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端块的扭振减振器以及包括所述扭振减振器的传动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13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端块的扭振减振器以及包括所述扭振减振器的传动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该扭振减振器具有一个主元件,该主元
件带有至少一个主驱动件;具有一个次元件,该次元件带有至少一个次驱 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在该主驱动件与该次驱动件之 间用于有弹性地将该主元件与该次元件弹性联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末端 块,该末端块被安排在该弹簧装置的末端侧面上,该主元件相对于该次元 件从一个中间位置可转动到该主驱动件仅支撑在该弹簧装置上的一个第 一位置中,而且^^人该第一位置向前进入一个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中该 主驱动件被支撑在该弹簧装置上以及该末端块上。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所述 类型的一个扭振減振器的一个传动系。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披露了不同的扭振减振器,这些扭振减振器也被称为旋转减 振器或双质量飞轮。已知的扭振减振器具体地是使用在汽车制造业中,用 于有弹性地联接内燃机与传动系。以此方式,已知的扭振减振器旨在防止 扭转振动从内燃机传输到传动系或变速器上。特别是在内燃机带有相对少 的气缸数并且以低发动机转速运转的情况下,将发生这样一种传输。通过 对这类振动的有效阻尼,内燃机能够以低转速运转,这总体上导致燃料消 耗量的减少。
例如,DE 199 58 814 Al说明了 一种双质量飞轮形式的一种旋转減振 器。已知的旋转减振器具有一个中心盘元件,该中心盘元件带有安排在其 周边上的多个支撑臂以及另一个盘元件,该另一个盘元件包括两个覆盖盘 元件,在这些覆盖盘元件上提供多个支撑凸起。在这些支撑凸起之间提供 了用于有弹性地将该中心盘元件与该另 一个盘元件弹性联接的多个弹簧 装置。这些弹簧装置是由在该切线方向上依次安排的多个弹簧元件构成。
从DE 199 58 814 Al已知将多个支撑元件安排在这些弹簧装置的末端 侧上,这些支撑元件实际上还被称作末端块,并且邻接对应的弹簧装置的一个末端侧的弹簧元件。该末端块还具有一个面向支撑臂的一个穿引开 口,而该支撑臂包括面向该穿引开口的一个凸起。如果使该中心盘元件相 对于该另 一个盘元件从一个中间位置转动到 一个第 一位置,那么该支撑臂 的凸起延伸穿过该通道开口 ,并且甚至在该支撑臂被支撑在该末端块上之 前将该支撑臂的凸起支撑在该末端侧的弹簧元件上。如果该中心盘元件被 转动超越该第一位置而进入一个第二位置,那么已经通过该凸起将压力直 接作用在该弹簧元件上。当达到该第二位置时,该支撑臂也被支撑在该末 端块上,这样经由该末端块使压力额外地作用在该弹簧元件上。
这种已知的旋转减振器通过其弹簧装置(其中首先直接通过该支撑臂 随后间接通过该末端块将压力作用在该弹簧元件上)确保该阻尼功能具有 一种平滑的开始。还有可能以此方式减少在从牵引到超速变化情况下的过 渡噪声(该过渡噪声是在支撑臂撞击在末端块上时产生的)。然而, 一个 缺点是如果该支撑臂是通过一个特别大的扭矩起作用时,那么该初始阻尼 作用是不够强的。在所述情况下,当支撑臂撞击在末端块上时,仍会产生 过渡噪声。另外,在该末端块上将发生严重的磨损或者摩擦,除其他事项 外该磨损或摩擦还《I起扭振减振器内的油的污染。
为防止上述在从牵引到超速变化过程中的过渡噪声,EP 1584839 Al 提出了一种扭振减振器,其中该末端块被设计为将扭矩从一个主驱动件或 支撑臂唯一地直接地传输到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上。不再将该主驱动件 支撑在末端块上。以此方式,虽然可靠地减少了过渡噪声,但这里会发生 有关在切线方向上引导该末端块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创造出一种扭振减振器,该扭振减振器 首先确保在从牵引到超速的变化的情况下低的过渡噪声以及对末端块的 低磨损或低摩擦,其次确保末端块的可靠引导和运行。本发明还基于以下 目的,即产生一种传动系,该传动系具有所述类型的一种扭振减振器。
所述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以及15中限定的这些特征实现的。本发 明的多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具有一个主元件,该主元件带有至少一个主 驱动件; 一个次元件,该次元件带有至少一个次驱动件;至少一个弹簧装 置,该弹簧装置在该主驱动件与该次驱动件之间用于有弹性地使该主元件与该次元件弹性联接;以及至少一个末端块,该末端块被安排在该弹簧装 置的末端侧面上。常规地,该主元件应理解为表示分配给该扭振减振器的 输入侧(例如像分配纟会发动才几)的元件,同时该次元件应理解为表示分配 给该输出侧(例如^象分配给变速器)的元件。然而,本发明还包括多个实
施方案,其中主元件#:分配给输出侧而次元件净皮分配给输入侧。在两个弹
簧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它有可能提供四个末端块,这些末端块被安排在这 些弹簧装置的面向主驱动件的那些端面侧上。这些弹簧装置(例如)可以 包括该切线方向上依次安排的多个弹簧元件或多个弹簧组。该主元件能够 相对于该次元件从一个中间位置转动到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中将 该主驱动件仅支撑在该弹簧装置上。这意味着在第一位置中,该主驱动件 仍未支撑在末端块上。另外,该主元件能够相对于该次元件^v该第一位置 向前转动到一个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将主驱动件支撑在弹簧装置上以 及末端块上。根据本发明,该末端块和/或主驱动件被设计为,在主元件的 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能够将该扭振减振器的扭矩唯一地直接地在主驱
动件与弹簧装置之间进行传输。
由于这些扭矩是被唯一地直接地在该主驱动件与该弹簧装置之间进
行传送,而不经由末端块发生间接传输(例如,像是在根据DE 199 58 814 Al的旋转减振器的情况),该末端块的负载并因此该末端块上磨损和摩擦 是很低的。末端块还能够被设计为带有减少的稳定性,例如借助于在末端 块中形成的多个皱褶或空腔,这些皱褶或空腔减少了所述末端块的重量而 不会使该末端块发生形变。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因为该 主驱动件首先撞击在该弹簧装置上并且仅在此之后才撞击在末端块上,这 在从牵引到超速的变化过程中确保了过渡噪声的减少。因为该主驱动件不 通过末端块将任何扭矩传输给弹簧装置,但尽管如此它在第二位置中仍被 支撑在末端块上,这就确保了通过该主驱动件可靠的引导末端块并因此确 保了末端块的功能。例如,因为可以通过该主驱动件在该弹簧装置的方向 上驱动末端块,这就防止了在末端块与由主驱动件压缩的弹簧装置之间的 一个过大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主驱动件具 有用于支撑在弹簧装置上的一个第一段以及用于支撑在末端块上的一个 第二段。因此它可能(例如)将第一段在主元件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中支撑 在弹簧装置上以便用压力作用在弹簧装置上,同时在该主元件的第二位置中该第二段可以支撑在末端块上。该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例如)形成一 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该第二 段径向地安排在第 一段的外侧上。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将该第二段 安排为相对于第一段关于切线方向是凹陷的。因为该主驱动件能够作用在 两个转动方向中的对应的末端块上,可以将该第二段安排为相对于该第一 段既关于一个切线方向同时又关于另一个切线方向都是凹陷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该末端块具有
用于该主驱动件第一^^:的无接触的插入或穿引的一个切口。以此方式,它 确保该主驱动件的第一段不邻接末端块。该切口还导致末端块的低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个的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该切口被 设计为在切线方向上是连续的,优选是凹槽形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減振器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该主驱动 件的第二段能够支撑在该末端块的一个端面侧上。在此, 一个端面侧应理
解为该末端块指向切线方向上的一端上的侧面。以此方式,该主驱动件的 第二段邻接该末端块,而该第一段被无接触地引导进入或穿过该切口。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 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该末端块具 有用于将该弹簧装置支撑在该末端块上的至少一个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 分可以(例如)是在该径向方向上相对于切线方向横向延伸的一个支撑部 分。例如,该支撑部分确保该末端块由该展开的弹簧装置在该主驱动件的 方向上向后4,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该末端块还 具有一个用于滑动支撑该末端块的滑动部分,该滑动部分在该切线方向上 延伸,该支撑部分被安排在该滑动部分上。因此,有可能(例如)使该滑 动部分引导在该次元件的一个外部环形壁上并且具有一个相应的径向地 向外指向的滑动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支承部分
被设计为仅在该主驱动件的方向上支撑该弹簧装置。因此,有可能由该伸
展的弹簧装置在该主驱动件的方向上推动该末端块,同时由该主驱动件或 由其第二段使末端块在弹簧装置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该末端块不必被紧固
到该弹簧装置上(例如紧固到它的一个末端侧的弹簧元件上),其结果是该末端块可具有更简单的设计,并且在该扭振减振器的组装过程中省略一 个装配步骤。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 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弹簧 装置具有在该切线方向上串联安排的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并且在它们之间 安排一个滑块,在滑块与末端块之间配备了一个间距限制装置,该间距限 制装置限制了该滑块与该末端块之间在切线方向上的最大间距。以此方
式,它防止了该末端块可以从该弹簧装置上离开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不再 有可能使末端块作用在弹簧装置上或者作用在它的一个末端侧的弹簧元 件上。例如, 一个间距限制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一个抓持缆或抓持臂的形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 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当达到滑块 与末端块之间的最大间距时,该滑块与该末端块之间的弹簧元件是松弛 的。以此方式获得了该弹簧装置的一种紧凑设计,同时防止了弹簧元件在 滑块与末端块之间的预加载(这种预加载将导致该间距限制装置的永久性 加载)。
根据依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该末端块和 /或该滑块具有用于径向支撑邻接的弹簧元件的一个支撑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该末端块 和/或该次驱动件被设计为使该末端块在任何位置都不支撑在次驱动件上。 因此,该末端块不撞击该次驱动件,这减小了对该末端块的磨损。在此情 况下,为了限制该末端块的移动,与以上说明的间距限制装置的一种组合 是特别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具有依据本发明以上说明类型的 一种扭振减振器。
在才艮据本发明的该传动系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该主元件分配
反之亦可。因此,在该第一替代方案中有可能将有待分配的主元件分配给 (例如)内燃机的曲轴,而该次元件可以分配给一个变速器输入轴。在该 第二替代方案中,将适用相反的安排。


以下在多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并参见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 细i兌明,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第一实施方案的透;f见分解
图,
图2以一个截面图示出来自图1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局部的示意性正 视图,其中主元件处于一个第一位置,
图3示出来自图2的扭振减振器,其中该主元件处于一个第二位置, 图4示出来自图3的扭振减振器,其中该主元件处于一个第三位置, 图5示出来自图1至图4的末端块的一个透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的一个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分解
图,
图7以一个截面图示出来自图6扭振减振器的一个局部的示意性正视 图,其中该主元件处于一个中间位置,
图8示出来自图7的扭振减振器,其中该主元件处于一个第一位置, 图9示出来自图2的扭振减振器,其中该主元件处于一个第二位置, 图IO示出沿图8中的截面线A-A的截面一见图,并且 图ll示出来自图6至图IO的末端块的透一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2的一个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分解 图。扭振减振器2具有一个中心盘6形式的发动机侧主元件4,以及一个 变速器侧的次元件8,其中该次元件包括一个前侧盘10以及一个后侧盘 12,它们在转动意义上固定地彼此连接。因此,将主元件4分配给扭振減 振器2的输入侧并因此将次元件8分配给扭振减振器2的输出侧,不过应 该指出,同样可以将主元件4分配给输出侧或分配给发动机,而次元件8 可分配给输入侧或分配给变速器。
中心盘6形式的主元件4具有两个驱动件,这些驱动件以下被称作主 驱动件14、 16并且它们彼此相对安排在中心盘6的外部圆周上。同样在 次元件8的两个侧盘10、 12上提供了两个驱动件,这些驱动件以下被称 作次驱动件18、 20。与次元件8本身相似,这些次驱动件18和20还各自 包括前侧盘10上的一个前部分22以及后侧盘12上的一个后部分24,并 且包括前侧盘10上的一个前部分26以及后侧盘12上的一个后部分28。 这些主驱动件和次驱动件14、 16、 18、 20优选地分别与主元件和次元件4、 8形成一体。在组装的状态中,在前侧盘IO与后侧盘1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室30。 在环形室30内这些主驱动件与次驱动件14、 16、 18、 20之间提供两个弹 簧装置32、 34,这些弹簧装置32、 34用于有弹性地将主元件4与次元件 8弹性联接。这些弹簧装置32、 34具有多个弹簧元件36、 38,这些弹簧 元件在切线方向上依次地安排并且被优选地实施为螺;旋弹簧。还可以想到 包括彼此内外安排的多个弹簧元件的一个弹簧组来代替单个弹簧元件36、 38。这些弹簧元件36是个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它们在端面侧可直接地 邻接这些主驱动件和次驱动件14、 16、 18、 20。所述末端侧的弹簧元件 36应区别于这些夹在中间的弹簧元件38,它们不邻接任何主驱动件或次 驱动件14、 16、 18、 20。
这些弹簧装置32、 34还包括多个滑块40,这些滑块被安排在这些弹 簧元件36、 38之间的端面侧。所述多个夹在中间的滑块40应区别于被安 排在对应的弹簧装置32、 34的末端侧面上的这些所谓的末端块42。因此, 在本实施方案中,总计四个末端块42被安排在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上, 确切地说在每一情况下是在那些端面侧上,这些端面侧分别面向这些主驱 动件和次驱动件14、 16、 18、 20并且背向邻4妄的滑块40。以下进一步参 见图2至图5更详细地解释这些滑块与末端块40、 42的设计。
发动机侧的主元件4的旋转或扭矩传能够以一种有弹性地弹力方式输 到变速器侧的次元件8上,这是通过中心盘6的这些主驱动件14、 16、这 些弹簧装置32、 34以及这些侧盘10、 12的次驱动件18、 20 (它们在转动 意义上固定地彼此连接)。
以下参见图2至图5说明扭振减振器2的进一步设计。中心盘6上的 这些主驱动件14、 16被大致分成两段,确切地说一个第一段44以及一个 第二段46,该第一段被径向地靠近中心盘6安排并且用于支撑在这些弹簧 装置32、 34上,并且该第二段被径向安排在第一段44的外侧并且用于支 撑在一个末端块42上。中心盘6可以既在一个切线方向48上又在相反的 切线方向50上转动,其结果是这些主驱动件14、 16能够对抗这些相应的 弹簧装置32、 34或末端块42在两个方向上转动。第二段46相对于第一 段44关于该一个切线方向48并且还关于相反的切线方向50都是凹陷的。 因此,第一段44具有一个第一支撑边缘52,该第一支撑边缘面向这些弹 簧装置32、 34,而第二段46具有一个第二支撑边缘54,该第二支撑边缘 相对于第一支撑边缘52是凹陷的,这样在这些切线方向48与50上在第一支撑边缘与第二支撑边缘52、 54之间存在一个间距x。
末端块42(它由塑料组成并且在图5中以透视图展示)是形成为一体 的并且包括一个滑动部分56,该滑动部分在安装的状态中位于外部并且用 于滑动支撑在次元件8上的末端块42;以及一个径向地向内伸出的支撑部 分58,该支撑部分被安排在滑动部分56上用于支撑末端块42上的弹簧装 置32的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在本实施方案中,塑料是纤维增强型的。 滑块56 ,人支撑部分58开始在一个切线方向48上以及相反的切线方向50 上做双向延伸,这样通过形成指向切线方向48的一个第一端面侧60的滑 动部分56以及末端块42的指向切线方向50的一个第二端面侧62来防止 末端块42倾斜。支撑部分58具有一个支撑表面64,该支撑表面面向末端 侧的弹簧元件36并且它指向切线方向48并且在其上支撑着该末端侧的弹 簧元件36的末端侧。因此,将支撑部分58设计为使弹簧装置32或末端 侧的弹簧元件36仅在邻接主驱动件16的方向上支撑在该支撑部分58上。 在末端块42的第二端面侧62与支撑表面64之间的切线方向48或50上 存在一个间距y,该间距y小于在主驱动件16的第一支撑边缘52与第二 支撑边缘54之间的间距x。
如图5所示,末端块42的滑动部分56的径向地向内地指向的表面还 形成了一个支撑表面66,该表面用于径向支撑邻接的末端侧的弹簧元件 36,使支撑表面66优选相对于切线方向48或50横向弯曲。在滑块42的 径向地向内指向的表面内还提供了一个切口 68,该切口用于主驱动件16 的第一段44的无接触的插入或穿过。为此目的,切口68是以一个凹槽的 形式形成的并且在切线方向50上从第一端面侧60连续地延伸到末端块42 的第二端面侧62上。这里,凹槽形的切口 68将支撑部分58、支撑表面 64以及支撑表面66分成两个部分,这些部分优选具有相同尺寸。
滑块40具有与末端块42相似的一种设计。因此,滑块40(它是由纤 维增强塑料生产为单一件)具有一个滑动部分70,该滑动部分用于滑块 40在次元件8上的滑动支撑;以及一个中间部分72,该中间部分用于邻 接滑块40的这些弹簧元件36、 38的端面侧支撑。滑块40的滑动部分70 进而在其径向地向内指向的表面上具有一个支撑表面74,用于径向支撑这 些弹簧元件36、 38。
在末端块42与邻近末端块42安排的滑块40之间提供了 一个间距限 制装置76。所述间距限制装置76用于限制或预先确定末端块42与滑块40之间在切线方向48或50上的可能的最大间距。在所展示的实施方案中, 间距限制装置76由一个钩形元件78形成,该钩形元件在一侧被紧固到滑 块40上并且在另 一侧以 一种可移动的形式#1安排在末端块42中的一个凹 陷80内。如图2所示,如果达到滑块40与末端块42之间的最大间距, 那么钩形元件78接合在凹陷80内的一个凸起82之后,并且防止末端块 "在切线方向50上相对于滑块40的进一步移动。一旦达到所述最大间距, 该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即被^>弛。
以下参见图2至图4对扭振减振器2的运行模式以及多个进一步的特 征进行说明。
主元件86或中心盘6可相对于次元件92 乂人一个中间位置转动一个第 一角度a而进入图2所示的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中,主驱动件16 的第一^爻44被无4妻触地插入末端块42的凹槽形的切口 68之中。只有主 驱动件16的第一段44的第一支撑边缘52被支撑在末端侧弹簧元件36的 端面侧上,这样,能够将一个扭矩从主驱动件16直接传输到末端侧的弹 簧元件36上。相比之下,主驱动件16的第二段46的第二支撑边缘54是 与末端块42的第二端面侧62间隔开,这是因为事实上间距x大于间距y。
如果使中心盘6相对于次元件8在切线方向上向前转动一个角度卩, 那么主元件4移动进入图3所示的一个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主驱动 件16仍被支撑在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上。而且,主驱动件16的第二段 46的第二支撑边缘被支撑在末端块42的第二端面侧62上。然而,决定性 的是将末端块42与主驱动件16设计为使得在主元件4的第一位置与第二 位置中,将扭振减振器的扭矩唯一地直接地在主驱动件16与弹簧装置32 的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之间进行传输。不会发生从主驱动件16经由末端 块42到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的一种间接传输。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间距 x大于间距y来实现了这一点。以此方式,即^使当主驱动件16的第二賴二 46被支撑在末端块42上时,末端块42在切线方向48或50上也具有游隙。
图4示出相对于次元件8在一个第三位置中的主元件4。在该第三位 置中,将主元件4相对于次元件8转动了一个进一步的角度y。以此方式, 弹簧元件36被压缩了更大的程度并且间距限制装置76的钩形元件78被 推入末端块42中的凹陷80之中。在主元件4相对于次元件8的任何位置 中不发生将扭矩从主驱动件16经由末端块42到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的 一种间接传输。另外,将末端块42以及这些次驱动件18、 20设计为使得末端块42在任何位置中都不支撑在次驱动件18、 20上。因此,在径向方 向上将末端块42 "^殳计得如此之短以致它可以穿过在外侧的次驱动件18、 20之下而伸出。
图6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扭振减振器84的一个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分 解图。扭振减振器84具有一个发动机侧主元件86,该主元件包括一个前 侧盘88以及一个后侧盘90,这些盘被在转动意义上固定地彼此连接;以 及一个变速器侧次元件92,该次元件净皮i殳计为一个中心盘6的形式。因此, 主元件86 ^皮分配给扭振减振器84的输入侧并且次元件92被分配给扭振 减振器84的输出侧,可是应该指出,同样地主元件86可分配给输出侧或 给变速器,而次元件92可分配给输入侧或分配给发动才几。
处于中心盘6形式的次元件92具有两个驱动件,这些驱动件以下被 称作次驱动件94、 96并且它们被彼此相对地安排在该中心盘的外部圆周 上。同样将两个驱动件提供在主元件86的两个侧盘88、 90上,这些驱动 件以下被称作主驱动件98、 100。类似于主元件86本身,这些次驱动件 98和100也是分别包括前侧盘88上的一个前部分102以及后侧盘卯上的 一个后部分104,并且前侧盘88上的一个前部分106以及后侧盘90上的 一个后部分108。优选地,这些主驱动件和次驱动件98、 100; 94、 96分 別与主元件和次元件86; 92形成一体。
在组装的状态中,在前侧盘88与后侧盘90之间再次形成一个环形室 30。在这些主驱动件与次驱动件98、 100; 94、 96之间的环形室30内才是 供了两个弹簧装置32、 34,这些弹簧装置32、 34用于有弹性地使主元件 86与次元件92弹性耳关接。这些弹簧装置32、 34大致对应于图1的这些弹 簧装置,这样在此只说明这些不同之处,并且以上说明在其他方面相应地 适用。因此,具体地情况是,这些末端块IIO具有一种不同的设计,该设 计在以下被进一 步地更详细地说明。
能够以一种有弹力地弹性方式将发动机侧主元件86的一种旋转或一 个扭矩经由这些主驱动件98、 100,这些弹簧装置32、 34以及这些次驱动 件94、 96传输到变速器侧的次元件92上。在该传动系的一种相反的安排 中,能够以一种有弹力地弹性的形式将次元件92的一种旋转或一个扭矩 经由这些次驱动件94、 96,这些弹簧装置32、 34以及这些主驱动件98、 IOO传输到主元件86上。
以下参见图7至图11说明扭振减振器84的另一种设计。将主驱动件98、 100或它们的前部分和后部分102、 104大致分成两部分,确切地i兌一 个第一段112以及一个第二段114,该第一段在环形室30中被进一步轴向 地向外安排并且用于支撑在这些弹簧装置32、 34上,该第二段在第一段 112上的环形室30中被进一步轴向地向内安排并且用于支撑在一个末端块 110上。第二段114相对于第一段112关于切线方向48以及相反的切线方 向50均是凹陷的。因此,第一段112具有一个第一支撑部分116,该第一 支撑部分面向这些弹簧装置32之一,而第二段114具有一个第二支撑部 分118,该第二支撑部分相对于第一支撑部分116是凹陷的,这样在切线 方向48与50上在该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116、 118之间存在一 个间距x。
末端块110(它是由塑料组成并且在图11中以一个透视图展示)是形 成为一体的并且包括一个滑动部分56,该滑动部分在安装的状态中位于外 部并用于滑动支撑主元件86上的末端块110;以及径向地向内凸出的支撑 部分120,该支撑部分被安排在滑动部分56上,用于支撑末端块110上的 弹簧装置32的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滑块56从支撑部分120开始在该一 个切线方向48上以及该相反的切线方向50上双向延伸,以i"更获得以上已 说明的那些优点。支撑部分120具有一个支撑表面122,它面向末端侧的 弹簧元件36并且指向切线方向48并且在其上支撑着末端侧弹簧元件36 的端面侧。支撑部分120还具有一个支撑表面124,它面向次驱动件94并 且指向切线方向50并且在其上支撑着次驱动件94。支撑部分120在切线 方向48、 50上具有小于间距x的一个厚度z。
与根据图5的末端块42相对照,末端块110的支撑部分120在其指 向该轴向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在每一情况下具有用于主驱动件98的第一段 112的无4妄触的插入或穿过的一个切口 126、 128。为此目的,这些切口 126、 128是以一个凹槽的方式形成的并且在切线方向48上/人末端块IIO的支撑 部分120的第一支撑表面122连续地延伸到末端块110的支撑部分120的 第二支撑表面124上。在其他方面末端块42的以上说明相应地适用于末 端块UO,其中使用了相同的参考符号。
以下参见图7至图IO说明扭振减振器84的运行模式和一些进一步的 特征。
主元件86可相对于次元件92从一个中间位置(这在图7中示出)被 转动到图8所示的一个第一位置。在该中间位置中,弹簧元件36的端面侧抵靠在末端块110的支撑部分120的支撑表面122上,而次元件92的 次驱动件94被支撑在支撑部分120的其他支撑表面124上。取决于支撑 部分120的厚度z,次驱动件94在切线方向48、 50上的宽度以及主驱动 件98在切线方向48、 50上的宽度,甚至当主元件86是处于该中间位置 时,有可能将弹簧元件36的端面侧抵靠在主驱动件98的支撑部分116上。 在所展示的实例中,在该中间位置中,弹簧元件36并不抵靠在主驱动件 98的支撑部分116上。
在图8所展示的第一位置中,将主驱动件98的第一段112无接触地 插入末端块110的凹槽形切口 126、 128中Q人如图IO也能看到)。 <义将 主驱动件98的第一段112的第一支撑部分116支撑在末端侧的弹簧元件 36的端面侧上,这样,能够将一个扭矩从主驱动件98直接传输到末端侧 的弹簧元件36上。相比之下,主驱动件98的第二段114的第二支撑部分 118是与末端块IIO的支撑表面124间隔开,这是因为事实上间距x大于 支撑部分120的厚度z。
如果使主元件和次元件86、 92在相同的切线方向48上相对彼此向前 转动,那么主元件86移动进入图9所示的一个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 中,主驱动件98仍支撑在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上。另外,主驱动件98 的第二段114的第二支撑部分118是支撑在末端块110的第二支撑表面124 上。然而,决定性的是末端块110以及主驱动件98被设计为,在主元件 8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使扭振减振器84的扭矩唯一地直接地在主 驱动件98与弹簧装置32的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之间传输。不发生从主 驱动件98经由末端块110到末端侧的弹簧元件36的一种间接传输。在本 实施方案中这是通过间距x大于厚度z来实现的。以此方式,即使主驱动 件98的第二支撑部分118被支撑在末端块110上时,末端块110在切线 方向48或50中也具有游隙。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也有可能用一个凸缘130取代第二段114,该凸 缘凸起进入该环形室中而提供在主元件86上,凸缘130形成一个支撑段 132,当主元件86处于该第二位置中时,滑动部分56的端表面60抵靠在 该支撑段上。这样一个凸缘130由图7至图9中的虚线表示。
在任何情况下,第二段114或凸缘130防止末端块110完全地在主驱 动件98的区域中滑动穿过,这样就确保了扭振减振器84可靠的工作。参考符号清单
2扭振减振器
4主元件
6中心盘
8次元件
10前侧盘
12后侧盘
14, 16主驱动件
18, 20次驱动件
22前部分
24后部分
26前部分
28后部分
30环形室
32第一弹簧装置
34第二弹簧装置
36末端侧的弹簧元件
38弹簧元件
40滑块
42末端块
44第一段
46第二段
48切线方向
50切线方向
52第一支撑边缘
54第二支撑边缘
56滑动部分
58支撑部分
60第一端面侧
62第二端面侧
64支撑表面
66支撑表面68切口
70滑动部分
72中间部分
74支撑表面
76间距限制装置
78钩形元件
80凹陷
82凸起
84扭振减振器
86主元件
88前侧盘
90后侧盘
92次元件
94, 96次驱动件
98, 100主驱动件
102前部分
104后部分
106前部分
108后部分
110末端块
112第一段
114第二段
116第一支撑段
118第二支撑段
120支撑部分
122, 124支撑表面
126, 128切口
130凸缘
132支撑段
a,卩,y角
x, y间距
z支撑部分的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扭振减振器,具有一个主元件(4;86),该主元件带有至少一个主驱动件(14,16;98,100);具有一个次元件(8;92),该次元件带有至少一个次驱动件(18,20;96,98);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装置(32,34),该弹簧装置在该主驱动件(14,16;98,100)与该次驱动件(18,20;96,98)之间用于有弹性地进行该主元件(4;86)与该次元件(8;92)的弹性联接;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末端块(42;110),该末端块被安排在该弹簧装置(32,34)的末端侧上,使该主元件(4;86)相对于该次元件(8;92)从一个中间位置可转动到该主驱动件(14,16;98,100)仅支撑在该弹簧装置(32,34)上的一个第一位置中,并且从该第一位置向前进入该主驱动件(14,16;98,100)支撑在该弹簧装置(32,34)以及该末端块(42;110)上的一个第二位置中,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42;110)和/或该主驱动件(14,16;98,100)被设计为,在该主元件(4;86)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该扭振减振器(2;84)的扭矩能够唯一地直接地在该主驱动件(14,16;98,100)与该弹簧装置(32,34)之间进行传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主驱动件(14, 16; 98, 100)具有用于支撑在该弹簧装置(32, 34 )上的一个第一段(44; 112)以及用于支撑在该末端块(42; 110)上的一个第二IS: (46; 114)。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46)被 径向地在外侧安排在该第一段(44)上。
4. 如权利要求2或3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段 (46; 114)被安排为使其相对于该第一段(44; 112 )关于切线方向(48,50)是凹陷的。
5. 如权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 (42; 110)具有一个切口 (68; 126, 128)用于该主驱动件(14, 16;98, 100)的第一段(44; 112)的无接触的插入件或穿引。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切口 (68; 126, 128)被设计为使其在该切线方向(48, 50)上是连续的、优选是凹槽形 的。
7. 如权利要求5或6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主驱动件(14, 16; 98, 100)的第二段(46; 114)能够支撑在该末端块(42; 110) 的一个端面侧(62)上或者在一个支撑表面(124)上。
8. 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42; 11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分(58; 120)用于将该弹簧装置(32, 34)支 撑在该末端块(42; 110)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42; 110) 还具有用于滑动支撑该末端块(42; 100)的一个滑动部分(56),该滑动 部分在该切线方向(48, 50)上延伸,在该滑动部分上安排了该支撑部分(58; 120)。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分(58; 120)被设计为使得该弹簧装置(32, 34)仅在该主驱动件(14, 16; 98, 100)的方向上支撑在该支撑部分(58; 120)上。
11. 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弹簧装 置(32, 34)具有在该切线方向(48, 50)上串联安排的至少两个弹簧元 件(36, 38 ),并且在这些弹簧元件之间安排了一个滑块(40);其中在该 滑块(40)与该末端块(42)之间提供一个间距限制装置(76),该间距 限制装置(76)在该切线方向(48, 50)上限制该滑块(40)与该末端块(42)之间的最大间距。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当达到该滑块(40) 与该末端块(42)之间的最大间距时,该滑块(40)与该末端块(42)之 间的弹簧元件(36)是松弛的。
13. 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 (42; 110)和/或该滑块(40)具有用于径向支撑该邻接的弹簧元件(36,38)的一个支撑表面(66, 74)。
14. 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该末端块 (42; 110)和/或该次驱动件(18, 20; 94, 96)净皮设计为使得在任何位置中该末端块(42; 110)都不支撑在该次驱动件(18, 20; 94, 96)上。
15. 用于机动车辆的一种传动系,该传动系具有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 所述的一个扭振减振器(2, 84)。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动系,其特征在于该主元件(4; 86)被 分配到该扭振减振器(2; 84)的输入侧而该次元件(8; 92)被分配到该 扭振减振器(2; 84)的输出侧,或反之亦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振减振器,该扭振减振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主卡件(14,16)的一个主元件(4);具有至少一个次卡件(18,20)的一个次元件(8);在主卡件(14,16)与次卡件(18,20)之间用于有弹性地联接主元件(4)与次元件(8)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32,34);以及安排在弹簧元件(32,34)的末端的至少一个末端块(42)。该主元件(4)能够相对于次元件(8)从一个中间位置转动到该主卡件(14,16)仅由弹簧元件(32,34)支撑的第一位置,并且从该第一位置到该主卡件(14,16)由弹簧元件(32,34)以及末端块(42)支撑的第二位置。本发明特征在于将末端块(42)和/或主卡件(14,16)配置的方式为使在主元件(4)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中该扭振减振器(2)的扭矩仅能够在主卡件(14,16)与弹簧元件(32,34)之间直接传输。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扭振减振器(2)的一种传动系。
文档编号F16F15/123GK101542162SQ200780043632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4日
发明者C·B·哈尔姆, J·伯凌, M·W·谢弗, T·M·L·埃布娜, V·海因茨 申请人:博格华纳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