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9776阅读:1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闸阀(压力超过16MPa)一般采用自紧式密封结构。现有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一般采用成型柔性石墨做自紧式密封环,如图1和图2所示,成型柔性石墨制成的自紧式密封环,无法保证在超过425℃的高温下使用,使用寿命比较短,而且成型柔性石墨在高压工况下容易失效,造成阀门外泄露,造成使用安全和增加用户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包括阀体、自密封阀芯和自紧式密封环,所述自紧式密封环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所述自紧式密封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多个自动补偿槽,所述自密封阀芯的密封处堆焊有第一硬质合金层,所述阀体的密封处堆焊有第二硬质合金层。

其中,所述自紧式密封环的外侧面与阀体形成2°的夹角。

其中,所述自紧式密封环的内侧面由竖直设置的上密封面和向外倾斜设置的下密封面组成,所述下密封面与自密封阀芯形成2°的夹角。

其中,所述多个自动补偿槽沿自紧式密封环的纵向均匀分布在自紧式密封环的外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能保证在高温(>425℃)和高压(>16MPa)的工况下长期使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自紧式密封环能有效保证阀门的长期使用,提高密封性能。经实验和用户使用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不仅装配简单,密封可靠,能有效保证阀门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密封性能,实现零泄漏,而且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环保,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高压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自紧式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A。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阀体;2-自密封阀芯;3-自紧式密封环;4-第一硬质合金层;5-第二硬质合金层;30-自动补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包括阀体1、自密封阀芯2和自紧式密封环3,所述自紧式密封环3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所述自紧式密封环3的外侧面开设有多个自动补偿槽30,所述自密封阀芯2的密封处堆焊有第一硬质合金层4,所述阀体1的密封处堆焊有第二硬质合金层5。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自紧式密封环取代现有的成型柔性石墨材质的自紧式密封环,能保证阀门在高温(>425℃)和高压(>16MPa)的工况下长期使用,提高自紧式密封环和阀门的使用寿命。自动补偿槽30的设计,能保证阀门在高压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在自密封阀芯2的密封处和阀体1的密封处分别堆焊硬质合金,可以保证阀门能长期有效的密封。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能保证在高温(>425℃)和高压(>16MPa)的工况下长期使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的自紧式密封环能有效保证阀门的长期使用,提高密封性能。经实验和用户使用证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不仅装配简单,密封可靠,能有效保证阀门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密封性能,实现零泄漏,而且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环保,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进一步的,所述自紧式密封环3的外侧面与阀体1形成2°的夹角α。

进一步的,所述自紧式密封环3的内侧面由竖直设置的上密封面和向外倾斜设置的下密封面组成,所述下密封面与自密封阀芯2形成2°的夹角β。

进一步的,所述下密封面与阀体1形成23°的夹角γ。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自动补偿槽30沿自紧式密封环3的纵向均匀分布在自紧式密封环3的外侧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闸阀自紧式密封结构,相比现有技术,有其众多的优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能有效保证高温下的密封性能;

2、能有效保证高压下的密封性能;

3、采用金属压力自紧式密封环,能保证阀门长期有效的运行;

4、装配简单,密封可靠,在一些特殊行业工况中更能有效运行,比如在禁石墨密封的氧气工况中更好的使用;

5、由于密封可靠,实现了零泄漏,该阀门产品既安全又环保;

新结构的采用,经用户的运行证明其密封可靠、能耐高温,性能先进、安全无故障、使用寿命长;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