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875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在活塞主体的上、下部配置有压缩保持器和拉伸保持器,通过在压缩保持器与辅助阀之间和辅助阀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多个吹开点的吹开减少单元,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也大幅减少急剧的阻尼力变化。
【专利说明】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减震器的活塞组件,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容易地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来说,减震器起到在支撑自身重量的同时抑制、阻尼从路面传到车体的振动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乘车感、保护搭载货物以及保护车辆的各部件。
[0003]一般来说,减震器具有:气缸,其填充有工作流体(油);活塞杆,其与车体侧连接而进行往返;以及活塞阀,其与活塞杆的下端结合而在气缸内滑动并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
[0004]此处,吹开点(Blow off point)是低速时的二维的阻尼力特性与中速时的一维的阻尼力特性相交的部分,由于是产生急剧的阻尼力的变化的部分,因此成为降低乘车感并对搭乘者带来不适感的因素之一。
[0005]此时,作为用于减少这种吹开的改善方案,存在使一个吹开点在两个地点产生的方案,但是这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产生柔和且完备的阻尼力特性上是存在限制的。
[0006]专利申请第10-1994-0004413 号
[0007]专利申请第10-2010-0088353 号
[0008]专利申请第10-2011-7009436 号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0010]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主体,其在中央贯通有在气缸内往返的活塞杆,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和拉伸流路依次贯通的图案;压缩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贯通有与所述压缩流路对应的第I连接孔;拉伸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下部,贯通有与所述拉伸流路对应的第2连接孔;辅助阀,其配置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部,贯通有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连接的第3连接孔;以及吹开减少单元,其分别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与所述辅助阀之间以及所述辅助阀的下部侧,分别对主流路和旁通流路进行开闭,从而形成多个吹开(blow-off)点,其中,该主流路是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将所述拉伸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该旁通流路是与所述主流路单独形成并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而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
[0011]此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第I拉伸盘座,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拉伸盘的边缘;第2拉伸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拉伸盘的边缘;以及安装座,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分别与所述主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连通。
[0012]此时,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0013]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第I辅助盘座,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辅助盘的边缘;第2辅助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辅助盘的边缘;辅助安装座,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上表面,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结合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间隔物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辅助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
[0014]并且,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0015]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开减少单元包括--第I吹开点,其形成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第I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第2吹开点,其形成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第I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第3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的第2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第2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以及第4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的第2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第2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
[0016]另一方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还包括--第I阶差部,其以比所述活塞杆的直径小的外径形成,用于使所述 压缩保持器、所述活塞主体以及所述拉伸保持器依次朝向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侧进行配置;第2阶差部,其以比所述第I阶差部的直径小的外径从所述第I阶差部延长,用于配置所述辅助阀;连通槽,其在所述第I阶差部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第2阶差部侧凹陷而成,使得所述拉伸流路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所述旁通流路。
[0017]此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相交之处形成到所述第I阶差部的所述第2阶差部所起始的端部。
[0018]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在拉伸保持器与辅助阀之间、以及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吹开减少单元,从而能够使工作流体通过主流路和旁通流路分散移送,并通过形成多个吹开点而能够容易地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因此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发挥柔和并完备的阻尼力特性而能够向搭乘者提供舒适的乘车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截面概念图。
[0020]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作为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主要部的吹开减少单元的各处的部分截面概念图。
[0021]图3是比较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与以往的活塞组件的阻尼力特性的曲线图。[0022]标号说明:
[0023]100…活塞主体200…压缩保持器
[0024]300…拉伸保持器400…活塞杆
[0025]500…辅助阀600…吹开减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7]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整体结构的截面概念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作为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主要部的吹开减少单元的各处的部分截面概念图。
[0028]作为参考,没有标在图2的附图标记可以参考图1,在图1中未说明的标号550表示固定在活塞杆400的端部的端螺母。
[0029]如图所述,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在活塞主体100的上、下部配置压缩保持器200和拉伸保持器300,通过在压缩保持器300与辅助阀500之间以及辅助阀500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多个吹开(blow off)点的吹开减少单元600,即使在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也大幅减少急剧的阻尼力变化。
[0030]在活塞主体100中,在中央贯通有在气缸(以下,未图示)内往返的活塞杆400,在活塞杆400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101和拉伸流路102依次贯通的图案。
[0031 ] 并且,压缩保持器2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上部,在该压缩保持器200中贯通有与压缩流路101对应的第I连接孔201。
[0032]并且,拉伸保持器3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下部,在该拉伸保持器300中贯通有与拉伸流路102对应的第2连接孔302。
[0033]并且,辅助阀500配置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下部,在该辅助阀500中贯通有从拉伸流路102通过活塞杆400的外周面连接的第3连接孔503。
[0034]另外,吹开减少单元600分别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与辅助阀500之间以及辅助阀500的下部侧而形成多个吹开点。
[0035]即,吹开减少单元600分别对主流路700和旁通流路800进行开闭,形成多个吹开(blow-off )点,其中该主流路700是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将拉伸流路102和第2连接孔302彼此连通而形成的,该旁通流路800是与主流路700单独形成并从拉伸流路102通过活塞杆400的外周面与第3连接孔503彼此连通而形成的。
[0036]因此,如图所示,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工作流体能够通过主流路700和单独具备的旁通流路800移动,从而解决工作流体的流量不足问题,并解决工作流体通过以往的长旁通流路移动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等问题,能够减少低速和中速过渡区间中的吹开。
[0037]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当让也能够应用于如下所述的各种实施例。
[0038]如上所述,压缩保持器2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上侧,在压缩保持器200上形成有与作为在压缩行程时工作流体的移动路径的压缩流路101连通的第1连接孔201。
[0039]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拉伸保持器300配置在活塞主体100的下侧,如图所示,可知拉伸保持器300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第I拉伸盘座310和第2拉伸盘座320以同心圆的形状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下表面,安装座330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上表面。
[0040]第I拉伸盘座310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下表面,沿着第2连接孔302的外侧而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安装有第I拉伸盘311的边缘。
[0041]第2拉伸盘座320沿着第I拉伸盘座310的外侧而从拉伸保持器300的边缘突出,安装有第2拉伸盘322的边缘。
[0042]安装座330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上表面,沿着第2连接孔302的外侧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活塞主体100的下表面接触。
[0043]因此,安装座330的内侧形成的空间331优选与主流路700和旁通流路800分别连通。
[0044]此处,从拉伸保持器300到第2拉伸盘座320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拉伸保持器300到第I拉伸盘座310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0045]这可以说是为如下目的的技术手段:不妨碍后述的吹开减少单元600的各吹开点的形成,依次形成引起吹开减少之处。
[0046]如上所述,辅助阀500配置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下侧,如图所示,可知辅助阀500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第I辅助盘座510和第2辅助盘座520以同心圆的形状形成在辅助阀500的下表面,辅助安装座530形成在辅助阀500的上表面。
[0047]第I辅助盘座510形成在辅助阀500的下表面,该第I辅助盘座510沿着第3连接孔503的外侧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安装有第I辅助盘511的边缘。
[0048]第2辅助盘座5 20沿着第I辅助盘座510的外侧而从辅助阀500的边缘突出,安装有第2辅助盘522的边缘。
[0049]辅助安装座530形成在辅助阀500的上表面,该辅助安装座530沿着第3连接孔503的外侧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结合于拉伸保持器300的间隔物350的下表面接触。
[0050]因此,辅助安装座530的内侧形成的空间531优选与旁通流路800连通。
[0051]此处,从辅助阀500到第2辅助盘座520的端部边缘的距离优选比从辅助阀500到第I辅助盘座510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0052]这可以说是为如下目的的技术手段:不妨碍后述的吹开减少单元600的各吹开点的形成,依次形成引起吹开减少之处。
[0053]如上所述,吹开减少单元600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与辅助阀500之间以及辅助阀500的下表面,用于形成多个吹开点而改善由急剧的阻尼力变化引起的乘车感降低等问题,可知包括第1、2、3、4吹开点610。
[0054]具体地讲,第I吹开点610形成在辅助阀500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第3连接孔503的外侧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辅助盘座510与边缘安装在第I辅助盘座510的第I辅助盘511之间的接触部。
[0055]第2吹开点620形成在拉伸保持器300的下表面,形成于沿着第2连接孔302的外侧以活塞杆400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拉伸盘座310与边缘安装在第I拉伸盘座310的第I拉伸盘311之间的接触部。
[0056]第3吹开点630形成于沿着第I辅助盘座510的外侧从辅助阀500的边缘突出的第2辅助盘座520与边缘安装在第2辅助盘座520的第2辅助盘522之间的接触部。[0057]第4吹开点640形成于沿着第I拉伸盘座310的外侧从拉伸保持器300的边缘突出的第2拉伸盘座320与边缘安装在第2拉伸盘座320的第2拉伸盘322之间的接触部。
[0058]此处,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处于拉伸行程时,当参考图2时,在工作流体通过由实线的曲线箭头表示的主流路700和由过点划线的曲线箭头表示的旁通流路800移动的过程中,从第I吹开点610到第4吹开点640依次开放,从而形成多个吹开点。
[0059]此时,旁通流路800与以往的用于增减吹开点而单独地具备的旁通流路相比,活用活塞杆400的外周面而大幅缩小其长度,并且使由工作流体的流量分散引起的压力损失最小化而增加产生吹开之处,而且不引起阻尼力的急剧变化,从而引发低速和中速过渡区间中的柔和且完备的阻尼力过渡(参照图3的C部分)。
[0060]另一方面,活塞杆400为了形成上述的旁通流路800而活用其外周面,优选应用整体上包括第I阶差部410、第2阶差部420以及连通槽430。
[0061]当具体观察时,第I阶差部410的外径形成为比活塞杆400的直径小,用于提供压缩保持器200、活塞主体100以及拉伸保持器300依次朝向活塞杆400的端部侧而配置的空间。
[0062]第2阶差部420以比第I阶差部410的直径小的外径从第I阶差部410延长,用于提供配置辅助阀500的空间。
[0063]另外,连通槽430在第I阶差部410的外周面朝向第2阶差部420侧凹陷而成,使得拉伸流路102和第3连接孔503彼此连通而形成旁通流路800。
[0064]因此,连通槽430优选从活塞主体100的下表面与活塞杆400的外周面相交之处形成到第I阶差部410的第2阶差部420所起始的端部。
[0065]在应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与以往的活塞组件比较分析阻尼力变化的结果,能够得到如图3所示的特性曲线。
[0066]作为参考,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曲线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的阻尼力特性曲线,用虚线表示的曲线是应用了以往的活塞组件的阻尼力特性曲线。
[0067]此时,A区间表示低速行驶时的区间,B区间表示中速行驶时的区间,C区间表示低速和中速的过渡区间。
[0068]如图所示,以往的活塞组件在一处产生吹开,因此在C区间表现出急剧的阻尼力变化,有可能产生降低乘车感等问题。
[0069]与此相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通过由吹开减少单元600形成的第1、2、3、4吹开点610、620、630、640而在四处产生吹开,其结果能够引发如C区间所示的完备且柔和的阻尼力变化。
[0070]因此,本发明与以往的活塞组件相比,能够大幅减少乘车感降低等对搭乘者引发不适感的因素。
[0071]如上所述,可知本发明以提供能够容易控制低速和极低速阻尼力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作为基本的技术思想。
[0072]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在本发明的基本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其他的很多变形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主体,其在中央贯通有往返于气缸内的活塞杆,在所述活塞杆的周围反复形成有压缩流路和拉伸流路依次贯通的图案; 压缩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上部,贯通有与所述压缩流路对应的第I连接孔; 拉伸保持器,其配置在所述活塞主体的下部,贯通有与所述拉伸流路对应的第2连接孔; 辅助阀,其配置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部,贯通有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连接的第3连接孔;以及 吹开减少单元,其分别形成于所述拉伸保持器与所述辅助阀之间以及所述辅助阀的下部侧,分别对主流路和旁通流路进行开闭,从而形成多个吹开点,其中,该主流路是在拉伸和压缩行程时将所述拉伸流路和所述第2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该旁通流路是与所述主流路单独形成并从所述拉伸流路通过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而与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 第I拉伸盘座,其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形成,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拉伸盘的边缘;` 第2拉伸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拉伸盘的边缘;以及 安装座,其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上表面形成,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分别与所述主流路和所述旁通流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器的活塞组件还包括: 第I辅助盘座,其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用于安装第I辅助盘的边缘; 第2辅助盘座,其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用于安装第2辅助盘的边缘;以及 辅助安装座,其在所述辅助阀的上表面形成,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与结合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间隔物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辅助安装座的内侧形成的空间与所述旁通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开减少单元包括: 第I吹开点,其在所述辅助阀的下表面形成,形成于沿着所述第3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第I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 第2吹开点,其在所述拉伸保持器的下表面形成,形成于沿着所述第2连接孔的外侧以所述活塞杆为中心突出为同心圆形状的第I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第I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 第3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外侧从所述辅助阀的边缘突出的第2辅助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第2辅助盘之间的接触部;以及 第4吹开点,其形成于沿着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外侧从所述拉伸保持器的边缘突出的第2拉伸盘座与边缘安装在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第2拉伸盘之间的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杆还包括: 第I阶差部,其以比所述活塞杆的直径小的外径形成,用于使所述压缩保持器、所述活塞主体以及所述拉伸保持器依次朝向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侧进行配置; 第2阶差部,其以比所述第I阶差部的直径小的外径从所述第I阶差部延长,用于配置所述辅助阀;以及 连通槽,其在所述第I阶差部的外周面朝向所述第2阶差部侧凹陷而成,使得所述拉伸流路和所述第3连接孔彼此连通而形成所述旁通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2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比从所述拉伸保持器到所述第I拉伸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2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比从所述辅助阀到所述第I辅助盘座的端部边缘的距离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槽从所述活塞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相交之处形成到所述第I阶差部的所述第2阶差部所起始的端部。
【文档编号】F16F9/32GK103486184SQ201310232860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3日
【发明者】柳春成 申请人:株式会社万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