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744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旋转压缩机的电机通过电机引出线与连接端子相连接,同时,接线端子连接电源从而给压缩机供电。在现有的压缩中,电机引出线下部往往需要通过电机转子上方,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机引出线进行整形以确保电机引出线下部不与转子接触甚至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要求压缩机上壳盖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通过人为的手工作业对连接上壳体接线柱后的电机引出线进行上拉的整形动作,但是在实际生产情况,因人工操作的整形不到位、手法错误等情况,导致出现电机引出线下部与电机转子出现碰撞、刮伤的情况,进而导致供电线路不畅、短路、短路等情况而引起的压缩机报废以及电机烧毁故障。其次,现有压缩机的壳体与上壳盖之间的装配方式往往通过直接焊接进行固定,而这种方式往往考验作业员的技术手法以及熟练程度,一旦作业员发生错焊、焊接偏差大等情况而引起上壳盖与转子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不仅仅影响压缩机的外观,甚至导致引出线余度长度发生改变而发生与电机转子出现碰撞、刮伤的情况,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压缩机合理的结构设计,避免出现电机引出线因作业手法不到位出现的刮伤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精度高、装配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旋转式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有组装形成密封腔的壳体和上壳盖、接线端子、以及设置于密封腔内的电机部,所述上壳盖外侧面底端成型有三组环形分布的定位凸部,其中,每组定位凸部包括有三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定位凸块;所述壳体内侧面顶端成型有三组环形分布且分别与三组定位凸部相配合的定位凹部,其中,每组定位凹部包括有三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定位凹槽;三个所述定位凸块分别与三个定位凹槽相对应配合;所述上壳盖顶面上成型有安装凸台,且该安装凸台上开有供接线端子相配合安装的安装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外侧面上成型有与安装凸台底面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接线端子上的接线柱与电机部上预设有的电机引出线相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机引出线与接线端子位于同一侧。

进一步,每组所述定位凸部的三个定位凸块的尺寸由下到上逐级增大。

进一步,每组所述定位凹部的三个定位凹槽的尺寸由下到上逐级增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组定位凸部分别与三组定位凹部的相互配合以确保上壳盖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精度;通过将接线端子与安装凸台相配合安装且设置有限位块与安装凸台底面相配合,从而确保了接线端子的安装精度以及增大接线端子与电机上端之间的距离,同时,将接线端子与电机引出线设置于同侧,进而避免出现电机引出线与转子发生碰撞、刮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壳盖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剖视图A-A。

图4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5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b。

图6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c。

其中,1-壳体,11-定位凹部,2-上壳盖,21-安装凸台,22-定位凸部,3-接线端子,31-限位块,4-电机部,41-电机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有组装形成密封腔密封腔的壳体1和上壳盖2、接线端子3、以及设置于密封腔内的电机部4。电机部4包括有转子和定子,其中,定子采用集中缠绕有中枢线圈。

参见附图2至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盖2外侧面底端成型有三组环形分布的定位凸部22,其中,每组定位凸部22包括有三个沿竖直方向等距分布的定位凹部11;壳体1内侧面顶端成型有三组环形分布且分别与三组定位凸部22相配合的定位凹部11,其中,每组定位凹部11包括有三个沿竖直方向等距等距分布的定位凹槽,三个定位凸块分别与三个定位凹槽相对应配合。通过定位凸部22与定位凹部11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确保壳体1与上壳盖2的装配精度,避免出行因装配误差而影响焊接的效果。其次,每组定位凸部22的三个定位凸块的尺寸由下到上逐级增大;每组定位凹部11的三个定位凹槽的尺寸由下到上逐级增大;通过设置三个定位凸块及三个定位凹槽的尺寸由下到上逐级增大,从而在上壳盖2与壳体1组装时,定位凸块能够准确方便与相对应的定位凹槽相配合,进而降低了上壳盖2与壳体1的装配难度。

参见附图2至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壳盖2顶面上成型有安装凸台21,且该安装凸台21上开有供接线端子3相配合安装的安装孔,其中,所述接线端子3外侧面上成型有与安装凸台21底面相配合的限位块31;通过设置安装凸台21以增大接线端子3与电机部4转子之间的距离,同时,通过设置限位块31以确保接线端子3与安装孔之间的装配精度,避免出现接线端子3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另外,接线端子3上的接线柱与电机部4上预设有的电机引出线41相电性连接,其中,电机引出线41与接线端子3位于同一侧,因此,通过避免电机引出线41下部通过电机部4转子上方,以及增大接线端子3与电机部4转子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作业员对电机引出线41的整形难度,进而确保电机引出线41下部不与转子接触,且保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