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终端用转接器和滚珠丝杠组装体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500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隔在周向的4个部位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该轴侧凸缘部100的螺纹孔112。由内六角螺栓构成的调节螺钉114从与筒侧凸缘部104相反的一侧与各螺纹孔112螺纹接合。调节螺钉114的末端与筒侧凸缘部104的靠轴侧凸缘部100侧的端面(筒状部24的基端的端面)抵接。
[01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单独地对调节螺钉114相对于螺纹孔112的旋入量进行调节,而对作用于筒侧凸缘部104上的90度间隔的4个部位的轴线方向的按压力进行调节。
[0113]由此,根据因4个调节螺钉114相对于螺纹孔112的旋入量的差异而引起的小径轴部102的弯曲变形,能够与第I实施方式的调节螺钉46、50同等地对滚珠丝杠轴10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轴线方向孔26的中心轴线的倾斜度进行微调整,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平直性的精度调整。
[0114]由于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第6实施方式中也得到与第I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0115]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和滚珠丝杠组装体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7中,向与图4对应的部分附加与附加到图4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16]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差动螺栓机构作为切槽30的紧固机构(夹紧部件)。下面,对差动螺栓机构进行说明。
[0117]在筒状部24中针对各切槽30形成有:第I内螺纹孔132,其从该切槽30的一侧(在图17中观察为下侧)24L向切槽30开口的第I内螺纹孔132 ;以及第2内螺纹孔134,其以比第I内螺纹孔132大的直径,在与第I内螺纹孔132同一轴线上从切槽30的另一侧(在图17中观察为上侧)24U向切槽30开口。
[0118]具有六角接合孔138的第I外螺纹部件136与第I内螺纹孔132螺纹接合。具有六角接合孔144的第2外螺纹部件140与第2内螺纹孔134螺纹接合。在第2外螺纹部件140的中心部形成有第3内螺纹孔142,第I外螺纹部件136与第3内螺纹孔142螺纹接合。
[0119]在使扳手(图省略)与六角接合孔138接合并借助扳手使第I外螺纹部件136固定而不旋转的状态下,使第2外螺纹部件140沿使第I外螺纹部件136相对于第3内螺纹孔142的旋入量增大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2外螺纹部件140向切槽30侧(在图17中观察为下侧)螺进。
[0120]因该第2外螺纹部件140的螺进,筒状部24的切槽30的另一侧24U沿与第2外螺纹部件140的螺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与此相伴切槽30的槽宽扩大而使得筒状部24发生扩径变形。
[0121]由此,即使为了确保高同心精度而使轴线方向孔26的内径与滚珠丝杠轴10的外径的配合公差较小,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滚珠丝杠轴10相对于轴线方向孔26的插入。
[0122]当滚珠丝杠轴10相对于轴线方向孔26的插入完成后,在轴终端用转接器20上紧固滚珠丝杠轴10时,与发生扩径变形时相同,在固定第I外螺纹部件136而使其不旋转的状态下,使第2外螺纹部件140向使第I外螺纹部件136相对于第3内螺纹孔142的旋入量减少的方向,例如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第2外螺纹部件140向与切槽30侧相反的一侧(在图17中观察为上侧)螺进。
[0123]借助该第2外螺纹部件140的螺旋前进,消除切槽30的另一侧24U的上述的弹性变形,切槽30的槽宽恢复原样。由此,筒状部24的扩径变形消失,借助要使切槽30收缩的力而将滚珠丝杠轴10固定于筒状部24。
[0124]在维持将第I外螺纹部件136固定而使其不旋转的状态,进而使第2外螺纹部件140沿向与切槽30侧相反的一侧(在图17中观察为上侧)螺进的方向旋转,使切槽30的所述另一侧24U在与第2外螺纹部件140的螺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切槽30的槽宽变窄,筒状部24发生缩径变形,滚珠丝杠轴10以所需要的紧固力被轴终端用转接器20夹紧。关于此时最终的紧固扭矩,只要以不破坏螺纹接合的方式,以按照第I外螺纹部件136的强度的正规的紧固扭矩来进行管理即可。
[0125]以上,利用这些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0126]例如,相比第I连续部分32、72所存在的轴线方向孔26、66的开口端26B、66B附近和第2连续部分34、74所存在的底面26A、66A附近的内径,也可以使其他的部分的轴线方向孔26、66的内径更大。并且,第2连续部分34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仅利用第I连续部分32也能够通过该部分的切削加工的担保来确保滚珠丝杠轴10和轴终端用转接器20的组装体的同心性以及轴线方向的平直性的精度,这些只要根据所需求的精度来确定即可。并且,第I连续部分32未必一定使开口端26B侧的筒状部24的端面24D为周向的连续面,也可以设置在从端面24D移位到基端侧的位置。
[0127]并且,切槽30、70的个数不限于2个或4个,也可以是I个或3个等其他的个数。紧固螺栓42不限于配置在轴线方向的2个部位,也可以配置在3个部位以上的多个部位。调节螺钉46、50的个数也不限于4个,也可为2个或3个或者个数为它们以上的多个。轴体不限于滚珠丝杠轴,也可以为各种轴部件。
[0128]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要素并不是全都必不可少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取舍选择。
[0129]标号说明
[0130]1:滚珠丝杠组装体;10:滚珠丝杠轴(轴体);20:轴终端用转接器;24:筒状部;26:轴线方向孔;30:切槽;32:第I连续部分;34:第2连续部分;42:紧固螺栓(夹紧部件);44:螺纹孔;46:调节螺钉(螺纹部件);48:螺纹孔;50:调节螺钉(螺纹部件);60:轴终端用转接器;64:筒状部;66:轴线方向孔;70:切槽;70A:第I切槽;70B:第2切槽;72:第I连续部分;74:第2连续部分;78:第I锥形外周面;80:第2锥形外周面;82:筒夹套(夹紧部件);84:锥形内周面;84A:第I锥形内周面;84B:第2锥形内周面;85:锥孔;86:紧固螺母(夹紧部件);90:第I筒夹套(夹紧部件);92:第I锥形内周面;93:锥孔;94:第2筒夹套(夹紧部件);96:第2锥形内周面;97:锥孔;100:轴侧凸缘部;102:小径轴部;104:筒侧凸缘部;106:贯通孔;108:螺纹孔;110:调节螺钉(螺纹部件);112:螺纹孔;114:调节螺钉(螺纹部件);132:第I内螺纹孔;134:第2内螺纹孔;136:第I外螺纹部件;140:第2外螺纹部件;142:第3内螺纹孔。
【主权项】
1.一种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轴终端用转接器具有筒状部,收纳轴体的端部的轴线方向孔在该筒状部的自由端开口, 在所述筒状部上形成有切槽,所述切槽至少保留在所述自由端附近沿周向连续的部分而沿轴线方向延伸, 在所述筒状部上安装有对所述切槽向闭合的方向作用的夹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沿周向连续的部分形成为,使轴线方向孔的开口端附近的内周面成为周向的连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沿周向连续的部分形成为,使所述开口端侧的所述筒状部的端面成为周向的连续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切槽形成为保留所述筒状部的在沿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自由端相反的基端附近沿周向连续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在所述筒状部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分别具有沿径向贯通且在所述轴线方向孔上开口的螺纹孔,在各个所述螺纹孔中以能够与所述轴体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螺纹接合有螺纹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轴体是滚珠丝杠轴,所述螺纹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滚珠丝杠轴的螺纹槽接入口 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在所述筒状部的沿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自由端相反的基端经由轴部一体形成有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该凸缘部的贯通孔,在所述筒状部中形成有在与所述贯通孔同一轴线上沿轴线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基端的端面上开口的多个螺纹孔,插入到各个所述贯通孔中的螺纹部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在所述筒状部的沿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自由端相反的基端经由轴部一体形成有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该凸缘部的螺纹孔,在各个所述螺纹孔中以能够与所述基端的端面抵接的方式螺纹接合有螺纹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在所述筒状部的轴线方向的至少2个部位设置有紧固螺栓而作为所述夹紧部件,该紧固螺栓沿缝隙宽度方向横穿所述切槽而延伸并与所述筒状部螺纹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其中, 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至少2个部位成为渐细的锥形外周面,在所述筒状部上安装有筒夹套而作为所述夹紧部件,该筒夹套具有与各个所述锥形外周面接合的锥形内周面。
11.一种滚珠丝杠组装体,其中,在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终端用转接器中固定有滚珠丝杠轴。
【专利摘要】以高同心精度和高平直精度以高生产率获得作为分体部件制作出的轴体和轴终端用转接器的组装体。在收纳轴体(10)的端部的轴线方向孔(26)在自由端开口的筒状部24上形成有切槽30,所述切槽30保留在自由端附近沿周向连续的部分(32)而沿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有对切槽(30)向闭合的方向紧固的紧固螺栓(42)。
【IPC分类】F16H25-20
【公开号】CN104822971
【申请号】CN201280077332
【发明人】大野敏明, 佐藤胜彦
【申请人】黑田精工株式会社, Y.M.研究所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2年11月30日
【公告号】DE112012007184T5, WO201408359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