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179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至少两个子变速器,其中,子变速器中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轴,并且其中,将从动轴布置为两个子变速器的输出轴,其中,将至少一个输入轴布置在输入轴轴线上,将输出轴布置在输入轴轴线上或者布置在尤其平行于输入轴轴线的副轴轴线上,并且其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副轴的副轴齿轮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副轴布置在副轴轴线上,并且其中,布置至少四个切换元件,其中,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分别布置至少两个切换元件,并且其中,至少其中一个输入轴能够利用至少两个轮平面和/或至少一个切换元件与输出轴相连。

本发明同样涉及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方法以及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这种变速器尤其被实施为所谓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两个子变速器的输入轴可以各自通过一个配属的负载切换元件与驱动装置,例如内燃机或者电动机相连,其中,这两个负载切换元件在此整合成双离合器形式。于是,可由这种变速器实现的挡位交替地分布在两个子变速器上,从而例如一个子变速器表示奇数挡位,相应另一个子变速器表示偶数挡位。此外已知的是,各个挡位通过一个或多个相应具有不同的传动比的轮级或轮平面实现。利用相应的切换元件可以将其引入到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之间的力流或转矩流中,从而相应表示变速器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之间的相应所需传动比。

通过将挡位交替分布在两个子变速器上可以实现,按照配属给一个子变速器的挡位行驶时,在相应另一子变速器中通过相应操作切换装置已经预选了下一个挡位,其中,到下一个挡位的最后变换通过断开其中一个子变速器的负载切换元件以及紧接随后闭合另一子变速器的负载切换元件来实现。以这种方式,变速器挡位或挡位级在负荷下进行切换,这基于基本上无牵引力中断的换挡改进了机动车的加速性能并且可以实现机动车驾驶员的更舒适的换挡过程。

这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在此也可以实施成具有除了驱动装置和从动装置之外的附加布置的副轴齿轮装置,从而在轴向上实现紧凑结构。

根据DE 10 2006 054 281 A1已知用于机动车的呈双离合器变速器形式的这种类型的变速器。在此,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别具有一个输入轴的两个子变速器。通过相应负载切换元件连接相应输入轴可以将两个子变速器分别交替地引入到从驱动装置至从动装置的力流或者转矩流,其中,第一子变速器的输入轴被实施为变速器中央轴,第二子变速器的输入轴被实施为变速器空心轴。此外,布置有输出轴,其被构造为两个子变速器的从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的转动运动可通过多个传动比传递至从动装置上,在其中,力流和转矩流通过副轴齿轮装置引导。在此,至少两个轮平面利用操作配属的切换元件切换到力流和转矩流中,其中,通过整合切换元件的操作以及力流和转矩流在相应轮平面上可以实现多个传动比。同样地驱动装置的转动运动也可以通过操作相应的切换元件而无传动比地传递到从动装置的输出轴。

此外已知六个挡位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根据图1和图2的示意图的结构。这种变速器总计具有五个轮平面,其中,将一个轮平面构造为倒挡。此外,为了联接轮平面或者说轴而在变速器内布置六个切换元件或切换部位,其被实施为与摩擦离合器同步。同样地也应用中央同步。

在此,缺点在于,在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制造切换部位是高成本并且因而昂贵的。另一个缺点是其需要非常多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因而本发明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以及运行该变速器的方法,该变速器结构紧凑且可简单地制造或运行。此外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描述一种替选的变速器或运行该变速器的替选方法。

本发明在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尤其是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变速器中解决该任务,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子变速器,其中,子变速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轴,并且其中,将从动轴布置为两个子变速器的输出轴,其中,将至少一个输入轴布置在输入轴轴线上,将输出轴布置在输入轴轴线上或者布置在尤其平行于输入轴轴线的副轴轴线上,并且其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副轴的副轴齿轮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副轴布置在副轴轴线上,并且其中,布置至少四个切换元件,其中,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分别布置至少两个切换元件,并且其中,至少其中一个输入轴能够利用至少两个轮平面和/或至少一个切换元件与输出轴相连,由此,至少四个切换元件的至少两个、尤其是至少三个,优选至少一半的切换元件不同步地构造,并且至少四个切换元件的至少两个,尤其是至少三分之一同步地构造。

同样地,本发明在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方法中解决该任务,为了在两个可由变速器实现的挡位之间进行至少一次变换,利用对同步切换元件的短时间操作,使得在不同步切换元件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被施加与待联接变速器元件的转速大致相同的转速,从而能够基本上无差速地切换不同步的切换元件以便变换到另一挡位中。

同样地,本发明在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中解决该任务,为了在两个可由变速器实现的挡位之间进行至少一次变换,利用对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的短时间操作,使得变速器的相应无源功率分支的轴的转速如下地匹配,其中,有源功率分支为了实现两个挡位的其中一个挡位而与驱动装置相连,并且其中,无源功率分支不加载驱动装置的力和转矩,从而要么维持尤其是呈摩擦离合器形式的同步切换元件,要么使得在不同步切换元件(尤其是呈爪式离合器形式)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被施加与待联接变速器元件的转速相同的转速,从而能够基本上无差速地切换不同步的切换元件以便变换到另一挡位中。

此外,本发明在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机动车中解决该任务。

最后,同样地本发明利用用于运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的方法解决该任务,其中,为了在两个挡位之间进行换挡,至少部分应用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或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其中一个由此获得的优点是,通过应用不同步切换元件,变速器的制造并且因而用于变速器制造的成本总计明显被降低。另一优点是,相应切换元件或切换部位的径向结构空间明显缩小。因而变速器可以在径向方向上更紧凑地构造。最后,另一优点是,变速器可以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且可同样地运行。

尤其优选,通过变速器的驱动轴或驱动轴的旋转运动将例如内燃机的转矩导入到变速器中。按照优选方式,在例如内燃机的驱动轴和输出轴之间存在起动元件,例如液力转矩转换器或者流体离合器或者摩擦离合器。

在下面,轴不仅理解为例如圆柱形的、可转动支承的用于传递转矩的机器元件,而且也理解为一般性的连接元件,其将单独的构件或者元件彼此相连,尤其是将多个元件彼此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的连接元件。

如果在元件之间存在牢固的、尤其是抗相对转动的连接,那么这两个元件尤其被称为彼此相连。尤其是这种相连的元件以相同转速转动。

此外,如果在元件之间存在可松脱的连接,那么这两个元件被称为可联接或可相连。尤其是,如果出现这种连接,那么这些元件以相同转速转动。

本发明的各种不同构件和元件在此可以通过轴或连接元件,然而也可以直接例如利用焊接连接、挤压连接或其他的连接彼此相连。

在说明书中尤其在权利要求中离合器优选理解为如下的切换元件,该切换元件根据操作状态而定允许两个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或者作为用于传递转矩的连接部。相对运动例如理解为两个构件的旋转,其中,第一构件的转速和第二构件的转速彼此不同。此外,也可想到仅两个构件的其中一个旋转,而另一构件固定不动或沿相反方向旋转。

在下面,不操作的离合器理解为断开的离合器。这意味着,可以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旋转运动。在操作的或者说闭合的离合器中,两个构件相应以相同转速在同一方向上旋转。

原则上也可以实现这些切换元件的如下应用,即,切换元件在不操作的状态下闭合并且在操作状态下断开。相应地,上述切换状态的功能与切换状态之间的配属关系以相反的方式理解。在结合附图的以下实施例中,首先基于如下的布置方式,在该布置方式中,操作的切换元件是闭合的,不操作的切换元件是断开的。

行星齿轮组件或者行星变速器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或者说行星架和齿圈。与太阳轮的齿部和/或者齿圈的齿部啮合的行星齿轮或行星轮可转动地支承在行星齿轮架或者说行星架上。

此外,切换元件可以如下构造,即,为了改变切换元件的切换状态而需要能量,然而为了保持切换状态并不需要能量。

以特殊方式可根据需要操作的切换元件,例如机电的切换元件或者电磁的切换元件适用于此。尤其是与传统的可液压操作的切换元件相比,其特征在于具有特别小和高效的能量需求,这是因为这些切换元件几乎可无损耗地运行。此外可以按照有利方式取消,持久地保持用于操作例如传统液压切换元件的控制压力,或者持久地向切换状态下的相应切换元件加载需要的液压压力。由此例如可以取消其他的构件例如液压泵,就此而言,这些构件仅用于对传统的可液压操作的切换元件进行控制和供给。如果其他构件的润滑介质供给不通过独立的润滑介质泵实现,而是通过相同的液压泵,那么其至少可以尺寸更小。尤其是在旋转构件中,也可以不用考虑在液压循环的油传递位置处可能会出现的不密封性。这尤其优选同样对呈更高效率的形式的变速器的性能提升有益。

在应用上述类型的可根据需要操作的切换元件时,特别有利的是,从外部易于接近它们。优点尤其是,所需的切换能量可以良好地输送给切换元件。因而,切换元件尤其优选如下地良好布置,即,从外部易于地接近它们。在切换元件的意义下,从外部易于地接近意味着,在变速器的壳体和切换元件之间没有布置其他构件,或者切换元件尤其优选布置在驱动轴或者输出轴上。

术语“可接连性”优选在本说明书,尤其是权利要求中理解为,在不同的几何位置中确保接点的相同的接合或接连,而各个连接元件或者轴并不交叉。

本发明其他的有利实施方案、特征和优点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按照适当方式,切换元件的数量是偶数,不同步的和同步的切换元件的数量相等。这可以实现降低变速器的径向结构空间,同时实现简单的制造,而不必取消使用同步切换元件。

按照有利方式,多数的不同步切换元件布置在输入轴轴线上。这可以实现在输入轴轴线区域中特别低成本地制造变速器。

按照适当方式,布置至少五个轮平面,其中尤其是至少一个轮平面被构造为倒挡。以这种方式可通过变速器来实现足够数量的前进挡和倒挡,从而在不同车辆中的使用的方面提高了变速器灵活性。

按照有利方式,多数的不同步切换元件与相应切换元件的位于转矩下游的轮平面协同工作。由于轮平面位于不同步切换元件的相应转矩下游,因此实现了变速器的简单可制造性,并且同时实现了由于布置不同步切换元件使得轮平面的转矩上游的结构空间尽可能小。

按照适当方式,紧邻于输出侧的切换元件不同步地构造,尤其是相应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以这种方式可以缩小在输出侧区域内的径向结构空间。

按照有利方式,用于操作倒挡的切换元件不同步地构造。这可以实现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用于倒挡的切换元件。

按照适当方式,紧邻于输出侧的轮平面被构造为倒挡。因而,多数倒挡可以通过变速器利用倒挡和倒挡的位于转矩上游的一个或多个轮平面的接连来实现。

按照有利方式,不同步的切换元件被构造为爪式离合器。这可以实现特别简单且低成本地制造不同步的切换元件。

按照适当方式,利用切换元件,两个实心轴在输入轴轴线上可联接,尤其是其中,这些切换元件构造为不同步的切换元件。以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借助于其中一个输入轴和输出轴实现直接挡。如果例如在操作时连接所描述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切换元件被构造为不同步的切换元件,那么可以以特别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提供直接挡。

按照有利方式,其中一个轮平面能够利用同步切换元件与实心轴联接并且能够利用另一不同步切换元件与在另一轮平面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联接,尤其是其中,这两个不同步切换元件布置在副轴齿轮装置内。这在实现不同的挡位方面提高了变速器的灵活性,其中,同时不仅径向结构空间而且轴向结构空间均被缩小。如果两个不同步切换元件布置在副轴齿轮装置内,那么尤其是在径向方向上缩小了副轴齿轮装置的结构空间。

按照适当方式,在变速器中至少一次,尤其是两次地,在两个轮平面之间分别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布置一个切换元件,优选其中,至少一个切换元件,尤其是两个切换元件在两个轮平面之间不同步地构造。如果在两个轮平面之间分别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存在一个切换元件,那么整体上可以缩小变速器的轴向结构空间。如果同时也将切换元件构造为不同步的切换元件,那么也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在两个轮平面区域中进一步缩小变速器的径向结构空间。如果这种布置方式在变速器中两次出现,即,例如在第一轮平面和第二轮平面之间分别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布置一个切换元件并且在第二和第三轮平面之间分别再次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布置一个切换元件,那么将再一次缩小变速器的轴向结构空间。

按照有利方式,布置至少一个具有两个切换元件的切换装置,切换元件能够通过共同的切换元件操作装置操作。以这种方式可以缩小变速器的轴向结构空间并且同时减少切换部位的数量。

按照适当方式,其中一个切换装置的至少其中一个切换元件不同步地构造。因而可以在相应切换装置的区域内也缩小了至少在切换装置的一侧上的径向结构空间。

按照有利方式,两个切换元件,尤其是至少四个切换元件,在其在输入轴轴线和副轴轴线上的定位和/或位置方面彼此对称地布置,优选在此,其中两个切换元件布置在一个共同的轴线上。通过对称布置方式同样可以缩小结构空间,同时也降低变速器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其他重要特征和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对应的附图说明得到。

可以理解,前面已述的和以下还将阐述的特征不仅可以以相应说明的组合方式而且也可以以其他的组合方式或单独地应用,且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和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以下说明中进一步阐述,其中,相同附图标记涉及相同或类似或功能相同的构件或者元件。在此以示意性的方式相应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并且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器。

具体实施方案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器。

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呈双离合器变速器形式的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1具有呈两个离合器K1、K2形式的两个负载切换元件。因此可以利用双离合器K1、K2将变速器1的驱动侧AN与输出侧AB联接或相连以传递力矩和转矩。为此,第一离合器K1与第一输入轴EW1相连,第二离合器K2与第二输入轴EW2相连。在此,第一输入轴EW1被构造为实心轴,相反,第二输入轴EW2被构造为空心轴。这两个输入轴EW1、EW2在此彼此同轴且平行地布置。

此外,变速器1包括两个子变速器2、3。第一子变速器2与第一输入轴EW1联接或可相连,第二子变速器3与第二输入轴EW2可联接或相连。第一子变速器2至少配属有第二轮平面II,相反,第二子变速器3至少配属有第一轮平面I。始于驱动侧AN并从两个离合器K1和K2出发,变速器1在输入轴轴线4上首先包含第一轮平面I、还包括第二轮平面II、第一切换元件S1、第三轮平面III、第二切换元件S2、第四轮平面IV、第三切换元件S3、第四切换元件S4以及倒挡R。轮平面I至IV和R的每个均具有尤其是呈齿轮形式的传递元件。

副轴齿轮装置6的副轴轴线5平行于输入轴轴线4地布置。在此,副轴齿轮装置6包括被构造为实心轴的第一副轴VW1和被构造为空心轴的第二副轴VW2,在此,第二副轴同轴且平行于第一副轴VW1地在其径向外侧上布置在第三轮平面III区域中。在输入轴轴线4和副轴轴线5之间,倒挡R具有呈中间齿轮ZR形式的换向元件用于转换转动方向,因此利用在与其中一个输入轴EW1、EW2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的输出轴AW可以实现转换转动方向以便通过变速器1提供至少一个倒挡。

始于驱动侧AN,副轴轴线5首先具有第一轮平面I并且还有第二轮平面II、第五切换元件S5、第三轮平面III、第六切换元件S6、第四轮平面IV以及倒挡R。

现在,在下面描述六个切换元件S1、S2、S3、S4、S5和S6以及五个轮平面I、II、III、IV和R。

第一轮平面I被构造为驱动常数并且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与第二输入轴EW2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被构造为实心轴的第一副轴VW1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第二轮平面II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与第一输入轴EW1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在针对第二副轴VW2的惰轮意义下被构造的传递元件并且利用第五切换元件S5与第二副轴可联接以及进而与第三轮平面III可联接。第三轮平面III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在针对输出轴AW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并且可利用第二切换元件S2与输出轴联接,第三轮平面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被构造为空心轴的第二副轴VW2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此外,第三轮平面III在副轴轴线5上的传递元件在针对第一副轴VW1的惰轮意义下构造,这是因为其可利用第六切换元件S6与第一副轴联接。第四轮平面IV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在针对输出轴AW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并且可利用第三切换元件S3与输出轴联接,以及第四轮平面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在针对第一副轴VW1的固定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倒挡R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在针对输出轴AW的惰轮意义下被构造的传递元件并且可利用第四切换元件S4与输出轴联接。在副轴轴线5上,倒挡R具有在针对第一副轴VW1的固定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倒挡R还具有如上述的用于转换转动方向的中间齿轮ZR。

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一切换元件S1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一输入轴EW1和输出轴AW的联接。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二切换元件S2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三轮平面III与输出轴AW的联接。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三切换元件S3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四轮平面IV与输出轴AW的联接。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四切换元件S4在操作时可以实现倒挡R与输出轴AW的联接。副轴轴线5上的第五切换元件S5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二轮平面II和第三轮平面III通过第二副轴VW2的联接。副轴轴线5上的第六切换元件S6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三轮平面III与第一副轴VW1的联接。

第一切换元件S1、第二切换元件S2、第五切换元件S5以及第六切换元件S6被实施为单独切换元件。第三切换元件S3和第四切换元件S4共同整合在切换装置中并且可利用单独的切换元件操作装置操作。

此外,第一切换元件S1、第二切换元件S2以及第四切换元件S4被构造为不同步的切换元件,相反第三切换元件S3、第五切换元件S5以及第六切换元件S6被构造为同步的切换元件。不同步的切换元件S1、S2和S4尤其可以被实施为爪式离合器。

现在,在下面说明通常在换挡时各个离合器或切换元件的操作:为此,通过短时间受控地接合两个离合器K1或K2的其中一个如下地调制变速器1的无源功率分支的变速器元件的相应转速(有源功率分支为了进行驱动已经与相应另一个离合器K2或K1联接),即,要么支持尤其是呈摩擦离合器形式的同步切换元件,要么使得尤其是爪式离合器切换元件的不同步切换元件与相应待联接的变速器元件同步运转。这在整体上在下文被称为第一操作策略。

此外,还可以有第二操作策略:在此,尤其是呈摩擦离合器形式的其中一个同步切换元件通过短时间受控接合用于,使得尤其是呈爪式离合器切换元件形式的另一不同步切换元件与相应待联接的变速器元件同步运转。这在以下被称为第二操作策略。

根据图1的变速器1如已描述那样整体包括六个切换元件,其中,第一切换元件S1、第二切换元件S2和第四切换元件S4被实施为不同步切换元件,尤其是爪式离合器。所有切换或换挡可以在根据图1的变速器1中通过按照第一操作策略切换来执行。然而在根据图1的变速器1中,在从第五前进挡切换至第四前进挡时,必须应用第二操作策略: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三轮平面III的呈惰轮形式的传递元件必须首先与相应第二切换元件S2同步运转以便与输出轴AW联接。为此首先闭合副轴轴线5上的同步的第六切换元件S6,从而第二副轴VW2与第一副轴VW1联接。随后通过短时间受控地接合同步的第三切换元件S3,第三轮平面III被如下施加转速,即,以便不同步的第二切换元件S2可以无差速地切换。

此外,在根据图1的变速器1中,取决于变速器1中主要的转速比和在切换(在其中应用第一操作策略)时同步切换元件的有效功率地,完全或部分也应用第二操作策略。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器。

图2中所述的附图标记1表示呈双离合器变速器形式的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1具有呈两个离合器K1、K2形式的两个负载切换元件。因此可以利用双离合器K1、K2将变速器1的驱动侧AN与输出侧AB联接或相连以传递力矩和转矩。为此,第一离合器K1与第一输入轴EW1相连,第二离合器K2与第二输入轴EW2相连。在此,第一输入轴EW1被构造为实心轴,相反,第二输入轴EW2被构造为空心轴。这两个输入轴EW1、EW2在此彼此同轴且平行地布置。

此外,变速器1包括两个子变速器2、3。第一子变速器2与第一输入轴EW1联接或可相连,第二子变速器3与第二输入轴EW2可联接或相连。因此,第一子变速器2至少配属有第二轮平面II,第二子变速器3至少配属有第一轮平面I。始于驱动侧AN并从两个离合器K1和K2出发,变速器1在输入轴轴线4上首先包含第一轮平面I、还包括第二轮平面II、第一切换元件S1、第三轮平面III、第四轮平面IV、第三切换元件S3、第二切换元件S2和倒挡R。所描述的轮平面I至IV和R中的每个均具有尤其是呈齿轮形式的传递元件。

副轴齿轮装置6的副轴轴线5平行于输入轴轴线4地布置。在此,副轴齿轮装置6包括被构造为实心轴的第一副轴VW1和第二副轴VW2以及第三副轴VW3,第二副轴和第三副轴分别被构造为空心轴并且在此同轴且平行于第一副轴VW1地在其径向外侧上布置在第二轮平面II或第三轮平面III区域中。在输入轴轴线4和副轴轴线5之间,倒挡R具有呈中间齿轮ZR形式的用于转换转动方向的换向元件,从而利用在与其中一个输入轴EW1、EW2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的输出轴AW可以实现转换转动方向以便通过变速器1提供至少一个倒挡。

始于驱动侧AN,副轴轴线5首先具有第一轮平面I、还有第四切换元件S4、第二轮平面II、第五切换元件S5、第三轮平面III、第六切换元件S6、第四轮平面IV以及倒挡R。

现在,在下面说明六个切换元件S1、S2、S3、S4、S5和S6以及五个轮平面I、II、III、IV和R。

第一轮平面I被构造为驱动常数并且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与第二输入轴EW2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构造为实心轴的第一副轴VW1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第二轮平面II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在第一输入轴EW1上且与其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固定地布置在被构造为空心轴的第二副轴VW2上的传递元件。第三轮平面III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与输出轴AW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被构造为空心轴的第三副轴VW3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第四轮平面IV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在针对输出轴AW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并且利用第三切换元件S3可与输出轴联接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第一副轴VW1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倒挡R在输入轴轴线4上具有针对输出轴AW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并且利用第二切换元件S2可与输出轴联接以及在副轴轴线5上具有与第一副轴VW1固定相连的传递元件。在输入轴轴线4和副轴轴线5之间,倒挡R如上所述具有用于转换转动方向的中间齿轮ZR。

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一切换元件S1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一输入轴EW1和输出轴AW的联接。第二切换元件S2在操作时可以实现倒挡R与输出轴AW的联接。输入轴轴线4上的第三切换元件S3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四轮平面IV与输出轴AW的联接。输入轴轴线5上的第四切换元件S4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二轮平面II与第一副轴VW1的联接。副轴轴线5上的第五切换元件S5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二副轴VW2和第三副轴VW3以及进而第二轮平面II和第三轮平面III的联接。副轴轴线5上的第六切换元件S6在操作时可以实现第三轮平面III与第一副轴VW1的联接。

第二切换元件S2和第三切换元件S3整合在切换装置中并且可利用共同的切换元件操作装置操作。此外,第一切换元件S1、第二切换元件S2、第五切换元件S5以及第六切换元件S6被构造为不同步的切换元件,尤其是呈爪式离合器形式。

如在根据图1的变速器1中一样,在根据图2的变速器1中几乎所有切换可以通过按照如上述的第一操作策略切换来执行。也如根据图1的变速器1,在根据图2的变速器1中,当从第五挡切换至第四挡时应当应用第二操作策略:为此,第六切换元件S6必须与在针对第一副轴VW1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即,第三轮平面III在第三副轴VW3上的传递元件)同步运转。为此,通过短时间受控操作同步的第三切换元件S3,第一副轴VW1如下施加转速,即,由此使得第六切换元件S6可以无差速地切换。在从第四挡切换至第三挡时,同样必须应用第二操作策略:第五切换元件S5必须与第三副轴VW3或者在针对第一副轴VW1的第三轮平面III的惰轮意义下的传递元件同步运转。为此,短时间受控地操作同步的第四切换元件S4,从而第二副轴VW2如下施加转速,即,由此使得第五切换元件S5可以无差速地切换。

在此可行的是,在其中应用第一操作策略针对换挡进行切换时也可以完全或者部分应用第二操作策略。

总而言之,根据图1和图2的变速器1包括五个轮平面I、II、III、IV和R。全部轮平面I至IV和R尤其被构造为具有离散传动比的圆柱齿轮级。为每个轮平面I至IV和R分别布置两个尤其是呈齿轮形式的传递元件。在此,倒挡R包括在输入轴轴线4和副轴轴线5之间的呈中间齿轮ZR形式的附加的传递元件。因此,总共布置八个尤其是呈齿轮形式的传递元件。

概括来讲,本发明优点在于,不必应用中央同步。另一优点是,单独同步的数量降至最少。总之,由此变速器的结构变得低成本且因此更便宜且更紧凑。另一优点是,切换元件的转速补偿要么通过无源的发动机侧的离合器要么通过剩余的单独同步实施。

虽然结合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

附图标记列表

1 变速器

2 第一子变速器

3 第二子变速器

4 输入轴轴线

5 副轴轴线

6 副轴齿轮装置

I、II、III、IV、R 轮平面

AW 输出轴

K1、K2 第一/第二负载切换元件

S1、S2、S3、S4、S5、S6 切换元件

VW1、VW2、VW3 副轴

ZR 中间齿轮

AN 驱动侧

AB 输出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