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牵引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3514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或天花板的连接,提供装置吊装物品时的支撑力,同时为该装置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位点。
[0038]所述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6安装于支撑架上,且第一滑轮5与第二滑轮6之间具有一定水平间距,所述第一滑轮5与第二滑轮6安装的水平间距可根据所需要悬吊的物品的大小进行调节,具体可根据物品呈水平状态时与牵引装置连接位置的距离进行确定;
[0039]参见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卷带器2中设置有第一发条卷轮24和第二发条卷轮25,所述前牵引带4的一端接入第一发条卷轮24,前牵引带4绕过第一滑轮5并向第一滑轮5的下方延伸,同时前牵引带4的尾端用于连接固定被牵引物,所述后牵引带3的一端接入第二发条卷轮25,后牵引带3绕过第二滑轮6并向第二滑轮6的下方延伸,同时后牵引带3的尾端用于连接固定被牵引物。从卷带器2的第一发条卷轮24和第二发条卷轮25分别引出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所述前牵引带4通过第一滑轮5向下延伸,所述后牵引带3通过第二滑轮6向下延伸。
[0040]以悬吊物品是自行车7为例,前牵引带4可与自行车7的座杆72和方向杆71等顶部结构进行连接,后牵引带3可与自行车7的前轮73和后轮74等底部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卷带器2将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收回,从而提升自行车7所在高度,同时将自行车7呈水平状态横置,可将自行车7提升至使用者所触及不到的位置,使得自行车7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对其他室内活动造成阻碍,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发条卷轮24和第二发条卷轮25的作用是为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的收缩提供拉力,使得多余的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能够自动卷绕于卷带器2中,避免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的多余带段散乱分布,相互缠绕,同时给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提供了较大的调节余量,使得该牵引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墙面或顶棚安装,也提升了该牵引装置的美观性和简洁性。
[0042]所述卷带器2中还设置第一自锁装置27和第二自锁装置28。
[0043]所述前牵引带4穿过第一自锁装置27后引出卷带器2,所述后牵引带3穿过第二自锁装置28后引出卷带器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自锁装置27和第二自锁装置28的作用为限制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的伸缩,实现同种功能的还有其他类似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应将其作为限定本技术方案的唯一结构。
[0044]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支撑架I包括悬梁臂11和安装臂12,所述悬梁臂11包括第一悬梁臂111和第二悬梁臂112,所述第一悬梁臂111和第二悬梁臂112为可伸缩式套接,,在第一悬梁臂111与第二悬梁臂112的连接处设置定位件113,所述定位件113为旋转盘,所述旋转盘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过第二悬梁臂112且与第二悬梁臂112螺纹配合,进行固定时,转动旋转盘,将螺杆的底部抵靠在第一悬梁臂111上,固定第一悬梁臂111的位置;所述悬梁臂11和安装臂12可采用五金方管或槽钢结构,所述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沿悬梁臂11和安装臂12的内部布置;
[0045]所述悬梁臂11水平设置,所述安装臂12连接于悬梁臂11的底部,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悬梁臂11与安装臂12之间设置加强臂13,所述加强臂13两端分别连接悬梁臂11和安装臂12,形成三角支架结构,提升了悬梁臂11的支撑能力,提高该牵引装置的稳定性,所述安装臂12为该牵引装置与墙面的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墙面材质进行相应的结构调整,如焊接角钢、螺栓连接、设置卡扣连接等。
[0046]所述第一滑轮5安装于悬梁臂11的一端,所述第二滑轮6和安装臂12安装于悬梁臂11的另一端,由于第一悬梁臂111和第二悬梁臂112为套接,通过调节悬梁臂11的长度从而控制第一滑轮5和第二滑轮6之间的水平间距,以适应不同体积大小的被牵引物,所述卷带器2位于安装臂12轴线的延伸方向上,优选将卷带器2设置于墙面上使用者能够操作得到的位置;
[0047]所述前牵引带4从卷带器2引出后沿安装臂12侧面和悬梁臂11底面延伸,若安装臂12和悬梁臂11采用中空管状材料,则前牵引带4沿安装臂12和悬梁臂11的内部延伸,且前牵引带4在第一滑轮5处下垂与被牵引物连接;
[0048]所述后牵引带3从卷带器2引出后沿安装臂12侧面延伸,若安装臂12采用中空管状材料,则后牵引带3沿安装臂12的内部延伸,且后牵引带3在第二滑轮6处下垂与被牵引物连接。
[0049]所述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优选为编制带或皮带,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实现同种牵引功能的设置,如条状的牵引绳等,也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0]本牵引装置结构精简,可安装于不同的墙面或顶棚,如混凝土建筑、木质建筑等,适应性高;同时也便于操作,使用者只需通过拉动牵引带即可实现对自行车不同位置的高度控制,具备较高的可调性。
[0051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52]实施例1
[0053]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卷带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卷带器2包括安装板29、外壳21、以及第一自锁结构27、第二自锁结构28、第一发条卷轮24和第二发条卷轮25,所述安装板29与外壳21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所述安装板29的一面安装至墙面上,安装板29位于安装臂12轴线朝下的延伸方向上,安装板29的另一面设置有支撑板26,即支撑板36位于所述安装腔体中,所述支撑板26朝向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的延伸方向,且支撑板26与安装板29垂直。
[0054]所述第一发条卷轮24与第二发条卷25轮位于支撑板26的两侧面上,第一发条卷轮24内部设置有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的一端设置支架与支撑板26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前牵引带4,背离第一发条卷轮24方向拉动前牵引带4时,第一发条卷轮24内部的涡旋弹簧收紧,储存弹性势能,当需要收回前牵引带4时,朝第一发条卷轮24方向拉动前牵引带4,涡旋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带动前牵引带4在第一发条卷轮24上进行绕卷,所述第二发条卷轮25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发条卷轮24—致。
[0055]所述外壳21上开有供前牵引带4和后牵引带3引出的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所述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分别位于第一发条卷轮24和第二发条卷轮25的圆周切线位置,同时在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处设置第一自锁装置27和第二自锁装置28,第一自锁装置27包括盒体271和限位板273,所述盒体271上设置中空通道272,前牵引带4穿过所述中空通道272,所述限位板273的中部铰接在中空通道272中,两端抵靠在前牵引带4上,当前牵引带4受力向卷带器2外部拉动的时候,造成限位板273的不平衡转动,卡住前牵引带4,实现自锁功能,当需要延长或缩短前牵引绳4的时候,按下限位板273,解除对前牵引带4的限制,通过限位板4的转动控制前牵引带4的伸长、回收和固定,第二自锁装置28的结构和设置与第一自锁装置27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56]实施例2
[0057]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前牵引带设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58]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牵引带4的数量为I根,所述前牵引带4由卷带器2中引出后,沿安装臂12和悬梁臂11延伸,且前牵引带4绕过第一滑轮5后沿其圆周切线方向下垂,所述前牵引带4的尾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1上,前牵引带4的尾端和第一滑轮5之间的带段上设置有动滑轮41,所述动滑轮41底部设置连接座44和连接带42,所述连接带42穿过动滑轮41底部的连接座44,且连接带42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扣头45和前扣环43,所述连接带42的末端穿过调节扣头45形成环形带段,所述前扣环43位于环形带段上。
[0059]本实施例采用了动滑轮结构,有利于减小提升被牵引物时所需的牵引力,能够通过被牵引物重力,二分之一的拉力进行操作。
[0060]实施例3
[0061]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前牵引带设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牵引带4的数量为2根,所述前牵引带4包括第一牵引带(未图示)和第二牵引带(未图示),所述第一牵引带和第二牵引带均从第一发条卷轮24引出,所述第一牵引带4和第二牵引带3沿安装臂12和悬梁臂11延伸,且位于第一发条卷轮24到第一滑轮6之间的带段重合,所述第一滑轮6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滑轮6之间远离支撑架I的一端相互背离,所述第一牵引带4和第二牵引带3分别沿2个第一滑轮6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牵引带4和第二牵引带3的尾端分别连接有前带扣(未图示)。
[0063]所述前带扣包括第一扣带和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卡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