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7953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气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对SUP或类似高气压物品进行充放气工作的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产品由于其携带方便,便于收藏的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一些户外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喜欢使用SUP、充气床等充气产品。

市场上的SUP等所用的高压充气泵有气路容易堵死,易漏气,没有高低压转换或高低压转换不智能等情况。并且在接入汽车点烟器时,输入的电压会在12-14V之间,不能维持恒定,使得气泵的气压感应系统不稳定,高低压切换时不够精确。

面对这种情况,市场期待一种能保持气路通畅、高低压能实现智能转换、不易漏气的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气路通畅、高低压智能转换、密封性更好并且输入电压恒定的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

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包括气泵上盖、气泵下盖、吸气泵、高压单缸泵、第一电路板、软管和第二电路板,气泵上盖内设有第二电路板,吸气泵上设有放气口,高压单缸泵上设有充气口和气压感应口,吸气泵和高压单缸泵固定连接形成组合体,充气口和放气口设在组合体同一侧;第一电路板固定在气泵下盖上,软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气压感应口上;第二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相连接,第一电路板通过气压感应口感应气压信息,根据第二电路板发来的开启或停止指令,以及增压按键或减压按键设定的气压值信息,控制所述吸气泵或高压单缸泵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给充气产品充气或放气。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气泵下盖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散热通风口,散热通风口的内侧有第一防尘棉和第二防尘棉。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气泵上盖上设有把手。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电源开关键、放气按键、充气按键、单位切换按键和显示屏,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接收气压感应口发送的气压信息,根据增压按键或减压按键设定的气压值信息,并控制所述吸气泵或高压单缸泵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给充气产品充气或放气。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吸气泵和高压单缸泵通过螺钉连接形成组合体,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第一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气泵下盖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所述的气泵上盖上设有把手,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接收气压感应口发送的气压信息,根据设定的气压值信息,控制吸气泵或高压单缸泵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给充气产品充气或放气。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堵转吸气泵和单缸高压泵的同侧螺钉连接成组合体,实现了气路更通畅,密封性更好、充气快的功能;通过电路板实现了防堵转吸气泵和单缸高压泵智能转换、智能充放气及使输入电压保持为恒定的功能,通过气泵上盖上的把手设计实现了方便移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俯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左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去掉把手上盖后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吸气泵和单缸高压泵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想象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放气两用的电动气泵的多种实施方式,比如更换外观等,但内部的实施方式相似也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或限定。

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中,气泵机心部分的吸气泵3的结构和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0951134.0所记载的吸气泵的结构相同,机心部分的高压单缸泵4 的结构和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0506698.3所记载的单缸泵的结构相同;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控制系统亦可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 201710810965.0所记载的控制系统。

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中,气泵上盖1和气泵下盖2通过螺钉连接。在气泵下盖2的前部和后部都设有散热通风口R,如图4所示,在散热通风口R的内侧有第一防尘棉6和第二防尘棉7。

整个充放气两用的电动气泵的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气泵上盖1、气泵下盖2、吸气泵3、高压单缸泵4、第一电路板5、第一防尘棉6、第二防尘棉 7、软管8、第二电路板9。气泵上盖1上设有把手P,气泵上盖1内设有第二电路板9,第二电路板9上设有电源开关键A、放气按键B、充气按键C、单位切换按键D和显示屏E,吸气泵3上设有放气口Q2,高压单缸泵4上设有充气口Q1和气压感应口G,吸气泵3和高压单缸泵4由螺钉10连接,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1,构成了连接结构(组合体)H,此连接结构H相比较市场上用包胶的方式连接防漏气的功能更好,并且充气口Q1和放气口Q2位于同一侧,气流更通畅,充气更快。第一电路板5用螺钉固定于气泵下盖2上,软管8 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路板5上,另一端连接在单缸高压泵4上的气压感应口G 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9和所述第一电路板5相连接,第一电路板5通过气压感应口G感应气压信息,根据第二电路板9发来的开启或停止指令和增压按键C或减压按键B设定的气压值信息,控制所述吸气泵3或高压单缸泵4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给气囊(SUP、充气床等充气产品)充气或放气。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充气过程。

如图1、图6所示,首先将充气口Q1连接到气囊(SUP、充气床等充气产品),然后按增压按键C或减压按键B来设定需要的气压值,设定好之后,按动电源开关键A,吸气泵3开始工作,气流从放气口Q2进入吸气泵3,然后通过高压单缸泵4的充气口Q1进入气囊,譬如当第一电路板5感应到气囊中气压高于0.65PSI时,第一电路板5给出信号,吸气泵3停止工作,转换成高压单缸泵开始工作,气流从散热通风口R进入,经过高压单缸泵4的气缸,然后从高压单缸泵的充气口Q1进入气囊,在充气过程中按电源开关键A,可停止充气,如不按电源开关键A,则充到设定气压时自动停止充气。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放气过程。

如图1、图6所示,首先将放气口Q2连接到气囊,然后设定一个任意的气压值(气压值不可以是0),按动电源开关键A,吸气泵3开始工作,直到气体排完,按动电源开关键A,吸气泵3停止工作。放气过程中,气流从放气口Q2进入吸气泵,然后经高压单缸泵从充气口Q1排出。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气囊或气泵出现意外情况时工作过程。

如图4所示,因气压感应口G位置在高压泵出气口处,在给气囊吸气的过程中,无法感应到气压。所以当吸气工作超过3分钟时,第一电路板5给出信号,吸气泵3自动停止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充放气两用电动气泵的结构做了详细的介绍。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