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1491发布日期:2018-06-02 07:0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

技术背景

油井在抽油过程中,由于油杆偏磨、扶正器摩擦、结垢、结蜡等原因,产生密度比采出液大的固体物质,无法通过采出液排出,会在井筒中下落,逐渐沉积在泵头处,引起凡尔漏失、卡泵等故障,增加修井次数和开采成本,影响采油时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井筒内的固体杂质落入泵筒造成抽油泵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上端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壳体下端内壁设置内螺纹,内螺纹处设置有堵头,堵头上端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堵头内壁设置有突面相对的两个环状突起,壳体上端和下端之间设置有磁环,磁环内中轴处设置有插入两个环状突起之间的拉杆,拉杆靠近两个环状突起处设置有锥形块。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锥形块中轴处设有圆孔,锥形块通过圆孔套于拉杆上。

锥形块下端的锥面分别与两个环状突起的突面相切。

堵头下端外壁设有第三螺纹。

磁环内壁的下端设有向外的坡角。

本实用新型设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阻止油管能的各种固体及蜡等进入泵筒,以达到减少抽油泵故障,减少修井次数,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延长检泵周期,从而提高了采油效率,减少了抽油泵检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锥形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磁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堵头,2.壳体,3.第一螺纹,4.拉杆,5.磁环,6.锥形块,7.第三螺纹,8.圆孔,9.第二螺纹,10.环状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中空的壳体2,壳体2上端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3,壳体2下端内壁设置内螺纹,内螺纹处设置有堵头1,堵头1上端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9,堵头1内壁设置有突面相对的两个环状突起10,壳体2上端和下端之间设置有磁环5,磁环5内中轴处设置有插入两个环状突起10之间的拉杆4,拉杆4靠近两个环状突起10处设置有锥形块6。

锥形块6中轴处设有圆孔8,锥形块6通过圆孔8套于拉杆4上。锥形块6下端的锥面分别与两个环状突起10的突面相切。堵头1下端外壁设有第三螺纹7。磁环5内壁的下端设有向外的坡角。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使用时,将该装置连接在抽油泵的上端,堵头1一端朝下通过第三螺纹7与抽油泵相连,堵头1另一端通过第一螺纹3与抽油管相连,随油井管柱下入井下,锥形块6套在拉杆上随活塞下入井下,当锥形6块到达环状突起10时会自动卡在环状突起10上。下完管柱后调好防冲距,启动抽油机。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管柱偏磨、结垢、结蜡等原因,管柱内的铁屑、垢、蜡等由于密度较大,会在管柱内下沉,下沉到装置部位时,铁屑杂质下落到壳体2内部,会被磁环5所吸住,即使有部分不能被吸引的杂质,如产生的垢和蜡等杂质会被锥形块6隔住,不会进入泵桶内。

当活塞上行时,由于锥形块6下端压力大,锥形块6与环状突起10之间产生缝隙,液体由缝隙上行,当活塞下行时,由于锥形块6的重力作用,锥形块6与环状突起10之间的缝隙闭合,杂质被阻隔,如此往复运动,下方的液体允许向上通过而上方的杂质无法向下进入泵桶内,从而起到抽油泵被卡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抽油泵的防砂装置,在抽油泵上方安装此装置能有效的将井筒内下落的铁屑、杂质和蜡质隔离在锥形块6的上面,防止了因杂质进入泵筒而引起的漏失和卡泵,起下方便,能够延长修井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