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摆线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0175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摆线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适用于燃料喷射泵的 余摆线泵的构造技术。
背景技术
已往,作为泵的形态之一,余摆线泵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 1公开了在柴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作为燃料喷射泵而适用的 余摆线泵。
在柴油发动机中,在燃烧室内,为了把燃料送入被高压压缩的空 气中,所以,必须要将燃料加压成高压进行喷射。燃料喷射装置承担 该加压输送任务,具有把燃料加压成高压并加压输送到喷射嘴的燃料 喷射泵、将燃料喷射到缸体内的喷射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8065号公报
下面,参照表示简易剖面的剖面图的图14,说明余摆线泵200的 已往技术。余摆线泵200被泵壳206和可卸下的盖205包围着,内部 具有可旋转的内转动体201和外转动体202。
作为锥齿轮的驱动齿轮207,热装固定或压入在驱动轴203的一 端。驱动轴203的另 一端贯通内转动体201的中心部地支承在盖205 上,内转动体201的旋转方向被驱动销218限制。
凸轮轴209通过齿轮被图未示的曲柄轴驱动,使形成在凸轮轴209 上的凸轮(图未示)旋转,可以使柱塞(图未示)上下移动,且使驱 动齿轮208旋转。这里,凸轮轴209通过由驱动齿轮207、 208构成的 锥齿轮,将驱动轴203驱动。
在该构造中,随着内转动体201被凸轮轴209驱动,外转动体202 转动。内转动体201和外转动体202的中心是偏心的,并且,内转动 体201的齿数比外转动体202的齿数少一个,所以,燃料油夹在2个转动体201、 202之间,从吸入口 (图未示)被加压输送到排出口 (图 未示)。

发明内容
在上述余摆线泵200的构造中,由盖205的端面和驱动齿轮208 限制驱动轴203的推力方向(图10中箭头方向)。
但是,在构成锥齿轮的驱动齿轮208磨耗了时,驱动轴203在推 力方向偏移,齿隙(齿轮与齿轮啮合时的间隙)增加。齿隙的增加使 得驱动齿轮207.208的磨耗进一步增加,缩短产品寿命。
因此,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余摆线泵中,防止驱动轴在推力方 向的偏移。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将说明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余摆线泵,具有一端固定设置着由锥齿轮构成的驱动齿 轮而另一端贯穿内转动体的驱动轴、和中心相对上述内转动体偏心的 外转动体,两转动体由盖和泵壳包围着;上述驱动轴的轴方向的推力 由第一限制构造和第二限制构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构造由驱动轴自 身或固定在驱动轴上的限制机构来限制相对于泵壳朝一个方向的移 动;上述第二限制构造借助上述驱动轴的另一侧端面与上述盖的一面 相接来限制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中,将上述驱动轴的一部分做成为比驱动轴的直径大的 异径轴,上述第一限制构造是使上述异径轴的端面与上述内转动体的 端面相接而构成的。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异径轴的周围设置2面部,在上述内转动体 上设置供上述2面部嵌合的嵌合部,用上述异径轴驱动内转动体。
在本发明中,具有在两端设有4面形状的特殊驱动销,在上述内 转动体上设置供上述4面形状嵌合的嵌合部,上述第一限制构造是使 上述4面形状的一面与上述嵌合部的一面相接而构成的,由上述4面 形状驱动内转动体。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本发明中,由于驱动轴的推力方向的位置被决定,所以,即使 驱动齿轮磨耗了时,也能防止驱动齿轮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 余摆线泵单体调节驱动轴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的操 作性。
在本发明中,把驱动轴的一部分做成为异径这样简易的构造,可 实现上述效果。
在本发明中,不设置已往的驱动销即可限制内转动体相对于驱动 轴的旋转方向,所以,可减少余摆线泵的零部件数目。
在本发明中,对已往的驱动销进行加工就可以具有2种功能,可 减少余摆线泵的零部件数目。另外,由于是用面接触实现驱动轴的推 力方向和内转动体相对于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限制,所以,限制精度 提高,接触部的磨耗减轻,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图l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余摆线泵的分配型燃料喷射泵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余摆线泵的示意主视图。
图3 (a)是表示实施例1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安装 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4 (a)是表示实施例2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5 (a)是表示实施例3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6 (a)是表示实施例4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安装 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c)是马蹄形零件的主视图。
图7 (a)是表示实施例5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8 (a)是表示实施例6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特殊 驱动销的立体图,(c)是内转动体的主视图,(d)是安装着内转动体 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9 (a)是表示实施例7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后视
5图。
图10 (a)是表示实施例8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后 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9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0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1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已往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l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余摆线泵的分配型燃料喷射泵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余摆线泵的示意主视图。
图3 (a)是表示实施例1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安装 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4 (a)是表示实施例2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5 (a)是表示实施例3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6 (a)是表示实施例4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安装 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c)是马蹄形零件的主视图。
图7(a)是表示实施例5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内转 动体的主视图,(c)是安装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8 (a)是表示实施例6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特殊 驱动销的立体图,(c)是内转动体的主视图,(d)是安装着内转动体 的驱动轴的主视图。
图9 (a)是表示实施例7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后视图。
图10 (a)是表示实施例8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b)是后 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9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6图12是表示实施例10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图13是表示实 施例11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已往的余摆线泵的示意剖面图。
先参照图1,简单说明采用本发明的余摆线泵的分配型燃料喷射 泵250。
分配型燃料喷射泵250,横设有可转动地支承在下部的凸轮轴 209,在该凸轮轴209上固定设置着凸轮212,在该凸轮212的上方配 设着柱塞260。通过釆用该构造,凸轮212和凸轮轴209 —体地旋转, 借助凸轮212的旋转,柱塞260上下移动。另外,在分配型燃料喷射 泵250的壳体内,形成了燃料通道265。
在柱塞260的侧方,配设着与该柱塞260平行的分配轴270,在 该分配轴270的下方连接着驱动轴203。该驱动轴203通过锥齿轮207、 208与凸轮轴210连动地连接,可驱动分配轴270。余摆线泵200配设 在驱动轴203的同轴上,由该驱动轴203驱动。
在该构造的分配型燃料喷射泵250中,燃料箱291内的燃料由余 摆线泵200和供给泵290通过燃料配管292加压输送到燃料通道265 内,接着,借助柱塞260的上升被加压输送到分配轴270,再被加压 输送到设在该分配轴270上的分配槽(图未示),最后供给到各气缸的 送出阀293。供给到该送出阀293的燃料被加压输送到喷射嘴294并 被喷射。
下面,参照图2简单说明本发明的余摆线泵200。 在余摆线泵200中,内转动体201和外转动体202埋设在泵壳206 的泵孔223内。内转动体201由驱动轴203驱动4t转。通过对齿数比 外转动体202的齿数少一个的内转动体201进行驱动旋转,使与内转 动体201啮合的外转动体202朝着内转动体201的同 一方向旋转。
通过采用该构造,形成在内转动体201与外转动体202之间的若 干个泵室, 一边变化其容积, 一边移动。从形成在该泵室容积渐渐增 加的范围内的吸入口 220吸入燃料油,从形成在泵室容积渐渐减小的 范围内的排出口 221排出燃料油。
7本发明的余摆线泵,具有一端固定设置着由锥齿轮构成的驱动齿 轮而另一端贯穿内转动体的驱动轴、和中心相对上述内转动体偏心的
外转动体,两转动体由盖和泵壳包围着;上述驱动轴的轴方向的推力
由第一限制构造和第二限制构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构造由驱动轴自 身或固定在驱动轴上的限制机构来限制相对于泵壳朝一个方向的移 动,上述第二限制构造借助上述驱动轴的另一侧端面与上述盖的一面 相接来限制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
下面,主要参照余摆线泵10~110的示意剖面图(图3~图13), 说明对应的本发明余摆线泵的实施例1~11。
关于驱动轴13~113的推力方向,按照余摆线泵的维护顺序,把 可卸下的盖15 ~ 115侧(图中左侧)定义为前侧,把驱动齿轮17 ~ 117 侧(图中右侧)定义为里侧。即,图3~图13中,箭头方向是驱动轴 的推力方向,箭头的指向是里侧。
实施例1
参照图3(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和图3 (b)所示的安装着内转 动体11的驱动轴13的主视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余摆线泵 10。余摆线泵IO被泵壳16和可卸下的盖15包围着,内部具有内转动 体11和外转动体12。
驱动轴13构成为从前侧端到其途中的直径比驱动轴13大的异径 轴13X。这里,在驱动轴13中,把直径变化的部位定义为台阶部13R。 另外,把驱动销18垂直于轴心方向地插入驱动轴13的中途部,在内 转动体11的前侧的内面形成了将该驱动销18的两端卡合的卡合部(图 未示)。
当该构造的驱动轴13内装在泵壳16和盖15上时,台阶部13R 的里侧端面13b与内转动体11的前侧端面llb相接,作为第一限制构 造。另外,驱动轴13的前侧端面13a与盖15的内部端面15a相接, 作为第二限制构造。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13的前侧端面13a朝着驱动轴13的推 力方向的前侧与盖15的内部端面1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台阶部13R的里侧端面13b与内转动体11的前侧端面llb相接,作 为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1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轴13的一部分做成为异径轴13X这 样简易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1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齿 轮17磨耗了时,驱动轴1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齿 轮1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10单体调节驱动轴13 的可动范围,所以,可以提高余摆线泵10的操作性。
实施例2
参照图4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余 摆线泵20。余摆线泵20被泵壳26和可卸下的盖2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21和外转动体22。
驱动轴23构成为从前侧端到其途中的直径比驱动轴23大的异径 轴23X。这里,在驱动轴23中,把直径变化的部位定义为台阶部23R。 这里,在异径轴23X的台阶部23R侧的周围,设有将两侧的侧面削去 而形成的2面部23c,从断面上看呈椭圆形。
另外,如图4(b)所示,内转动体21在其前侧设有嵌合部21G, 在该嵌合部21G上,形成了异径轴23X的直径可以嵌合的、直径比贯 通孔大且2面部23c可以嵌合的缺口 21c。
当该构造的驱动轴23设在内转动体21上时,驱动轴23的前侧端 面23a与盖25的内部端面25a相接,台阶部23R的里侧端面23b与 内转动体21的嵌合部21G的里侧端面21b相接。另外,驱动轴23的 2面部23c与内转动体21的嵌合部21G的缺口 21c相接,传递旋转驱 动。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23的前侧端面2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25的内部端面2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台阶部23R 的里侧端面23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与内转动体21的嵌合部21G的 前侧端面21b相接,作为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23在推力方向被 限制。
另外,驱动轴23的2面部23c与嵌合部21G嵌合,这样,内转动体21相对于驱动轴23在旋转方向被限制,传递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把驱动轴23的一部分j故成为异径轴23X这 样简易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2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齿 轮27磨耗了时,驱动轴2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齿 轮2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20单体调节驱动轴23 的可动范围,所以,可以提高余摆线泵2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轴23上设置2面部23c来限制 内转动体21相对于驱动轴23的旋转方向,从而无需以往的驱动销。 这样,能够减少余摆线泵20的零部件数目。 实施例3
参照图5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余 摆线泵30。在余摆线泵30中,构成可用螺栓34在推力方向将实施例 2的余摆线泵20的异径轴33X卸下的异径轴33X。即,异径轴33X 可以与驱动轴33分离,在异径轴33X的轴心部开设贯通孔,在驱动 轴33的一端侧穿设螺紋孔,用埋入螺栓可以固定。如图5(c)所示, 螺栓34是带六角孔的螺栓,头部嵌插入设在异径轴33X —侧的凹部 内,可用六角扳手等卸下。如图5 (a)和(b)所示,驱动轴33的旋 转方向及推力方向的限制与实施例2相同,其说明从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做成为可用螺栓34将驱动轴33的一部分卸 下的异径轴33X这样简易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3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 所以,即使驱动齿轮37磨耗了时,驱动轴3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 以,可防止驱动齿轮3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30单 体调节驱动轴33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3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轴33上设置2面部33c来限制 内转动体31相对于驱动轴33的旋转方向,所以,不需要已往那样的 驱动销。这样,可以减少余摆线泵30的零部件数目。
另外,由于可用螺栓34将异径轴33X卸下,所以,不需要实施 例1和2中那样对轴的台阶部加工,提高加工性,从而可减少制造工 时。另外,由于可用螺栓34将异径轴33X卸下,所以,即使用热装等方式固定驱动齿轮37,余摆线泵30也容易拆解,提高维护性。 实施例4
参照图6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余 摆线泵40。余摆线泵40被泵壳46和可卸下的盖4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41和外转动体42。
如图6 (b)和(c)所示,在驱动轴43上,在盖45的里侧周围 设有槽,可安装马蹄形零件44。把内转动体41设置在驱动轴43上时, 该马蹄形零件44安装在与内转动体41的前侧相接的位置。另外,在 内转动体41的里侧,构成了卡合驱动销48的卡合部49。
当该构造的驱动轴43内装在泵壳46和盖45中时,驱动轴43的 前侧端面43a与盖45的内部端面45a相接。
通过釆用该构造,驱动轴43的前侧端面4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45的内部端面4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马蹄形零件 44的里侧端面44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被内转动体41的前侧端面41b 限制,作为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4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轴43上设置马蹄形零件44这样简易 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4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齿轮47 磨耗了时,驱动轴4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齿轮47 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40单体调节驱动轴43的可动 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40的操作性。
另外,在驱动轴43上设置了马蹄形零件44,就不需要实施例1 和2那样对轴的台阶部加工,提高加工性,从而可减少制造工时。
另外,由于马蹄形零件44可以卸下,所以,余摆线泵40容易拆 解,提高维护性。同时,可容易地制作,可减少制作工时。
实施例5
参照图7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余 摆线泵50。余摆线泵50被泵壳56和可卸下的盖5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51和外转动体52。
另外,在驱动轴53上,在内转动体51的前侧周围设有槽,可以安装固定设置马蹄形零件54。该马蹄形零件54在外周设有2面部54c。
另外,如图7 (b)所示,在内转动体51的前侧,设有可供马蹄 形零件54嵌合的嵌合部51G。在该嵌合部51G上,设有可供马蹄形 零件54的2面部54c嵌合的缺口部51c,使得外形一致。
如图7(c)所示,当内转动体51设在驱动轴53上时,马蹄形零 件54与嵌合部51G嵌合。
该构造的驱动轴53内装在泵壳56和盖55中时,驱动轴53的前 侧端面53a与盖55的内部端面55a相接,马蹄形零件54的里侧端面 55b与内转动体51的嵌合部51G的前侧端面54b相接。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53的前侧端面5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55的内部端面5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马蹄形零件 54的里侧端面54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被内转动体51的嵌合部51G 的前侧端面51b限制,作为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53在推力方向 被限制。
另外,由于马蹄形零件54与嵌合部51G嵌合,所以,内转动体 51相对于驱动轴53在旋转方向被限制,可以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轴53上设置可卸下的马蹄形零件54 这样简单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5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 齿轮57磨耗了时,驱动轴5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 齿轮5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50单体调节驱动轴53 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5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设在马蹄形零件54上的2面部54c来限 制内转动体51相对于驱动轴53的旋转方向,所以,不需要已往那样 的驱动销。这样,可以减少余摆线泵50零部件数目。
另外,将盖55卸下,使驱动轴53在盖的厚度范围内滑动,就可 以把马蹄形零件54卸下,所以,余摆线泵50可容易地拆解,提高维 护性。
实施例6
参照图8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余摆线泵60。余摆线泵60被泵壳66和可卸下的盖6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61和外转动体62。
如图8(b)所示,特殊驱动销64,是在通常的圆柱形驱动销(例 如驱动销18)的两端形成由2个2面部64b、64c构成的4面形状64G。 即,特殊驱动销64的两端被加工成四边形剖面的形状。
如图8 (c)所示,在内转动体61的前侧,形成了可供特殊驱动 销64的4面形状部64G嵌合的嵌合部61G。
如图8(d)所示,当内转动体61 i殳在该构造的驱动轴63上时, 特殊驱动销64的4面形状64G与嵌合部61G嵌合。这时,特殊驱动 销64的4面形状64G之中,2面部64b与嵌合部61G的端面61b相 接,2面部64c与嵌合部61G的端面61c相接。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63的前侧端面6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65的内部端面6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特殊驱动销 64的4面形状64G中的里侧2面部64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被嵌合 部61G的前侧端面61b限制,作为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63在 推力方向被限制。
另外,通过特殊驱动销64的4面形状64G与嵌合部61G嵌合, 内转动体61相对于驱动轴63在旋转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轴63上设置特殊驱动销64这样简单 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6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齿轮67 磨耗了时,驱动轴6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齿轮67 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60单体调节驱动轴63的可动 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60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已往的驱动销进行加工,就可以得 到能限制旋转方向和推力方向的2种功能。这样,可以减少余摆线泵 60的零部件数目。
另外,只要用特殊驱动销64的4面部64G的形状就可以调节推 力方向和旋转方向的位置限制,从而可提高位置限制的精度。
另外,已往的驱动销与内转动体的卡合部是线接触,而在本实施
13例中,特殊驱动销64是用4个面与内转动体61面接触,所以,接触 面大,特殊驱动销64和内转动体61的磨耗减轻,可提高耐久性。 实施例7
参照图9(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余 摆线泵70。余摆线泵70被泵壳76和可卸下的盖7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71和外转动体72。另外,内转动体71相对于驱动轴73 的旋转方向被驱动销74限制。
如图9(b)所示,余摆线泵70设有覆盖驱动齿轮77的罩78。该 罩78上,在驱动齿轮77与驱动传递的驱动齿轮(图未示)接触的部 分设有缺口。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73的前侧端面7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75的内部端面7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驱动轴里侧 端面73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被罩内部端面78b限制,作为第一限制 构造。即,驱动轴7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余摆线泵70上设置罩78这样简易的构造 来决定驱动轴7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齿轮77磨耗了 时,驱动轴7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齿轮77的磨耗 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70单体调节驱动轴73的可动范围, 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70的操作性。
实施例8
参照图10 (a)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 余摆线泵80。余摆线泵80被泵壳86和可卸下的盖85包围着,内部 具有内转动体81和外转动体82。另外,内转动体81相对于驱动轴83 的旋转方向被驱动销84限制。
如图10 (b)所示,余摆线泵80设有覆盖驱动齿轮87的罩88。 该罩88上,在驱动齿轮87与驱动传递的驱动齿轮(图未示)接触的 部分设有缺口。另外,在罩88的中心螺紋固定着调节螺栓89,该调 节螺栓89在被覆盖的驱动轴8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侧与驱动轴83 相向。这里,调节螺栓89的端面89b与驱动轴83的里侧端面83b相接。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83的前侧端面8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85的内部端面8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驱动轴里侧 端面83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被调节螺栓89的端面89b限制,作为 第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8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余摆线泵80上设置罩88和调节螺栓89 这样简易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8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 齿轮87磨耗了时,驱动轴8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 齿轮8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80单体调节驱动轴83 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80的操作性。
实施例9
参照图11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余摆线 泵90。余摆线泵卯被泵壳96和可卸下的盖95包围着,内部具有内 转动体91和外转动体92。另外,内转动体91相对于驱动轴93的旋 转方向被驱动销94限制。
另外,余摆线泵卯设有覆盖驱动齿轮97的罩98。该罩98上, 在驱动齿轮97与驱动传递的驱动齿轮(图未示)接触的部分,与实施 例8同样地设有缺口。另外,在罩98的大致中心部设有推力垫片99, 该推力垫片99在被覆盖的驱动轴9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侧。即,在 罩98与驱动轴93之间夹设着推力垫片99。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93的前侧端面93a朝着推力方向的前侧 与盖95的内部端面95a相接,作为第二限制构造。另外,驱动轴里侧 端面93b朝着推力方向的里侧通过推力垫片99的反力被限制,作为第 一限制构造。即,驱动轴9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余摆线泵90上设置罩98和推力垫片99 这样简易的构造来决定驱动轴93的推力方向的位置,所以,即使驱动 齿轮87磨耗了时,驱动轴93的偏移量也不变化,所以,可防止驱动 齿轮97的磨耗增加。另外,由于可用余摆线泵90单体调节驱动轴93 的可动范围,所以,能够提高余摆线泵90的操作性。实施例10
参照图12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IO的余摆 线泵IOO。余摆线泵100被泵壳106和可卸下的盖105包围着,内部 具有内转动体101和外转动体102。另外,内转动体101相对于驱动 轴103的旋转方向^皮驱动销104限制,驱动轴103通过驱动销104驱 动内转动体101。
另外,在盖105上设有调节螺栓109。调节螺栓109在被覆盖的 驱动轴103的推力方向、朝向里侧。即,在盖105上安装着与驱动轴 103相向的调节螺栓109。
通过釆用该构造,驱动轴103的前侧端面103a,朝着推力方向的 前侧,其偏移量被调节螺栓109的端面109a调节限制。即,驱动轴 10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余摆线泵100的盖105上设置调节螺栓109 这样简易的构造,在安装在燃料喷射装置上的状态,可以从外部调节 驱动轴103的移动范围。即,即使驱动齿轮107磨耗并在推力方向偏 移,通过调节驱动轴103的移动范围,也可防止驱动齿轮107的磨耗 增加。
实施例11
参照图13所示的示意剖面图,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余摆 线泵110。余摆线泵110被泵壳116和可卸下的盖115包围着,内部具 有内转动体111和外转动体112。另外,内转动体111相对于驱动轴 113的旋转方向被驱动销114限制。
另外,在盖115上,通过推力垫片119设置了调节螺栓118。该 调节螺栓118在被覆盖的驱动轴113的推力方向、朝向前侧。即,在 调节螺栓118与驱动轴113之间夹设着推力垫片119。
通过采用该构造,驱动轴113其前侧端面113a朝向推力方向的里 侧、通过推力垫片119的反力被调节螺栓118的端面118a限制。即, 驱动轴113在推力方向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余摆线泵110的盖115上通过推力垫片119设置调节螺栓118这样简易的构造来调节驱动轴103的移动范围。即, 即使驱动齿轮107磨耗并且驱动轴113在推力方向偏移,通过调节驱 动轴113的移动范围,也能防止驱动齿轮107的磨耗增加。
另外,借助推力垫片119的弹力,使余摆线泵IIO运转中的驱动 轴113的推力方向的偏移量最小,可以减轻驱动齿轮117的磨耗。
本发明可用于柴油发动机中的余摆线泵。
权利要求
1. 余摆线泵,具有一端固定设置着由锥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而另一端贯穿着内转动体的驱动轴、和中心相对上述内转动体偏心的外转动体,两转动体由盖和泵壳包围着,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的轴方向的推力,由第一限制构造和第二限制构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构造由驱动轴自身或固定在驱动轴上的限制机构来限制相对于泵壳朝一个方向的移动;上述第二限制构造借助上述驱动轴的另一侧端面与上述盖的一面相接来限制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驱动轴的一部分做成为比上述驱动轴的直径大的异径轴,上述第一限制构造是使上述异径轴的端面与上述内转动体的端面相接而构成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摆线泵,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异径轴的周围设置2面部,在上述内转动体上设有供上述2面部嵌合的嵌合部,用上述异径轴驱动内转动体。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余摆线泵,其特征在于,设有两端具有4面形状的特殊驱动销,在上述内转动体上设有供上述4面形状嵌合的嵌合部,上述第一限制构造是使上述4面形状的一面与上述嵌合部的一面相接而构成的,用上述4面形状驱动内转动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余摆线泵(10),具有一端固定设置着由锥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17)而另一端贯穿内转动体(11)的驱动轴(13)、和中心相对上述内转动体(11)偏心的外转动体(12)。两转动体(11、12)由盖(15)和泵壳(16)包围着。上述驱动轴(13)的轴方向的推力由第一限制构造和第二限制构造限制。上述第一限制构造由上述驱动轴(13)自身或固定在驱动轴(13)上的限制机构来限制相对于泵壳(16)朝一个方向的移动。上述第二限制构造借助上述驱动轴(13)的另一侧端面(13a)与上述盖(15)的一面(15a)相接来限制朝另一个方向的移动。
文档编号F04C2/10GK101466951SQ20078002164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服部哲, 池田明夫, 芝裕二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