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叶轮和带有内燃机和风扇叶轮的工作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3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风扇叶轮和带有内燃机和风扇叶轮的工作器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叶轮和一种带有内燃机且带有风扇叶轮的工作器械。



背景技术:

风扇叶轮例如在内燃机的情况中被用于输送冷却空气。为此,风扇叶轮通常被抗扭地固定在内燃机的曲轴处。这样的风扇叶轮通常同时充当用于内燃机的飞轮。

由文件de102007037581a1得悉一种在手引导式的便携式工作器械中的内燃机,在其曲轴处固定有风扇叶轮。交流发电机的转子被集成到风扇叶轮中。交流发电机在运行中产生能量,工作器械的至少一个电气消耗器、尤其工作器械的火花塞利用该交流发电机被供以能量。

为了实现内燃机的稳定运转,高的飞轮质量对于充当飞轮的风扇叶轮而言是值得期望的。同时,内燃机且进而风扇叶轮的总重量尤其对于在运行中由操作者携带的工作器械中的使用而言应尽可能低,以便于使得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该类型形式的风扇叶轮,其在较少总重量的情况中使得内燃机的稳定运转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带有具有风扇叶轮的内燃机的工作器械,其具有较小的总重量且其内燃机稳定地运转。

关于风扇叶轮,该目的通过一种包括带有转动轴线的基体的风扇叶轮来实现,其中,风扇叶轮具有发电机的转子,其中,转子被固定在风扇叶轮处,其中,在转子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磁体,其中,在风扇叶轮的基体处以相对磁体的某一距离固定有惯性环,且惯性环的材料的密度大于风扇叶轮的基体的材料的密度。关于工作器械,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内燃机且带有包括具有转动轴线的基体的风扇叶轮的工作器械来实现,其中,风扇叶轮具有发电机的转子,其中,转子被固定在风扇叶轮处,其中,在转子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磁体,其中,在风扇叶轮的基体处以相对磁体的某一距离固定有惯性环,且惯性环的材料的密度大于风扇叶轮的基体的材料的密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风扇叶轮的情况中设置成,在风扇叶轮的基体处固定有惯性环。惯性环由其密度大于风扇叶轮的基体的材料的密度的材料构成。风扇叶轮的基体可由带有相对较小密度的材料构成。由此实现风扇叶轮的较小的总重量。然而为了实现风扇叶轮被装配在其处的内燃机的稳定的运转特性,设置有由带有较大密度的材料构成的惯性环。由此得出较高的惯性矩。由此得出风扇叶轮的稳定的运转特性。此外,风扇叶轮在旋转的情况中具有较大的旋转能量。由此有助于风扇叶轮作为飞轮的使用。由于惯性环的材料的较大的密度,惯性环可在较小体积的情况中具有较大的质量。由此可实现结构空间的节省。由此,风扇叶轮的惯性矩在使用仅较小结构空间的情况下可通过惯性环被增大。根据本发明,惯性环以相对磁体的某一距离被固定。由此,磁体的磁场的影响通过惯性环在很大程度上或完全被避免。通过惯性环不产生磁轭。

有利地设置成,风扇叶轮除了惯性环之外具有用于增强磁体的磁通的金属磁轭环。惯性环可独立于金属磁轭环被定位在风扇叶轮的基体上。惯性环的形状可例如被匹配于现存的结构空间。惯性环的形状可独立于磁轭环的形状来设计。

有利地设置成,惯性环径向布置在磁轭环之外。由此得出风扇叶轮的较大的惯性矩。因为质点与转动轴线的径向距离平方地达到(eingehen)惯性矩的大小的计算,所以惯性环的质点径向在磁轭环之外的布置是特别有利的。由此,在风扇叶轮的相对较小的总重量的情况中可实现风扇叶轮的较大的惯性矩。

有利地设置成,基体在一侧处具有环形壁。环形壁呈环形地绕转动轴线伸延。至少一个磁体有利地径向布置在环形壁之内。有利地,环形壁将惯性环与至少一个磁体分开。有利地,惯性环径向布置在环形壁之外。有利地,环形壁是用于惯性环的容纳部的部分。

风扇叶轮的基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有利地,在第二侧上布置有导流元件。其可设置成,额外地在风扇叶轮的基体的第一侧上也布置有导流元件。有利地,惯性环布置在风扇叶轮的第一侧上。在此,风扇叶轮的第一侧优选是在将风扇叶轮装配在内燃机的曲轴处的情况中面向曲轴箱的侧。

在风扇叶轮的第二侧上的导流元件尤其布置在基体的圆环区域中。在此,圆环区域的中心有利地处在转动轴线上。圆环区域的内径有利地最高相应于基体的外径的0.5倍。圆环区域的外径尤其至少相应于基体的外径的0.9倍。由此,导流元件在径向上延伸经过基体的大部分。圆环区域占据多于由基体的外径所限制的圆面的一半。由此,导流元件可在风扇叶轮旋转的情况中获得良好的冷却空气输送。

基体具有垂直于转动轴线的虚拟的封闭平面。该封闭平面布置在基体的第一侧上。在此,封闭平面伸延通过基体的在轴向上最外部的界限。有利地,基体在基体的第二侧处具有导流面。导流面有利地构造成,导流面与封闭平面的距离随着导流面相对转动轴线的降低的距离而增加。由此,风扇叶轮可在运行中由基体的第二侧在转动轴线的轴向上吸入空气,其通过导流面以有利的方式在径向于转动轴线的方向上被转向。由此可实现风扇叶轮的相对较高的输送功率。有利地设置成,导流面的形状至少部分相应于与截顶圆锥的侧表面的形状。

惯性环的轮廓在面向导流面的侧处有利地跟随导流面的轮廓。导流面有利地有助于流动地构造,且惯性环的轮廓优选被匹配于导流面的轮廓。由此,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可被良好地利用且同时实现飞轮的较高的惯性矩。

有利地设置成,即,在基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布置有分隔壁。惯性环有利地与分隔壁相邻地来布置。优选地,惯性环的轮廓在面向导流面的侧处跟随分隔壁的轮廓。惯性环的位于与分隔壁相邻的侧有利地平行于分隔壁伸延。在此,惯性环的侧有利地倾斜于风扇叶轮的转动轴线、即在相对转动轴线小于90°的角度的情况下延伸。

分隔壁有利地至少部分限制用于惯性环的容纳部。有利地设置成,导流面至少部分由基体的分隔壁形成。有利地,在基体的第一侧上的分隔壁的轮廓跟随在基体的第二侧上的导流面的轮廓。由此,分隔壁的在轴向上测得的厚度至少在惯性环的区域中是恒定的。由此,惯性环可材料和重量节省地布置在风扇叶轮的基体上。这尤其在风扇叶轮使用在手引导式工作器械中的情况中是有利的。有利地,惯性环贴靠在分隔壁处。

有利地设置成,基体的第一侧具有外壁。外壁有利地呈环形地绕转动轴线沿着基体的周缘伸延。有利地,外壁至少部分限制用于惯性环的容纳部。

有利地设置成,即,惯性环的外径为基体的外径的0.8倍至1.0倍。由此,惯性环的质量布置在风扇叶轮的基体的径向较远地处在外部的区域中。由此,在风扇叶轮的相对较小的总质量的情况中得出风扇叶轮的较大的惯性矩。

有利地设置成,惯性环具有至少一个在其中惯性环在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测得的厚度径向向外降低的区段。在此,惯性环的厚度在风扇叶轮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被测量。通过将惯性环构造成有利地不满足另外的作为惯性矩提高的功能的单独的构件,惯性环的形状且尤其惯性环的厚度可被良好地匹配于在风扇叶轮的基体中存在的结构空间。通过惯性环的径向向外降低的厚度,惯性环的面向基体的侧面的轮廓可跟随在基体的第一侧上的分隔壁的轮廓。由此,在基体中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可被最佳地利用。通过惯性环的径向向外降低的厚度,惯性环的背对基体的侧面在惯性环的安装状态中可处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平面中。由此可实现风扇叶轮的紧凑且具有吸引力的造型。有利地,惯性环的平的侧面形成风扇叶轮的外侧的部分。

有利地设置成,惯性环的厚度在惯性环的外径处大约为在惯性环的内径处的厚度的60%至80%。有利地设置成,惯性环的面向基体的侧面呈圆锥形地伸延。有利地,惯性环通过侧面在基体上被定心。由此惯性环可以简单的方式布置在基体上。同时可实现惯性环在风扇叶轮的基体上的精确规定的位置中的布置。由此得出风扇叶轮的良好的运转特性。

有利地,惯性环利用粘合剂被固定在基体处。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惯性环在基体处的固定。

对于一种带有内燃机的工作器械而言设置成,即,工作器械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风扇叶轮。该工作器械还可包括带有所说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的其中一种或带有所说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的多个的任意组合的根据本发明的风扇叶轮。

有利的设计方案可通过实施例的元件的任意组合得出。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机动锯的侧视图的示意性的部分图示,

图2显示了根据图1的机动锯的内燃机的示意性的透视的部分剖切的图示,

图3显示了穿过图1的机动锯的截面的示意性图示,

图4和5显示了根据图1的机动锯的风扇叶轮的基体、惯性环和磁轭环的分解图示,

图6显示了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的图4的风扇叶轮的侧视图,

图7显示了在图6中的箭头vii的方向上的风扇叶轮的侧视图,

图8显示了在图6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上的风扇叶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沿着图8中的线ix-ix的截面,

图10显示了图9的截面图示的放大的部分图示,

图11显示了图4的风扇叶轮和起动装置的分解图示,

图12显示了根据图11的风扇叶轮和起动装置的联接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13显示了在组装状态中穿过图11的起动装置和风扇叶轮的截面,以及

图14显示了垂直于转动轴线穿过根据图4的风扇叶轮的基体、磁轭环和发电机的截面的示意性的部分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作为用于工作器械18的实施例显示了一种机动锯。工作器械18是一种手引导式的、尤其便携式的工作器械。工作器械18还可以是切断机、吹风机、自由切割机等的便携式手操纵式的工作器械。

机动锯具有马达壳体36,在其处固定有导轨68。在导轨68处环绕地引导有锯链69。在马达壳体36中布置有内燃机19,其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内燃机19在运行中驱动锯链69绕导轨68环绕。在该实施例中,内燃机19构造成混合润滑的二冲程发动机。内燃机19还可以是四冲程发动机、尤其混合润滑的四冲程发动机。内燃机19有利地是以低压喷射工作的内燃机。燃料相应地在较小压力的情况下、有利地在相对于环境压力为0bar至2bar过压的压力的情况下经由燃料阀被供应给内燃机19。为了引导在运行中的机动锯,在马达壳体36处布置有后把手65,在其处可摆动地支承有加速杆71。经由加速杆71来操作内燃机19。

为了引导机动锯,此外设置有抓握管66,其搭接机动锯的马达壳体36。机动锯具有护手部67,其在抓握管66的面向导轨68的侧处延伸。护手部67有利地用于触发用于锯链69的未显示的制动装置。

图2以示意性图示显示了图1的内燃机19。内燃机19具有带有在其中被上下移动的活塞24的气缸33,其经由连杆26驱动曲轴27。曲轴27在运行中绕转动轴线100转动。在气缸33中构造有燃烧室35,其由活塞24限制。火花塞22伸到燃烧室35中。火花塞22用于点燃在燃烧室35中被压缩的混合物。

利用曲轴27环绕有风扇叶轮1,其抗扭地固定在曲轴27处。为了固定风扇叶轮1使用固定螺母31,其被拧紧到曲轴27的一端上且风扇叶轮1由此被轴向固定在曲轴27处。风扇叶轮1用于输送用于内燃机19的冷却空气。风扇叶轮1同时充当飞轮。此外,风扇叶轮1具有发电机4的转子3。

风扇叶轮1包括基体2。风扇叶轮1的基体2具有第一侧9,其在图6中示出。第一侧9在风扇叶轮1的安装状态中面向内燃机19。如图2所示,风扇叶轮1的基体2具有第二侧10。基体2的第二侧10在风扇叶轮1的安装状态中背对内燃机19。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布置有磁轭环7。磁轭环7是转子3的部分。转子3被固定在风扇叶轮1的基体2处。除了磁轭环7之外,发电机4的转子3包括至少一个磁体5。在这些实施例中,磁体5布置在磁轭环7处。然而还可设置成,磁体布置在基体2的外周缘处。在这些实施例中,多个磁体5以均匀的距离分布在磁轭环7的周缘上。每个磁体5直接贴靠在磁轭环7处。磁轭环7是金属的且用于增强磁体5的磁通。

内燃机19具有曲轴箱48,在其中曲轴27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曲轴箱48处固定有发电机4的定子20。定子20包括至少一个线圈63。风扇叶轮1在其周缘处搭接定子20,从而使得定子20径向处在转子3之内。在风扇叶轮1绕转动轴线100转动的情况中,转子3的磁体5在定子20的线圈63中感应出电压。

图3以示意性图示显示了穿过根据图1的机动锯的截面。该截平面由转动轴线100和垂直于转动轴线100定向的气缸纵轴线90展开。工作器械18为了启动内燃机19而具有起动装置57。起动装置57可例如是拉索式起动器或还可以是电气驱动的起动装置。曲轴27的由内燃机19所产生的旋转运动经由离心式离合器30被传递到驱动小齿轮29上且在该实施例中被用于驱动在图1中所示出的锯链69。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风扇叶轮1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布置在起动装置57与内燃机19之间。在内燃机19与风扇叶轮1的基体2之间布置有发电机4。发电机4的定子20被固定在内燃机19的曲轴箱48处。发电机4的转子3(图2)被固定在风扇叶轮1的基体2处。

图4显示了风扇叶轮1的分解图示。风扇叶轮1包括基体2、固定环32和惯性环6。在固定环32处保持有磁轭环7和磁体5。固定环32由电气绝缘材料构成。

惯性环6与磁轭环7分开地构造。在垂直于转动轴线100的截平面中,惯性环6是圆环形的。惯性环6的材料的密度大于风扇叶轮1的基体2的材料的密度。基体2有利地由轻型结构材料、尤其由轻金属(例如铝或镁)或由塑料构成。在这些实施例中,基体2由镁构成。

惯性环6有利地由钢构成。其它用于惯性环6的材料可例如是压铸锌、铜、陶瓷、钛等。惯性环6可由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构成。惯性环6的材料的密度有利地至少为基体2的材料的密度的2倍、尤其地至少3倍、优选地至少4倍。

磁轭环7的磁体5优选在磁轭环7的内部的圆周边缘处彼此以均匀的距离布置。总共设置有十二个磁体5。磁体5和磁轭环7共同构成在图2和3中所显示的发电机4的转子3。在该实施例中,转子3此外包括固定环32。

基体2的第二侧10背对惯性环6和磁轭环7。在转动轴线100的区域中,优选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构造有容纳部55。容纳部55大致是空心圆柱形的。在该实施例中,容纳部55用于容纳在图3中示出的起动装置57的在图11中示出的带动件46。带动件46的功能进一步在下面阐述。在图4中所示出的容纳部55具有大致与气缸的外周面相应地成形的外壁21。

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布置有导流元件11。总共十五个导流元件11以彼此关于转动轴线100均匀的角度间隔布置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导流元件11径向在外壁21之外延伸。导流元件11呈铲形地构造。其大致径向于转动轴线100延伸。导流元件11被放置到风扇叶轮1的导流面12上。导流元件11在运行中在风扇叶轮1旋转的情况中产生用于内燃机19的冷却空气流。

图5以面向曲轴箱48(图2)的侧的分解图示显示了图4的风扇叶轮1。基体2相应地在朝向其第一侧9的透视视图中被示出。基体2具有外壁15。外壁15呈环形地绕转动轴线100沿着基体2的外周缘伸延且在相对于转动轴线100的径向上是基体2的最外部的界限。外壁15具有径向处在内部的侧边53。外壁15的径向处在内部的侧边53限制用于惯性环6的容纳部51。容纳部51构造成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中的呈环形的凹槽。

基体2具有在其第一侧9与其第二侧10之间的分隔壁14。分隔壁14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具有第一侧38。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面向惯性环6。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形成在基体2中用于惯性环6的容纳部51的底部。

风扇叶轮1的基体2优选包括环形壁8。环形壁8呈环形地绕转动轴线100伸延。环形壁8径向处在外壁15之内。环形壁8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处在惯性环6与磁轭环7之间。环形壁8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处在惯性环6与固定环32之间。

环形壁8具有径向处在外部的侧70。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呈圆形地环绕转动轴线100在转动轴线100的轴向上延伸。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限制用于惯性环6的容纳部51。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平行于外壁15的处在内部的侧边53伸延。在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与外壁15的处在内部的侧边53之间延伸有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用于惯性环6的容纳部51由外壁15的处在内部的侧边53、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和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限制。

环形壁8具有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环形壁8的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优选平行于环形壁8的径向处在外部的侧70伸延。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径向地处在处在外部的侧70之内。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固定环32贴靠在环形壁8的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处。

关于环形壁8的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径向处在内部地,基体2的凸出部73有利地联接到径向处在内部的侧72处。凸出部73呈圆环形地绕转动轴线100在大致垂直于转动轴线100和环形壁8定向的平面中伸延。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磁轭环7贴靠在凸出部73处。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固定环32贴靠在凸出部73处。

在该实施例中,凸出部73具有多个用于将磁轭环7定位在基体2中的第一定位器件4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器件40构造成在凸出部73中的凹槽。形成第一定位器件40的凹槽大致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延伸。对应于第一定位器件40,在磁轭环7处构造有多个第二定位器件47。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器件47构造成鼻部,其在轴向上突出超过固定环32。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第二定位器件47的鼻部接合到第一定位器件40中。以该方式,固定环32被形状配合地定位在基体2中。磁轭环7和磁体5被抗扭地固定在固定环32处。通过固定环32相对于基体2的定位同时实现磁轭环7和磁体5相对于基体2的定位。在该实施例中,三个定位器件40和三个定位器件47在环形壁8的内周缘上均匀分布地布置。

在转动轴线100的区域中,风扇叶轮1的基体2具有毂34。在该实施例中,毂34具有圆锥形的固定孔28,其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完全穿过基体2。固定孔28的其它的、尤其非圆形的造型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尤其借助于滑键)也可以是有利的。

图6显示了风扇叶轮1在垂直于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的侧视图。用于带动件46的容纳部55的外壁21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伸出超过导流元件11。环形壁8优选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伸出超过惯性环6和外壁15。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惯性环6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伸出超过基体2的外壁15。

图7显示了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朝向基体2的第一侧9的风扇叶轮1的视图。基体2具有中心m。中心m处在转动轴线100上。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的视图中,基体2是圆形的。基体2在相对转动轴线100的径向上通过外壁15来限制。基体2具有外径rag。外壁15呈环形地绕转动轴线100沿着基体2的外径rag伸延。惯性环6径向处在外壁15之内。惯性环6径向布置在环形壁8之外。惯性环6具有外径rat。惯性环6的外径rat有利地为基体2的外径rag的0.8倍至1.0倍。在根据图7的实施例中,惯性环6的外径rat大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0.9倍。

惯性环6具有内径rit。惯性环6的内径rit有利地至少为基体2的外径rag的0.6倍。在该实施例中,惯性环6的内径rit根据图7大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0.7倍。内径rit有利地为小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0.9倍、尤其地小于0.8倍。

惯性环6与基体2的分隔壁14的在图5中所显示的第一侧38相邻地来布置。在图7中以虚线示意性地标明了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的凸点(noppen)41。凸点41有利地被固定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上。凸点41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伸出超过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在这些实施例中,凸点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伸出超过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大约0.2mm。在根据图7的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的基体2的视图中,凸点41具有呈圆形的外形。凸点41的呈圆形的外形的垂直于转动轴线100测得的直径在这些实施例中为大约1mm至3mm。在这些实施例中,惯性环6仅在凸点41上直接放置在基体2处。在轴向上,凸点41形成用于惯性环6的止挡部。在这些实施例中设置有恰三个凸点41。由此得出用于惯性环6的三点支承。三个凸点41在共同的圆上彼此以关于转动轴线100成120°的角度间隔布置。然而其同样可设置成,惯性环直接贴靠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处。

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惯性环6径向布置在固定环32之外,且进而径向在磁轭环7之外。

图8显示了在朝向基体2的第二侧10的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根据图4的风扇叶轮1的视图。基体2的导流元件11布置在基体2的圆环区域k中。圆环区域k具有中心m,其处在转动轴线100上。在其径向处在内部的侧上,圆环区域k通过处在内部的边缘ki来限制。处在内部的边缘ki在图8中以虚线标明。处在内部的边缘ki具有内径rik。圆环区域k的内径rik有利地最高相应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0.5倍。在根据图8的实施例中,圆环区域k的内径rik为基体2的外径rag的大约0.4倍至0.5倍。圆环区域k具有外径rak。圆环区域k的外径rak优选至少相应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0.9倍。在根据图8的实施例中,圆环区域k的外径rak相应于基体2的外径rag的1.0倍。圆环区域k径向处在用于在图11中所显示的带动件46的容纳部55的外壁21之外。

图9显示了沿着图8中的线ix-ix的截面。该截平面包含转动轴线100。在该实施例中,惯性环6和磁轭环7通过分隔壁8彼此分开。惯性环6和固定环32通过环形壁8彼此分开。在磁轭环7处贴靠有磁体5。磁体5直接接触磁轭环7。

惯性环6以相对磁体5的某一距离d被固定在风扇叶轮1的基体2处。距离d垂直于转动轴线100来测量。距离d有利地为至少0.5mm、尤其地至少1mm。磁体5径向布置在环形壁8之内。磁体5径向布置在磁轭环7之内。

风扇叶轮1的基体2具有虚拟的封闭平面e。虚拟的封闭平面e在图9中以虚线标明。虚拟的封闭平面e垂直于转动轴线100。虚拟的封闭平面e布置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虚拟的封闭平面e伸延穿过基体2的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最外部的界限。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的导流面12具有与虚拟的封闭平面e的距离a1。距离a1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在导流面12的相对转动轴线100具有距离b1的位置处被测量。在相对转动轴线100的距离b2中,导流面12具有相对虚拟的封闭平面e的距离a2。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面12相对转动轴线100的距离b2大于距离b1。距离a1大于距离a2。导流面12与封闭平面e的距离a1,a2随着降低的距离b1,b2而增加。在导流面12上的点在径向外部越远,其越靠近在封闭平面e处、即越靠近在内燃机19的曲轴箱48处,在其处固定有风扇叶轮1。导流面径向向外在朝向曲轴箱48的方向上倾斜。

如由图9且尤其地由图4,8和9的总图可见的那样,导流面12的形状在该实施例中相应于截顶圆锥的外周面的形状。

分隔壁14具有第二侧39。分隔壁14的第二侧39背对惯性环6和磁轭环7。导流面12至少部分由基体2的分隔壁14的第二侧39形成。导流面12至少部分由基体2的分隔壁14形成。分隔壁14绕转动轴线100环绕地在环形壁8与基体2的外壁15之间延伸。在其上分隔壁14是导流面12的部分的基体2的第二侧10上,在分隔壁14上布置有导流元件11。分隔壁14具有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测得的厚度t。分隔壁14的厚度t在该实施例中是恒定的。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至少部分平行于分隔壁14的第二侧39伸延。导流面12在分隔壁14的第二侧39处伸延。在基体2的第一侧9上的分隔壁14的轮廓跟随在基体2的第二侧10上的导流面12的轮廓。

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形成在基体2中用于容纳部51的底部。容纳部51用于容纳惯性环6。惯性环6在容纳部51的底部上或在凸点41上(图7)贴靠在容纳部51的底部处地布置在基体2中。惯性环6具有第二侧面16。惯性环6的第二侧面16面向基体2。惯性环6的第二侧面16面向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在风扇叶轮1的组装状态中,惯性环6的第二侧面16的轮廓至少部分跟随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的轮廓。

惯性环6具有第一侧面74。第一侧面74背对基体2。第一侧面74在该实施例中平地构造且几乎处在大致垂直于转动轴线100伸延的平面中。

惯性环6具有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测得的厚度s1。厚度s1在惯性环6的外径rat处被测量。惯性环6具有在转动轴线100的方向上测得的厚度s2。厚度s2在惯性环6的内径rit处被测量。惯性环6的厚度s1相比厚度s2关于转动轴线100优选径向更远地处在外部地、即以相对转动轴线100的更大的距离被测量。厚度s1小于厚度s2。惯性环6具有至少一个在其中惯性环6的在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测得的厚度s1,s2径向向外降低的区段。惯性环6的厚度从内径rit有利地连续降低至外径rat。惯性环6的厚度s1在惯性环6的外径rat处有利地为在惯性环6的内径rit处的厚度s2的大约60%至大约80%、尤其地大约70%。

惯性环6的侧面16圆锥形地伸延。如由图7和9得出的那样,侧面16放置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的凸点41上。通过在凸点41上的三点支承的相互作用和惯性环6的圆锥形侧面在凸点41上的支承,惯性环6在基体2上被定心。侧面16的其它曲线、例如凸形或凹形的曲线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

图10显示了用于图9的惯性环6的容纳部51的放大的详细图示。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与惯性环6的第二侧面16之间构造有间隙。该间隙在图10中以白色的线示出。该间隙被填充以粘合剂17。惯性环6在基体2处利用粘合剂17被固定。在第二侧面16与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之间的间隙在该实施例中由凸点41跨接。在其处存在凸点41的位置处,示出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与第二侧面16之间的间隙的白线被着以黑色。该间隙也在惯性环6与环形壁8之间延伸且也在该处被填充以粘合剂17。该间隙还在惯性环6与基体2的外壁15之间延伸且优选也在该处被填充以粘合剂17。不仅相对环形壁8而且相对外壁15,惯性环6有利地在径向上具有缝隙。在惯性环6与基体2之间在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环形壁8和外壁15处形成的间隙有利地至少部分、特别优选地几乎齐平地直至第一侧面74被填充以粘合剂。惯性环6仅经由三个凸点41直接接触基体2。通过间隙形成用于粘合剂17的空间。惯性环6放置在粘合剂17和/或凸点41上。

在该实施例中,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相对环形壁8以角度α倾斜,该角度小于90º。在此,角度α相对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在包含转动轴线100的截平面中被测量。角度α有利地为50º至85º、尤其地60º至80º。环形壁8的处在外部的侧70有利地平行于转动轴线100伸延。

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相对转动轴线100以角度β倾斜,该角度小于90º。在此,角度β在包含转动轴线100的截平面中被测量。角度β有利地为50º至85º、尤其地60º至80º。有利地,角度α和β相同大小。

惯性环6的轮廓跟随在面向分隔壁14的侧处的分隔壁14的第一侧38的轮廓。由此得出惯性环6的近似三角形的、向外变窄的横截面。

图11显示了根据图4的风扇叶轮1和起动装置57的零件的分解图示。起动装置57可经由在图12中详细示出的联接装置42与风扇叶轮1相联接。起动装置57包括绳轮58。如在图11中显示的那样,绳轮58具有槽59,在其中卷绕有未显示的启动绳。启动绳以一端与绳轮58且另一端与在图1中示出的启动手柄23相连接,从而使得绳轮58可通过手在启动手柄23处的拉动被置于转动中。起动装置57具有带动件46。带动件46面向风扇叶轮1。带动件46具有两个相对而置的容纳部52,在其中可摆动地支承有各一个棘爪43。棘爪43用于与风扇叶轮1联接。每个棘爪43具有操纵销49。在操纵销49处可引起棘爪43的摆出。为了容纳带动件46和棘爪43,风扇叶轮1的基体2具有在图4和13中示出的容纳部55。

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联接装置42的操纵。棘爪43经由弹簧夹44被保持在起动装置57的支承轴45上。支承轴45被固定在图1中所显示的马达壳体36处。如在图12中示出的那样,起动装置57为了容纳支承轴45具有中央的容纳部56。在组装状态中,中央的容纳部56在转动轴线100的区域中延伸且完全穿过起动装置57。绳轮58和带动件46相对支承轴45可转动。弹簧夹44具有凸轮轮廓。在带动件46相对支承轴45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中,操纵销49在弹簧夹44中移动,因为弹簧夹44被摩擦配合地夹紧保持在支承轴45处。由于弹簧夹44的轮廓,棘爪43被向外摆动。在此,棘爪43绕摆动轴线50摆动。摆动轴线50处在带动件46的容纳部52的区域中且平行于转动轴线100伸延。

风扇叶轮1的基体2的容纳部55大致是空心圆柱形的。在组装状态中,容纳部55的纵轴线与转动轴线100一致。容纳部55具有侧壁60。容纳部55的侧壁60的与容纳部55的空心圆柱体的外周面的内表面优选具有凸轮轮廓54。在摆出的状态中,棘爪43接合到凸轮轮廓54中。由此实现带动件46与基体2和风扇叶轮1且进而与内燃机19的在图3中示出的曲轴27的抗扭的联接。

图13显示了穿过在组装状态中的基体2和起动装置57的截面。带有其棘爪43的带动件46几乎完全布置在风扇叶轮1的基体2的容纳部55中。起动装置57具有圆柱壁25。在组装状态中,圆柱壁25径向处在容纳部55的侧壁60之外。圆柱壁25搭接侧壁60。径向在圆柱壁25和侧壁60内布置有带有其棘爪43的带动件46。由此,棘爪43被保护免受污染。

图14显示了垂直于转动轴线100穿过发电机4、磁轭环7、基体2和曲轴27的截面。发电机4包括定子20和转子3。在该实施例中,发电机4构造成爪极发电机。在发电机4的定子20的爪齿(klaue)之间布置有定子20的蘑菇状头部62。蘑菇状头部62的纵向径向于转动轴线100延伸。蘑菇状头部62的头部径向于转动轴线100处在外部。蘑菇头62具有呈把柄状的区段,其由线圈63卷绕。在线圈63中,在运行中由磁体5感应出电压。磁体5彼此以均匀的距离c布置在磁轭环7上。磁轭环7至少部分由固定环32围住。固定环32贴靠在环形壁8处。固定环32径向布置在环形壁8之内。固定环32将磁轭环7与环形壁8分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