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管路固定组件及龙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180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龙头管路固定组件及龙头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龙头管路固定组件及龙头组件。



背景技术:

龙头组件中含有的铜材料容易对液体造成铅污染,且铜材料一般加工较为困难、价格昂贵。为了克服这些问题,2013年6月19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3009956U的中国专利“分离式水龙头本体组件”涉及一种双联式水龙头,包括塑料制成的阀座和铜管组。塑料阀座具有定位柱。铜管组包括铜制基座以及焊接至该基座的两根进出水用铜管,铜制基座具有分别与两根铜管流体连通的通水孔,还具有与定位柱插接配合的定位孔,使铜制基座能够与塑料阀座插接固定,并实现阀座内腔与两根铜管的流体连通。该方案通过由塑料制成阀座来替代原有的铜制阀座而减少铜材料的应用。

但是,铜管组与塑料阀座的结构较为复杂且插接后容易造成轴向脱离。铜制材料也容易造成铅污染。

因此,行业内存在着对龙头组件进行改进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和提高稳定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连接稳定性较好的龙头管路固定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改进的龙头管路固定组件的龙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龙头管路固定组件,包括:塑料阀座,其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流体连通的两个接口,塑料阀座具有接合底面和背向于接合底面的阀座夹持面;管组件,其包括分别与所述两个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 成整体的塑料接头基座,接头基座具有接合顶面和背向于接合顶面的接头夹持底面;以及夹持件,其接合并夹持所述阀座夹持面和接头夹持底面,以轴向防脱开地连接所述塑料阀座和接头基座。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特别简单的阀座和管的连接方式。特别是,本发明的方案为夹持件提供了稳定的结接合面,以可很容易将塑料阀座和管组件连接固定在一起,工艺难度较低且基本不会增加成本。而且,塑料阀座与形成为整体件式的塑料接头基座减少了铜造成的铅污染。而且塑料材质成型工艺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低。由此,所形成的龙头管路固定组件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能够减少铅污染。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接头基座包括:座体,其限定出所述接合顶面和接头夹持底面;以及从座体的接合顶面突伸出的两个塑料接头,所述两个塑料接头分别适于插入塑料阀座的所述两个接口中。这样限定出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的接头基座。

优选地,所述两个塑料接头的外周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环槽。这样能够防止管组件和塑料阀座的连接部位发生渗漏,提高产品的质量。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塑料阀座在设有所述两个接口的一端形成有缩窄部和从缩窄部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阀座夹持面至少部分由背向所述管组件的凸缘顶面形成。这样形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塑料阀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塑料阀座具有卡接凹窝,所述凹窝的底面形成所述阀座夹持面。这样形成了另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塑料阀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件包括竖向延伸部和连接至竖向延伸部的两端的第一横向延伸部和第二横向延伸部。通过两个横向延伸部分别与阀座夹持面和接头夹持面形成轴向止挡,而竖向延伸部起到了限制轴向位移的作用,如此形成的夹持部结构简单且易于与塑料阀座和管组件形成轴向止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底板部,其限定所述第一横向延伸部;以及/或者顶板部,其限定出所述第二横向延伸部。底板部可以与接头夹持面形成面接触,而顶板部可以与阀座夹持面形成面接触,这样可以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包括限定所述第一横向延伸部的底板部,所述底板部具有U形以形成接纳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接纳口,两个竖向延伸部 分别设于底板部的相对两端;以及/或者所述夹持件包括限定所述第二横向延伸部的顶板部,所述顶板部具有U形以形成接纳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接纳口,两个竖向延伸部分别设于顶板部的相对两端。这样便于将夹持件安装在管组件上。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接头基座构成整体的塑料件。这样可以杜绝铜材料造成的铅污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龙头组件,包括前述的龙头管路固定组件。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龙头组件还包括:套筒,其套设在所述龙头管路固定组件上,塑料阀座的与所述两个接口相反的端部伸出所述套筒;盖件,其套设在塑料阀座的所述端部并与套筒螺纹连接;被支承在所述塑料阀座上的阀芯,阀芯包括阀轴;以及压紧套,其与塑料阀座的伸出端连接并紧压所述阀芯。

优选地,所述压紧套具有在内周侧上的避让部和引导部,套筒顶部具有配合的引导部和避让部,避让部包括水平延伸的平行凸棱和在凸棱之间限定的沟槽,避让部由无沟槽和/或无凸棱的表面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龙头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塑料阀座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管组件的示意图,具体示出了接头基座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连接关系;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夹持件将管组件和塑料阀座夹持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套筒和卡套的示意图;

图11是从图10的相对侧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的A处放大图;

图13是图11的B处放大图;

图14是图10的C处放大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紧套;11.内螺纹;2.阀芯;21.阀轴;3.盖件;31.第四导向结构;4.塑料阀座;41.内腔;42.缩窄部;43.凸缘;44.外螺纹段;45.周向凸台;46.阀座夹持面;51.密封件;52.密封件;6.管组件;61.第一管路;62.第二管路;63.接头基座;631.座体;632.塑料接头;633.塑料接头;634.环槽;635.环槽;636.空缺或无材料部;637.接合顶面;638.接头夹持面;64.管接头;65.管接头;66.铜件;7.套筒;71.缺口;73.第一避让部;74.第三导向结构;75.结合部;76.第三避让部;77.凸棱;78.沟槽;8.卡套;80.导入口;81.第二导向结构;82.第二避让部;83.凸台;84.锁紧螺孔;85.凸棱;86.沟槽;87.螺钉;88.止挡凸起;89.周向凸缘;891.顶面;9.夹持件;91.接纳口;92.竖向延伸部;93.底板部;94.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龙头管路固定组件及龙头组件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 部件进行区分。

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龙头组件,包括压紧套1、阀芯2、盖件3、塑料阀座4、管组件6、套筒7、卡套8以及夹持件9。塑料阀座4和管组件6由夹持件9加以固定以防止两者轴向脱开。用于加强塑料阀座4的强度的套筒7套设在塑料阀座4和管组件6外并与卡在塑料阀座4上的盖件3旋拧接合。阀芯2安装在塑料阀座4内并通过与塑料阀座4旋拧接合的压紧套1固定。阀芯2的伸出压紧套1的阀轴21可连接控制开关和调节流量的把手(图中未示出)。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阀芯2与塑料阀座4为一体式结构。

塑料阀座4的具体结构更清楚地示出在图5中。如图所示,塑料阀座4为注塑工艺制成的整体件,具有用于容纳阀芯2的内腔41以及与内腔41流体连通的两个接口。塑料阀座4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压紧套1的内螺纹11接合的外螺纹段44,另一端形成有缩窄部42和接合底面。缩窄部42的远离外螺纹段44的端部设有从缩窄部42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43,且两个凸缘43在缩窄部42的相对两侧相对设置。两个凸缘43的径向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塑料阀座4的外径。凸缘43的背向管组件6的顶面形成阀座夹持面46。优选地,在塑料阀座4的外周且与外螺纹段44轴向相邻处设有周向凸台45,用于轴向定位盖件3,这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图6和图8示出了管组件6的结构。如图所示,管组件6包括塑料制成的第一管路61、第二管路62以及连接至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的接头基座63。第一管路61例如可以是进水管路,而第二管路62例如可以是出水管路。第一管路61、第二管路62和接头基座63可构造成全部由塑料制成的整体件,其例如可以通过注塑来形成。

如图8所示,接头基座63包括包围在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端部外周并径向突出于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的座体631以及一体形成在座体631上并环绕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的两个塑料接头632、633。座体631的两个相对侧分别限定出接合顶面637和接头夹持面638。在塑料阀座4与管接头6相连接的状态下,接合顶面637对应于塑料阀座4的接合底面。在两个塑料接头632、633的外周分别设有环槽634、635,用于容纳密封件51、52。两个塑料接头632、633分别对应插入塑料阀座4的两个接口中,从而使管组件6与塑料阀座4连接在一起,且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分别与塑料阀座4的内腔41流体连通。在一个未示出的 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塑料阀座4设有带两个接口的接头,而管组件6的接头基座63设有接口,将塑料阀座4的接头插入接头基座63的接口中,同样可以实现管组件6与塑料阀座4的连接以及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分别与塑料阀座4的内腔41的流体连通。

优选地,接头基座63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空缺或无材料部636,从而减轻接头基座63的重量并减少材料消耗。

下面以示例的方式描述管组件6的加工工艺:

首先在挤出机上生产两根注塑管,然后分别在这两根注塑管的一端通过二次注塑形成管接头64、65,接着在其中一根注塑管上套装铜件66以形成第一管路61,另一根注塑管形成第二管路62。最后将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放入模具中通过二次注塑在它们的另一端形成接头基座63,其中接头基座63与两根注塑管的连接是通过二次注塑的热熔连接的。

夹持件9的具体结构示出在图7中。如图所示,夹持件9包括形成有接纳口91的底板部93和分别从板部分93的相对两端突伸出的竖向延伸部92。每个竖向延伸部92的两端向内弯折,从而在底板部93和两个竖向延伸部92之间限定出夹持空间94。如图9所示,在将两个塑料接头632、633插入塑料阀座4的两个接口之后,将夹持件9的底板部93沿接头夹持底面638移动并径向插接在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上。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穿过底板部93的接纳口91,同时底板部93贴靠座体631的接头夹持底面638,而竖向延伸部92的上侧弯折段贴靠塑料阀座4的凸缘43的上端面,从而将凸缘43和座体631夹持在夹持空间94中以防止塑料阀座4与管组件6轴向脱开。由于凸缘42的最外侧边缘相对于塑料阀座4的最外侧边缘内缩,所以夹持件9不会与随后要套设在其外部的套筒7发生干涉。塑料阀座4与管组件6的连接无需使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容易造成铅污染或过程繁琐的连接手段,且在夹持件9没有以粘接等方式固定的情况下管组件6与塑料阀座4可以反复拆装。

虽然上述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特定结构的夹持件9,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替代结构以实现对凸缘63和座体631的夹持固定。例如,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夹持件9仅在底板部93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竖向延伸部92。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夹持件9仅包括一个或多个两端弯折的竖向延伸部92(即不含有底板部93)。在又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夹持件9包括顶板部和安装在顶板部相对两侧的竖向延伸部92, 顶板部形成有供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通过的接纳口。在又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包括分别具有接纳口的顶板部和底板部两者,且顶板部和底板部之间连接有竖向延伸部。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借助凸缘43的上端面作为阀座夹持面46和借助座体631的下端面作为接头夹持底面638实现与夹持件9形成轴向止挡配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它的形成阀座夹持面和接头夹持底面的方式,例如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塑料阀座4的外周形成有凹窝,凹窝的底面形成阀座夹持面以卡接夹持件9。而在又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路61和第二管路62的外周形成有周向环槽,周向环槽的上端面接头夹持面与夹持件9轴向止挡配合。

套筒7和卡套8的结构示出在图10至图14中。如图所示,卡套8可拆卸地旋拧在套筒7外,螺钉87用于将卡套8固定于其它安装基础(例如通过顶紧固定至台板)上。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套筒7包括设于外周面上的第一导向结构71和第一避让部73。第一导向结构71沿周向延伸并与第一避让部73在周向上相邻。第一导向结构71包括沿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平行的凸棱77。如图所示,每个凸棱77沿套筒7外周延伸以形成导轨,相邻两个凸棱77之间限定出周向延伸的沟槽78。各沟槽79之间相互平行。这里的凸棱77和沟槽79都是呈水平方向的,它们与第一避让部73联合用于与后面将详细描述的卡套8的第二导向结构81和第二避让部82相配合。

图12和图13优选地示出了第一导向结构71的平行凸棱77和平行沟槽78的结构。图12示出的是凸棱77第一导入端和相应的沟槽78的第一导入端的示意图,其中凸棱77在第一端是朝外渐缩的,从而在沟槽78的第一导入端形成朝外扩张的扩口状导入口80。图13示出的是凸棱77和沟槽78的第二末端的示意图,其中在沟槽78的第二末端设有止挡凸起88。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沟槽78的第二末端为封闭结构。第一避让部73由无沟槽和/或无凸棱的表面限定出。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套筒7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一导向结构71上方的接合部75。接合部75包括沿轴向中截面对称且顶端敞开的两个缺口72。接合部75的外周设有沿周向相邻设置的第三导向结构74和第三避让部76。其中第三导向结构74包括沿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平行凸棱,且每个凸棱沿周向延伸以形成导轨,相邻两个凸棱之间限定出周向延伸的沟槽, 各沟槽之间相互平行。第三避让部76由截平面限定出,且该截平面优选与第一避让部73在轴向上相邻并延伸到第一避让部73中。这里的凸棱和沟槽都是呈水平方向的,它们与第三避让部76联合用于与盖件3旋拧接合。

虽然图10和图11示出了两个缺口72之间设有两个第三导向结构74和形成在两个第三导向结构74之间的一个第三避让部76,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其它布置方式,例如两个缺口72之间设有两个第三避让部76和形成在两个第三避让部76之间的一个第三导向结构74,或者两个缺口72之间设有一个第三导向结构74和一个第三避让部76,这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类似地,第三导向结构74的凸棱和沟槽也可在其第一导入端和第二末端限定出与第一导向结构71的导入口80和止挡凸起88类似的结构,或者替代止挡凸起88而使得第三导向结构74的沟槽的第二末端封闭。

卡套8包括设于其内周面上的第二导向结构81和与第二导向结构81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避让部82,第二导向结构81沿周向延伸。第二导向结构81包括沿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平行凸棱85,如图所示,每个凸棱85沿周向延伸以形成导轨,相邻两个凸棱85之间形成周向延伸的平行沟槽86,各沟槽86之间相互平行,且沟槽86与凸棱85都是呈水平方向的。优选,与第一导向结构71类似地,第二导向结构81的沟槽86的第二末端设有止挡突部或封闭,尽管未示出。此外,例如图5所示,第二导向结构81的凸棱85在第一导入端是朝外渐缩的,从而在第二导向结构81的沟槽86的第一导入端形成向靠近其中部的方向渐缩的扩口状的导入口。

卡套8的顶部设有周向凸缘89,以形成较宽的顶面891,便于与龙头组件的其它安装基础(如台板)稳定接合。两个轴向凸台83从周向凸缘89向下延伸。此外,该卡套8还具有在周向凸缘89中形成的贯穿卡套厚度的锁紧螺孔84,用于向其中旋拧螺钉87。如图所示,该锁紧螺孔84还位于轴向凸台83中。优选,两个轴向凸台83相对于卡套8的轴向中截面对称布置。

下面以示例的方式描述卡套8与套筒7的接合方式。

首先将套筒7的第一导向结构71对准卡套8的第二避让部82,而使套筒7的第一避让部73对准卡套8的第二导向结构81,从而卡套8轴向运动套设在套筒7上且第一导向结构71容纳在第二避让部82中,同时第 二导向结构81容纳在第一避让部73中。当卡套8到达合适高度后,对准第一导向结构71和第二导向结构81,然后周向旋拧卡套8,使第一导向结构71的凸棱77沿第二导向结构81的沟槽86、第二导向结构81的凸棱85沿第一导向结构71的沟槽78周向转动,直至凸棱77和/或凸棱85接触止挡凸起88,从而防止卡套8与套筒7相对轴向运动,以使卡套8能够保持在所需高度。在进行上述所有动作之前或之后,可以将螺钉87旋拧进锁紧螺孔84中。

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盖件3与套筒7可以类似地连接。盖件3的内周设有周向上相邻的第四导向结构31和第四避让部(未示出),第四导向结构31具有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水平凸棱以及形成在凸棱之间的水平沟槽。接合时,将套筒7的接合部75的第三导向结构74对盖件3的第四避让部,而接合部75的第三避让部76对盖件3的第四导向结构31,并使套筒7与盖件3相对轴向运动至所需位置,然后周向旋拧套筒7或盖件3使套筒7与盖件3相对旋转,其中接合部75的凸棱被导入盖件3的沟槽中,而盖件3的凸棱亦被导入接合部75的沟槽中,以防止套筒7与盖件3轴向相对运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套筒7和卡套8之间的连接和/或套筒7和盖件3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借助普通的螺纹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龙头组件的组装方式:

首先将密封件51、52分别安装在管组件6的第一接头632和第二接头633的环槽634、635中,然后将第一接头632和第二接头633分别插入塑料阀座4的两个接口中。接着径向插装夹持件9,将塑料阀座4的凸缘43和管组件6的座体631夹持在夹持空间94中,使管组件6与塑料阀座4轴向相对固定。将盖件3套在塑料阀座4上并卡在周向凸台45上,并在管组件6和塑料阀座4外套设套筒7,使盖件3与套筒7旋拧接合。接着将阀芯2安装在塑料阀座4的内腔41中,再将压紧套1旋拧接合在塑料阀座4的外螺纹段44上以固定阀芯2。阀芯2的阀轴21伸出压紧套1。最终形成如图2至图4所示的龙头组件。其中图3中空心箭头表示的是进水方向,而实心箭头表示的是出水方向。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 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