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884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甲午差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甲午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根据装于转子中的两个中心齿轮轴的轮齿采用的齿形,制作不同的差速器,若两个中心齿轮轴采用导程角小的蜗杆制作差速器安装于车辆上,因蜗杆与涡轮传动中,都是蜗杆主动,涡轮从动,两个蜗杆相啮合,相当于都是彼此的涡轮一样,导程角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个旋转蜗杆会产生互锁,只有两侧同时施加扭力时才能转动,所以这种差速器能使车辆差速行驶,又不会使车轮打滑。
【专利说明】甲午差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在车辆多采用多轮驱动,差速器为普通机械差速器、自锁机械差速器或电子锁差速器,普通机械差速器遇到单个轮子打滑汽车会失去驱动力,具有代表性的自锁机械差速器有伊顿差速器和托森差速器,伊顿差速器在锁止时冲击过大,影响机械寿命,而且结构复杂,托森差速器锁止时没有冲击,但体积过大,零件过多,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电子锁差速器有很多优点,但在恶劣环境下又不如机械差速器稳定。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中心齿轮轴来实现不同的差速器性能,只需调整中心轮齿轴上的齿形和节圆直径,既能制作普通机械差速器,又能制作托森差速器那样带自锁且没有冲击的差速器,整个差速器零件很少,加工简单,并且对于车辆轻量化设计非常适合。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甲午差速器包括转子、齿圈、两个相互啮合的中心齿轮轴和两侧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啮合的中心齿轮轴倾斜安装于转子中,中心齿轮轴轴端分别与转子两侧的输出轴相连接,齿圈安装于转子上,整体由轴承固定于壳体,动力源由齿圈输入,两侧输出轴输出动力。
[0005]中心齿轮轴轴端与输出轴连接提供两种方案:方案一是齿轮连接,方案二是万向节连接。
[0006]两个中心齿轮轴相互啮合的轮齿提供三种齿形,但不仅限于这三种:第一种是直齿,第二种是斜齿,第二种是蜗杆。
[0007]两个中心齿轮轴的节圆直径提供两种方案:方案一是两个中心齿轮轴的节圆直径相等,方案二是两个中心齿轮节圆不相等。
[0008]中心齿轮轴的结构提供另一种方案:齿轮与轴为可分离的组件。
[0009]转子提供两种方案,但不仅限于这两种:方案一是两侧端盖式,方案二是两半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齿轮轴与输出轴用齿轮连接的剖视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齿轮轴与输出轴用万向节连接的剖视图。
[0012]图中:1.输出轴2.端盖3.齿圈4.转子5.中心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从附图中看出,中心齿轮轴与输出轴提供两种连接方式,图1是齿轮连接,图2是万向节连接。
[0014]中心齿轮轴与输出轴的两种连接方式都可制作如下差速器:
[0015]1、普通机械差速器:两个中心齿轮轴(5)的轮齿采用能够相互啮合的直齿、斜齿或导程角大的不能自锁的蜗杆,这样两侧输出轴为等扭矩输出。
[0016]2、自锁机械差速器:两个中心齿轮轴(5)的轮齿采用导程角小的蜗杆,导程角的大小决定自锁的程度。蜗杆与涡轮传动中,都是蜗杆主动,涡轮从动,两个蜗杆相啮合,相当于都是彼此的涡轮一样,导程角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个旋转蜗杆会产生互锁,只有两侧同时施加扭力时才能转动,所以这种差速器能使车辆差速行驶,又不会使车轮打滑。
[0017]3、两侧的输出轴在常态下输出不同扭矩的差速器:将两个中心齿轮轴(5)的节圆直径做成大小不一,节圆直径不同,两侧输出扭矩就不同,节圆的差值决定两侧输出轴分配扭矩的多少。
[0018]4、混合差速器:根据车辆的需要,第3项可与第1、第2项混合制作差速器。
【权利要求】
1.甲午差速器,包括转子、齿圈、两个相互啮合的中心齿轮轴和两侧的输出轴,其特征在于,两个相互啮合的中心齿轮轴倾斜安装于转子中,两个中心齿轮轴轴端分别与转子两侧的输出轴相连接,齿圈安装于转子上,整体由轴承固定于壳体,动力源由齿圈输入,两侧输出轴输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午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中心齿轮轴轴端与输出轴连接提供两种方案:方案一是齿轮连接,方案二是万向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午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中心齿轮轴的结构提供另一种方案:齿轮与轴为可分离的组件。
【文档编号】F16H48/12GK203836119SQ20142023882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马国勤 申请人:马国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