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907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泵,包括泵和动力部分;主要是在泵体进口通道上设有助吸机构,该助吸机构由真空引水器、真空泵、凝结器组成;真空泵的转轴由皮带与固定在泵轴上的皮带轮连接,真空泵的第一进口通过真空引水器与泵体进口通道连通,真空泵出口与凝结器进口连通,凝结器出口与真空泵的第二进口连通;真空引水器引水腔的进口与泵体进口通道连通,真空泵的第一进口与真空引水器真空腔内所设的真空排气口连通;凝结器的机体内腔注有油,凝结器进口位于油平面上方,凝结器出口位于油平面下方,凝结器机体上平面内设有排气口。在泵启动时,助吸机构同时启动,吸除泵腔内的空气,使泵可以正常运行,保护泵的运行安全,而且提高了吸程和效率。
【专利说明】
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自吸栗。
【背景技术】
[0002]真空自吸栗由栗部分和动力部分组成。栗部分包括栗体、栗轴、叶轮,栗体具有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栗轴一端与叶轮固定连接,栗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转轴连接。动力部分采用电机或柴油机。电机或柴油机的输出轴带动栗轴和叶轮旋转,将液体从栗进口吸入送到栗出口,实现对液体介质的输送。其主要缺点是栗启动时,栗腔内必须充满液体介质或真空,当栗启动时栗腔内充满空气时,栗将会发生空转,无法将栗进口液体介质输送到出口,甚至叶轮空转烧坏电机或柴油机;现有产品最大吸程小于7米,吸程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栗腔内带空气时也能正常启动、吸程高的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栗和动力部分,栗包括栗体、栗轴、叶轮,栗体具有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栗轴一端与叶轮固定连接,栗轴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转轴连接;主要是在栗体进口通道上设有助吸机构,该助吸机构由真空引水器、真空栗、凝结器组成;真空栗的转轴由皮带与固定在栗轴上的皮带轮连接,真空栗的第一进口通过真空引水器与栗体进口通道连通,真空栗出口与凝结器进口连通,凝结器出口与真空栗的第二进口连通;真空引水器的壳体内腔由隔板隔离成引水腔和真空腔,引水腔的进口与栗体进口通道连通,真空栗的第一进口与真空腔内所设的真空排气口连通;凝结器的机体内腔注有油,凝结器进口位于油平面上方,凝结器出口位于油平面下方,凝结器机体上平面内设有排气口,凝结器机体上设有加油口。
[0005]最好是,真空引水器的隔板上设有隔离阀,该隔离阀采用浮球阀,浮球阀由浮球、连动杆、阀瓣和阀座组成,阀座设置在隔板中间下端面,阀瓣上端面内设有与阀座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阀瓣下端面与连动杆一端连接,连动杆另一端与浮球连接,浮球浮动放置在引水腔内;真空腔侧壁设有补偿阀,真空腔上端面安装破空阀,补偿阀和破空阀为常闭结构。
[0006]最好是,引水腔的进口设有过滤网。
[0007]最好是,凝结器排气口与凝结器机体内腔之间设有油雾过滤器,凝结器出口与真空栗第二进口之间设有油滤器,凝结器机体上设有油位传感器。
[0008]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栗体进口通道上设有助吸机构,在栗启动时,助吸机构同时启动,吸除栗腔内的空气,使栗可以正常运行,保护栗的运行安全,而且提高了吸程,最大吸程可大9米。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发明图1中真空引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发明图1中凝结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I栗、2电机、3联轴器、4皮带轮、5皮带、6真空栗、7真空引水器、8凝结器、1.1栗体、1.2栗轴、1.3进口通道、1.4出口通道、6.1第一进口、6.2第二进口、6.3真空栗出口、7.1壳体、7.2引水腔、7.3浮球、7.4连动杆、7.5阀瓣、7.6隔板、7.7真空腔、7.8补偿阀、7.9真空排气口、7.10破空阀、7.11过滤网、8.1机体、8.2凝结器进口、8.3凝结器出口、8.4排气口、8.5油雾过滤器、8.6加油口、8.7排油口、8.8油位传感器、8.9油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的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包括栗I和动力部分,栗I包括栗体1.1、栗轴1.2、叶轮,栗体1.1具有进口通道1.3和出口通道1.4,栗轴1.2—端与叶轮固定连接,栗轴1.2另一端通过联轴器3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转轴连接,动力部分采用电机2或柴油机;在栗体1.1进口通道1.3上设有助吸机构,该助吸机构由真空引水器7、真空栗6、凝结器8组成;真空栗6的转轴由皮带5与固定在栗轴1.2上的皮带轮4连接,栗轴1.2旋转时带动真空栗6同时旋转,真空栗6的第一进口 6.1通过真空引水器7与栗体1.1进口通道1.3连通,真空栗出口 6.3与凝结器进口8.2连通,凝结器出口8.3与真空栗6的第二进口6.2连通;真空引水器7的壳体7.1内腔由隔板7.6隔离成引水腔7.2和真空腔7.7,引水腔7.2的进口与栗体1.1进口通道1.3连通,真空栗6的第一进口 6.1与真空腔7.7内所设的真空排气口 7.9连通;凝结器8的机体8.1内腔注有油,凝结器进口8.2位于油平面上方,凝结器出口8.3位于油平面下方,凝结器8的机体8.1上平面内设有排气口 8.4。真空栗6工作时,将栗体1.1内腔的空气经过真空引水器7、第一进口 6.1、真空栗出口 6.3、凝结器进口 8.2送入凝结器8的机体8.1内腔,并从凝结器8的排气口8.4排出。同时,凝结器8内腔的油由凝结器出口8.3进入真空栗6的第二进口6.2从真空栗出口 6.3回流到凝结器进口 8.2,凝结器8机体8.1上设有加油口 8.6。
[0014]真空引水器7的隔板7.6上设有隔离阀,该隔离阀采用浮球阀,浮球阀由浮球7.3、连动杆7.4、阀瓣7.5和阀座组成,阀座设置在隔板7.6中间的下端面,阀瓣7.5上端面内设有与阀座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阀瓣7.5下端面与连动杆7.4一端连接,连动杆7.4另一端与浮球7.3连接,浮球7.3浮动放置在引水腔7.2内,当引水腔7.2内的水位上升到设定位置时,浮球7.3上升推动连动杆7.4将阀瓣7.5与阀座关闭;真空腔7.7侧壁设有补偿阀7.8,该补偿阀7.8由手柄和弹簧压紧密封机构组成,当浮球7.3下降后阀瓣被真空吸住不能自动开启时,推动手柄将弹簧压紧密封机构开启,使阀瓣开启;真空腔7.7上端面安装破空阀7.10,该破空阀7.10为单向阀,当隔离阀的阀瓣7.5与阀座关闭后,破空阀7.10由真空腔7.7负压吸力开启,为真空栗6第一进口6.1与真空栗出口6.3之间开通流通通道,如图2所示。补偿阀7.8和破空阀7.10为常闭结构,所述常闭结构即无外力作用时处于关闭状态。
[0015]引水腔7.2的进口设有过滤网7.11,防止进口通道1.3内的污染物进入引水腔7.2内。
[0016]凝结器8排气口 8.4与机体8.1内腔之间设有油雾过滤器8.5,防止油雾从排气口8.4排到大气污染环境,凝结器出口 8.3与真空栗6第二进口 6.2之间设有油滤器8.9,防止污染物进入真空栗6内腔,凝结器8机体8.1上设有油位传感器8.8,机体8.1下部设有排油口 8.7,如图3所示。
【主权项】
1.一种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包括栗(I)和动力部分,栗(I)包括栗体(1.1)、栗轴(1.2)、叶轮,栗体(1.1)具有进口通道(1.3)和出口通道(1.4),栗轴(1.2) —端与叶轮固定连接,栗轴(1.2)另一端通过联轴器(3)与动力部分的输出转轴连接;其特征是在栗体(1.1)进口通道(1.3)上设有助吸机构,该助吸机构由真空引水器(7)、真空栗(6)、凝结器(8)组成;真空栗(6)的转轴由皮带(5)与固定在栗轴(1.2)上的皮带轮(4)连接,真空栗(6)的第一进口(6.1)通过真空引水器(7)与栗体(1.1)进口通道(1.3)连通,真空栗出口(6.3)与凝结器进口(8.2)连通,凝结器出口(8.3)与真空栗(6)的第二进口(6.2)连通;真空引水器(7)的壳体(7.1)内腔由隔板(7.6)隔离成引水腔(7.2)和真空腔(7.7),引水腔(7.2)的进口与栗体(1.1)进口通道(1.3)连通,真空栗(6)的第一进口(6.1)与真空腔(7.7)内所设的真空排气口(7.9)连通;凝结器(8)的机体(8.1)内腔注有油,凝结器进口(8.2)位于油平面上方,凝结器出口(8.3)位于油平面下方,凝结器(8)的机体(8.1)上平面内设有排气口(8.4),凝结器(8)机体(8.1)上设有加油口(8.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其特征是真空引水器(7)的隔板(7.6)上设有隔离阀,该隔离阀采用浮球阀,浮球阀由浮球(7.3)、连动杆(7.4)、阀瓣(7.5)和阀座组成,阀座设置在隔板(7.6)中间的下端面,阀瓣(7.5)上端面内设有与阀座相互配合的密封面,阀瓣(7.5)下端面与连动杆(7.4) —端连接,连动杆(7.4)另一端与浮球(7.3)连接,浮球(7.3)浮动放置在引水腔(7.2)内;真空腔(7.7)侧壁设有补偿阀(7.8),真空腔(7.7)上端面安装破空阀(7.10),补偿阀(7.8)和破空阀(7.10)为常闭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其特征是真空引水器(7)的引水腔(7.2)的进口设有过滤网(7.1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助吸机构的真空自吸栗,其特征是凝结器(8)排气口(8.4)与机体(8.1)内腔之间设有油雾过滤器(8.5),凝结器出口(8.3)与真空栗(6)第二进口(6.2)之间设有油滤器(8.9),凝结器(8)机体(8.1)上设有油位传感器(8.8)。
【文档编号】F04D9/02GK105822563SQ201610399931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杨木森, 杨国祥, 张仁旭, 黄建民
【申请人】浙江永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