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与泵送室中的不同空间位置相联的出口的泵送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583407阅读:来源:国知局
因密度变化而聚集的典型区域),但显然取决于【具体实施方式】和栗送室220形状,用于提供开口 370和400的其它部位可以更适当或者更合适。例如,接近于密封件250的区域会更适合或者替代地适合。
[0076]为提供在如在出口 240处排出的加压流体中的流体组分的良好混合,栗送室和出口 240之间的流路优选地构造为使得分流大致匹配或成给定比率。可能重要的是,具有异常第一特性、例如密度的聚集组分的主要部分被尽可能快地从聚集区移去,优选地在栗驱动器的各单个往复运动中移去。因此,可假定近似相等的分流速率会是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依赖于栗送室中这些最高和最低部位的具体几何结构,或者甚至依赖于混合过程的具体特性,另外会有利的是,优选地借助于调节所述分流的比率来除去(即,提供到出口)“最轻”或者“最重”组分。
[0077]图5示出了类似于图2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方式,但是设有根据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附加通道410。通往或离开栗送室220的流路仅示意性地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往进口 210的流路包括配量阀500 (示意性地示出),用于配量或者混和多达四个溶剂A、B、C和Do
[0078]栗送室220和出口 240之间的第一流路510由在栗送室220顶部侧通往栗送室220的孔道520以及通道420组成。在孔道520和出口 240之间的通道420仅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可如本领域中已知地实现,例如以毛细管、管道、微流网络等等实现。
[0079]通过栗压头260的第二孔道530在栗送室220中的下部区域处或者换句话说在相对于孔道520的相对高度处通往栗送室220。孔道520大致在栗送室220的最高高度区域开口,而孔道530大致在栗送室220的最低高度区域中开口。从孔道530联接到出口 240的通道410在此也仅示意性地示出。孔道530连同通道410提供了栗送室220和出口 240之间的第二流路540。
[0080]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充分地成形的通道形成元件600,将通道410设置在栗送室220中的内部。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通道形成元件600设置为要装入栗送室220中的环件600。虽然图6的左手侧图示出了栗送设备200 (或者不如说,其一部分),图6的右手侧图仅示出了环件600的前侧图。左侧图上的环件600示出了环件600的沿着线B (在左手侧图中指示)截取的横截面图。
[0081]环件600具有斜面610 (在图6的左手侧图上最佳地可见),以便在环件600紧密地附接到栗送室220的壁时,通道410设置在栗送室220的侧壁和环件600之间。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环件600具有第一密封面620 (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和第二密封面630 (也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该环件或者不同成形的通道形成元件600可被挤压到可具有适当凹进或者轮廓的栗送室220中。通道形成元件600也可例如通过粘结、熔焊、钎焊、扩散结合或者其它结合工艺被固定到栗送室220或者其构成元件(诸如,密封件或其它部件)。
[0082]清楚的是,用于提供通道410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例如通过在这些环件600中设置凹槽或者任何其它类型凹进而相应地应用。替代地,通道也可设置在这些环件600中(或内部)。
[0083]如果通道410不直接通往聚集流体部分的各个区域,例如区域340或者区域350 (见图3),则环件600可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适当的联接通道,诸如将通道410流体联接到区域340的孔道640。因此,图6的实施方式包括流体联接到区域350的第二孔道650。出口 240因此经由孔道650联接到区域350 (其对应于图5中的第一流路510),并经由通道410和孔道640联接到区域340 (其对应于图5中的第二流路540)。
[008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道形成元件构造为可渗透(优选地多孔)元件,由此提供在一侧上流体联接到出口且在另一侧上流体联接到栗送室中的多个不同位置的多个流路通道,所述多个不同位置优选地包括栗室的上部和下部区域。在操作中,在出口处排出的加压流体由此由来源于栗送室中的多个不同位置的流体部分组成。这些可渗透通道形成元件可以优选地构造成引起来自栗送室中不同位置的流体部分的良好混合,例如通过例如关于流阻来充分地设计流路通道几何结构来实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渗透元件设置为烧结块。在替代实施方式中,该元件可以构成为微型通道板。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该元件可构成为金属、聚合物或者树脂毛线或者泡沫。
[0085]在图4-6中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个中,第一流路510和第二流路520 (即,栗送室220和出口 240之间的流路)优选地优选为使得通过两个流路提供的分流大致匹配或成给定比率,例如以大致匹配的流阻实现。在包括设置在栗送室220外部的附加通道410的实施方式中(图4-5),分流匹配优选地通过调节流传导元件(例如毛细管)的尺寸提供。在包括设置在栗送室220内部的附加通道410 (例如,图6中的环件600)的实施方式中,分流匹配优选地通过适当选择分流路径的尺寸即形状、横截面和长度来提供,即通过孔道640和650的直径提供。
[0086]在另外实施方式中,从区域340、350到出口 240的连接(或其部分)可由例如在栗送室220壁、通道形成环件之一中的或者在这些元件之间的狭缝或者凹槽构成。
[0087]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栗送室220可具有多个上部和/或多个下部区域,其中异常溶剂可优选地聚集在这些区域中。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多个开口(诸如,开口 400)和联接通道(诸如,通道410),该多个开口和联接通道均应用于栗送室220中的单个“极限”区域。
[0088]虽然前述实施方式已经特别地关于因密度变化形成聚集进行了说明,但将清楚,在加以必要的变更情况下,同样原理可适用关于流体组分的其它特性,诸如温度和粘度。如果第一特性例如通过影响密度(如,例如温度原因)而间接地引起液体组分的分离和/或偏析,则附加开口的设置原则类似于应用于其中第一特性为密度的示例中的那些。如果偏析由不同特性、例如粘度直接驱动,则附加开口应该布置在其中最为粘性的以及其中最小粘性的组分根据室几何结构以及室中的流动分布优选地聚集的区域中或附近。
【主权项】
1.被构造用于输送流体的栗送设备(200),所述栗送设备(200)包括: 栗送室(220),所述栗送室(220)被构造用于以限定比例接收一种或者更多种流体(310,320)并且用于进一步输送接收的流体; 出口(240),所述出口(240)流体联接到所述栗送室(220)中的第一位置(350),用于排出要输送的流体; 通道(410),所述通道(410)在一侧上联接到栗送室(220)中的第二位置(340),并且在另一侧上联接到出口(240),以便在操作中,在出口(240)处排出的输送流体的第一部分从栗送室(220)中的第一位置(350)接收,并且在出口(240)处排出的输送流体的第二部分从栗送室(220)中的第二位置(340)接收, 其特征在于, 第一位置(350)和第二位置(340)中的一个位置是栗送室(220)中的如下空间位置,其中如果该位置未联接到出口(240),则具有第一特性的流体组分将倾向于在栗送设备(200)的操作期间聚集,其中该聚集因流体组分的第一特性的差异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200),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情形: 所述第一特性是特性,而流体组分中至少一种组分的该特性的值不同于该特性的平均值、一种其它组分的该特性的值以及栗送室(220)中的大多数其它流体组分的该特性的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特性是密度、温度、粘度、组成中的至少一者。3.根据先前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200),其中所述第一特性是密度,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情形: 所述第一位置(350)和第二位置(340)中的一个位置是栗送室(220)中的如下空间位置,其中具有低密度的流体组分在栗送设备(200)的操作期间将倾向于聚集,并且/或者所述第一位置(350)和第二位置(340)中的另一位置是栗送室(220)中的如下空间位置,其中具有高密度的流体组分在栗送设备(200)的操作期间将倾向于聚集; 在栗送室(220)中的其中具有低密度的流体组分倾向于聚集的空间位置在操作期间位于栗送室(220)的上侧的空间区域中,而栗送室(220)中的其中具有高密度的流体组分倾向于聚集的空间位置在操作期间位于栗送室(220)的下侧的空间区域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根据先前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200),进一步包括 在栗送室(220)的位于栗送室(220)的第一位置(350)处的第一开口(370),以及 在栗送室(220)的位于栗送室(220)的第二位置(340)处的第二开口(400), 其中所述出口(240)流体联接到第一开口(370)并且经由所述通道(410)流体联接到第二开口(400)。5.根据先前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200),其中所述通道(4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栗送设备(200)的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还容纳栗送室(220)。6.根据权利要求1或根据先前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200),进一步包括 位于栗送室(220)中且被构造用于提供所述通道(410)的通道形成元件¢00)。7.被构造用于输送流体的栗送设备(200),所述栗送设备(200)包括: 栗送室(220),所述栗送室(220)被构造用于以限定比例接收一种或者更多种流体(310,320)并且用于进一步输送接收的流体; 出口(240),所述出口(240)流体联接到所述栗送室(220)中的第一位置(350),用于排出要输送的流体, 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栗送室(220)中并且被构造用于提供通道(410)的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