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241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制动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工程领域,涉及车辆制动器,尤其是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制动器中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在制动盘的盘面上设有相互间隔的容垢槽和通风散热组孔,例如中国专利CN01261467所公开的内容,其存在的缺点是因为容垢槽和通风组孔相互间隔,其上设置的通风孔的数量受到较大限制,导致通风效果较差;如果增加通风孔则会减少制动盘的有效摩擦面积,影响安全性;另外,要清除其容垢槽中的污垢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空调机连接结构,增加通风、提高制动盘冷却效果、提高制动效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车辆制动盘,盘面上设有容垢槽,包括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孔设置在容垢槽内。
进一步,包括两个制动面,由连接体连接,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冷却风道,该通风孔与冷却风道连通。
该连接体由盘面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若干独立的冷却风道,各自连通不同的通风孔。
该通风孔开设在容垢槽的底部。
还包括开设在盘面上的通风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通风孔开在容垢槽内,既能够容纳污垢,而且在设置同样数量容垢槽、通风孔的情况下,其制动盘的有效摩擦面积较大,制动效果更好;增加通风孔数量的余地更大,冷却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利用流经通风孔的气流直接清除容垢槽中的污垢。


图1第一实施例车辆制动盘的立体图;图2具有局部剖视的第一实施车辆制动盘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第一实施车辆制动盘的仰视图;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图6第二实施例车辆制动盘的立体图;图7第二实施例车辆制动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5所示,制动盘1的盘面8上设有若干沿圆周排列的成弧形的容垢槽5,在容垢槽5的底部开有若干通风孔4。制动盘1的中间设置若干连接体3,通过连接体3将制动盘1的两个制动面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可以在相邻的两个连接体3之间形成独立的冷却风道2,各通风孔4与冷却风道2相通。冷却风道2的气流可以经过通风孔4流入容垢槽5中,一方面冷却了制动盘1,另一方面还能以流动的气流清除容垢槽5中积留的污垢。
如图4所示为第一实施例车辆制动盘的仰视图,盘面8上有容垢槽5,其弧度方向与图2所示的相反,其上也开有通风孔4。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的所有通风孔4均开在容垢槽5的底部,实际上并不仅限于此,通风孔4只要开设在在容垢槽5内即可,所以通风孔4也可以开设在容垢槽5的侧面,或者是同时分别开设于容垢槽5底部与侧面;进一步,为了增大制动盘的有效摩擦面积,可以减少容垢槽5的数量,同时除了容垢槽5内的通风孔4之外,还可以将通风孔直接开设在盘面上,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制动盘11的盘面18上有容垢槽15,其上开有通风孔14,此外,盘面18上还直接开有通风孔16。
容垢槽除了可以是上述的弧形,还可以是直线或其它任意形状,其长度也可以延伸到制动盘的边缘,其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同样,通风孔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很快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制动盘,盘面上设有容垢槽,包括通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孔设置在容垢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制动面,由连接体连接,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冷却风道,该通风孔与冷却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制动盘,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体由盘面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若干独立的冷却风道,各自连通不同的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制动盘,其特征在于该通风孔开设在容垢槽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制动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盘面上的通风孔。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制动盘,盘面上设有容垢槽,包括通风孔,所述的通风孔设置在容垢槽内;包括两个制动面,由连接体连接,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冷却风道,该通风孔与冷却风道连通;该连接体由盘面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两个制动面之间形成若干独立的冷却风道,各自连通不同的通风孔;该通风孔开设在容垢槽的底部;还包括开设在盘面上的通风孔。在设置同样数量容垢槽、通风孔的情况下,其制动盘的有效摩擦面积较大,制动效果更好;增加通风孔数量的余地更大,冷却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以利用流经通风孔的气流直接清除容垢槽中的污垢。
文档编号F16D65/847GK2881207SQ2005200454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9日
发明者宋佑川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