第一滑动件401和第二滑动件402可以一体成形制造,此时连接部40为一体成形制造的第一滑动件401和第二滑动件402的一部分。当然,第一滑动件401和第二滑动件402也可以为单独的机构,即第一滑动件401和第二滑动件402分别制造成形,再将两者进行连接。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二滑动件402可以通过连接部40与第一滑动件401可拆卸连接,例如两者可以通过连接键连接。第一滑动件401通过连接部40擎固第二滑动件402,从而带动其在流体通道103内移动。
[0054]为方便第一滑动件401装入环腔300中,所述套体2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套体部201和第二套体部202,两者可通过螺纹连接;其中第一套体部201靠近所述第一环腔段301,所述第二套体部202靠近所述第二环腔段302。第一滑动件401装入环腔300后,将第二套体部202与第一套体部20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通孔20设置于第一套体部201上。此外,为了防止流体介质经第二通孔204进入环空中时直喷套管,可将第二通孔204设置于第一套体部201的下部,使第二通孔201的方向大致与环腔300的纵长方向相同,如此流体介质经第一环腔段301进入环空时,不会直喷套管。
[0055]所述本体100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本体部101和第二本体部102,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101靠近所述第一环腔段301,所述第二本体部102靠近所述第二环腔段302,第一通孔104贯穿开设于第一本体部101的侧壁上。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00可以由两部分拼接组成。当然,本申请实施方式拼接得到本体100的本体段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本体段的数量,实现本体100的自由组合。此外,第一本体部101和第二本体部102之间形成有缝隙62,所述第二滑动件401封堵第一通孔104时,所述第一本体部101的端部插设入所述缝隙62中,从而可保证第二滑动件401对第一通孔104的封堵效果,防止流体介质渗漏。
[0056]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滑套10进行注流体介质工艺的基本流程为: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套10与管柱连接,第一滑动件401通过剪切销钉500固定于套体200上,此时第二滑动件402处于封堵第一通孔104的工作状态;将管柱连同滑套10 —起下入注入井套管中预定工作位置,使滑套10与储层对应;通过管柱注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的热量将对容置于第二环腔段302中的热膨胀材料加热;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热膨胀材料发生膨胀,第二环腔段302中压强增大并作用于第一滑动件401上,当第二环腔段302内的压强给予第一滑动件401的作用力大于剪切销钉500的抗剪强度时,剪切销钉500被剪断,第一滑动件401在环腔300内移动,第二滑动件402在第一滑动件401的带动下随之移动,第二滑动件402逐渐解除对第一通孔104的封堵,第一通孔104打开,流体介质可依次经第一通孔104、第一环腔段301和第二通孔204进入套体200的外部即环腔中,并最终进入储层,从而达到将流体介质引导进入储层以补偿储层能量的目的。
[0057]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304,所述第三通孔304与所述第一环腔段301连通;所述第一滑动件401在所述环腔300中滑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通孔304与所述第一通孔401连通。
[005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堵部为第一滑动件401的一部分,第一滑动件401与本体100的外壁密封接触,因此作为第一滑动件401的一部分的封堵部可以对第一通孔401形成封堵。具体的,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滑动件401相对下方的部分4011可以为所述封堵部。封堵部上设置的第三通孔304通过缝隙61与第一环腔段301连通,当第一滑动件401在环腔300内滑动至预定位置时,封堵部解除对第一通孔104的遮挡和封堵,并且使第三通孔304与第一通孔104连通,从而使第二环腔段302与第一通孔104连通。如此流体通道103内的流体介质可经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104、第三通孔304、第二环腔段202和第二通孔204进入套体200的外部,并最终进入储层,达到补充储层能量的目的。
[0059]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滑套10进行注流体介质工艺的基本流程为: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套10与管柱连接,第一滑动件401通过剪切销钉500固定于套体200上,此时封堵部处于封堵第一通孔104的工作状态;将管柱连同滑套10 —起下入注入井套管中预定工作位置,使滑套10与储层对应;通过管柱注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的热量将对容置于第二环腔段302中的热膨胀材料加热;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热膨胀材料发生膨胀,第二环腔段302中压强增大并作用于第一滑动件401上,当第一环腔段901内的压强给予滑动件16的作用力大于剪切销钉500的抗剪强度时,剪切销钉500被剪断,第一滑动件16在环腔300内移动,至第三通孔304与第一通孔104连通,流体介质可依次经第一通孔104、第三通孔304、第一环腔段301和第二通孔204进入套体200的外部即环腔中,并最终进入储层,从而达到将管柱内的流体介质引导进入储层以补偿储层能量的目的。
[0060]由于本申请结构较为复杂,其中多个部件如本体100、套体200、环腔300是由两个结构组装或拼接得来;为了清楚显示部件及其组装或拼接结构之间的关系,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使用大括号将部件与组装或拼接结构进行了从属关系的标记。但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中的大括号包括的内容仅限于其两端的内容,大括号内部的内容并非其从属内容。
[0061]请参见图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滑套的分层注入管柱,所述分层注入管柱包括:能下入到注入井的套管26中预定位置的管柱23,所述管柱23与所述套管26之间形成环空27,所述管柱23具有下入到套管26中时靠近所述注汽井井口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注汽井井口的第二端。与所述管柱23连接的第一封隔器29,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