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的构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443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的构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的构造系统,其中所述连接装置 具有连接体,该连接体具有容纳孔口和内部部件,该容纳孔口用于待借助导管端部插入的 介质导管,该内部部件设置在容纳孔口的内部并且与介质导管共同作用,以实现轴向地引 导、机械地扣锁以防脱落、沿周向地密封以及必要时实现内部径向的支撑。
【背景技术】
[0002] "介质导管"这一术语原则上是指用于任意的流动介质和/或压缩介质(例如气体 或液体)的管道或软管,但尤其是由塑料构成的管道。
[0003] 连接装置基本上是已知的,其用于通过简单地插入容纳孔口能够快速且尤其可松 脱地连接介质导管。在此只示例性地参照公开文献EP0 616 161B1、EP0 160 559Bl以 及EP1 199 506Al。
[0004] 为了实际应用,这种连接装置必须预备有大量就其横截面尺寸而言不同的各种介 质导管。至今为止对于每一种导管外径和/或导管内径来说,需要特制的带有其零件的连 接装置。这会导致非常高的制造、存储和物流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这种连接装置中降低用于不相同的导管横截面而布置的费 用。
[0006] 根据本发明,此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新型构造系统得以实现。 有利的结构特征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后续的说明书中。
[0007] 因而,根据本发明设计,能够在连接体中可选地使用不同的内部部件,以便适应就 其横截面尺寸而言不相同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介质导管,该连接体就容纳孔口的内部轮廓而 言是相同的并且设计得用于特定的最大导管外径,这些内部部件一方面分别与连接体的容 纳孔口的总是相同的内部轮廓相匹配,另一方面分别与不同的介质导管中的一个的横截面 尺寸相匹配。特别有利的是,能够在相同的连接体中可选地使用不同的内部部件,以便与就 其横截面尺寸而言不相同的至少三个、优选多达六个不同的介质导管相匹配。
[0008]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系统,能够有利地借助同一个连接体为多个不同的介质导 管提供积木式的连接装置,其方式是:只应用分别与介质导管相匹配的内部部件。因为连接 体是连接装置的最繁杂且成本花费最多的组成部分,所以本发明能够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与 不同的介质导管相匹配的不同实施方式。此外,还能提供不同的连接体,他们分别设计得用 于不同的最大的导管外径。借助各自所属的根据本发明设计的内部部件,形成了群组(所 谓的"簇"),其中每个连接体都在特定的结构尺寸范围内适用于多个不同的介质导管。能 够设计出用于就不同的介质导管的横截面尺寸而言大范围的介质导管的连接装置,仅具有 少量的零件;特别是减少了成本花费最多的连接体的数量,因为每个连接体都适用于多个 不同的介质导管的群组。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详细地进一步地阐述了本发明。其中:
[0010] 图1示出了具有已插入的管道端部的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轴向剖面图;
[0011] 图2示出了相比图1缩小的侧面分解视图,其中分别在半轴向剖面图中示出了单 个的组成部分;
[0012] 图3示出了用于阐明用来与不同介质导管匹配的不同的内部部件的连接装置的 示意性半剖面图;
[0013] 图4是示出了图3上部的入口侧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4] 图5是示出了图3中间的区域的另一局部视图;以及
[0015] 图6是示出了图3中与入口侧相反而置的下方区域的另一局部视图。
[0016]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构件总是设置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对于以下的描述需强调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也不局限于已述的 特征组合的所有特征或多个特征,更确切地说,所述实施例/每个实施例中的每个单个子 特征都能够与所有其他与之相联系的子特征分离,因此,所述子特征自身以及与其他实施 例的任意特征的组合都具有本发明的意义,并且独立于权利要求的的特征组合及引用关 系。
[0018] 首先借助图1和图2更准确地阐述了连接装置1的优选实施方式。该连接装置1 用于通过将导管端部简单地插入连接体6的容纳孔口 4中,来快速且优选还可松脱地连接 介质导管2。插入方向在图1中用箭头X表示。因为由此而不存在用来插上介质导管2的 连接销钉,所以也可称为"无销钉-接插系统"。
[0019] 在连接体6的容纳孔口 4的内部设置特定的内部部件5 (参见图2),其与介质导 管2共同作用,尤其用来实现轴向地引导、机械地扣锁(Arretierung)以防无意的脱落、沿 周向地密封以及必要时用来实现内部径向地支撑,并优选还用来实现期望的松脱过程。
[0020] 为了扣锁插入的介质导管2以防止被拉出,在容纳孔口 4内部设置有保持元件,该 保持元件构成为弹簧弹性的齿环8,该齿环8具有外部圆周区域8a并具有多个分散地设置 在圆周上的保持齿部8b,该保持齿部8b径向朝内且斜向于插入方向X倾斜地延伸,且由此 倒钩状地力锁合和/或形锁合地对介质导管2的外圆周表面起作用。此外为了使已插入的 介质导管2对外密封,在连接体6的内部设置至少一个圆周密封件10,该圆周密封件向外地 密封径向地形成在介质导管2和连接体6之间的环形间隙。圆周密封件10因此直接径向 地位于介质导管2和连接体6之间,并因此作为唯一的介质密封件完全向外地密封该连接 体6〇
[0021] 齿环8的外部圆周区域8a在未变形的状态下位于与连接装置1的纵轴线Y垂直 的平面中,而保持齿部8b-起通过他们的倾斜位置处于一圆锥面上。保持齿部8b借助其 内部的保持边缘限定出一个圆周,其直径在未变形状态下小于介质导管2的外径。因此,这 些保持边缘借助径向的保持力尤其形锁合地或至少力锁合地对已插入的介质导管2的外 圆周起作用。
[0022] 齿环8借助其外部圆周区域8a以一受限的轴向运动间隙支承在连接体6的 内部。该轴向的运动间隙通过在连接体6的内部的两侧的、轴向相对而置的顶靠部段 (Anlageabschnitte) 12和顶靠部段14来限定。第一顶靠部段12在沿插入方向X看位于 "下"侧(图1)并通过径向的、与纵轴线Y垂直的顶靠表面构成,并且第二顶靠部段14在轴 向相对而置的"上"侧设置在齿环8的径向外部区域中。顶靠部段12和顶靠部段14在轴向 上以内部间距相互隔开,该间距大于齿环-圆周区域8a在轴向上测得的厚度。由差值"顶 靠部段12、14的间距减去齿环-圆周区域8a的厚度"得出齿环8的轴向运动间隙。此外, 见图5,该齿环8在外部圆周区域8a和保持齿部8b之间的成角度的过渡部位15上这样与 沿圆周的倾翻边缘(Kippkante) 16共同作用,所述倾翻边缘在连接体6的内部设置在构成 第一顶靠部段12的径向顶靠面的径向内圆周上,即在介质导管2插入时由于其顶靠在保持 齿部8b上,该齿环8从借助其外部圆周区域8a对第一"下"顶靠部段12进行挤压的起始 位置(Ausgangslage)开始踐板状地围绕着倾翻边缘16摆动或扭动(tordieren),直到达到 外部圆周区域8a径向地在外侧支撑地顶靠在轴向地相对而置的第二"上"顶靠部段14上。 因此,围绕着倾翻边缘16跷板状地摆动的齿环-圆周区域8a的径向外圆周从第一顶靠部 段12抬起,并且朝第二顶靠部段14移动。如果介质导管2从该位置继续沿插入方向X运 动,则基本上只在径向朝内超出倾翻边缘16的保持齿部8b的范围内产生弹性的折弯变形。 通过将介质导管2反向于插入方向X进行拉回一些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