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57431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7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情况:由输入部2和凸轮盘5构成凸轮轴51,凸轮轴51通过具有与凸轮盘5的贯通孔5a相连而构成的贯穿插入孔60。但是,本发明的凸轮轴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输入部构成为具有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的形状的贯穿插入孔的中空轴状,能够将输入部贯穿插入到圆盘状的凸轮盘中,使贯通孔形成为比第I实施方式大,使凸轮盘与构成为中空轴状的输入部的外周面进行花键联结。
[0074]在该情况下,在由中空轴构成的输入部中,与凸轮盘的缺口孔对应地设置有缺口孔。进而,插入到输入部内的小齿轮经由输入部的缺口孔和凸轮盘的缺口孔与旋转盘的内齿啮合。
[007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单向离合器17作为单向旋转阻止机构,但本发明的单向旋转阻止机构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如下双向离合器构成:该双向离合器构成为能够自如地切换可从摆动杆18向输出轴3传递扭矩的摆动杆18相对于输出轴3的旋转方向。
[0076]标号说明
[0077]I无级变速器
[0078]2输入部
[0079]3输出轴
[0080]4旋转半径调节机构
[0081]5凸轮盘(凸轮部)
[0082]5a贯通孔
[0083]5b 缺口孔
[0084]5c 一体型凸轮部
[0085]6旋转盘(旋转部)
[0086]6a接受孔(内周部)
[0087]6b 内齿
[0088]8差动机构(游星齿轮机构)
[0089]12分段小齿轮
[0090]14调节用驱动源(电动机)
[0091]15 连杆
[0092]15a大径环状部
[0093]15b小径环状部
[0094]16连杆轴承
[0095]17单向离合器
[0096]18摆动杆
[0097]18a摆动端部
[0098]18b 突片
[0099]18c插入孔
[0100]19联结销
[0101]20曲柄连杆机构(四节杆机构)
[0102]40控制部
[0103]41输入侧旋转速度检测部
[0104]42输出侧旋转速度检测部
[0105]43节气门开度检测部
[0106]51凸轮轴
[0107]60贯穿插入孔
[0108]65驱动轮
[0109]70小齿轮
[0110]72小齿轮轴
[0111]74轴承
[0112]80壳体
[0113]100区域判定部
[0114]110目标半径设定部
[0115]120目标驱动力设定部
[0116]130缩径力判定部
[0117]140变速方法决定部
[0118]150旋转半径差判定部
[0119]160当前驱动力判定部
[0120]Pl旋转中心轴线
[0121]P2凸轮盘的中心点
[0122]P3旋转盘的中心点
[0123]RaPl与P2的距离
[0124]RbP2与P3的距离
[0125]Rl偏心量(旋转半径,Pl与P3的距离)
【主权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通过调节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半径而自如地变更变速比,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输入部,其通过主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而旋转; 输出轴,其与该输入部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以及 曲柄连杆机构,其具有轴支承于该输出轴的摆动杆,将所述输入部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所述摆动杆的摆动运动; 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其能够切换为固定状态和空转状态中的任意状态,其中,所述固定状态为:在所述摆动杆欲相对于所述输出轴朝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使所述摆动杆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空转状态为:在所述摆动杆欲相对于所述输出轴朝另一个方向相对旋转时,使所述摆动杆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空转,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具有自如地调节旋转半径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控制所述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半径的控制部, 该控制部具有: 区域判定部,其根据旋转半径和驱动力,求出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为固定状态的固定区域和为空转状态的空转区域; 目标半径设定部,其基于规定的车辆信息设定目标旋转半径; 目标驱动力设定部,其基于规定的车辆信息设定目标驱动力; 缩径力判定部,其判定向所述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施加的力是否为使旋转半径缩小的缩径方向的力;以及 变速方法决定部,在以旋转半径和驱动力为坐标轴的坐标系中,将基于当前的旋转半径和驱动力设定的点定义为当前点,将基于所述目标旋转半径和所述目标驱动力设定的点定义为目标点,该变速方法决定部决定固定区域内变速和空转区域内变速中的任意变速,其中,所述固定区域内变速为:在所述目标旋转半径小于当前的旋转半径且从所述当前点变速到所述目标点时,在所述固定区域内进行变速,所述空转区域内变速为:以通过所述空转区域内、接近所述目标点的方式进行变速, 在由所述缩径力判定部判定为向所述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施加了使旋转半径缩小的缩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该变速方法决定部选择所述固定区域内变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其求出当前的旋转半径与目标旋转半径之差,判定旋转半径之差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下;以及 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其判定当前的驱动力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上, 在所述当前点为所述固定区域内的时候,在由所述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判定为旋转半径之差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或者在由所述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判定为当前的驱动力为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变速方法决定部选择所述固定区域内变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其求出当前的旋转半径与目标旋转半径之差,判定旋转半径之差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下;以及 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其判定当前的驱动力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上, 在由所述缩径力判定部判定为未向所述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施加使旋转半径缩小的缩径方向的力、且由所述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判定为旋转半径之差超过规定的值、且由所述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判定为当前的驱动力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所述变速方法决定部选择所述空转区域内变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其求出当前的旋转半径与目标旋转半径之差,判定旋转半径之差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下;以及 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其判定当前的驱动力是否为规定的值以上, 在由所述缩径力判定部判定为未向所述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施加使旋转半径缩小的缩径方向的力、且由所述旋转半径差判定部判定为旋转半径之差超过规定的值、且由所述当前驱动力判定部判定为当前的驱动力小于规定的值的情况下,所述变速方法决定部选择所述空转区域内变速。
【专利摘要】提供在进行变速时能够比以往迅速地到达目标点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输入部、输出轴、曲柄连杆机构、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和控制部。曲柄连杆机构具有自如地调节旋转半径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控制部具有变速方法决定部,该变速方法决定部决定在固定区域内进行变速的固定区域内变速和在空转区域内以接近目标点的方式进行变速的空转区域内变速中的任意变速。变速方法决定部在由缩径力判定部判定为向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施加了使旋转半径缩小的缩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选择固定区域内变速。
【IPC分类】F16H61/66, F16H61/02, F16H29/04
【公开号】CN105209797
【申请号】CN201480024037
【发明人】小林庸浩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5月19日
【公告号】WO201500185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