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96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连杆。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连杆包括小头端、杆身和大头端,其作用是将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递给曲轴,并使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以对外输出功率。传统的连杆采用连杆体与连杆盖分体锻造工艺,加工工序复杂,连杆体和连杆盖的定位精度低,因此新型的连杆胀断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其原理是通过在连杆大头端适当位置设计并加工出应力槽,形成应力集中,再施加垂直于预断裂面的载荷进行裂解。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胀断裂解面变形大,材料掉渣较多,连杆体和连杆盖的装配定位不够精确,影响了成品质量。传统的发动机连杆为保证缸体主推力面与活塞的冷却和润滑,往往在连杆大头端设计油孔。由于连杆大头端的载荷较高,油孔的存在使连杆和连杆轴承存在应力集中,使连杆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因此,胀断连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胀断裂解面变形大,材料掉渣较多,影响了连杆体和连杆盖的装配定位精度;传统连杆在大头端设计油孔,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胀断裂解面变形大,材料掉渣较多,定位不够精确, 安全系数不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连杆。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小头端、杆身和大头端,大头端设置有胀断槽,胀断槽位于大头端的胀断部位,并相对于胀断裂解面对称。发动机连杆经整体锻造成型后,通过在胀断槽处施加应力进行胀断,可以使胀断面应力集中更易形成,解决了连杆大头端尺寸大造成的胀断裂解面变形大的问题,断裂导致的材料掉渣减少,连杆体和连杆盖的装配定位更为精确,提高了成品质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胀断槽分别设置在大头端的前后两端面上, 在大头端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的数量都为两个,前后两端面的胀断槽的对称面重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胀断槽的宽度为2 5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头端还设置有导油凹槽,导油凹槽的开口方向与大头端胀断裂解面的法向夹角为15° 30°。本实用新型在大头端设置导油凹槽代替传统的大头端油孔,保证了大头端和轴瓦接触面积的连续性,改善了连杆和轴瓦的承载能力,提高了连杆的安全系数,同时也保证了缸体主推力面与活塞的冷却和润滑。大头端的前后两端面上均设置导油凹槽,可将连杆轴瓦与曲轴连杆颈间的润滑油迅速排出,使摩擦生成的热量得以及时排除,避免过热导致轴瓦的烧蚀故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小头端结构呈楔形。楔形大端与楔形小端相比,楔形大端更靠近连杆的杆身。楔形小头设计可以增加活塞销座和连杆小头端的承压面积,缩小活塞销座支点的跨距,减小活塞销的尺寸,提高活塞销座和活塞销的承载能力。楔形小头设计可以减轻活塞、连杆和活塞销的重量,满足了现代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连杆大头端尺寸大造成的胀断裂解面变形大的问题,断裂导致的材料掉渣减少,连杆体和连杆盖的装配定位更为精确, 提高了成品质量;改善了连杆和轴瓦的承载能力,提高了连杆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活塞销座和活塞销的承载能力,满足了现代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发动机连杆包括小头端1、杆身2和大头端3。杆身2 —端连着小头端1,另一端连着大头端3,杆身2与小头端1和大头端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发动机连杆的大头端3的前端面设置有两个前胀断槽31,前胀断槽31位于大头端3的胀断部位,并相对于胀断裂解面对称,前胀断槽31的宽度为2 5mm。发动机连杆的大头端3的前端面还设置有前导油凹槽32代替传统的大头端3油孔,前导油凹槽32位于非承载区域内,前导油凹槽32的开口方向与大头端3胀断裂解面的法向夹角为15° 30°。如图2所示,发动机连杆的大头端3的后端面设置有两个后胀断槽33,后胀断槽 33位于大头端3的胀断部位,并相对于胀断裂解面对称,后胀断槽33的宽度为2 5mm。发动机连杆的大头端3的后端面还设置有后导油凹槽34代替传统的大头端3油孔,后导油凹槽34位于非承载区域内,后导油凹槽34的开口方向与大头端3胀断裂解面的法向夹角为 15° 30°。如图3所示,发动机连杆的小头端1呈楔形,楔形大端与楔形小端相比,楔形大端更靠近连杆的杆身2。发动机连杆经整体锻造而成,前胀断槽31、前导油凹槽32、后胀断槽33和后导油凹槽34经锻造成型后不必再进行加工,制造简便。前胀断槽31与后胀断槽33的对称面重合。连杆体和连杆盖在前胀断槽31和后胀断槽33处胀断裂解。发动机工作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连杆大头端3的润滑油经前导油凹槽32和后导油凹槽34向上飞溅,对缸体主推力面与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并及时排除连杆轴瓦与轴颈摩擦产生的热量。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大头端、杆身和小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端设置有胀断槽,胀断槽位于大头端的胀断部位,并相对于胀断裂解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断槽分别设置在大头端的前后两端面上,在大头端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的数量都为两个,前后两端面的胀断槽的对称面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断槽的宽度为2 5mm 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端还设置有导油凹槽,导油凹槽的开口方向与大头端胀断裂解面的法向夹角为15° 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端结构呈楔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连杆,属于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包括大头端、杆身和小头端;大头端设置有胀断槽,胀断槽位于大头端的胀断部位,并相对于胀断裂解面对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胀断槽、导油凹槽和楔形小头,解决了胀断裂解面变形大的问题,提高了成品质量,提高了连杆的安全系数,满足了现代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要求。
文档编号F16C7/00GK202203272SQ20112019711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田放, 罗珒, 黄鹏华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