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管固定装置及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821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砼管固定装置及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砼管固定装置及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布管需要,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一般在走台上面增加砼管箱,砼管箱里面用来放置3米的泵管及其它的泵送弯管,变径管等。砼管箱基本上可以满足中低楼层泵送布管需求,从而不需要其它的货车专门运输泵管,降低运输成本并减少施工时间。现有技术中砼管箱为箱式结构,具体结构如图I和图2所示。砼管箱包括门锁I’、砼管箱门2 ’、铰链3 ’、插销4 ’及砼管箱体5 ’。其中,砼管放置在砼管箱体5 ’中,在出口处 用插销4’定位,防止运输过程中砼管的移动。为了方便取出砼管,设计有砼管箱门2’,砼管箱门2’通过铰链3’和砼管箱体5’相连。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砼管箱具有如下缺点I、砼管箱重量较重,受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底盘承载能力的限制,难以满足承载需求;2、砼管箱体积大,占用的空间较多,一般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左、右走台宽度在850mm左右,放置砼管箱后,留给走台的空间太狭窄,不方便行走;而且砼管的运输是暂时的,不需要运输时,该砼管箱占据太多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砼管固定装置及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旨在缓解现有技术中因设置砼管箱带来的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承载需求的问题。进一步地,还能解决因设置砼管箱带来的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砼管固定装置,用于将砼管固定于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走台上,包括支架组,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组,第一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一支架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可拆卸地固定于走台上,第一支架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包括与砼管的外周面适配的第一承载部;限位装置,用于将砼管限位在支架组上。进一步地,支架组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支架组,每层第二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二支架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与砼管的外周面适配并与第一承载部对应的第二承载部。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由扁钢制成,包括第一支撑件,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第一支撑件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纵向支撑部,中间为第一波浪形结构,第一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第一承载部;第二支撑件,由扁钢切割形成,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两侧的纵向支撑部下端焊接;第三支撑件,由扁钢切割形成,每个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支撑件之间焊接一块第三支撑件。进一步地,第二支架由扁钢制成,包括第四支撑件,两个第四支撑件上下对称设置,每个第四支撑件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形成第二波浪形结构,第二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第二承载部;第五支撑件,两个第五支撑件分设于第四支撑件的两侧,每个第五支撑件由扁钢切割形成并与两个第四支撑件相应侧的端部焊接;第六支撑件,由扁钢切割形成,位于上方的第四支撑件的每个第二承载部与位于下方的第四支撑件的相应的第二承载部之间焊接一块第六支撑件。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为圆柱面,圆柱面的直径和砼管的外径尺寸相同。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拉环组,每个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两个拉环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两侧的走台上;至少一条绷带,每个拉环组对应设置一条绷带,绷带绕在支架组及支撑在支架组上的砼管外侧且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拉环组的两个拉环上,将砼管限位在支架组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包括走台和前述的砼管固定装 置,砼管固定装置用于将砼管固定于走台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砼管固定装置,各零部件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因而可以缓解因设置重量较大的砼管箱带来的底盘超重或者超过前后桥的承载能力的问题。另外,砼管固定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到走台上,在将砼管运输到施工工地后,即可将砼管固定装置拆掉,因此,除运输时外完全不占用走台空间。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砼管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将砼管固定于走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3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该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主要用于但不限于将砼管固定于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走台上。本实施例的砼管固定装置主要包括支架组和限位装置。其中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组,第一支架组包括3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4,第一支架4可拆卸地固定于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走台上,第一支架4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包括与砼管的外周面适配的第一承载部。限位装置用于将砼管限位在支架组上。与现有技术的砼管箱相比,该砼管固定装置的各零部件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因而可以缓解因设置重量较大的砼管箱带来的底盘超重或者超过前后桥的承载能力的问题。另夕卜,砼管固定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到走台上,在将砼管运输到施工工地后,即可将砼管固定装置拆掉,因此,除运输时外完全不占用走台空间。其中,第一支架4组中第一支架4的数量可以视其上所支撑的所有砼管数量与第一支架4本身的强度而定,例如,除实施例中所示的3个以外,也可以为2个、4个、5个或更多个。当然,在第一支架4沿砼管中心线方向的尺寸足以保证各砼管稳定支撑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设置I个第一支架4。在本实施例中,3个第一支架4沿砼管的中心线方向均匀分布。这一方面可以保证砼管的稳定,另一方面,各第一支架4的尺寸和重量可以设置得相对较小,便于拆装和收纳。第一承载部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所需承载的砼管数量、砼管尺寸、布置支架组场地的大小等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3个,即在第一支架组上可以并排摆放3根砼管。 本实施例中,支架组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支架组,每层第二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二支架I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二支架1,第二支架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与砼管的外周面适配并与第一承载部对应的第二承载部。其中,每层第二支架组中第二支架I的数量也依据每层所支撑的砼管数量与第二支架I本身的强度而定。其中,第二支架组可以根据砼管的数量设置或不设置,第二支架组的层数也可以根据砼管的数量进行选择。在该实施例中,共设置了三层第二支架组,每层第二支架组设置了三个第二支架1,并且各层第二支架组的第二支架I均与第一支架组的第一支架4对应地设置。当然,这样的设置不是必须的。例如,由于各层支架组从下向上所支撑的重量依次减小,所以,也可以使第一支架组设置最多的第一支架4,而第二支架组中的各层中第二支架I的数量可以从下向上依次减少。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4的一个具体示例。该第一支架4由扁钢制成,包括一个第一支撑件41、一个第二支撑件42和三个第三支撑件43。第一支撑件41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第一支撑件41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纵向支撑部,中间为第一波浪形结构,第一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第一承载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为3个。第二支撑件42由扁钢直接切割形成,第二支撑件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41两侧的纵向支撑部下端焊接。第三支撑件43也由扁钢切割形成,3个第一承载部中的每个与第二支撑件42之间焊接一块第三支撑件43。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I的一个具体示例。该第二支架I也由扁钢制成,包括两个第四支撑件11、两个第五支撑件12和三个第六支撑件13。两个第四支撑件11上下对称设置,每个第四支撑件11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形成第二波浪形结构,第二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第二承载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包括3个第二承载部。另外,第二波浪结构和第一波浪结构的波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二者的凹入部分的深度可以不同,只要第二承载部与第一承载部相对应并保证第一和第二承载部与砼管适配即可。两个第五支撑件12分设于第四支撑件11的两侧,每个第五支撑件12由扁钢切割形成并与两个第四支撑件11相应侧的端部焊接。第六支撑件13也由扁钢切割形成,位于上方的第四支撑件11的3个第二承载部中的每个与位于下方的第四支撑件11的相应的第二承载部之间焊接一块第六支撑件13。以上的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I的形成方式结构简单,材料为单一的常见型材,这使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I的加工制作变得十分简单方便,也无需使用复杂的加工机械。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具体包括两个拉环组和两条绷带3。每个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2,两个拉环2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4组两侧的走台上。每个拉环组对应设置一条绷带3,绷带3绕在支架组及支撑在支架组上的砼管外侧且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拉环组的两个拉环2上,从而将砼管限位在支架组上。如图I和图2所示,在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上使用以上砼管固定装置时,首先将第一支架组通过螺栓、螺母和垫圈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到走台的横梁上,在第一支架4的各第一承载部上放置好第一层砼管共3根,然后将第一层第二支架组放置在第一层砼管上,第 一层第二支架组的各个第二支架I的下表面的第二承载部与相应的第一层砼管配合并与第一承载部相对应,因此,第一层第二支架组可以稳定地搁置在第一层砼管上,然后在第一层第二支架组的第二支架I上表面的各第二承载部上放置第二层砼管共3根,依此类推,直至放置好第四层砼管。最后,用绷带3将4层砼管绑紧在拉环2上,可使得砼管在运输过程中不至于移动。其中优选地,第一支架4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支架I的第二承载部为圆柱面,且圆柱面的直径和砼管的外径相同,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各承载部在运输过程中依靠重力作用和绷带3的拉紧后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可以使得各承载部与砼管贴合紧密,从而克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惯性力。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该砼管固定装置所需要的零部件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可以减轻因设置砼管箱带来的底盘超重或者超过前后桥的承载能力的问题。该砼管固定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到走台上,在将砼管运输到施工工地后,可将砼管取下来,并将支架拆掉,因此,除运输外完全不占用走台空间。该砼管固定装置增加的重量随堆放层数而变化,每增加一层砼管,仅需增加一层第二支架组,操作简单,重量轻。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砼管固定装置,用于将砼管固定于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走台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所述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组,所述第一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一支架(4)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走台上,所述第一支架(4)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包括与所述砼管的外周面适配的第一承载部; 限位装置,用于将所述砼管限位在所述支架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支架组,每层所述第二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二支架(I)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二支架(I),所述第二支架(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与所述砼管的外周面适配并与所述第一承载部对应的第二承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由扁钢制成,包括 第一支撑件(41),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所述第一支撑件(41)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纵向支撑部,中间为第一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一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所述第一承载部; 第二支撑件(42),由扁钢切割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件(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41)两侧的纵向支撑部下端焊接; 第三支撑件(43),由扁钢切割形成,每个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支撑件(42)之间焊接一块所述第三支撑件(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I)由扁钢制成,包括 第四支撑件(11),两个所述第四支撑件(11)上下对称设置,每个第四支撑件(11)由一块扁钢整体制作形成第二波浪形结构,所述第二波浪形结构的每个凹入部分形成一个所述第二承载部; 第五支撑件(12),两个所述第五支撑件(12)分设于所述第四支撑件(11)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五支撑件(12)由扁钢切割形成并与两个所述第四支撑件(11)相应侧的端部焊接;第六支撑件(13),由扁钢切割形成,位于上方的第四支撑件(11)的每个第二承载部与位于下方的第四支撑件(11)的相应的第二承载部之间焊接一块所述第六支撑件(13)。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圆柱面,所述圆柱面的直径和所述砼管的外径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拉环组,每个所述拉环组包括两个拉环(2),所述两个拉环(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两侧的所述走台上; 至少一条绷带(3),每个拉环组对应设置一条所述绷带(3),所述绷带(3)绕在支架组及支撑在所述支架组上的砼管外侧且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应拉环组的两个拉环(2)上,将所述砼管限位在所述支架组上。
7.一种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包括走台和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砼管固定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砼管固定装置,所述砼管固定装置用于将砼管固定于所述走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砼管固定装置及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砼管固定装置用于将砼管固定于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的走台上,包括支架组,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组,第一支架组包括一个第一支架(4)或者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以上第一支架(4),第一支架(4)可拆卸地固定于走台上,第一支架(4)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包括与砼管的外周面适配的第一承载部;限位装置,用于将砼管限位在支架组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砼管固定装置,可以缓解因设置重量较大的砼管箱带来的底盘超重或者超过前后桥的承载能力的问题。
文档编号F16L3/22GK202674554SQ20122031570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刘波, 骆煜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