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1241发布日期:2018-12-25 20:0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媒流体控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在制冷技术领域,先导式电磁阀是制冷设备的冷媒流量控制部件,其工作过程一般为:随着导阀口的开启或关闭,带动主阀的主阀口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冷媒的流通和中断。

目前使用的电磁阀,包括主阀、导阀和线圈。

其中,导阀选用电动阀,设于主阀的上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转子部件,转子部件与螺母通过螺纹传动,螺母通常采用粉末冶金制成,并通过过盈压配的方式与连接座进行固定,连接座同时又与阀座过盈压配固定。

线圈外套于导阀的外壳,可通过给线圈施加脉冲信号,驱动转子部件正转或反转,以带动阀针部件上移开启导阀口,或带动阀针部件下移关闭导阀口。

上述电磁阀中,螺母与连接座、连接座与阀座均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受加工误差和环境差异(比如冷热冲击)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装配后强度不足而出现松动不良。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现有电磁阀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阀,该电磁阀能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装配后强度不足而出现松动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导阀固设于所述主阀的主阀座的上部,所述导阀包括导阀座部件、螺母和导向座,还包括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所述导向座的下部与所述导阀座部件过盈配合且焊接固定;所述导向座的上部与所述螺母插装配合。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的导阀,其螺母外设置有连接板,螺母通过连接板与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导向座的下部以过盈的方式压装于导阀座部件,并且两者通过焊接固定,导向座的上部与螺母插装配合;这样设计后,因螺母通过连接板与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导向座与导阀座部件紧配后再焊接固定,提高了相关连接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避免了螺母依靠导向座进行固定、而导向座又需与导阀座部件之间实施固定的配合方式,避免了因加工差异或环境差异导致的松动不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阀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阀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主阀10,导阀20;

主阀座11,主阀口111,活塞腔112,进口腔113,出口腔114,水平通道115,竖直通道116,斜通道117,导阀连接部118,第一安装槽1181,第二安装槽1182;

活塞12,节流通道121,端盖13,复位弹簧14,进口管15,出口管16,连接螺母17,挡圈18;

导阀座21,导阀腔211,凸出部212,导阀口213,连通孔214,罩盖22,阀针部件23,导向座24,螺母25,小径段251,大径段252,连接板26,丝杆27,转子部件28,外壳29,止动部件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磁阀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阀的剖面示意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为先导式电磁阀,主要包括主阀10、导阀20和线圈(图中为示出)。

如图1所示,主阀10包括主阀座11,主阀座11设有主阀口111和活塞腔112,活塞腔112内设有可用于开启或关闭主阀口111的活塞12。

主阀座11还具有进口腔113和出口腔114,分别连接有进口管15和出口管16;其中,进口腔113通过设于活塞12的节流通道121与位于端盖13一侧的活塞腔112连通,出口腔114与主阀口111连通,并且出口腔114通过导阀通道与位于端盖13一侧的活塞腔112连通;其中,导阀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节流通道121的流通面积。

在活塞12与端盖13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4,活塞12能够在活塞腔112内横向(以图示方位定义)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主阀口111。

如图1所示,主阀座11的上部设有导阀连接部118,导阀2与该导阀连接部118连接。

同时结合图2,该导阀2包括导阀座部件和设于导阀座部件上端的外壳29,该外壳29内设有转子部件28,转子部件28固接有丝杆27,丝杆27与螺母25螺纹连接,丝杆27下端还连接有阀针部件23,阀针部件23穿过导向座24的导向孔,伸入导阀腔211内,以与导阀口213配合。

该实施例中,螺母25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具体而言,可以将环状的连接板26作为嵌件,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使螺母25成型,并与连接板26成为一体。该连接板26与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从而使螺母25与导阀座部件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座24的上部插装于螺母25,导向座24的下部插装于导阀座部件,其中,导向座24与导阀座部件过盈配合,并且两者也通过焊接固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导向座24与螺母25也可以采用将螺母25插装于导向座24的上部的方式,即,将导向座24的上部设置成大口径,将螺母25的下部设置为较小的外径,从而将两者插装配合。

如此设计,螺母25通过连接板26直接与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导向座24与导阀座部件过盈压装后也焊接固定,这样,本方案中,导向座24不再承接螺母与导阀座部件的连接作用,导向座24与螺母25的插装配合无需采用压配固定的方式,对两者的加工尺寸误差的要求降低,更便于加工和降低成本;同时,螺母25通过连接板27与导阀座部件焊接固定,导向座24与导阀座部件紧配后再焊接固定,提高了相关连接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避免了螺母25依靠导向座24进行固定、而导向座24又需与导阀座部件之间实施固定的配合方式,避免了因加工差异或环境差异导致的松动不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体的方案中,导阀座部件包括导阀座21和罩盖22,罩盖22固接于导阀座21的上端,外壳29固接于罩盖22,连接板26与罩盖22的上端焊接固定。

具体的,导阀座21和罩盖22分体设置,便于加工。导阀座21的上端可设置台阶面朝上的台阶,罩盖22整体呈筒状结构,其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形成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外套于导阀座21上端的台阶后,通过炉焊固定,既可确保两者连接处的强度,又可确保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其中,导阀座21和罩盖22可以采用同样的金属材质,便于两者的焊接。

当然,实际设置时,导阀座21和罩盖22也可采用其他的固定结构及固定方式。

具体的,连接板26与罩盖22通过激光焊固定,显然,连接板26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连接板26与罩盖22的焊接区域相对较小,采用激光焊可精确控制焊接区域,提高焊接可靠性,同时,采用激光焊的方式可降低热传导导致的变形,防止连接板26与罩盖22的周边结构受到焊接的影响。

另外,因激光焊能够焊接不同物性的两种金属,实际中,对导阀座21和连接板26的性能要求不一,通常两者采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激光焊的方式能够满足两者的焊接要求。

参考图1和图2,该实施例中,螺母25包括位于上方的小径段251和位于下方的大径段252,其中,丝杆27插入螺母25内部,与螺母25的小径段251螺纹配合,也就是说,小径段251具有内螺纹,丝杆27具有外螺纹,当线圈通电,驱动转子部件28转动时,因丝杆27与转子部件28固接,所以丝杆27也随之转动,同时在其与小径段251的螺纹配合作用下,带动起下端连接的阀针部件23上下移动,以开启或关闭导阀口213。

可以理解,螺母25的内腔与导向座24的导向孔贯通,并且,螺母25的大径段252具有较大尺寸的内腔,以与导向孔一起形成阀针部件23上下移动的空间。

该实施例中,为限制阀针部件23上下移动的范围,在螺母25的小径段251外侧套设有止动部件21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尺寸配合要求,为方便连接板26与罩盖22的固定,可以在大径段252的适当位置形成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环形凸出部,前述连接板26可设置于该环形凸出部的外周面,这样可缩短连接板26和螺母25的固定点与连接板26和罩盖22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螺母25与导阀座部件固定的强度和可靠性。

具体的方案中,螺母25采用具有自润滑功能的PPS塑料(聚苯硫醚)制成,这样,可规避背景技术中需要在组装前将螺母浸油处理的工序,节省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因螺母25具有自润滑性,即便在少油或无油场合,也能保证产品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润滑不良造成卡死。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座24的下部具体插装于导阀座21,两者先过盈压装后再通过焊接固定,其中,过盈压装可确保导向座24的导向孔与导阀座21的同轴度,避免在后续焊接过程中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以确保阀针部件23动作的可靠性。

具体的,导向座24与导阀座21通过炉焊固定,能够保证两者连接处的强度和密封性。当然,实际中也根据需求选用其他的焊接方式。

具体的,导阀座21的导阀腔211具有朝上的环形台阶面,导向座24的外周壁具有朝下的环形阶梯面,导向座24插装于导阀座21后,导向座24的环形阶梯面与导阀座21的环形台阶面抵接,如此,能够限定导阀座21与导向座24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阀针部件23与导阀口213配合的可靠性。

该实施例中,导阀20的导阀口213形成于导阀座21上,由于导阀座21的形状相对较为规则,在导阀座21上加工导阀口213时,对导阀座21的装夹相对容易,能够降低导阀口213的加工难度,以保证导阀口213的加工质量。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导阀座21的下端具有沿其轴向向下伸出的凸出部212,该凸出部212设有与导阀腔211连通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的上端口即形成导阀口213。

该导阀座21的前述环形台阶面、导阀腔211及导阀口213在加工时可一次加工形成,三者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同轴度,从而提高阀针部件23与导阀口213之间的同轴度,进一步提高阀针部件23动作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导阀2与主阀座11可拆洗连接,这样,当一者损坏后,可只更换损坏的部件,避免电磁阀整体报废。

具体的,导阀座21的下部通过连接螺母17与主阀座11的导阀连接部118可拆卸连接,其中,导阀连接部118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181,导阀座21的下部设于第一安装槽1181内,导阀连接部118的外周壁开设有外螺纹部,连接螺母17外套于导阀座21并与导阀连接部118的外螺纹部螺纹配合,这样,通过连接螺母17将导阀座21与导阀连接部118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在导阀座21的周向开设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设有挡圈18,连接螺母17通过该挡圈18卡设于导阀座21的周向外部,方便地实现了对连接螺母17的安装固定。

导阀连接部118还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181连通的第二安装槽1182,导阀座21的凸出部212位于该第二安装槽1182内,并且凸出部212的外周壁与第二安装槽1182的槽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腔。

如图1所示,在主阀座11上设有与出口腔114连通的竖直通道116,该竖直通道116贯穿第二安装槽1182的底壁,与导阀座21的凸出部212的中心通孔连通,即与导阀口213连通;主阀座11上还设有与端盖13一侧的活塞腔112连通的水平通道115,该水平通道115通过斜通道117与前述环形容纳腔连通,在凸出部212的周围导阀座21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孔214以连通导阀腔211和环形容纳腔;这样,在导阀口213开启时,竖直通道116通过导阀口213、导阀腔211、连通孔214、环形容纳腔和斜通道117与水平通道115连通,也就是说,在导阀口213开启时,能够实现出口腔114与端盖13侧的活塞腔112的连通。

该电磁阀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该电磁阀在使用状态下,进口管15接冷媒高压区,出口管16接冷媒低压区。

当要使电磁阀处于打开流通的状态时,线圈通电,在线圈电磁力的作用下,转子部件28转动,由于与其固接的丝杆27与螺母25的螺纹传动而带动阀针部件23沿轴向向上移动,而开启导阀口213,此时,活塞腔112的高压冷媒经水平通道115、斜通道117、环形容纳腔、连通孔214、导阀口213及竖直通道116排出至出口腔114内低压区,因活塞12上的节流通道121的流通面积小于导阀通道的流通面积,所以活塞腔112内的压力迅速降低,在活塞12的两端形成左高右低(以图示方位为基准)的压差,该压差力克服复位弹簧14的弹力,使活塞12向端盖13侧移动,直至与端盖13抵接,从而开启主阀口111,冷媒从进口管15通过主阀口111流入出口管16,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

当线圈反向通电时,在线圈电磁力的作用下,转子部件28逆向(与上述转向相比)转动,带动阀针部件23沿轴向向下移动,而关闭导阀口213,此时,高压冷媒从进口管15通过节流通道121进入活塞腔112,因导阀口213已关闭,活塞腔112内的高压冷媒无法通过导阀通道排出,从而在活塞腔112内形成与进口管15相同的高压,该高压和复位弹簧14一起作用,使活塞12向主阀口111方向移动,直至活塞12关闭主阀口111,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