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9492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的衬套总成。 技术背景汽车的后减震器一般采用液压减震机构,减震机构的储液缸底部连接在车架上, 如果储液缸直接用螺栓连接在车架上,由于储液缸本身也存在震动,容易对连接点造成破 坏,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连接螺栓上加装衬套以达到二次减震的效果。传统的衬套结构如 图1所示,储液缸4底部焊接一个横向的空心套管5,空心套管5内套有衬套,该衬套包括衬 套外管1、衬套内管3以及两者之间的硫化橡胶层2。该衬套刚度大,轴向压出力也大,衬套 外管1与空心套管5均为刚性结构,两者之间为过盈配合,安装时要保证受力点在衬套外壁 上且要求受力均勻,这就需要精度较高的专用安装工具,且车辆后减震器对衬套的压力主 要为径向压力,轴向力较小,采用该轴向压出力大的衬套无疑是一种浪费。中国专利局2009年7月22日公开了 CN101486305A号专利申请文件,名称为汽车 用平衡悬架钢板弹簧座衬套总成,该装置包括作为骨架而对接成管状的两块半圆钢板,两 块半圆钢板上相互对应开设有通孔,通过通孔采用注射或压制方法在半圆钢板的内外两侧 以一体方式粘结有硫化为规定形状的橡胶。该装置钢板内外两侧都有橡胶层,结构比较复 杂,制造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汽车后减震器衬套结构比较复杂,安装要求高的 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 包括与减震器储液缸焊接的空心套管和衬套,衬套由衬套内管和硫化橡胶层组成,硫化橡 胶层包于衬套内管外侧,两者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空心套管内孔为圆孔,空心套管的 管壁内侧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与空心套管内孔同轴,衬套嵌于空心套管内形成过盈配合。 衬套只由衬套内管和硫化橡胶层组成,相比传统结构,取消了衬套外管的结构,减轻了衬套 的重量,降低了轴向压出力,安装更加方便,由于衬套本身受的轴向力小,取消衬套外管并 不影响整体的性能;空心套管与衬套为过盈配合,硫化橡胶层产生变形,嵌入环形槽内,保 证了连接强度。作为优选,环形槽个数为两个,两个环形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空心套管长度的一半。 环形槽也可以有两个以上,当环形槽为两个以上时候,要保证最外侧的两个环形槽之间的 间距大于空心套管长度的一半,两个环形槽已经可以保证连接强度,再增加环形槽的个数 增加了加工成本。作为优选,环形槽的横截面为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作为优选,衬套内管为圆管,内部有圆孔。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由衬套内管和硫化橡胶层组成,结构简单,取消了传统结构中衬套外管,降低了轴向压出力,安装方便,且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图1是传统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中1.衬套外管,2.硫化橡胶层,3.衬套内管,4.减震器储液缸,5.空心套管, 6.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如图2、图3所示。减震器储液缸4的底部 焊接在空心套管5的管壁上,空心套管5内孔为圆孔,空心套管5的内壁上有两个环形槽6, 环形槽6与空心套管5内孔同轴。空心套管5内装有衬套,衬套由衬套内管3和硫化橡胶 层2组成,硫化橡胶层2包于衬套内管3之外,衬套与空心套管5为过盈配合,硫化橡胶层 2具有弹性,安装后产生形变嵌于凹形槽6中;衬套内管3为圆形,中间有圆孔,可以供螺栓 穿过。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包括与减震器储液缸焊接的空心套管和衬套,衬套由衬套内管和硫化橡胶层组成,硫化橡胶层包于衬套内管外侧,两者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空心套管内孔为圆孔,空心套管的管壁内侧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与空心套管内孔同轴,衬套嵌于空心套管内形成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环形槽个数为两个,两 个环形槽之间的间距大于空心套管长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环形槽的横截面 为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减震器衬套总成,其特征在于衬套内管为圆管, 内部有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套,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的衬套总成。解决了传统汽车后减震器衬套结构比较复杂,安装要求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减震器储液缸焊接的空心套管和衬套,衬套由衬套内管和硫化橡胶层组成,硫化橡胶层包于衬套内管外侧,两者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空心套管内孔为圆孔,空心套管的管壁内侧有若干环形槽,环形槽与空心套管内孔同轴,衬套嵌于空心套管内形成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F16F9/54GK201568519SQ20092031450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何伟, 余见山,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陈巍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