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11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经常被应用于通风设备中,现有风机中的叶轮,其叶片或与轮毂一体成型,或固定安装到轮毂上,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经加工完成,叶片角度便不可改变,因此一个成品叶轮只能满足一种工况的使用要求,适用性受到限制。目前可调角度叶轮的结构大多需要人工去进行调整,没有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可实现叶片角度自动化调整。

(二)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包括叶片、轮毂及调节系统;所述轮毂包括内轮毂和外轮毂;所述叶片均匀分布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所述内轮毂外圈均匀圆周设置有圆柱形连杆;所述叶片内端设置有对应连杆的凹槽;所述叶片插接内轮毂;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调节件、PLC控制器及风速传感器;所述调节件包括电机、电机杆、支撑板;所述电机杆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穿过外轮毂连接支撑板;所述电机杆与外轮毂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风速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连接电机;所述支撑板为U型槽口件;所述叶片插接在支撑板内;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叶片还对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紧固件。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采用三菱FX1N。

优选的,所述风速传感器采用ESF-35-2。

优选的,所述叶片的数量不少于3片。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结构简单,叶片将内外轮毂相接;叶片内端采用可转动连接;叶片外端采用调节件连接,调节件在自控部件的作用下可根据实际风量自动调整叶片角度,整个结构可实现叶片的360°转动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叶片,2-内轮毂,3-连杆,4-外轮毂,5-调节件,501-电机,502-连杆,503-连接孔,50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调角度的风机叶轮,包括叶片1、轮毂及调节系统;轮毂包括内轮毂2和外轮毂4;叶片1均匀分布在内轮毂2和外轮毂4之间,叶片1的数量不少于3片;内轮毂2外圈均匀圆周焊接有圆柱形连杆3;叶片1内端加工有对应连杆3的凹槽;叶片1插接内轮毂2,构成可转动连接;调节系统包括调节件5、PLC控制器及风速传感器,PLC控制器采用三菱FX1N,风速传感器采用ESF-35-2;调节件5包括电机501、电机杆503、支撑板505,电机杆503一端连接电机501;风速传感器通过PLC控制器连接电机501;外轮毂4加工有通孔,电机杆503另一端穿过外轮毂4的通孔连接支撑板505,电机杆503与外轮毂4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支撑板505为U型槽口件;叶片1插接在支撑板505内;支撑板505和叶片1还对应加工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为紧固螺钉,将调节件5和叶片1连成一体,因此电机501转动即可带动叶片1转动;电机501带有电源,可为自身、PLC控制器、风速传感器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风速传感器设置在叶轮出风侧,将风速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电机501转动调整叶片1,实现叶片1角度调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