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567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移动终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时刻随身推携带。当在开车时,通常将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放置在车内,由于车内放置时通常情况下无法看到手机显示屏,因而无法及时了解手机上的即时通信信息,或用手机作为导航工具时无法观察导航的路线,因此需要设置支架,用于固定手机,并能方便使用者观察。

目前的手机支架可以将手机固定在自行车、汽车、电动车等上,对于汽车内固定手机等移动终端时,通常有两种支架,一种是通过磁吸方式进行固定,另一种是通过夹持方式固定。对于夹持方式固定时,都需要将支架先打开,再使支架上的固定夹夹紧,操作复杂,无法自动固定或自动松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该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可以避免固定手机时需要多步操作,提高固定和松开手机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该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包括上盖和与上盖配合的下盖,在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两夹杆和一个支撑杆,每个夹持杆的一个端设有夹持部,另一端设有夹持杆固定孔,每个夹持杆固定孔与夹持部之间设有与下盖上设置的第一固定柱配合的夹持杆导向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支撑部,另一端设有支撑杆固定孔,在支撑杆固定孔与支撑部之间设有与下盖上设置的第二固定柱配合的支撑杆导向孔,每个夹持杆固定孔与支撑杆固定孔活动连接,在支撑部与上盖或下盖之间设有使支撑杆收缩的复位部件,所述上盖和/或下盖之间设有供两个夹持杆转动的条形活动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弹簧。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盖上设有与支撑杆移动方向相同的导向筋,该导向筋的端面与支撑杆底面平行。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盖设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座。

进一步地说,每个夹持部和支撑部设有止滑块。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部上设有与移动终端配合的避空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部设有与移动终端配合的避空开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盖设有与弹簧一端配合的弹簧固定柱。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固定柱与两个第一固定柱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进一步地说,一夹持杆沿水平面垂直方向弯曲,形成Z字形结构,该Z字形结构位于夹持杆固定孔与夹持部之间。

进一步地说,每个夹持杆沿与水平面内平行方向向上弯曲。

本实用新型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包括上盖和与上盖配合的下盖,在上盖与下盖之间设有两夹杆和一个支撑杆,每个夹持杆的一个端设有夹持部,另一端设有夹持杆固定孔,每个夹持杆固定孔与夹持部之间设有与下盖上设置的第一固定柱配合的夹持杆导向孔;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支撑部,另一端设有支撑杆固定孔,在支撑杆固定孔与支撑部之间设有与下盖上设置的第二固定柱配合的支撑杆导向孔,每个夹持杆固定孔与支撑杆固定孔活动连接,在支撑部与上盖或下盖之间设有使支撑杆收缩的复位部件,所述上盖和/或下盖之间设有供两个夹持杆转动的条形活动孔。初始状态时,支撑杆在复位部件作下使其处于收缩状态,两个夹持杆处于打开最大位置。使用时,支架处于倾斜状态,将手机从上沿支撑杆伸缩方向放置在支架,当手机接触到支撑部时,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使支撑杆向外伸出,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支撑杆在第二固定柱的约束下移动。此时与支撑杆连接的两个夹持杆的一端分别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一固定柱与夹持杆导向孔配合下,使得两个夹持杆同时能相向转动,从而实现与由两个夹持部夹紧,一个支撑部支撑的稳定结构。当需要取出手机时,作用在支撑杆上的力减少或消失,在复位部件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杆收缩至初始位置,带动两个夹持杆同步复位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便于取出手机。由于固定手机或取下手机时都不要多步操作,提高手机固定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而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固定移动终端时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还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实施例。

该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包括上盖10和与上盖10配合的下盖20,在上盖10与下盖20之间设有两夹持杆30和一个支撑杆40,每个夹持杆30的一个端设有夹持部31,另一端设有夹持杆固定孔32,每个夹持杆固定孔32与夹持部31之间设有与下盖上设置的第一固定柱21配合的夹持杆导向孔33;所述支撑杆40的一端设有支撑部41,另一端设有支撑杆固定孔42,在支撑杆固定孔42与支撑部41之间设有与下盖20上设置的第二固定柱22配合的支撑杆导向孔43,每个夹持杆固定孔32与支撑杆固定孔42活动连接,在支撑部41与上盖10或下盖20之间设有使支撑杆40收缩的复位部件50,所述上盖10和/或下盖20之间设有供两个夹持杆30转动的条形活动孔23。

具体地说,所述复位部件50不作限定,可以使支撑杆40收缩和两夹持杆30复位即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包括如弹簧或弹片。所述下盖20设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座70,便于将支架与汽车等进行固定。每个夹持部31和支撑部41设有止滑块60,该止滑块60采用柔性材料,可以在夹持时对移动终端表面进行保护,避免滑伤。所述下盖20设有与弹簧一端配合的弹簧固定柱24,使于固定。

所述夹持杆固定孔32与支撑杆固定孔42通过销或轴等连接件进行连接,保证支撑杆 40和每个夹持杆30能自由转动。

初始状态时,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杆40在复位部件作下使其处于收缩状态,两个夹持杆30处于打开最大位置。使用时,支架处于倾斜状态,将手机从上沿支撑杆40伸缩方向放置在支架,当手机接触到支撑部41时,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使支撑杆40向外伸出,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支撑杆40在第二固定柱22的约束下移动。此时与支撑杆40连接的两个夹持杆30的一端分别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一固定柱21与夹持杆导向孔33配合下,使得两个夹持杆30同时能同时在两个条形活动孔23相向转动,从而实现与由两个夹持部31夹紧,一个支撑部41支撑的稳定结构,如图3所示。当需要取出手机时,作用在支撑杆40上的力减少或消失,在复位部件50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杆40收缩至初始位置,带动两个夹持杆30同步复位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便于取出手机。由于固定手机或取下手机时都不要多步操作,提高手机固定的便利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所述下盖20上设有与支撑杆40移动方向相同的导向筋25,该导向筋25的端面与支撑杆40底面平行,一方面可以增加下盖20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支撑杆40伸缩时移动的平衡性。

根据需要,所述支撑部41上设有与移动终端配合的避空孔44,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通常将MIC设置在手机下侧面,通过避空孔44的设置,可以避免固定后影响手机的语音输出。

所述支撑部41设有与移动终端配合的避空开口,同时是由于支撑部41的存在,影响手机上的HOME键使用,该避空开口能给HOME键预留足够空间,方便固定状态下不影响操作。

根据需要,所述第二固定柱22与两个第一固定柱2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这样可以保证在支撑杆40向外伸出时,两个夹持杆30能同步相向移动,即能同时与手机侧面夹紧,避免出现夹持不稳情况出现。

为了保证夹持杆30和支撑杆40处于同一个平面,一夹持杆30沿水平面垂直方向弯曲,形成Z字形结构,该Z字形结构34位于夹持杆固定孔32与夹持部31之间。

根据需要,每个夹持杆30沿与水平面内平行方向向上弯曲,有一定的角度放大比,这样可以保证在支撑杆40移动有限距离时,使两个夹持部31能与手机夹紧。所述夹持杆导向孔33应当远离夹持部31,且在夹持杆30中线一侧,保证转动时有足够的转动放大比。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还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