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滚道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0979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滚道回转支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滚道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是一种大型或特大型带有齿圈、多功能孔眼、油路和密封圈的,能够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和倾覆力矩的组合轴承。回转支承的主体是由内、外两只钢圈构成的,两圈之间结合部位的中间线围成的圆,称为“中心圆”。中心圆是标定回转支承规格、测量回转支承尺寸的重要指标。因回转支承的圆筒形滚道是在内、外圈结合面各设一条半圆形沟槽组合而成的,故滚道及其钢球的中心点都在中心圆上。目前所使用的回转支承多为单条滚道的回转支承,其滚道依中心圆排列,但是单条滚道的回转支承的支承力在遇到大型起重设备时比较薄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滚道回转支承,其支承力大、结构简单、节省坯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双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外钢圈、若干个第一钢球及若干个第一隔离块,所述内、外钢圈之间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滚道,所述第一滚道由内钢圈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组合而成,所述第一钢球设置于所述第一滚道内,相邻所述第一钢球之间设置一个第一隔离块,其中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钢球和若干个第二隔离块,所述第一滚道位于内、外钢圈之间的上部,所述内、外钢圈之间的下部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滚道,所述第二滚道由内钢圈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组成,所述第二钢球设置于所述第二滚道内,相邻所述第二钢球之间设置一个第二隔离块,所述内、外钢圈之间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其中所述内钢圈的内表面设有齿圈或外钢圈的外表面设有齿圈。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其中当内钢圈设有齿圈时,所述外钢圈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二滚道垂直相通的第一、二装填孔,所述第一、二装填孔的孔径分别大于第一、 二滚道的截面孔径,所述第一、二装填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二堵头,所述第一、二堵头分别通过由外钢圈上端穿过的穿销固定在外钢圈上。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其中当外钢圈设有齿圈时,所述内钢圈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二滚道垂直相通的第三、四装填孔,所述第三、四装填孔的孔径分别大于第一、 二滚道的截面孔径,所述第三、四装填孔上分别设有第三、四堵头,所述第三、四堵头分别通过由内钢圈上端穿过的穿销固定在内钢圈上。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其中所述第一、二装填孔沿水平向呈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其中所述第一、二钢球的直径分别比第一、二滚道截面直径小1-3丝。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通过在内、外钢圈之间的上、下部设置第一、二滚道,并第一、二钢球分别设置于第一、二滚道内,这样的回转支承有利于增强回转支承的轴向和径向受力,其结构简单,节省毛坯材料。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的钢球与隔离块之间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钢圈1、外钢圈2、若干个第一钢球3、若干个第一隔离块4、若干个第二钢球6和若干个第二隔离块7,外钢圈2的外表面设有齿圈23,内钢圈1和外钢圈2之间的上部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滚道5,第一滚道5由内钢圈1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2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对应组合而成,第一钢球3设置于第一滚道5内,第一钢球3的直径比第一滚道5的截面直径小 1-3 丝;结合图2所示,相邻第一钢球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隔离块4,内钢圈1和外钢圈2 之间的下部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滚道8,第二滚道8由内钢圈1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2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对应组合而成,第二钢球6设置于第二滚道8内,相邻第二钢球6之间设置一个第二隔离块7,内钢圈1和外钢圈2之间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内钢圈1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滚道5和第二滚道8垂直相通的第三装填孔11和第四装填孔12,第三装填孔11的孔径大于第一滚道 5的截面孔径,第三装填孔11上设有第三堵头50,第四装填孔12的孔径大于第二滚道8的截面孔径,第四装填孔12上设有第四堵头60,第三堵头50和第四堵头60分别通过由内钢圈1上端穿过的穿销70固定在内钢圈1上。参阅图3所示,本实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与上述图1 中的结构不同之处是内钢圈1的内表面设有齿圈13,外钢圈2无齿圈,外钢圈2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滚道5和第二滚道8垂直相通的第一装填孔21和第二装填孔22,第一装填孔 21的孔径大于第一滚道5的截面孔径,第一装填孔22上安装有第一堵头20,第二装填孔22 的孔径大于第二滚道8的截面孔径,第二装填孔22上安装有第二堵头30,第一堵头20和第二堵头30分别通过由外钢圈2上端穿过的穿销40固定在外钢圈2上。本实用新型安装时,以外钢圈2上设有齿圈23为例,将内钢圈1和外钢圈2安装好,将第一钢球3和第一隔离块4通过第三装填孔11装入第一滚道5内,将第二钢球6和第二隔离块7通过第四装填孔12装入第二滚道8内,最后将第三堵头50和第四堵头60分别通过由内钢圈1上端穿过的穿销70固定在内钢圈1上,这样安装完成,如果拆卸时按上述方式反向操作即可,因此该双滚道回转支承结构简单,节省毛坯材料,便于安装拆卸和检修,该双滚道回转支承结构还具有以下优点[0020]1、沿中心圆垂直设置双滚道,有利于增强回转支承的轴向和径向受力,有利于回转支承运行平稳,较少影响回转支承的动平衡和灵敏度,适宜设计重大型回转支承时采用。2、沿中心圆垂直设置双滚道,比其他方式结构简单,节省毛坯材料,便于金加工和热处理,容易装配,易于检测产品的精度和质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滚道回转支承,包括内、外钢圈(1,2)、若干个第一钢球C3)及若干个第一隔离块G),所述内、外钢圈(1,2)之间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滚道(5),所述第一滚道(5)由内钢圈(1)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O)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组合而成,所述第一钢球C3)设置于所述第一滚道(5)内,相邻所述第一钢球C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隔离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第二钢球(6)和若干个第二隔离块(7),所述第一滚道(5)位于内、外钢圈(1,2)之间的上部,所述内、外钢圈(1,2)之间的下部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滚道(8),所述第二滚道(8)由内钢圈(1)外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O)内表面一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组成,所述第二钢球(6)设置于所述第二滚道(8)内,相邻所述第二钢球(6)之间设置一个第二隔离块(7),所述内、外钢圈(1,2) 之间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二密封圈(9,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滚道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圈(1)的内表面设有齿圈(13)或外钢圈O)的外表面设有齿圈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滚道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当内钢圈⑴设有齿圈(13)时, 所述外钢圈( 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二滚道(5,8)垂直相通的第一、二装填孔01,22), 所述第一、二装填孔(21,2 的孔径分别大于第一、二滚道(5,8)的截面孔径,所述第一、二装填孔(21,2 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二堵头00,30),所述第一、二堵头(20,30)分别通过由外钢圈(2)上端穿过的穿销(40)固定在外钢圈(2)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滚道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当外钢圈(2)设有齿圈03)时, 所述内钢圈⑴沿径向分别设有与第一、二滚道(5,8)垂直相通的第三、四装填孔(11,12), 所述第三、四装填孔(11,1 的孔径分别大于第一、二滚道(5,8)的截面孔径,所述第三、四装填孔(11,1 上分别设有第三、四堵头(50,60),所述第三、四堵头(50,60)分别通过由内钢圈⑴上端穿过的穿销(70)固定在内钢圈⑴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滚道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装填孔01, 22)沿水平向呈交错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滚道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钢球(3,6)的直径分别比第一、二滚道(5,8)截面直径小1-3丝。
专利摘要一种双滚道回转支承,属于回转支承技术领域,包括内、外钢圈、若干个第一、二钢球及若干个第一、二隔离块,内、外钢圈之间的上、下部分别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二滚道,第一、二滚道分别由内钢圈外表面两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和外钢圈内表面两圈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组合而成,第一、二钢球分别设置于第一、二滚道内,相邻第一、二钢球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第一、二隔离块,内、外钢圈之间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双滚道回转支承通过在内、外钢圈之间的上、下部设置第一、二滚道,并第一、二钢球分别设置于第一、二滚道内,这样的回转支承有利于增强回转支承的轴向和径向受力,比其它方式结构简单,节省毛坯材料。
文档编号F16C19/18GK201973089SQ20112002433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周宏亮, 方锡元, 陈文 申请人:安徽枞晨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