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6844发布日期:2019-07-31 09:2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带来了汽车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每个整车企业对汽车零部件低成本和高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不仅要求有优良的性能,更要求有低廉的成本,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取一席之地。

变速器作为动力输出和转换的零部件,对内部各系统的润滑有着极高要求,当前大部分变速器都设计有独立的输油槽,变速器运转时,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润滑油飞溅,飞溅起来的润滑油靠重力流入输油槽,在通过输油槽流入需要润滑的轴承。

现有的润滑油路结构是由螺栓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的输油槽构成,当内部齿轮运转时,润滑油被齿轮搅动并甩在壳体内壁上,然后靠重力流入输油槽内,由于输油槽是倾斜安装,所以润滑油会沿着输油槽延伸的方向流入轴承室位置,起到润滑作用。

现有润滑方案需要设计专用的输油槽,在壳体上设计有输油槽安装点,并且需要螺栓固定,有以下缺点:1)该方案输油槽占用了一部分空间,使得变速器内零件的布置更加拥挤;2)增加了输油槽,螺栓等零件,增加了设计成本;3)降低了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本发明具有能够降低占用变速器内部空间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壳体内设有轴承室,变速器壳体内设有位于轴承室内的且与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支承座;

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输油槽,输油槽接收变速箱体内飞溅的润滑油;变速器壳体上还设有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位于输油槽的一侧并沿着输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座上设有供润滑油流入到轴承室内的缺口,该缺口沿着支承座的径向布置,缺口的一端与输油槽的输出端连通;

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还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整体成型的导油组件,导油组件位于轴承室内,且支承座环绕在导油组件的周围。

进一步,所述输油槽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第一油槽的一端和第二油槽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油槽的一端与第二油槽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导油组件包括:

将润滑油导入到转轴内孔中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的一端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导入部件的另一端为延伸到转轴内孔中的自由端;以及

设置于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一端与支承座的内壁面连接,引导部件另一端设置于导入部件的周面,引导部件将从所述缺口流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导入部件中。

进一步,所述导入部件包括设置有输油通道的导入体。

进一步,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的开口环,开口环上的开口沿着导入体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开口环的开口与所述支承座上的缺口对应。

进一步,所述引导部件包括条状部件。

进一步,所述条状部件的高度为3至4mm。

进一步,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的开口环,所述引导部件包括截面呈u型的引导体,该引导体的侧部设有使润滑油分流到轴承室内的分流口,引导体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环上的开口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为:将输油槽集成设计在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面上,即变速器壳体铸造时与输油槽一次成型,省去了独立的输油槽,省去了单独的输油槽、安装螺栓等零件,安装输油槽的步骤,节省了内部空间,同时降低了设计成本。另外,输油槽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后,减少了原有输油槽占用变速器壳体内部空间的缺陷,即本发明中的输油槽不会占用变速器壳体内部空间,从而使得变速器壳体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变速器外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速器壳体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i-i线的局部剖面部;

图4为本发明中的轴承室以及第一种导油组件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种导入部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种引导部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三种引导部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四种引导部件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

1为变速器壳体,1a为第一油槽,1b为第二油槽,1c为凸起部,2为轴承室,3为支承座,4为缺口,5为导入部件,50为开口环,51为开口,52为输油通道,6为引导部件,60为引导体,61为分流口,62为溢流口。

a为转轴,b为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变速器壳体润滑油路结构,包括变速器壳体1,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输油槽,输油槽接收变速箱体内飞溅的润滑油;所述输油槽包括第一油槽1a和第二油槽1b,第一油槽1a的一端和第二油槽1b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油槽1a的一端与第二油槽1b的一端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为钝角,钝角的度数优先选用115度。变速器壳体1上还设有与变速器壳体1一体成型的凸起部1c,该凸起部1c位于输油槽的一侧并沿着输油槽的延伸方向延伸。凸起部1c沿着第一油槽1a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壳体轴承孔附近的内壁上设计有导油功能的第一油槽1a和第二油槽1b,显然,第一油槽1a和第二油槽1b相对带有变速器壳体1的轴向是倾斜的,当变速器内部齿轮转动时,润滑油被搅动且带动润滑油飞溅到变速器壳体1内壁上,然后受重力顺着图2箭头所示方向流入壳体的第一油槽1a内,由于第一油槽1a有倾斜角度,然后润滑油沿着箭头所示方向依次流入第二油槽1b和轴承室2内,从而对轴承形成润滑。

如图1至4所示,变速器壳体1内设有轴承室2,变速器壳体1内设有位于轴承室2内的且与变速器壳体1整体成型的支承座3;所述支承座3上设有供润滑油流入到轴承室内的缺口4,该缺口4沿着支承座3的径向布置。缺口4的一端与输油槽的输出端连通,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缺口4的一端与第二油槽1b的另一端连通,这样,进入到输油槽内的润滑油可以经过缺口4流入到轴承室2内。

变速器壳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与该变速器壳体1整体成型的导油组件,变速器壳体1与导油组件采用铝材整体压铸成型,然后再经过机械加工而成,这种导油结构不仅优化了装配过程,解决了装配困难问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导油组件位于轴承室2内,且支承座3环绕在导油组件的周围,导油组件包括导入部件5和引导部件6。导入部件5将润滑油导入到转轴a的内孔中,该导入部件5的一端设置于变速器壳体1的内壁面上,导入部件5的另一端为延伸到转轴内孔中的自由端。导入部件5的高度大于支承座3的高度。

所述导入部件5包括设置有输油通道52的导入体。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51的开口环50,开口环50上的开口51沿着导入体的轴向延伸,使开口51贯穿开口环的两个轴向端部。所述开口环50的开口51与所述支承座3上的缺口4对应。开口环50的截面呈弧形,开口环50上设置了开口51后,开口环50的弧度优先选用180度,因此,开口环50为半圆环。

引导部件6设置于变速器壳体1的内壁面上,该引导部件6的一端与支承座3的内壁面连接,引导部件6另一端设置于导入部件5的周面,引导部件6将从所述缺口4流出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导入部件5中。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润滑油从缺口4中流出后,一部分润滑油顺着引导部件6向导入部件5流动,从而将一部分润滑油引入到导入部件5中。

所述引导部件6包括条状部件,所述条状部件的高度为3至4mm。引导部件6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支承座3的高度,优选的,引导部件6的高度小于支承座3的高度,从缺口4中流出的润滑油进入到轴承室2内时,一部分润滑油被引入到导入部件5中,一部分润滑油从引导部件6的一侧进入到轴承室2内,一部分润滑油越过引导部件6到达引导部件6的另一侧,从而使润滑油能迅速地填充到轴承室2内,均匀地分散地轴承室2内,对安装在轴承室2内的轴承组件进行润滑。如果引导部件6的高度与支承座3的高度相等,则引导部件6轴承组件之间的间隙太小,不容易越过引导部件6,因此,润滑油不能在轴承室2内均匀地分散,从而对轴承组件的润滑不均匀。

本发明中的导油组件与变速器壳体1一体成型后,不仅将润滑油引导到转轴a的内孔中,还使变速器壳体1上的轴承室2处的强度获得了提升。在装配轴系组件时,导油组件中的导入部件直接伸入到转轴的内孔中,因此,装配时无需找正导入部件的位置,使得装配过程获得了优化,解决了装配困难问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入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的导油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因此不会老化而变形,导入部件更不会与转轴形成抵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导入部件不会被损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

(a),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51的开口环50,所述引导部件6包括截面呈u型的引导体60,该引导体60的侧部设有使润滑油分流到轴承室内的分流口61,引导体61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环50上的开口51配合。本实施例中,开口环50整体呈圆筒形,开口环50周面上的一部分设置开口51,即,开口51不会贯穿开口环50两个轴向端部。

(b),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51的开口环50,所述引导部件6包括截面呈l型的引导体60,该引导体60的顶部设有溢流口62,引导体60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环50上的开口51配合。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溢流口62溢流到轴承室内。本实施例中,开口环50整体呈圆筒形,开口环50周面上的一部分设置开口51,即开口51不会贯穿开口环50两个轴向端部。

(c),所述导入体包括周面设有开口51的开口环50,所述引导部件6包括截面呈u型的引导体60,该引导体60的侧部设有使润滑油分流到轴承室内的分流口61,引导体60的顶部设有溢流口62,引导体61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环50上的开口51配合。本实施例中,开口环50整体呈圆筒形,开口环50周面上的一部分设置开口51,即开口51不会贯穿开口环50两个轴向端部。

另外,引导体60的截面还可以选用c字形,在这种形状的引导体60的周面上开设分流口61和/或溢流口62,以供润滑油流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