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补偿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253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渐变补偿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渐变补偿式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如附图1、2所示,现有的密封结构的副唇的第一线段1和第二线段2为平行线,密封过盈的随动性及弹性较差,导致密封接触的摩擦力较大;副唇的第三线段3为水平线,接触过盈面积过大,追随性及补偿性较差,摩擦力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少轴承工作时的摩擦的渐变补偿式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轴承内圈、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橡胶密封圈的主唇和副唇分别与轴承内圈相接触,并形成一个密封空腔;所述的副唇上有第四线段、第五线段、第六线段,其中第五线段与第六线段相连接,第四线段与第五线段、第六线段呈相对应分布;该第五线段与主唇连接,第四线段与主唇连接,在与主唇连接的第四线段、第五线段端的间距小于第四线段、第五线段另端之间的间距;第六线段与密封空腔的密封槽口为渐变式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六线段所在的平面与密封槽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外部介质进入轴承内部,减少轴承工作时的摩擦,以及轴承运转时的功耗,延长轴承的密封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第一线段;2、第二线段;3、第三线段;4、轴承内圈;5、橡胶密封圈;6、密封空腔;51、主唇;52、副唇;52-1、第四线段;52-2、第五线段;52-3、第六线段;61、密封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轴承内圈4、橡胶密封圈5,所述的橡胶密封圈5的主唇51和副唇52分别与轴承内圈4相接触,并形成一个密封空腔6;所述的副唇52上有第四线段52-1、第五线段52-2、第六线段52-3,其中第五线段52-2与第六线段52-3相连接,第四线段52-1与第五线段52-2、第六线段52-3呈相对应分布;该第五线段52-2与主唇51连接,第四线段52-1与主唇51连接,在与主唇51连接的第四线段52-1、第五线段52-1端的间距小于第四线段52-1、第五线段52-2另端之间的间距;第六线段52-3与密封空腔6的密封槽口61为渐变式接触。所述的第六线段52-3所在的平面与密封槽口61所在的平面呈夹角状分布。

与原设计相比,新设计创新点如下:

1、第四线段52-1和第五线段52-2为非平行线,越往上方离开密封过盈处方向密封唇越窄;

2、第六线段52-3为非水平线,与密封槽口61的口径之间有一定角度,接触密封唇为渐变式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第四线段52-1和第五线段52-2的设计,使得轴承工作时,密封的随动性和补偿性较好。当外部介质进入轴承内部的趋势和压力较大时,密封副唇贴紧密封槽口径的能力加大,阻止介质进入轴承内部的能力更强;反之,密封副唇与密封槽口径的接触变轻,降低轴承的摩擦力及减轻接触唇的磨损,延长副唇的密封寿命;

第六线段52-3的渐变式设计,在轴承工作时,与轴承密封槽口径的接触过盈和接触面积,随着外部介质进入轴承内部的趋势压力增大而增大,强化并防止外部介质的进入;同时又随着外部介质进入轴承内部的趋势压力减小而减小,降低轴承工作时的摩擦,减轻密封唇的磨损,延长轴承密封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