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310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执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执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执行器。



背景技术:

执行器是自动化控制技术工具中接收控制信号并对受控对象施加控制运行作用的装置。现有技术上的执行器与控制器是分开设置的,但执行器和控制器是配套使用的,两者安装在一起通过各路通道连通两者的腔体,不仅装配复杂,而且两者的通道连接处气密性较差,影响控制器和执行器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组合执行器,将执行器的阀腔和控制器的阀腔设置在同一个阀体内,使得执行器和控制器之间不需要装配,在阀体内设置各路通道连接执行器阀腔和控制器阀腔,使得执行器与控制器之间无气密性影响,延长了组合执行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合执行器,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阀体上位于第一阀腔的左端通过先导座连接有先导组件,阀体上位于第一阀腔的右端装设有第一后盖,阀体上位于第二阀腔的左端装设有第二后盖,阀体上位于第二阀腔的右端装设有前盖,第一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先导座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后盖内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设有与第一阀杆左端配合的先导活塞,第二容置腔内设有与第一阀杆右端配合的复位活塞,第二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第二阀杆的右端伸出前盖,第二阀杆的左端、第二阀腔的内壁以及第二后盖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二阀杆的右端与第二阀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阀体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阀体内位于第一阀腔上设有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阀体内位于第二阀腔上设有第三工作口和第四工作口,第三工作口设于第一腔室上,第四工作口设于第二腔室上;

阀体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五通道、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二通道、第十三通道、第十四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六通道、第十七通道、第十八通道、第十九通道和第二十一通道,第一后盖上设有第四通道,先导座内设有第六通道、第七通道、第八通道和第九通道;

进气口依次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第一阀腔连通,第一排气口通过第十八通道与第一阀腔连通,第二排气口通过第十九通道与第一阀腔连通,第二通道依次通过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二通道依次通过第二十一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与先导组件的内腔连通,先导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九通道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第一工作口依次通过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二通道和第十三通道与第四工作口连通,第二工作口依次通过第十四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六通道和第十七通道与第三工作口连通。

进一步地,先导组件包括套管、动铁芯、静铁芯、安装座和励磁线圈,安装座安装于先导座的左端,安装座的上端设有上盖,上盖的下端设有堵头,上盖与堵头之间抵设有第二弹簧,安装座的下端连接套管,励磁线圈设于套管的外周,静铁芯固定于套管内部的下端,动铁芯活动设于套管内部的上端,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安装座安装座内形成有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第八通道依次通过第四腔室和第一通孔与第三腔室连通,第三腔室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五腔室与第九通道连通,安装座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堵头与第一通孔封堵配合,动铁芯与第二通孔封堵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二通道、第十三通道、第十四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六通道和第十七通道与阀体外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塞头。

进一步地,第七通道与先导座外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塞头。

进一步地,前盖上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二十通道。

进一步地,先导组件上安装有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先导座上设有手动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第一阀杆上设有若干与第一阀腔内壁配合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第二阀杆上设有与第二阀腔内壁配合的密封圈。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执行器的阀腔和控制器的阀腔设置在同一个阀体内,使得执行器和控制器之间不需要装配,在阀体内设置各路通道连接执行器阀腔和控制器阀腔,使得执行器与控制器之间无气密性影响,延长了组合执行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第二十通道的入口通上调压气体,压缩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进入第二容置腔内,压缩气体依次推动复位活塞、第一阀杆和先导活塞左移,此时第二通道与第一阀腔内的第二工作口连通,压缩气体经过第一阀腔后依次通过第二工作口、第十四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六通道、第十七通道和第三工作口进入第二阀腔的第一腔室内,压缩气体推动第二阀杆右移,第二阀杆右端伸出前盖,实现初始工位,此时第二阀腔的第二腔室内气体依次通过第四工作口、第十三通道、第十二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通道和第一工作口进入第一阀腔后与第十八通道连通,第二腔室内的气体从第十八通道的第一排气口排出;励磁线圈得电后工作,先导组件工作,第二通道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十一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七通道、第八通道、第四腔室、第一通孔、第三腔室、第二通孔、第五腔室和第九通道后进入第一容置腔内,压缩气体依次推动先导活塞、第一阀杆和复位活塞右移,工作状态下,第二通道与第一阀腔内的第一工作口连通,压缩气体经过第一阀腔后依次通过第一工作口、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二通道、第十三通道和第四工作口后进入第二阀腔的第二腔室内,压缩气体推动第二阀杆左移,第二阀杆缩回,实现工作工位,此时第二阀腔的第一腔室内气体依次通过第三工作口、第十七通道、第十六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四通道和第二工作口进入第一阀腔后与第十九通道连通,第一腔室内的气体从第十九通道的第二排气口排出。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操作方便,增加了气密性,延长了组合执行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初始工位状态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在工作工位状态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阀体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a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图3中b-b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图3中c-c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中阀体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d-d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图7中e-e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图7中f-f处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图7中g-g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中阀体的后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图12中h-h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图12中i-i处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图12中j-j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图12中k-k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中阀体的右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中阀体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图18中l-l处剖面图。

图中:1、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6、第六通道;7、第七通道;8、第八通道;9、第九通道;10、第十通道;11、第十一通道;12、第十二通道;13、第十三通道;14、第十四通道;15、第十五通道;16、第十六通道;17、第十七通道;18、第十八通道;19、第十九通道;20、第二十通道;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第三腔室;24、第四腔室;25、第五腔室;26、进气口;27、第一排气口;28、第二排气口;29、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31、第一阀腔;32、第二阀腔;33、第一容置腔;34、第二容置腔;35、第一工作口;36、第二工作口;37、第三工作口;38、第四工作口;39、第二十一通道;41、阀体;42、先导座;43、第一后盖;44、第二后盖;45、第一阀杆;46、先导活塞;47、复位活塞;48、第二阀杆;49、前盖;50、套管;51、动铁芯;52、静铁芯;53、安装座;54、励磁线圈;55、上盖;56、堵头;57、第二弹簧;58、第一弹簧;59、泄压孔;60、接线端子;61、手动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合执行器,包括阀体41,阀体41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阀腔31和第二阀腔32,阀体41上位于第一阀腔31的左端通过先导座42连接有先导组件,阀体41上位于第一阀腔31的右端装设有第一后盖43,阀体41上位于第二阀腔32的左端装设有第二后盖44,阀体41上位于第二阀腔32的右端装设有前盖49,第一阀腔31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45,先导座42内设有第一容置腔33,第一后盖43内设有第二容置腔34,第一容置腔33内设有与第一阀杆45左端配合的先导活塞46,第二容置腔34内设有与第一阀杆45右端配合的复位活塞47,第二阀腔32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48,第二阀杆48的右端伸出前盖49,第二阀杆48的左端、第二阀腔32的内壁以及第二后盖44之间形成第一腔室21,第二阀杆48的右端与第二阀腔32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2,阀体41外侧壁上设有进气口26、第一排气口27和第二排气口28,阀体41内位于第一阀腔31上设有第一工作口35和第二工作口36,阀体41内位于第二阀腔32上设有第三工作口37和第四工作口38,第三工作口37设于第一腔室21上,第四工作口38设于第二腔室22上;

阀体41内设有第一通道1、第二通道2、第三通道3、第五通道5、第十通道10、第十一通道11、第十二通道12、第十三通道13、第十四通道14、第十五通道15、第十六通道16、第十七通道17、第十八通道18、第十九通道19和第二十一通道39,第一后盖43上设有第四通道4,先导座42内设有第六通道6、第七通道7、第八通道8和第九通道9;

进气口26依次通过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与第一阀腔31连通,第一排气口27通过第十八通道18与第一阀腔31连通,第二排气口28通过第十九通道19与第一阀腔31连通,第二通道2依次通过第三通道3和第四通道4与第二容置腔34连通,第二通道2依次通过第二十一通道39、第五通道5、第六通道6、第七通道7和第八通道8与先导组件的内腔连通,先导组件的内腔通过第九通道9与第一容置腔33连通,第一工作口35依次通过第十通道10、第十一通道11、第十二通道12和第十三通道13与第四工作口38连通,第二工作口36依次通过第十四通道14、第十五通道15、第十六通道16和第十七通道17与第三工作口37连通;

将执行器的阀腔(即第一阀腔31)和控制器的阀腔(即第二阀腔32)设置在同一个阀体41内,使得执行器和控制器之间不需要装配,在阀体41内设置各路通道连接执行器阀腔和控制器阀腔,使得执行器与控制器之间无气密性影响,延长了组合执行器的使用寿命。

第二通道2、第十通道10、第十一通道11、第十二通道12、第十三通道13、第十四通道14、第十五通道15、第十六通道16和第十七通道17与阀体41外连通的一端均设置有塞头,第七通道7与先导座42外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塞头,前盖49上设有与进气口26连通的第二十通道20。

先导组件包括套管50、动铁芯51、静铁芯52、安装座53和励磁线圈54,安装座53安装于先导座42的左端,安装座53的上端设有上盖55,上盖55的下端设有堵头56,上盖55与堵头56之间抵设有第二弹簧57,安装座53的下端连接套管50,励磁线圈54设于套管50的外周,静铁芯52固定于套管50内部的下端,动铁芯51活动设于套管50内部的上端,动铁芯51与静铁芯5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8,安装座53内形成有第三腔室23、第四腔室24和第五腔室25,第八通道8依次通过第四腔室24和第一通孔29与第三腔室23连通,第三腔室23依次通过第二通孔30和第五腔室25与第九通道9连通,安装座53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泄压孔59,堵头56与第一通孔29封堵配合,动铁芯51与第二通孔30封堵配合。

先导组件的工作原理是当励磁线圈54通电时,第二弹簧57被动铁芯51压缩,动铁芯51下移,动铁芯51与第二通孔30脱离封堵配合,此时第三腔室23与第五腔室25连通,使得先导组件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九通道9进入第一容置腔33内;当励磁线圈54不通电时,从第八通道8进入第四腔室24的气体通过第一通孔29压缩第二弹簧57,气体进入第三腔室23后由于动铁芯51与第二通孔30封堵匹配,则气体从泄压孔59排出。

先导组件上安装有接线端子60;先导座42上设有手动控制开关61;第一阀杆45上设有若干与第一阀腔31内壁配合的密封圈;第二阀杆48上设有与第二阀腔32内壁配合的密封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第二十通道20的入口通上调压气体,压缩气体依次通过进气口26、第一通道1、第二通道2、第三通道3和第四通道4进入第二容置腔34内,压缩气体依次推动复位活塞47、第一阀杆45和先导活塞46左移,此时第二通道2与第一阀腔31内的第二工作口36连通,压缩气体经过第一阀腔31后依次通过第二工作口36、第十四通道14、第十五通道15、第十六通道16、第十七通道17和第三工作口37进入第二阀腔32的第一腔室21内,压缩气体推动第二阀杆48右移,第二阀杆48右端伸出前盖49,实现初始工位,此时第二阀腔32的第二腔室22内气体依次通过第四工作口38、第十三通道13、第十二通道12、第十一通道11、第十通道10和第一工作口35进入第一阀腔31后与第十八通道18连通,第二腔室22内的气体从第十八通道18的第一排气口27排出;励磁线圈54得电后工作,先导组件工作,第二通道30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第二十一通道39、第五通道5、第六通道6、第七通道7、第八通道8、第四腔室24、第一通孔29、第三腔室23、第二通孔30、第五腔室25和第九通道9后进入第一容置腔33内,压缩气体依次推动先导活塞46、第一阀杆45和复位活塞47右移,工作状态下,第二通道2与第一阀腔31内的第一工作口35连通,压缩气体经过第一阀腔31后依次通过第一工作口35、第十通道10、第十一通道11、第十二通道12、第十三通道13和第四工作口38后进入第二阀腔32的第二腔室22内,压缩气体推动第二阀杆48左移,第二阀杆48缩回,实现工作工位,此时第二阀腔32的第一腔室21内气体依次通过第三工作口37、第十七通道17、第十六通道16、第十五通道15、第十四通道14和第二工作口36进入第一阀腔31后与第十九通道19连通,第一腔室31内的气体从第十九通道19的第二排气口28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