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341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空气调节装置及制冷装置等制冷循环系统所使用的涡旋式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盘和回旋涡旋盘。固定涡旋盘、回旋涡旋盘是分别在圆板状端板的一面侧一体地形成涡旋状涡圈者。使这种固定涡旋盘和回旋涡旋盘以涡圈咬合的状态相向,利用电动机等使回旋涡旋盘相对于固定涡旋盘进行公转回旋运动。然后,使形成于两个涡圈间的压缩室从外周侧向内周侧移动,并减小其容积,从而对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
[0003]经压缩室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形成于固定涡旋盘的端板上的排出口,流入排出盖和外壳之间的高压室内,再从设置于外壳上的排出管向制冷剂回路排出。根据性能或者制冷剂压缩比的关系,多数情况下相对于固定涡旋盘的中心轴,偏心设置该排出口。
[0004]形成于固定涡旋盘上的排出口会对涡旋式压缩机的性能或者噪音产生影响,因此提议有多种方案。
[0005]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抑制因涡旋盘的回旋运动而被压缩的流体排出所产生的振动、噪音,提议在排出口中镶嵌中空圆筒形套管。通过设置套管,可以降低筒内压力脉动的激振力,抑制噪首。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4-82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涡旋式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噪音频率范围广,会在多个不同的频带中基于共振产生噪音。因此,如专利文献I所述,很难利用一个噪音降低机构来降低所有频带的噪音。
[0011]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课题开发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降低涡旋式压缩机中所产生的多个频带的噪音。
[0012]技术方案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特征在于,具备:回旋涡旋盘,其可自由旋转地连接到主轴的偏心轴部;固定涡旋盘,其和回旋涡旋盘相向,从而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并且在端板上具有供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和压缩室相连的第I制冷剂通道;以及第2制冷剂通道,其和第I制冷剂通道下游侧相连,容积大于第I制冷剂通道。并且,第I制冷剂通道具备上游侧开口端和下游侧开口端,上游侧开口端相对于固定涡旋盘的中心轴偏心,在下游侧开口端所占区域内,存在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
[0014]根据上述构成,制冷剂从第I制冷剂通道的下游侧开口端朝向形成于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上的多个共振模式的波节排出。因此,可以减少激发的共振模式数量,降低在第2制冷剂通道内所产生的噪音。
[0015]此外,本发明的压缩机优选第I制冷剂通道的下游侧开口端的中心和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一致。
[0016]通过使第I制冷剂通道的下游侧开口端的中心和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一致,可以从第I制冷剂通道朝向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排出制冷剂,从而可以降低第2制冷剂通道内的噪音。
[0017]再者,本发明的压缩机优选相对于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倾斜地形成第I制冷剂通道。
[0018]相对于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倾斜地形成第I制冷剂通道,从而可以从第I制冷剂通道朝向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排出制冷剂。
[0019]进而,本发明除相对于第2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倾斜地形成第I制冷剂通道以外,也可以将第I制冷剂通道形成为:其中心轴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涡旋盘的中心轴一致。
[0020]通过使第I制冷剂通道的中心轴与固定涡旋盘的中心轴一致地形成第I制冷剂通道,无需对第I制冷剂通道进行加工使其倾斜,因此加工容易。
[0021]另外,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在固定涡旋盘的端板上形成有第I制冷剂通道和第2制冷剂通道的压缩机。
[0022]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在压缩机的排出口中,以从上游排出口部朝向排出腔的中心轴排出制冷剂的方式形成上游排出口部,从而可以降低排出腔内所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0025]图2是图1的固定涡旋盘的排出口附近的部分放大图。
[0026]图3(a)及(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降噪效果的图。
[0027]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
[0028]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第I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I在外壳10内具备电动马达12和由电动马达12驱动的涡旋式压缩机构2。该涡旋式压缩机I压缩制冷剂,并供应给例如空气调节器或制冷机等的制冷剂回路。以下,说明涡旋式压缩机I的构成。
[0032]外壳10具备上端开放的有底圆筒形外壳主体101,和覆盖外壳主体101的上端开口的壳顶102。
[0033]在外壳主体101的侧面设置有吸入管13,用于将制冷剂从未图示的储液器导入外壳主体101内。
[0034]壳顶102上设置有排出管14,用于排出经涡旋式压缩机构2压缩的制冷剂。外壳10的内部被排出盖27分隔成低压室1A和高压室10B。
[0035]电动马达12具备定子15和转子16。
[0036]定子15上设置有绕组,其由安装于外壳主体101侧面的未图示的电源单元供电,从而产生磁场。转子16具备永磁体和磁轭作为主要元件,进而以主轴17为中心一体地结入口 ο
[0037]夹住电动马达12,在主轴17的两端侧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主轴17的上部轴承18以及下部轴承19。
[0038]设置于主轴17上端的偏心销17A突出、收纳于收纳空间190内,该收纳空间190形成于上部轴承18上。
[0039]涡旋式压缩机构2具备固定涡旋盘20和回旋涡旋盘30,所述回旋涡旋盘30相对于固定涡旋盘20进行公转回旋运动。
[0040]固定涡旋盘20具备固定端板21、从固定端板21的一面直立设置的涡旋状涡圈22。固定涡旋盘20在固定端板21上还具备排出口 23。另外,固定涡旋盘20以其中心轴C和主轴17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设置。
[0041 ] 如图2所示,排出口 23由开口形状均为圆形的上游排出口部24和排出腔25构成,所述排出腔25和上游排出口部24连通,容积大于上游排出口部2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游排出口部2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I制冷剂通道,排出腔2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制冷剂通道。
[0042]上游排出口部24配置于制冷剂流动方向A的上游侧,排出腔25配置于下游侧。相对于固定涡旋盘20的中心轴C,偏心形成上游排出口部24的上游侧开口端24B的中心。上游排出口部24的下游侧开口端24A的中心PI和排出腔25的中心轴C2 (和中心轴C 一致)一致。因此,上游排出口部24相对于中心轴C2 (制冷剂的流动方向A)倾斜地形成。如上所述,倾斜地形成上游排出口部24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通过上游排出口部24后的制冷剂朝向排出腔25的中心轴C2排出。详细内容如后所述,通过该制冷剂的流动,涡旋式压缩机I可以避免若干共振模式的激发。
[0043]上游排出口部24的上游侧和形成于固定涡旋盘20和回旋涡旋盘30之间的压缩室PR连通。此外,排出腔25的下游侧和覆盖固定涡旋盘20上方的排出盖27的下游排出口部26连通。
[0044]另外,排出腔25、下游排出口部26以及高压室1B以各自的中心轴C2、C3以及C4和沿垂直方向的固定涡旋盘20的中心轴C 一致的方式设置。因此,下游排出口部26的下游侧开口端26A的中心P2和高压室1B的中心轴C4 一致,上游侧开口端26B的中心和中心轴C2 —致。
[0045]回旋涡旋盘30也具备圆板状回旋端板31、从回旋端板31的一面直立设置的涡旋状涡圈32。
[0046]在回旋涡旋盘30的回旋端板31的背面设置有凸台34,并且,通过轴承在该凸台34上组装有驱动衬套36。驱动衬套36的内侧嵌有偏心销17A。借此,回旋涡旋盘30相对于主轴17的轴心偏心结合,如果主轴17旋转,则回旋涡旋盘30以与主轴17的轴心间的偏心距离为回旋半径,进行旋转(公转)。
[0047]另外,为确保回旋涡旋盘30在公转的同时不自转,在回旋涡旋盘30和主轴17之间设置有限制自转的、未图示的十字滑环。
[0048]相互偏心规定量、偏移180度相位而咬合的涡圈22、32根据回旋涡旋盘30的旋转角,在多个部位相互接触。于是,相对于涡圈22、32的涡旋中心部(最内周部),点对称地形成压缩室PR,并且,随着回旋涡旋盘30的回旋,压缩室的容积减小并逐渐向内周侧移动。然后,在涡旋的中心部制冷剂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图1的压缩室PR表示的就是该部分。
[0049]接着,对具备以上构成的涡旋式压缩机I的动作进行说明。
[0050]为了启动涡旋式压缩机1,对电动马达12进行励磁,并将制冷剂通过吸入管13导入外壳10内ο
[0051]如果电动马达12被励磁,则主轴17旋转,随之,回旋涡旋盘30相对于固定涡旋盘20进行公转回旋运动。于是,在回旋涡旋盘30和固定涡旋盘20之间的压缩室PR中制冷剂被压缩,并且从吸入管13导入外壳10内的低压室1A中的制冷剂会被吸入回旋涡旋盘30和固定涡旋盘20之间。然后,在压缩室PR内被压缩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固定端板21的排出口 23、排出盖27的下游排出口部26,排出到高压室1B中,再从排出管14向外部排出。如此连续地进行制冷剂的吸入、压缩以及排出。
[0052]接着,参照图3(a)、(b),对涡旋式压缩机I的特征即避免激发共振模式进行说明。
[0053]在涡旋式压缩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