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37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校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直流场强检测仪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行业标准《直流换流站与线路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测量方法》(DL /T1089-2008 )中要求:对场磨的校准不是利用精确的场磨以对比的方式来校准,而是用建立可以计算电场和空间电荷的校准装置,以被校场磨的读数与计算相比较的方式进行校准。上述的电力行业标准中还指出:在两块无穷大的平行的平板之间的电场,就是可精确计算出来的均匀场源。实验表明,在与边缘的距离大于板间距离的地方就已可以看作是均匀场了。校准时场磨的静片需与底板取平。对于这一要求,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块水平安置的金属平板产生均匀电场,位于下方的金属平板在中心处开孔,使安置就位的金属平板通过开孔搭在检测仪的主机上,使检测仪顶部的扇叶刚好穿过开孔,然后进行校准操作。在实际操作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金属平板使检测仪顶部扇叶与开孔对准。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水平安置的金属平板由于其自身重量会使平板在中心处下陷,从而导致两块金属平板不再平行,影响电场的均匀性,进而影响校准精度;其次,现有技术采用的两块金属平板的间距是固定不可调的,由此对用于提供场强的高压直流电源的电压范围有很大限制;另外,金属平板体积较大且自重较大,因而其移动操作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能够方便可靠地提供校准电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包括:绝缘底板;用于产生直流电场的高压直流电源;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其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电场空间;可拆卸的绝缘支柱,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间距;绝缘支撑座,其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在与所述绝缘底板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对准。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属平板。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0014]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是圆形的;和/或所述凹口是半圆形的或半方形的。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柱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绝缘支柱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的中心对称地或不对称地分布。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板上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的一个卡槽或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槽。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板上具有轨道,所述轨道与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的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平行,所述绝缘支撑座通过所述轨道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而水平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在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绝缘支撑座之间,具有升降结构,所述绝缘支撑座能够利用所述升降结构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并能够竖直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撑座具有:竖直的座侧面,所述座侧面抵靠支撑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的板侧面。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柱包括一组或多组绝缘棒,每组所述绝缘棒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水平对准的一对固定孔而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每个所述绝缘棒具有螺纹端和螺孔端,在同一组中的所述绝缘棒是单个绝缘棒或者是通过螺纹端与螺孔端啮合而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其中,在包含仅单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所述绝缘棒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所述绝缘棒的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在包含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作为自由端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作为自由端的所述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绝缘棒的长度为5厘米。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的金属平板;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具有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0032]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具有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能够方便可靠地提供校准电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应理解,各附图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I高压直流电源;2左极板;3右极板;4可拆卸的绝缘支柱;5绝缘支撑座;6绝缘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其包括:绝缘底板;用于产生直流电场的高压直流电源;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其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电场空间;可拆卸的绝缘支柱,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间距;[0051]绝缘支撑座,其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在与所述绝缘底板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对准。这样,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校准装置中,在两个相互平行、竖直安装的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电场空间,由于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是竖直设置的,因而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水平金属板因自重而变形从而影响电场均匀性的问题,即,本实用新型的校准装置中用于形成电场的两个金属平板竖直设置,以确保所形成的电场具有更可靠的均匀性。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的校准装置包括:绝缘底板6 ;用于产生直流电场的高压直流电源I ;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其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6上,并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I的正极(正输出端子)和负极(负输出端子),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之间形成均匀的电场空间;可拆卸的绝缘支柱4,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的间距;绝缘支撑座5,其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6上,并在与所述绝缘底板相反的一侧(在图1中显示为上侧)具有用于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3上的透孔对准。这样,在图1所示的校准装置中,在两个相互平行、竖直安装的金属平板2、3(或称为左极板2和右极板3)之间形成电场空间,由于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2、3是竖直设置的,因而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水平金属板因自重而变形从而影响电场均匀性的问题,即,所述校准装置中的用于形成电场的两个金属平板2、3竖直设置以确保所形成的电场具有更可靠的均匀性。如图1中可见,通过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之间的多个绝缘支柱4 (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单个绝缘支柱),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或者说,保持这两个金属平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使用于构成电场的包括第一金属平板2和第二金属平板3的结构框架具有更高强度以保持结构稳定,从而有利于使所形成的电场保持稳定,即,有助于提供更加稳定的操作环境。在需要进行校准操作时,直流场强检测仪被安置在绝缘支撑座5的凹口上定位,直流场强检测仪的顶部扇叶经由第二金属平板3中的透孔穿过,而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外壳主体则无法穿过透孔,以确保直流场强检测仪外壳有效抵靠第二金属平板3而利用与高压直流电源I负极电连接的第二金属平板3而实现有效接地(应理解,被电连接到高压直流电源I负极的第二金属平板3在电学上是接地的,因而直流场强检测仪外壳通过与第二金属平板3的电连接而实现良好接地),从而形成稳定的操作环境。在一个实施例中,直流场强检测仪的金属外壳上的金属螺丝通过金属导线电连接到金属夹子,该金属夹子夹在与高压直流电源I的负极(或负输出端子,作为接地端)电连接的第二金属平板3上,以确保直流场强检测仪的金属外壳的可靠接地。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属平板。这样,所述的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具有平直边长,不仅便于安装到绝缘底板上,而且也便于制造和部件组装。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是圆形的。所述透孔用于适应于直流场强检测仪的顶部扇叶的形状以使其顺利穿过,圆形的形状不仅可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形状的顶部扇叶,而且便于制造。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凹口是半圆形的或半方形的。所述凹口的形状和/或尺寸应与直流场强检测仪外壳的形状和/或尺寸相匹配,使直流场强检测仪在校准操作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定位(例如卡置)在凹口中。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柱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绝缘支柱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的中心对称地或不对称地分布。在优选实施例中,多个绝缘支柱对称分布,从而有利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在整体上结构强化,以利于结构稳定以及电场稳定;不过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多个绝缘支柱也可适应性地设置,例如,不是点对称分布而是轴对称分布,或者完全不对称分布。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板上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的一个卡槽或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槽。设置卡槽以容纳定位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有助于使由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构成的结构在整体上稳定,从而有利于获得稳定的电场。在优选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槽,这样,可根据需要将第一金属平板和/或第二金属平板选择性地定位,从而获得所需的电场,这种结构使得用于形成电场的两块金属平板的间距可调,由此在实际应用中可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板上具有轨道,所述轨道与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的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平行,所述绝缘支撑座通过所述轨道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而水平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通过所述轨道可调整绝缘支撑座的凹口的水平位置,以使凹口与第二金属平板的透孔适合地对准。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绝缘支撑座之间,具有升降结构,所述绝缘支撑座能够利用所述升降结构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并能够竖直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通过所述升降结构可调整绝缘支撑座的凹口的竖直位置,以使凹口与第二金属平板的透孔适合地对准。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校准装置同时具有所述轨道和所述升降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地调整绝缘支撑座的凹口的水平和竖直位置,从而使凹口与第二金属平板的透孔适合地对准。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撑座可具有:竖直的座侧面,所述座侧面抵靠支撑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的板侧面。这样,绝缘支撑座不仅具有前述的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外壳的作用,还可具有支撑带透孔的第二金属平板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由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及二者之间的绝缘支柱所构成的框架结构有可能由于内因或外力发生变形,因而利用绝缘支撑座的座侧面不仅提供对第二金属平板的辅助支撑,而且由于具有竖直延伸的结构还可另外确保其抵靠支撑的第二金属平板处于竖直状态,进而使与第二金属平板相连且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也处于竖直状态,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所希望的稳定电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柱包括一组或多组绝缘棒,每组所述绝缘棒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水平对准的一对固定孔而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每个所述绝缘棒具有螺纹端和螺孔端,在同一组中的所述绝缘棒是单个绝缘棒或者是通过螺纹端与螺孔端啮合而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其中,在包含仅单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所述绝缘棒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所述绝缘棒的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在包含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作为自由端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作为自由端的所述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这样,每组所述绝缘棒利用螺纹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同一组中的所述绝缘棒可以是单个绝缘棒(即,由单个绝缘棒构成一个所述绝缘支柱),也可以是通过对应螺纹端与螺孔端啮合(即一个绝缘棒的螺纹端拧入到另一个绝缘棒的螺孔端)而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即,由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构成一个所述绝缘支柱)。对于包括仅单个绝缘棒的组,单个绝缘棒即可将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连接到一起,这个绝缘棒两端的螺纹端和螺孔端都是自由端,并可分别通过相应的螺母(与螺纹端啮合)和螺栓的螺杆部件(与螺孔端啮合)穿过相应金属平板中的固定孔而固定到相应的金属平板上。绝缘棒的螺纹端穿过对应金属平板的固定孔至该金属平板的外侧(即,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与螺母啮合而被拧紧固定;绝缘棒的螺孔端可以留在电场空间内,与其对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穿过对应金属平板的固定孔至电场空间内与绝缘棒的螺孔端啮合,该螺栓的头部则仍处于该金属平板的外侧(即,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螺栓拧紧以实现固定。应理解,所述螺母以及所述螺杆的头部的尺寸应大于相应金属平板的固定孔的尺寸(即,确保螺母和螺杆头部处于相应金属平板的外侧),以实现所述固定。对于包括多个绝缘棒的组,多个绝缘棒首尾相连(以如前所述的利用螺纹端和螺孔端啮合的类似方式)组合形成一个绝缘支柱而将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连接到一起,在所述组合而成的绝缘支柱中分别处于最外两端的螺纹端和螺孔端都是自由端,这两个自由端(自由螺纹端和自由螺孔端)可分别通过相应的螺母(与螺纹端啮合)和螺栓的螺杆部件(与螺孔端啮合)穿过相应金属平板中的固定孔而固定到相应的金属平板上。自由螺纹端穿过对应金属平板的固定孔至该金属平板的外侧(即,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与螺母啮合而被拧紧固定;自由螺孔端可留在电场空间内,与其对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穿过对应金属平板的固定孔至电场空间内与自由螺孔端啮合,该螺栓的头部则仍处于该金属平板的外侧(即,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螺栓拧紧以实现固定。应理解,同一个绝缘支柱(可由单个绝缘棒构成,也可由多个绝缘棒首尾相连而成)连接在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的对应的一对固定孔之间,这一对固定孔沿水平方向对准,或者说具有大致相等的高度,以确保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相互平行且沿竖直方向设置。一个金属平板可具有多个固定孔,而另一个金属平板可在水平对准的相应位置设置相应的多个固定孔,由此利用多个绝缘支柱在这相应的多对固定孔之间实现连接,以确保由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所构成的电场框架结构的稳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绝缘棒的长度为5厘米。这样,通过N个绝缘棒相互连接可得到5N厘米长度的绝缘棒,由于两个金属平板之间产生的电场场强与所加电压成正比且与这两个金属平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通过改变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所连接绝缘棒的数量可改变由绝缘棒构成的绝缘支柱的总长度,以改变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在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场强。根据所需电场强度可选择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的相应间距,而利用多个标准长度(例如5厘米)绝缘棒首尾相连构成在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的绝缘支柱,以通过这种绝缘支柱总长度的可调性满足不同的应用环境,即,对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在二者之间形成所需电场强度。在直流场强检测仪校准时,需要产生不同强度的场强,比如5kV/m、10kV/m……100kV/m,根据直流合成场强仪的线性度是否满足要求而相应调難
iF.0可替代地或者另外地,还可以通过改变高压直流电源的输出来改变电场的场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的金属平板;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具有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具有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 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这样,通过8个均匀分布的固定孔,相应的绝缘支柱将第一和第二金属平板稳固相连,受力均匀,从而确保所形成的电场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校准装置适于校准各种类型的直流场强检测仪,例如,场磨型、震板型或其它类型的直流场强检测仪。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显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这样,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的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将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底板; 用于产生直流电场的高压直流电源; 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其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电场空间; 可拆卸的绝缘支柱,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间距; 绝缘支撑座,其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在与所述绝缘底板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对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属平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是圆形的; 和/或 所述凹口是半圆形的或半方形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支柱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区域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绝缘支柱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的中心对称地或不对称地分布。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底板上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的一个卡槽或多个相互平行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底板上具有轨道,所述轨道与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的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缘平行,所述绝缘支撑座通过所述轨道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而水平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 和/或 在所述绝缘底板与所述绝缘支撑座之间,具有升降结构,所述绝缘支撑座能够利用所述升降结构安装到所述绝缘底板并能够竖直运动以调整所述绝缘支撑座上的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之间的相对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支撑座具有:竖直的座侧面,所述座侧面抵靠支撑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在所述电场空间之外的板侧面。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支柱包括一组或多组绝缘棒,每组所述绝缘棒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水平对准的一对固定孔而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每个所述绝缘棒具有螺纹端和螺孔端,在同一组中的所述绝缘棒是单个绝缘棒或者是通过螺纹端与螺孔端啮合而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其中,在包含仅单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所述绝缘棒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所述绝缘棒的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 在包含依次首尾相连的多个绝缘棒的所述组中,作为自由端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至所述电场空间外啮合一螺母而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或第二金属平板上,作为自由端的所述螺孔端啮合从所述电场空间外穿过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中的定位孔的螺栓的螺杆部分而固定在所述第二金属平板或第一金属平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绝缘棒的长度为5厘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的金属平板; 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具有 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一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 所述第二金属平板具有8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处和四个边的中点处,并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的边相距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校准装置,用于校准直流场强检测仪,能够方便可靠地提供校准电场。所述校准装置包括绝缘底板;用于产生直流电场的高压直流电源;相互平行的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其竖直地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分别电连接到所述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形成电场空间;可拆卸的绝缘支柱,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之间以保持所述第一金属平板和第二金属平板的间距;绝缘支撑座,其安装在所述绝缘底板上,并在与所述绝缘底板相反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直流场强检测仪的凹口,所述凹口与所述第二金属平板上的透孔对准。
文档编号G01R35/00GK203037841SQ201320046458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陆德坚, 张立垚, 朱琨, 黄维 申请人: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