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50400阅读:来源:国知局
a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构成了配置有后述密封部34的密封配置空间S2的一部分。
[0053]如图4所示,固定侧对置部43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43a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扩径的方式倾斜。固定侧对置部43在其前端部具有槽部43b。固定侧对置部43形成为圆环状,并且在其圆环部分呈圆环状地形成有槽部43b。在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对槽部43b加上阴影。
[0054]后述旋转侧外壳32的突出部48b非接触地插入该槽部43b,形成所谓的迷宫式结构。
[0055]外缘部45位于固定侧对置部43和突出部44的径向外侧。图2中的上方的外缘部45形成为覆盖固定侧对置部43和突出部44。
[0056](1-5.旋转侧外壳)
[0057]旋转侧外壳32是前端被封闭的圆筒状的部件,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盖部46、轮毂47、罩48。旋转侧外壳32被设成从外侧覆盖固定侧外壳31。旋转侧外壳32的中心轴与固定侧外壳31的中心轴0 —致。
[0058]盖部46覆盖固定侧外壳31的前端。详细地,盖部46具有圆板形状的第一部件51和筒状的第二部件52。第一部件51配置于比固定侧外壳31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第一部件51配置成其主面与输出轴22a大致垂直。第二部件52与第一部件5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部件52上,在其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缘部52e。缘部52e是与轮毂47连接的部分。
[0059]从相对于中心轴0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二部件52配置成与固定侧外壳31的筒状部42重合。
[0060](1-5-1.轮毂)
[0061]轮毂47是旋转侧外壳32的一部分,在中心轴0方向上配置在盖部46和罩48之间。
[0062]轮毂47是用于支承链轮齿21的圆环状的部件,并配置在比盖部4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0063]轮毂47通过螺栓固定于盖部46的缘部52e。轮毂47经由轴承36配置于筒状部42的外周面。
[0064]轮毂47在内周面附近具备向中心轴0方向延伸的连通孔47e。连通孔47e将后述减速部33的收纳空间S1和密封配置空间S2之间连通。
[0065]图6 (a)和图6 (b)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轮毂47的俯视图和立体图。图6 (c)是从车辆主体后方观察轮毂47的图。图6 (d)和图6 (e)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轮毂47的俯视图和立体图。另外,图7是从车辆主体2的后方观察的轮毂47的剖视图。
[0066]如图6(a)?图6(c)及图7所示,在轮毂47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47a呈圆环状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抵接部47g。该抵接部47g与第二部件52的缘部52e抵接。在抵接部47g形成有用于与第二部件52连接的多个螺栓孔47b。
[0067]另外,如图6(c)?图6(e)及图7所示,在轮毂47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47c呈圆环状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抵接部47h。在抵接部47h形成有用于与罩48连接的多个螺栓孔47d。
[0068]在轮毂47的外侧面47a且抵接部47g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倾斜面47i。如图4所示,该倾斜面47i不与第二部件52和筒状部42抵接,而面向后述收纳空间S1。
[0069]另外,如图4及图7所示,在轮毂47上形成有从倾斜面47i至内侧面47c连通的连通孔47e。倾斜面47i上的连通孔47e的开口表示为47el,内侧面47c上的连通孔47e的开口表示为47e2。连通孔47e形成为与中心轴0平行。如图6(a)?(e)所示,连通孔47e在以中心轴0为基准的相同半径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开口 47e2在内侧面47c上设于抵接部47h的径向内侧。
[0070]如图6及图7所示,轮毂47的外周缘部47j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并安装有链轮齿21。在外周缘部47j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形成为与中心轴0方向平行的螺栓孔47f。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链轮齿21形成有多个螺栓孔21a。链轮齿21经由螺栓孔21a通过螺栓固定于轮毂47。
[0071](1-5-2.罩)
[0072]罩48是覆盖轮毂47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件,并通过螺栓固定于轮毂47。罩48在车宽方向内侧具有旋转侧对置部49。
[0073]图8 (a)和图8 (b)是从车宽方向外侧观察罩48的俯视图和立体图。图8 (c)是从车辆主体后方观察罩48的图。图8 (d)和图8 (e)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罩48的俯视图和立体图。另外,图9是从车辆主体2的后方观察的罩48的剖视图。
[0074]罩48是圆环状,配置于轮毂47的内侧。罩48形成与固定侧外壳31的突出部44对置的旋转侧外壳32的面。在罩48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密封部34、固定侧外壳31的筒状部42。如图8(c)?(e)及图9所示,在罩48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48a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的突出部48b。如图4所示,突出部48b非接触地插入槽部43b。由突出部48b和突出部48b的径向内侧及外侧的部分形成与固定侧对置部43对置的旋转侧对置部49。
[0075]从相对于中心轴0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固定侧对置部43和旋转侧对置部49形成为相互重合,形成迷宫式结构。这样在平行于中心轴0的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固定侧对置部43和旋转侧对置部49之间形成间隙G。利用该迷宫式结构,防止异物向最终减速装置20内部的侵入。
[0076]在罩48上,在突出部48b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用于利用螺栓固定于轮毂47的多个螺栓孔48cο另外,如图8(a)?(c)及图9所示,在罩48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面48d且螺栓孔48c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8e。突出部48e形成为圆环状。突出部48e与轮毂47的内侧面47c抵接。在突出部48e的径向内侧沿着突出部48e形成有多个凹部48f。对于凹部48f,将在后文进一步说明。
[0077]如图4及图9所示,在罩48的内周缘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48g。如图4及图9所示,倾斜面48g以从车宽方向内侧朝向外侧直径变小的方式倾斜。
[0078](1-6.减速部)
[0079]减速部33收纳在形成于旋转侧外壳32内侧的收纳空间S1中。如图2所示,减速部33主要具有第一太阳齿轮61、第一行星架62、第一行星齿轮63、第二太阳齿轮64、第二行星齿轮65、第二行星架66及齿圈67。
[0080]第一太阳齿轮61安装在设于液压马达22的输出轴22a的端部的第一太阳齿轮轴61a上。齿圈67形成于旋转侧外壳32的第二部件52的内周面。第一行星齿轮63与第一太阳齿轮61及齿圈67嗤合。第一行星架62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一行星齿轮63。第一行星架62与第二太阳齿轮64嗤合。由第一太阳齿轮61、第一行星架62、第一行星齿轮63、齿圈67构成第一段行星减速机构。
[0081]第二太阳齿轮64游隙嵌合于输出轴22a。第二行星齿轮65与第二太阳齿轮64及齿圈67啮合。第二行星架66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二行星齿轮65。第二行星架66与固定侧外壳31形成一体。由第二太阳齿轮64、第二行星齿轮65、第二行星架66及齿圈67构成第二段行星减速机构。
[0082]利用如上所述的减速部33对液压马达22的输出轴22a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至旋转侧外壳32,从而旋转侧外壳32旋转。
[0083]另外,在收纳有减速部33的收纳空间S1中储存有用于润滑减速部33的润滑油L。润滑油L储存至旋转侧外壳32的大约一半的高度。
[0084](1-7.密封部)
[0085]密封部34处于上述迷宫式结构的径向内侧,封闭由固定侧对置部43和旋转侧对置部49形成的间隙G,防止润滑油L泄漏。
[0086]如图4所示,密封部34配置在间隙G的径向内侧。密封部34具有一对固定侧密封圈71和旋转侧密封圈72、一对固定侧0型环73和旋转侧0型环74。
[0087]固定侧0型环73是截面为圆形的丁晴橡胶制垫圈。固定侧0型环73与上述固定侧对置部43的内周面43a抵接。在固定侧0型环73的内周侧配置有固定侧密封圈71。
[0088]旋转侧0型环74是截面为圆形的丁晴橡胶制垫圈。旋转侧0型环74与上述罩48的倾斜面48g抵接。在旋转侧0型环74的内周侧配置有旋转侧密封圈72。
[0089]固定侧密封圈71是金属制,具有:以与内周面43a对置的方式倾斜并与固定侧0型环抵接的倾斜面71a ;与旋转侧密封圈72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71b。滑动接触面71b配置成相对于中心轴0大致垂直。
[0090]旋转侧密封圈72是金属制,具有:以与倾斜面48g对置的方式倾斜并与固定侧0型环抵接的倾斜面72a ;与固定侧密封圈71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72b。滑动接触面72b配置成相对于中心轴0大致垂直。
[0091]密封圈71、72具有利用橡胶制的0型环73、74而自旋转部浮起的状态的滑动接触面,因此密封部34被称作浮动密封。通过上述滑动接触面72b带来密封性。
[0092]若通过液压马达22的驱动而旋转侧外壳32旋转,则旋转侧0型环74和旋转侧密封圈72随着旋转侧外壳32 —起旋转。另一方面,固定侧0型环73和固定侧密封圈71固定于固定侧外壳31。而且,通过旋转侧密封圈72相对于固定侧密封圈71滑动并旋转,能够在保持封闭的状态下使旋转侧外壳32相对于固定侧外壳31旋转。
[0093]另外,密封部34配置在由罩48、轮毂47、后述轴承部36和固定侧外壳31 (特别是,筒状部42、突出部44及固定侧对置部43)包围的大致圆环状的密封配置空间S2内。图1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