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623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用连杆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 领域,发动机连杆大头与缸体配合连接,再通过轴瓦的配合实现对曲轴 的活动安装,发动机曲轴转动时,因工作环境的恶劣,这就对曲轴内的润滑有很高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曲轴与轴瓦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如果润滑不良,轴瓦与 曲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于特殊的耐高温合金 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足于将轴瓦与转动的曲轴烧坏。现有技术的润 滑油,直接通过设置在连杆大头端的润滑油孔输送到轴瓦与曲轴间,这样的结构,输送润滑 油油量有限,因此很难满足曲轴系统的润滑要求,润滑油的不足,很容易导致轴瓦的烧瓦, 再进一步则会造成轴瓦与曲轴的抱死,从而导致整台发动机的彻底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增大润滑 油提供量,从而提高轴瓦与曲轴接触面的润滑效果的发动机连杆结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包括连杆大头,连杆盖端,润滑油孔,所述的 连杆大头的连杆大头正面和连杆盖端的连杆盖端正面上分别设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 的油槽I和油槽II,油槽I和油槽II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润滑油孔设置为穿过连杆大头上 的油槽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和油槽II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上的油槽I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呈夹角布置的一道或多 道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端正面上的油槽II设置为与连杆盖端侧边呈夹角布置的一道或多 道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上的油槽I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 油槽I设置为贯通整个连杆大头正面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端正面上的油槽II设置为与连 杆盖端侧边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设置为贯通整个连杆盖端正面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设置1-3道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设置1-3道平行布置的 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上的每道油槽I,均设置为与连杆盖端正面上的一道油槽II连 通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设置为1道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设置为1道的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能明显增大向轴瓦和曲轴间的润滑 油提供量,从而提高轴瓦与曲轴接触面的润滑效果,防止轴瓦及曲轴其连接部件之间的抱 死,从而提高轴瓦的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的整体安全性。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的连杆大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杆盖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连杆大头;3、油槽I ;4、油槽II ;5、连杆大头正面;6、连杆盖端侧边;7、润滑油孔;8、连杆盖端;9、连杆盖端正面;10、连杆大头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 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包括连杆大头1,连杆盖 端8,润滑油孔7,所述的连杆大头1的连杆大头正面5和连杆盖端8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 分别设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油槽I 3和油槽II 4,油槽I 3和油槽II 4设置为连通 的结构,润滑油孔7设置为穿过连杆大头1上的油槽I 3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 3和油槽 II 4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上的油槽I 3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10呈夹角布置的一 道或多道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油槽II 4设置为与连杆盖端侧边6呈夹角布 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上的油槽I 3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10平行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油槽I 3设置为贯通整个连杆大头正面5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油槽 II 4设置为与连杆盖端侧边6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为贯通整个连杆盖端 正面5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 3设置1-3道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1-3道平行布 置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上的每道油槽I 3,均设置为与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一道 油槽II 4连通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 3设置为1道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为1道的结构。在轴瓦与转动的曲轴配合面上,现有的结构都是轴瓦和曲轴直接面结合,而从主 油道流出的高压机油从润滑油道渗透到轴瓦和曲轴之间,从而形成很薄的润滑油膜,但现 有的连杆结构,是直接与轴瓦面结合,机油的提供,只有靠润滑油道向轴瓦和曲轴间提供, 这样的结构,供油量极小,很难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发动机曲轴和轴瓦工作的要求。润 滑油供油不足,很可能造成轴瓦和曲轴的磨损,或是造成烧瓦,这样,甚至会造成整台发动 机的报废。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连杆盖端结构,通过在连杆大头1的连杆大头正面5上设置 油槽I 3,在盖端正面上设置油槽II 4,油槽I 3与润滑油道7相通,轴瓦分别安装在连杆大 头正面5连杆盖端正面9上,这样,主油道的机油流过润滑油道7后,会先通过油槽I 3,这 样,通过油槽I 3的机油会很快流过轴瓦背面,然后通过多个润滑油孔7渗透向轴瓦和曲轴 之间,这样,就实现了润滑油在轴瓦和曲轴间的面上很快分布开来,达到很好的润滑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槽I 3,可以设置多道,例如,可以在连杆大头正面5上设置多道与连杆大头侧边6平行布置的结构,也可以只设置一道油槽I 3。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槽II 4,可以设置多道,例如,可以在连杆大头正面5上设置多 道与连杆大头侧边6平行布置的结构,也可以只设置一道油槽II 4。本实用新型的油槽I 3和油槽II 4,重要的是,连杆大头正面5上的每道油槽I 3, 均设置为与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一道油槽II 4连通的结构,这样,才能确保流出润滑油道7 的润滑油快速的从油槽I 3流向油槽II 4,从而实现对连杆大头1上的轴瓦和连杆盖端8上 的轴瓦的润滑的。本实用新型的油槽 I 3和油槽II 4的深度,根据具体的连杆的厚度设置,而油槽油 槽I 3和油槽II 4上的润滑油孔7的数量与位置,也要与安装在连杆盖端正面5上的轴瓦 上的润滑油孔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这样,才能实现润滑油快速从连杆盖端8上的油槽II 4 迅速传递到轴瓦和曲轴间的目的。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 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 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连杆结构,包括连杆大头(1),连杆盖端(8),润滑油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大头(1)的连杆大头正面(5)和连杆盖端(8)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分别设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油槽Ⅰ(3)和油槽Ⅱ(4)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润滑油孔(7)设置为穿过连杆大头(1)上的油槽Ⅰ(3)的结构,所述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设置为连通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上 的油槽I (3)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10)呈夹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 端正面(9)上的油槽II (4)设置为与连杆盖端侧边(6)呈夹角布置的一道或多道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 上的油槽I (3)设置为与连杆大头侧边(10)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 (3)设置为贯 通整个连杆大头正面(5)的结构;所述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油槽II (4)设置为与连杆 盖端侧边(6)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为贯通整个连杆盖端正面(5)的结 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I(3)设置1-3道 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1-3道平行布置的结构,所述的连杆大头正面(5) 上的每道油槽I (3),均设置为与连杆盖端正面(9)上的一道油槽II (4)连通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I(3)设置为1道 的结构,所述的油槽II (4)设置为1道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领域的发动机用连杆结构,所述的发动机连杆结构包括连杆大头(1),连杆盖端(8),润滑油孔(7),所述的连杆大头(1)的连杆大头正面(5)和连杆盖端(8)的连杆盖端正面(9)上分别设置凹下的一道或一道以上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油槽Ⅰ(3)和油槽Ⅱ(4)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润滑油孔(7)设置为穿过连杆大头(1)上的油槽Ⅰ(3)的结构,所述的油槽Ⅰ(3)和油槽Ⅱ(4)设置为连通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能明显增大向轴瓦和曲轴间的润滑油提供量,提高轴瓦与曲轴接触面的润滑效果,防止轴瓦及曲轴其连接部件之间的抱死,提高轴瓦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C7/02GK201738964SQ2010202268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5日
发明者张宝秀, 徐泽军 申请人:锐展(铜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