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液抽取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511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研磨液抽取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与泵浦结构有关,尤指一种抽取研磨液的泵浦。



背景技术:

研磨镜片时,需要配合注入研磨液,其中该研磨液含有用于研磨的微细颗粒及用于研磨及润滑的水液或油液。如图3所示,上述该研磨液4以一抽取泵5自一储液槽6内抽出并输往研磨槽以供使用,但由于该研磨液4的微细颗粒在储液槽6内会产生沉淀,造成研磨液4浓度不均的情形,常使该抽取泵5仅抽取到水液或油液,缺少研磨颗粒而影响研磨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知的抽取泵5设有一搅拌叶片51,通过该搅拌叶片51的转动以扰动该储液槽6内的研磨液4,使其浓度较为均匀。然而该搅拌叶片51的转动具规律性,研磨液4将随着该搅拌叶片51的动作形成稳定的流动,因而研磨颗粒依然发生沉淀现象,无助于问题的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液抽取泵,其在泵外壳对应泵内高压区域的位置开设数个喷出口,通过喷出研磨液以形成扰流,进而达到搅拌的作用,使所抽取的研磨液的浓度维持适用的程度。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磨液抽取泵,其包括有:

一马达,其伸设有一转轴;

一泵体,其以一支柱连接于该马达;该泵体设有一内室,且设有连通于该内室的一出水口及一入水口,其中该出水口连接一出水管;该内室中设有一与该转轴连接的叶扇,且该叶扇受该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并藉此令该内室中靠近该叶扇的转动中心处界定形成一低压区,且该内室中远离该叶扇的转动中心处界定形成一高压区;

数个喷出口,其在该泵体上对应该高压区的位置贯穿该泵体,并连通至该内室。

在一实施例中,该泵体具有一底壁及一周壁,该底壁及该周壁对应该高压区处分别设有该喷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研磨液抽取泵,其在泵外壳对应泵内高压区域的位置开设数个喷出口,通过喷出研磨液以形成扰流,进而达到搅拌的作用,使所抽取的研磨液的浓度维持适用的程度,其含有足够的微细颗粒,而可供后端的研磨作业顺利进行,并确保研磨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已知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研磨液抽取泵,其组设于一储放研磨液33的储液槽3上,其中该研磨液33含有用于研磨的微细颗粒及用于研磨及润滑的水液或油液。该抽取泵包括有一马达1,该马达1伸出一转轴11,且一泵体2以一支柱20连接于该马达1。该泵体2设有一内室21,且设有连通于该内室21的一出水口22及一入水口23,以供研磨液33自该入水口23进入该内室21,且自该出水口22排出;在本实施例中,该出水口22连接有一出水管221,用以将排出的研磨液引导至工件处。

该内室21中设有一可转动的叶扇24,其中该叶扇24与该马达1的转轴11连接,且可受该马达1的驱动而转动,进而驱动该内室21中的研磨液自该叶扇24的转动中心沿径向朝外流动。通过上述该研磨液在该内室21中的受该叶扇24驱动所形成的流动,令该内室21中在靠近该叶扇24的转动中心处界定形成有一低压区25,而该内室21中远离该叶扇24的转动中心处则界定形成有一高压区26。

承上,该泵体2上对应该高压区26的位置设有数个喷出口27,其中各喷出口27贯穿该泵体2,并连通至该内室21。在本实施例中,该泵体2具有一底壁28及一周壁29,其中该底壁28与该储液槽3的底面31对应,而该周壁29与该储液槽3的侧面32对应,该喷出口27设于该底壁28及该周壁29上对应该高压区26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及配置组成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如图2所示,该泵体2沉入该储液槽3内的研磨液33中,当该马达1驱动该转轴11并带动该叶扇24转动时,该内室21中形成前述的高压区26及低压区25,研磨液33则经该入水口23被吸入至该内室21的低压区25,接着往高压区26流动。此时,研磨液除了通过该出水口22排出该内室21之外,更可通过该泵体2的底壁28及周壁29上的喷出口27排出该内室21;更进一步地,由于各喷出口27设置的位置位于高压区26,故研磨液以一相对高压自各喷出口27喷发而出。而经各喷出口27喷出的研磨液F将对该储液槽3内的研磨液33形成冲击而构成扰流,甚至撞击该储液槽3的底面31及侧面32后再弹回而形成更大的扰流效果。

上述的扰流效果将搅动该研磨液33,激起沉积于该储液槽3底部的微细颗粒,令其均匀分布于该研磨液33中而使浓度趋于均匀。据此,被该泵体2经该出水口22抽出的研磨液将是浓度均匀的研磨液,其含有足够的微细颗粒,而可供后端的研磨作业顺利进行,并确保研磨的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