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237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往复泵被用来输送液体以便进行油气开发,如将钻井液输送到钻头处,辅助岩石破碎,冷却钻头,携带岩屑出井;或者用来输送压裂液以便进行压裂活动,或输送液体进行洗井等。没有往复泵,油气开发活动便无法进行。

由于往复泵多采用3缸或5缸,缸套法兰和缸套压盖之间的中心距决定了往复泵排出液缸的中心距,并决定了往复泵曲轴的长度。通常,缸套法兰和缸套压盖都为圆形,导致液缸中心距较大,曲轴长度较长,从而导致往复泵的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运输和维护不便。

同时,由于缸套压盖是带敲击盘的结构,敲紧缸套时无法精确控制扭矩,耐磨盘及缸套密封容易失效。

因此,往复泵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运输和维护不便,工作不稳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方便的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

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包括:

排出液缸;

缸套法兰;

缸套压盖;

双头螺柱;

螺母;

压盖锁紧盘;

螺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包括两个螺纹段和一个外六角部份;

所述缸套压盖包括两个弧形部份和两个平面部份;

所述压盖锁紧盘包括两个弧形部份和两个平面部份;

所述缸套法兰连接所述排出液缸;

所述缸套法兰连接所述缸套;

所述缸套连接所述排出液缸;

所述缸套压盖连接所述缸套法兰;

所述双头螺柱连接所述排出液缸;

所述双头螺柱连接所述缸套法兰;

所述螺母连接所述双头螺柱;

所述螺母连接所述缸套压盖;

所述压盖锁紧盘连接所述螺母;

所述螺栓连接所述压盖锁紧盘;

所述螺栓连接所述螺母。

所述螺母包括两段螺纹;

所述螺母螺纹为内螺纹。

所述螺母外六角部份不在所述螺母端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缸套压盖和压盖锁紧盘采用直线部分邻接,减小了缸间距,减小了曲轴长度,改善了曲轴受力状况,减轻了重量;采用带有外六方的螺母,可以用扭矩扳手等进行驱动,精确控制扭矩,提高了往复泵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达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Z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缸套法兰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头螺柱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缸套压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盖锁紧盘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三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往复泵缸套压紧装置,包括排出液缸1,缸套法兰2,缸套3,双头螺柱4,缸套压盖5,螺母6,压盖锁紧盘7,螺栓8,缸套法兰2连接排出液缸1,缸套法兰2连接缸套3,缸套3连接排出液缸1,缸套压盖5连接缸套法兰2,双头螺柱4连接排出液缸1,双头螺柱4连接缸套法兰2,螺母6连接双头螺柱4,螺母6连接缸套压盖5,压盖锁紧盘7连接螺母6,螺栓8连接压盖锁紧盘7,螺栓8连接螺母6。

缸套密封装置11与缸套3连接,往复装置12与缸套3连接,往复装置12与缸套密封装置11连接。

螺母6包括内螺纹螺纹段62、内螺纹螺纹段64、外六角部份60、外圆柱段61、外圆柱段63,外六角部份60在外圆柱段61和外圆柱段63之间。

缸套法兰2包括两个定位孔21、4个通孔20。

缸套压盖5包括弧形部份52、两个平面部份51、4个通孔50,两个螺纹孔53。

压盖锁紧盘7包括两个弧形部份70、两个平面部份71、4个通孔72、通孔73。

用定位销穿过缸套法兰2两个定位孔21,将缸套法兰2连接到排出液缸1上,缸套法兰2将缸套3固定到排出液缸1上,缸套压盖5连接缸套法兰2,双头螺柱4穿过缸套压盖5的通孔50,穿过缸套法兰2的通孔20,连接到排出液缸1。

螺母6的内螺纹62连接到双头螺柱4。

压盖锁紧盘7连接螺母6。

螺栓8穿过压盖锁紧盘7的通孔72连接到螺母6的内螺纹64。

缸套压盖5的螺纹孔53是用来将螺钉(或螺栓)旋入以拆除缸套压盖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缸套压盖5和压盖锁紧盘7采用直线部分邻接,减小了缸间距,减小了曲轴长度,改善了曲轴受力状况,减轻了重量;采用带有外六方的螺母,可以用扭矩扳手等进行驱动,精确控制扭矩,提高了往复泵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达到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