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控制阀及使用该集成控制阀的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80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集成控制阀及使用该集成控制阀的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控制阀及使用该集成控制阀的油箱。



背景技术:

车燃油系统上的阀门是使车燃油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元件,阀门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车燃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特别是油箱上的阀门其稳定性尤为重要,油箱上的阀门主要针对油箱内的油液和压力进行控制,当油箱发生侧翻时需要防止油液的泄露,当油箱内的压力过大或过小时,需要进行压力的调控以防止油箱的损坏。

现有的油箱上阀门的布置采用的方式为单独设置,即通过设置多个输油阀和泄压阀进行油箱内油液和压力的控制。

现有的油箱中由于管路中接头数量和阀门的数量较多,导致燃油泄漏风险较高,使得容易引发蒸发排放超标或火灾等风险,且现有的油箱中由于采用单独布置阀门的方式,使得成本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集成控制油箱内油液和压力的集成控制阀及使用该集成控制阀的油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控制阀,设于油箱的出油孔和排压孔上,包括依序连接的上盖、盖体和下盖,所述上盖内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下盖上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用于所述盖体与外部空气的双向导通,所述盖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盖体内空间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朝向所述上盖,所述下腔体朝向所述下盖,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三通气孔和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和所述第四通气孔用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的空气导通,所述上盖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盖体顶部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内,所述支撑柱上设有输气孔,所述输气孔用于所述上腔体与外部的空气导通;

所述上腔体内设有一排气座,所述排气座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盖体的顶端内壁连接,所述排气座内设有多个第五通气孔且所述排气座朝向所述隔板的一侧设有膜片,所述膜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五通气孔的通气状态,所述上腔体内还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气孔和所述第四通气孔相导通,所述限位槽内设有一钢球,所述钢球用于控制所述输气孔和所述第四通气孔的导通状态,所述下腔体内设有一浮子,所述浮子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通气孔的通气状态;

当所述油箱侧翻时,所述浮子和所述钢球均上移,以分别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和所述输气孔,防止了经所述下盖进入所述下腔体的油液泄露出所述盖体;当所述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所述浮子上移,所述浮子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所述油箱内的油蒸汽通过所述第四通气孔和所述输气孔排泄到外部空气中。

上述集成控制阀,当所述油箱发生侧翻时能有效的防止油液的泄露,提高了安全性能防止了意外的发生,当所述油箱内压力急剧增加时,能有效快速的释放所述油箱内的压力,进而防止所述油箱的损坏,进一步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且所述集成控制阀采用阀体集成结构,其结构紧凑,不受布置空间的限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朝向所述上盖的一端采用斜面结构,斜面上设有舌片,所述舌片与所述第三通气孔出气口的结构相匹配,且所述舌片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通气孔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舌片上设有碰撞感应器,所述碰撞感应器与一报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报警电路用于当所述碰撞感应器感应到所述舌片与所述第三通气孔碰撞接触时发出报警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朝向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与所述盖体的底部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所述油箱侧翻或所述油箱内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浮子的快速上移。

进一步地,所述钢球的移动轨迹与所述输气孔和所述第三通气孔的位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且所述钢球的半径均大于所述输气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盖体之间的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油泵法兰,所述油泵法兰的侧壁上垂直连接有一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气压或油液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座背向所述膜片之间设有凸台,所述膜片套设在所述凸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之前采用螺纹连接、卡扣卡合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一种油箱,包括箱体和上述的集成控制阀,所述集成控制阀设于所述箱体的出油孔和排压孔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阀正常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成控制阀工作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腔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阀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阀正常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上腔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面更加的充分。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控制阀100,设于油箱的出油孔和排压孔上,包括依序连接的上盖10、盖体20和下盖30,所述上盖10内设有第一通气孔11,所述下盖30上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11和所述第二通气孔用于所述盖体20与外部空气的双向导通,以使保持所述油箱内气压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孔11和所述第二通气孔均采用圆柱形通孔结构,且所述第一通气孔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半径。

所述盖体20内设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将所述盖体20内空间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朝向所述上盖10,所述下腔体朝向所述下盖30,所述隔板40上设有第三通气孔41和第四通气孔42,所述第三通气孔41和所述第四通气孔42用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之间的空气导通,所述上盖10朝向所述盖体20的一侧设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撑柱12贯穿所述盖体20顶部并延伸至所述上腔体内,所述支撑柱12上设有输气孔13,所述输气孔13用于所述上腔体与外部的空气导通。

所述上腔体内设有一排气座21,所述排气座2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2,所述第一弹簧22的顶端与所述盖体20的顶端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2用于当所述下腔体中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41朝向所述上腔体内挤压时,带动所述排气座21朝向所述盖体20的顶端内壁移动,以使增大所述排气座21与所述隔板40之间的缝隙,增大空气的流动量,优选的,所述排气座21内设有多个第五通气孔且所述排气座21朝向所述隔板40的一侧设有膜片23,所述膜片23用于控制所述第五通气孔的通气状态。

所述上腔体内还设有一限位槽44,所述限位槽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输气孔13和所述第四通气孔42相导通,且所述支撑柱12延伸至所述限位槽44内,所述限位槽44内设有一钢球43,所述钢球43用于控制所述输气孔13和所述第四通气孔42的导通状态,所述下腔体内设有一浮子25,所述浮子25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通气孔41的通气状态,通过所述限位槽44的设计,提高了所述上盖10与所述盖体20之间结构的稳定性,且对所述钢球43、所述输气孔13和所述第四通气孔42起到了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集成控制阀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油箱侧翻时,所述浮子25和所述钢球43均上移,以分别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41和所述输气孔13,防止了经所述下盖30进入所述下腔体的油液泄露出所述盖体20;当所述油箱内部压力过大时,所述浮子25上移,所述浮子25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41,所述油箱内的油蒸汽通过所述第四通气孔42和所述输气孔13排泄到外部空气中。

所述浮子25朝向所述上盖10的一端采用斜面结构,斜面上设有舌片26,所述舌片26与所述第三通气孔41的出气口的结构相匹配,且所述舌片26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通气孔41的半径,所述舌片26用于当所述浮子25朝向所述第三通气孔41挤压时,提高所述浮子25与所述第三通气孔41之间的气密性,进而有效的防止了油液或气体的泄露。

此外,所述舌片26上设有碰撞感应器,所述碰撞感应器与一报警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报警电路用于当所述碰撞感应器感应到所述舌片26与所述第三通气孔41碰撞接触时发出报警提示,进而可以提醒用户当前所述浮子25将所述第三通气孔41进行了堵塞,提高了所述集成控制阀100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子25朝向所述下盖30的一侧设有承载槽27,所述承载槽27与所述盖体20的底部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8,所述第二弹簧28用于所述油箱侧翻或所述油箱内压力过大时,控制所述浮子25的快速上移,且用于撑住所述浮子25,当所述油箱侧翻时使得所述浮子25快速上移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41,所述钢球43的移动轨迹与所述输气孔13和所述第三通气孔41的位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且所述钢球43的半径或面积均大于所述输气孔13和所述第三通孔41的半径或面积。

所述上盖10的顶部设有油泵法兰50,所述油泵法兰50的侧壁上垂直连接有一输送管51,所述输送管51用于气压或油液的输送,所述排气座21背向所述膜片23之间设有凸台24,所述膜片23套设在所述凸台24上,所述盖体20与所述上盖10、所述下盖30之前采用螺纹连接、卡扣卡合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具体的,所述油箱内部气流通过所述下盖30上的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下腔体内,并通过所述第三通气孔41进入所述上腔体,此时所述第一弹簧22向上挤压带动所述排气座21移动,以增大所述膜片23与所述凸台24之间的间隙,气流经所述膜片23与所述排气座21之间的空隙进入所述上腔体,再经所述第一通气孔11排出所述集成控制阀100,当所述油箱内部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时,外界空气经所述输送管51进入所述上腔体,穿过所述排气座21上的所述第五通气孔,以推动所述膜片23往下移动,此时增大了所述膜片23与所述排气座21之间的间隙,气体再经过所述第三通气孔41进入所述下腔体,并最终经过所述下盖30上的所述第二通气孔进入所述油箱以补压,进而保障了所述集成控制阀100的两向气压控制功能。

本实施例中防泄漏的步骤为:当所述油箱侧翻或倾斜时,所述第二弹簧28带动所述浮子25上移,以堵塞所述第三通气孔41,此时所述舌片26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41,且所述钢球43移动到所述支撑柱12上的所述输气孔13的位置,堵住所述输气孔13,进而阻止了经所述下盖30进入的液体燃油去往所述上盖10到达所述输送管51的通道,防止了燃油的泄漏,提高了安全性能防止了意外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的泄压步骤为:当所述油箱内压力急剧增加,所述浮子25被顶起移动到至所述第三通气孔41的位置,所述舌片26抵住所述第三通气孔41,此时所述钢球43往上移动,大量油蒸汽通过所述第四通气孔42进入所述上腔体,并此时所述钢球43未能将所述输气孔13堵住,进而油蒸汽可以通过所述输气孔13排泄到大气中,释放所述油箱内的压力,以此实现泄压功能。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油箱发生侧翻时能有效的防止油液的泄露,提高了安全性能防止了意外的发生,当所述油箱内压力急剧增加时,能有效快速的释放所述油箱内的压力,进而防止所述油箱的损坏,进一步防止了意外的发生,且所述集成控制阀100采用阀体集成结构,其结构紧凑,不受布置空间的限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且管路接头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1个,降低了燃油蒸汽泄漏量,降低了燃油泄漏的风险。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控制阀100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12上套设有第三弹簧14,所述第三弹簧14贯穿所述限位槽44延伸至所述限位槽44内,且所述第三弹簧14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柱12的长度,所述第三弹簧14用于所述支撑柱12与所述盖体20之间的缓冲,具体的,所述第三弹簧14用于撑住所述钢球43,缓解所述钢球43对所述支撑柱12的冲击。

请参阅图6,为图5中上腔体内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三弹簧14的顶端固定在所述上盖10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三弹簧14的末端挤压在所述钢球43上,当所述钢球43朝向所述支撑柱12和所述输气孔13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三弹簧14的设计,防止了所述钢球43对所述支撑柱12和所述输气孔13的大力撞击,以防止了所述支撑柱12和所述输气孔13的损坏,提高了所述支撑柱12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所述集成控制阀100a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油箱,包括箱体和上述的集成控制阀100a,所述集成控制阀100a设于所述箱体的出油孔和排压孔上,所述油箱当车辆翻车时燃油泄漏在国家法规规定范围内,同时燃油系统压力急剧增加时快速释放压力,又能够保持油箱内的压力平衡,同时所述集成控制阀集成控制,结构紧凑,不受布置空间的限制,成本低,管路接头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1个,降低了燃油蒸汽泄漏量,降低了燃油泄漏的风险。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