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215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拉紧螺杆(1),所述的拉紧螺杆依次套接有轴承承台(5)、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所述的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构成的空腔通过通脂管(9)与管接头(7)连接,所述的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间设有流通润滑脂的缝隙。润滑脂通过管接头和注脂管,流入到由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构成的空腔中,在由空腔中的缝隙流入到轴承的相应的位置。解决从下方向车辆轴承中加入润滑脂不精确、不方便、效率不高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轴承用注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轴承是机械中的高精度固定机件,当其他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保持轴的中心位置及控制该运动。在轴承出厂前注入油脂,可以起到减少摩擦及磨损、延长疲劳寿命、排出摩擦热和冷却的作用。目前,传统的给车辆轴承加润滑脂方式最初是使用人工作业,手工对轴承外表面涂抹润滑脂。这种手工涂抹润滑脂的方式存在润滑脂大部分润滑脂能留在轴承外表面,只有很少进入轴承内部;同时涂抹量不容易控制,忽多忽少,涂多了造成浪费,涂少了达不到润滑效果,并且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其后改用润滑油脂枪套枪管,通过对润滑油脂枪套施加压力,将润滑油脂注入。但是同样会产生注入量不一致、涂抹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的从车辆轴承下部向轴承加入润滑脂、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包括拉紧螺杆,拉紧螺杆依次套接有轴承承台、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构成的空腔通过通脂管与管接头连接,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间设有流通润滑脂的缝隙。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间设有密封圈。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拉紧螺杆连接气泵。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润滑脂通过管接头和注脂管,流入到由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构成的空腔中,在由空腔中的缝隙流入到轴承的相应的位置。解决从下方向车辆轴承中加入润滑脂不精确、不方便、效率不高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09]图中所示:1拉紧螺杆,3脂头外底座,4脂头内底座,5轴承承台,7管接头,9
通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1]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包括拉紧螺杆1,拉紧螺杆依次套接有轴承承台5、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构成的空腔通过通脂管9与管接头7连接,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间设有流通润滑脂的缝隙。润滑脂进管接头和注脂管,流入到由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构成的空腔中,在由空腔中的缝隙流入到轴承的相应的位置。
[0012]优选例,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间设有密封圈,以更好的防止润滑脂从上述地方泄露。
[0013]优选例,拉紧螺杆I连接气泵。通过气泵的工作来控制注脂装置的工作。
[0014]使用本结构的装置,将润滑脂注入到管接头中,通过通脂管流入到由脂头内底座和脂头外底座构成的空腔中,在由空腔中的缝隙流入到轴承的相应的位置。拉紧螺杆I连接气泵。通过气泵的工作来控制注脂装置的工作。解决向车辆轴承中加入润滑脂不精确、不方便、效率不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拉紧螺杆(1),所述的拉紧螺杆依次套接有轴承承台(5)、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所述的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构成的空腔通过通脂管(9)与管接头(7)连接,所述的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间设有流通润滑脂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脂头内底座(4)和脂头外底座(3)间设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轴承用下注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拉紧螺杆(I)连接气泵。
【文档编号】F16N21/00GK203421473SQ201320511692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林政权 申请人:铜陵正前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