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6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分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使检体(例如血液或尿)在试剂中反应从而进行糖、胆固醇、蛋白质、酶等各种成分的测定的分析装置(生物化学分析装置)。进行这样的测定的情况下,需要与测定内容相应的试剂。即,分析装置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试剂站)中收容对多种试剂单独进行收纳的试剂容器。分析装置进行如下分注作业:从多种试剂之中选择规定的试剂,使装着被选择的试剂的试剂容器移动到分注机所在的位置并进行适量吸取。像这样将多种试剂收容在试剂库中的情况下,有时使用分割为多个的容器收容支架。即,有时将试剂按每个种类收容在不同的容器收容支架上。这种情况下,对于各个容器收容支架例如附加识别码,通过用专用的检测器读取该识别码,能够识别容器收容支架在试剂库内的位置、即收容了试剂的试剂容器的位置。基于该识别结果,能够使期望的试剂容器移动到分注机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9344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使用上述那样的识别码来识别容器收容支架的种类或位置的情况下,容器收容支架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需要读取识别码的专用的检测器,分析装置的构造复杂化,并且控制也变得复杂。此外,在各容器收容支架为同一形状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通过读取识别码来识别试剂库内的位置,但是并没有对容器收容支架在试剂库内的排列顺序等进行管理,所以试剂容器的排列顺序可能会变得不规则。这种情况下,使期望的试剂容器移动到分注机所在位置的情况下,可能会进行无用的移动,分注作业的效率可能会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分析装置,将多个容器收容支架装配到支架承接台来利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确定支架承接台中各个容器收容支架的装配位置,并且在装配位置不正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提示该状态。

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具备:多个容器收容支架,能够将多个容器以排列的状态收容;以及支架承接台,能够装配上述多个容器收容支架,在上述多个容器收容支架上,第1卡合部在各个上述容器收容支架中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当该容器收容支架被装配到上述支架承接台时,上述第1卡合部能够使容器收容支架成为第1姿态或者与上述第1姿态不同的第2姿态中的某一个姿态,在上述支架承接台上形成有第2卡合部,该第2卡合部与形成于上述容器收容支架的上述第1卡合部卡合并允许上述容器收容支架以上述第1姿态装配。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作为一例,仅在第1卡合部与第2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容器收容支架以第1姿态装配到支架承接台。例如,以正确的姿态装配。由于第1卡合部在各个容器收容支架中形成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容器收容支架以第1姿态被装配到支架承接台的位置被唯一地确定。即,确定了多个容器收容支架的装配顺序,并且在容器收容支架的装配位置错误的情况下成为第2姿态,所以能够通过容器收容支架的姿态来提示误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例示地表示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装置所进行的测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收容大型容器、在其内周侧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收容小型容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的环状排列的状况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的环状排列的状况的俯视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从上面侧观察外侧容器收容支架的一例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下面侧观察图6所示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装配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上的突起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装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的外侧支架承接台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0是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从上面侧观察内侧容器收容支架的一例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下面侧观察图10所示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装配内侧容器收容支架的内侧支架承接台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外侧容器收容支架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以第1姿态被装配的情况的试剂库的部分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中,外侧容器收容支架以第2姿态被装配的情况的试剂库的部分截面图。

标记说明:

1…生物化学分析装置;2…检体处理装置;3…信息处理装置;11…检体库;12…试剂库;13…反应槽;14…检体分注部;15、16…试剂分注部;34…试剂容器;34a…小型容器;34c…大型容器;54…容器收容支架;56…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a…间隔壁部;56b…第1连接壁部;56c…第2连接壁部;56d…底壁部;56e…支架腿部;56f…把手部;57…支架主体;58…收容部;60…内侧容器收容支架;70…支承调整部件;72…突起部件;78…姿态用凹部;80…腿用凹部;84…收纳库主体;86…开闭盖;90…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或控制、以及由该构成或控制带来的作用及效果只是一例。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或控制以外的方式来实现,并且能够得到由基本的构成或控制所带来的各种效果。

如图1所示,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分析装置)具备检体处理装置2和信息处理装置3。检体处理装置2通过使血清、血浆、尿等检体与试剂反应而得到反应液,并测定该反应液的吸光度。信息处理装置3基于由检体处理装置2测定出的吸光度,求出胆固醇等检体的成分的量。即,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通过比色分析法对检体进行分析。这样的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例如用于对检体进行胆固醇值等各种检查项目的检查等。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是分析装置的一例。

信息处理装置3具备控制部、存储部、显示部及操作部(均未图示)等。控制部例如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及ram(随机读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信息处理装置3与检体处理装置2可通信地连接。信息处理装置3例如可以由个人计算机构成。

检体处理装置2具备:壳体10;检体库11;试剂库12;反应槽13;检体分注部14;试剂分注部15、16;搅拌部17、18;测定部19;清洗部20;以及控制部21等。

检体库11具有俯视时大致圆形的旋转体31。旋转体31能够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1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0。旋转体31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驱动机构绕着旋转中心轴ax1旋转。旋转体31能够保持多个检体容器32。多个检体容器32绕着旋转中心轴ax1排列而设置到旋转体31,与旋转体31一体地旋转。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检体容器32之中的一部分。

检体容器32收容检体。此外,检体容器32上附加了包含该检体容器32的识别信息的二维码(未图示),该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读取器(未图示)来读取,该二维码读取器(未图示)设置在检体库11内的面向检体容器32的位置。

试剂库12具有绕着旋转中心轴ax2(旋转中心)旋转的两个旋转支承部33a、33b。旋转支承部33a、33b构成为能够单独地旋转。对旋转支承部33a、33b进行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例如包括马达等旋转源、齿轮、传送带、带轮等旋转传递机构等。驱动机构的驱动源可以由两个旋转支承部33a、33b共用,也可以分别对应于旋转支承部33a、33b而设置。

旋转支承部33a是支承容器收容支架54(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参照图5)的支架承接台,该容器收容支架54上收容着绕旋转中心轴ax2以环状配置的多个试剂容器34(例如图3所示的小型容器34a)。旋转支承部33b是支承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参照图4)的支架承接台,该容器收容支架54上收容着绕旋转中心轴ax2以环状配置的多个试剂容器34(例如图3所示的大型容器34c)。

在试剂容器34的径向外侧的面(参照图3)附加了用于识别试剂容器34所收容的试剂的二维码。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读取器22来读取,该二维码读取器22相对于旋转支承部33a、33b位于旋转中心轴ax2的径外方向。二维码读取器22是读取器的一例。

反应槽13具有俯视时大致圆形的旋转体35。旋转体35能够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3旋转地支承于壳体10。旋转体3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绕着旋转中心轴ax3旋转。在旋转体35中设置有透光性的多个反应容器36。多个反应容器36绕着旋转中心轴ax3排列,与旋转体35一体地旋转。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反应容器36之中的一部分。反应容器36例如可以由比色皿构成。在反应容器36内被分注检体和试剂。检体和试剂在反应容器36内发生反应而成为反应液。反应槽13内被保持为适于进行检体与试剂的反应的温度。

检体分注部14具有移液管37和驱动机构38。移液管37通过驱动机构38而在检体库11的上方位置和反应槽13的上方位置之间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4旋转。此外,移液管37通过驱动机构38而沿着壳体10的上下方向移动。此外,移液管37上连接着进行检体的吸引动作及排出动作的吸引排出机构。检体分注部14通过插入到检体容器32内的移液管37吸引了检体容器32内的检体之后,将该移液管37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从该移液管37将检体排出(分注)到反应容器36内。

试剂分注部15、16分别具有移液管39、40和驱动机构41、42。移液管39、40分别通过驱动机构41、42在试剂库12的上方位置和反应槽13的上方位置之间绕着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ax5、ax6旋转。此外,移液管39、40通过驱动机构41、42而沿着壳体10的上下方向移动。此外,移液管39、40上连接着进行试剂的吸引动作及排出动作的吸引排出机构。试剂分注部15、16分别通过插入到试剂容器34内的移液管39、40吸引了试剂容器34内的试剂之后,将该移液管39、40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从该移液管39、40将试剂排出(分注)到反应容器36内。

测定部19具有光源部45和受光部(未图示)。光源部45位于反应槽13的外侧,对反应容器36照射卤素光等光。受光部接受穿过反应容器36的光,测定所接受的光的强度。测定部19基于由受光部测定的光的强度,求出反应容器36内的反应液的吸光度。此外,光源部45构成为能够切换射出的光的波长。由此,测定部19能够测定波长彼此不同的多种光的吸光度。

搅拌部17、18具有能够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的搅拌部件(未图示)。搅拌部17、18通过使插入到反应容器36内的搅拌部件旋转,对分注到反应容器36的检体和试剂进行搅拌。

清洗部20将反应容器36内的反应液除去(废弃),并且对反应容器36内进行清洗。

控制部21例如具有cpu、rom及ram。控制部21执行各种运算和检体处理装置2的各部的控制。

上述构成的检体处理装置2进行测定处理。在测定处理中,检体库11、试剂库12及反应槽13旋转移动到接受检体分注部14、试剂分注部15、16、搅拌部17、18、测定部19及清洗部20的处理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测定处理中,检体分注部14将检体库11内的规定的检体分注到反应槽13的规定的反应容器36(s1)。接着,试剂分注部15将与检查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库12内的第1试剂分注到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s2)。接着,搅拌部17对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进行搅拌(s3)。接着,从搅拌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测定部19对通过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检体和第1试剂的反应而得到的第1反应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s4)。测定出的吸光度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3。

接着,试剂分注部16将与检查项目相对应的试剂库12内的第2试剂分注到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s5)。接着,搅拌部18对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进行搅拌(s6)。接着,从搅拌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后,测定部19对通过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第1反应液(检体及第1试剂)和第2试剂的反应而得到的第2反应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s7)。测定出的吸光度被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3。接着,清洗部20将上述规定的反应容器36内的第2反应液除去,并且对该反应容器36内进行清洗(s8)。通过这样的测定处理而得到了两个吸光度后,信息处理装置3基于两个吸光度求出检体的成分的量(例如胆固醇值)。另外,s1~s8的步骤中的处理按每个检体及检查项目反复进行。此外,移液管37、39、40在规定的定时由未图示的清洗部清洗。

图3中示出了试剂容器34在被收容在作为容器收容支架的一例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状态下以环状排列的情况。如上述那样,生物化学分析装置1所利用的试剂有时因测定的种类(分析的内容)不同而不同。此外,根据测定的种类(分析的内容),一次使用的量有时也不同。此外,试剂容器34开封后(使用开始后)的可使用期间有时不同。因此,为了在适当的期间内利用适量的试剂,有时试剂按种类被收容于不同大小的试剂容器34(例如小型容器34a、大型容器34c)。图3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小型容器34a(例如20ml瓶)收容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大型容器34c(例如70ml瓶)收容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状态。另外,试剂容器34的大小不限于此,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可以利用作为小型容器34a和大型容器34c的中间尺寸的中型容器,也可以利用更多的容器尺寸。试剂容器34可以由树脂、金属、玻璃等形成。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一例,5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能够在图1所示的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b上以环状排列。在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形成有10个收容部58,在各收容部58收容大型容器34c。即,如图3所示,试剂库12能够使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来收容50个大型容器34c。另外,如图4所示,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收容部58中,能够变更该收容部58的大小的支承调整部件70(间隔件)拆装自如。通过将支承调整部件70装配到收容部58,能够在作为大型容器34c的专用支架构成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收容小型容器34a。此外,支承调整部件70还能够在收容部58的内部变更装配位置,能够变更为可收纳其他尺寸的试剂容器34、例如作为小型容器34a和大型容器34c的中间尺寸的中型容器的容器收容支架。

此外,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一例,在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内侧,5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能够在图1所示的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a上以环状排列。在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沿周向收容5个小型容器34a,并且沿径向收容2列。即,在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收容10个小型容器34a。因此,试剂库12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来收容50个小型容器34a。另外,在图3中,在环状排列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一部分形成有未收容试剂容器34的未收容区域64。该未收容区域64是用于使用配置在旋转支承部33b的径外方向的二维码读取器22(参照图1)来读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内收容的小型容器34a上附加的二维码的透过区域。另外,该二维码读取器22还能够一并读取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所收容的大型容器34c上附加的二维码。

如图4所示,可排列为环状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形状基本相同。同样,如图5所示,可排列为环状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形状基本相同。因此,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上保持着收容不同种类的试剂的大型容器34c的情况下,根据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在旋转支承部33b(支架承接台)上的装配场所(排列顺序)不同而试剂的存在场所不同。同样,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保持着收容不同种类的试剂的小型容器34a的情况下,根据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旋转支承部33a(支架承接台)上的装配场所(排列顺序)不同而试剂的存在场所不同。这种情况下,为了对试剂进行分注而使旋转支承部33a、33b旋转的情况下,根据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装配位置(排列顺序),旋转控制的内容有时不同。例如,将期望的试剂容器34移动到试剂分注部16的位置的情况下,有时旋转距离变长而无法进行高效的分注作业。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为了能够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的规定位置,或者说为了避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误装配,具备误装配防止机构。同样,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为了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的规定位置,或者说为了避免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误装配,具备误装配防止机构。具体地说,在多个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第1卡合部在各个容器收容支架54中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当该容器收容支架54被装配到支架承接台(旋转支承部33b、33a)时,该第1卡合部使容器收容支架54成为第1姿态或者与第1姿态不同的第2姿态中的某一个姿态。此外,在支架承接台上形成有第2卡合部,该第2卡合部与形成于容器收容支架54的第1卡合部卡合,允许容器收容支架54以第1姿态装配。在此,第1姿态指的是容器收容支架54以正确的姿态被装配到支架承接台(旋转支承部33b、33a)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在旋转支承部33a、33b为了分注试剂而能够正常地进行旋转动作的状态下装配容器收容支架54的状态。另一方面,第2姿态指的是例如容器收容支架54以例如倾斜的状态被载置到支架承接台(旋转支承部33b、33a)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在旋转支承部33a、33b无法为了分注试剂而进行正常的旋转动作的状态下容器收容支架54被载置(装配)在支架承接台上的状态。

图6中作为在圆筒形状的试剂库12中设置(搭载、载置)的容器收容支架54的一例,示出了从上面侧观察被设置到旋转支承部33b(试剂库12的外周侧)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情况的立体图。图7中示出了从下面侧观察图6所示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情况的立体图。另外,如图4所示,以整体为环状的方式设置的容器收容支架54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即,如图6、图7所示,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例如具有大致扇形的形状。像这样,通过将容器收容支架54分割为多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各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操作变得容易。例如,能够将消耗速度为同程度的试剂容器34归拢到同一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者按试剂的使用开始时期而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区分使用。另外,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形成。

图6、图7所示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包括: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34以例如沿周向排列的状态收容的支架主体57、以及形成在该支架主体57的背面的突起部件72。突起部件72是构成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误装配防止机构的第1卡合部。

支架主体57是在周向上排列多个适于收容大型容器34c的收容部58而成的形状。收容部58是由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底壁部56d划分出的凹形状的单独的收容区域。间隔壁部56a是介于相邻地收容的大型容器34c之间的壁。此外,第1连接壁部56b是形成为将相邻的间隔壁部56a例如在试剂库12的外周侧连接的壁。同样,第2连接壁部56c是形成为将相邻的间隔壁部56a例如在试剂库12的内周侧连接的壁。底壁部56d是形成支承相邻的2张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和第2连接壁部56c的底面的壁。

在划分(形成)各收容部58的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上,虽然省略了图示,形成有例如从底壁部56d朝向上方向延伸的多个肋。多个肋能够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所收容的大型容器34c的容器主体。像这样,通过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大型容器34c,与以面接触支承容器主体的情况相比,将大型容器34c相对于收容部58拿出或放入时的阻力减少而容易拿出或放入(操作变得容易)。此外,通过以线接触的状态支承,减轻了大型容器34c上附加的容器标签的擦损,能够抑制容器标签的破损。此外,在支架主体57上,把手部56f朝向上方突出地形成。把手部56f上形成有能够供例如手指插入的开口部,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拿出或放入试剂库12时、或者在收容着大型容器34c等试剂容器34的状态下搬运到其他场所时等能够利用。

在底壁部56d的背面侧形成有多个支架腿部56e。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上拿出或者放入大型容器34c等试剂容器34时、或者设置到旋转支承部33b的规定位置时,支架腿部56e能够使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以稳定的姿态自立。此外,在底壁部56d形成有多个可供突起部件72拆装自如地插入的设定基部74。图7的情况下,6个设定基部74(例如设定基部740~74f)形成在周向的不同位置。突起部件72如图8所示,包括组合了圆筒部而成的突起主体部72a、以及卡扣部72b。突起部件72可以通过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同样的材质、例如树脂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等形成。卡扣部72b具有柔性,被插入到形成于设定基部74的装配孔76。并且,突起主体部72a以从设定基部74突出的方式将突起部件72相对于支架腿部56e固定。将突起部件72从设定基部74取下的情况下,通过从支架腿部56e的表面侧使卡扣部72b缩径,能够从装配孔76拔出。突起部件72装配在形成有多个的设定基部74(设定基部740~74f)的某一处。即,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例如5个)将突起部件72装配到分别形成于不同位置的设定基部74。结果,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成为实质上不同的形状。另外,突起部件72的突起主体部72a的长度被设定为,在装配到设定基部74的状态下从底壁部56d的突出量与支架腿部56e等同,或者比其更少。另外,突起部件72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来固定。

图9是作为装配(载置)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承接台的旋转支承部33b的俯视图。在旋转支承部33b形成有多个姿态用凹部78,该姿态用凹部78是供装配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突起部件72嵌合(承接)的第2卡合部。图9的情况下,形成有5个姿态用凹部78(凹部78a~78e)。此外,作为承接形成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腿部56e的腿用凹部80,形成有多个腿用凹部80a和腿用凹部80b。此外,在旋转支承部33b上,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底面形状对应地形成有限制该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装配位置(确定装配区域)的凸部82。如前述那样,通过作为第1卡合部的突起部件72和作为第2卡合部的姿态用凹部78卡合,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以正确的装配姿态即第1姿态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如前述那样,按每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装配位置)不同,因此与其对应地确定姿态用凹部78的位置。换言之,与形成于旋转支承部33b的姿态用凹部78的位置对应地确定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中的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装配位置)。另外,在旋转支承部33b的中央部示出了用于使该旋转支承部33b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

在旋转支承部33b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a和大致长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b。支架腿部56e与突起部件72不同,形成在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规定位置、例如底壁部56d的背面的四角。因此,腿用凹部80在旋转支承部33b上形成在由凸部82划分出的各装配区域的相同位置。另外,通过将承接支架腿部56e的凹部之中的一个设为长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b,能够使装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位置具有些许自由度。即,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装配变得容易。

像这样,在形成有姿态用凹部78和腿用凹部80的旋转支承部33b装配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情况下,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无论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上的哪一位置,支架腿部56e都能够与腿用凹部80卡合。另一方面,仅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上的特定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件72才能够与姿态用凹部78卡合。即,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的预先设定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以稳定的第1姿态(例如水平姿态)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上。另一方面,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的与预先设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件72与旋转支承部33b的表面干涉。即,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以倾斜的不稳定的第2姿态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上。像这样,由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成为不稳定的第2姿态,所以用户(操作者、分析者)能够容易识别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误装配。另外,图9的情况下,旋转支承部33b能够装配5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但是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并不是必须装配5个,可以根据试剂的使用量来选择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装配数。例如可以在装配2个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状态下对旋转支承部33b进行驱动而进行分注作业。这种情况下,所装配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在旋转支承部33b上也被装配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所以进行分注时能够高效地进行旋转支承部33b的旋转驱动。

在图10中,作为设置(搭载、载置)到圆筒形状的试剂库12的容器收容支架54的一例,示出了从上面侧观察被设置到旋转支承部33a(试剂库12的内周侧)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1中示出了从下面侧观察图10所示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的立体图。另外,如图5所示,以整体为环状的方式设置的容器收容支架54在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即,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如图10、图11所示,具有例如大致扇形的形状。像这样,通过将容器收容支架54分割为多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同样,各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容器收容支架54(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例如不锈钢或铝)等来形成。

图10、图11所示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同样,包括:能够将多个试剂容器34以例如沿周向排列的状态收容的支架主体61、以及形成在该支架主体61的背面的突起部件72。突起部件72是构成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误装配防止机构的第1卡合部。

支架主体61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主体57同样,例如是在周向上排列多个适于收容小型容器34a的收容部62而成的形状。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下,示出了例如在径向上排列2列(2重)收容部62的例子。收容部62是由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第2连接壁部60c、底壁部60d划分出的凹形状的单独的收纳区域。间隔壁部60a是介于相邻地收容的小型容器34a之间的壁。此外,第1连接壁部60b是形成为将相邻的间隔壁部60a例如在试剂库12的外周侧连接的壁。同样,第2连接壁部60c是形成为将相邻的间隔壁部60a例如在试剂库12的内周侧连接的壁。底壁部60d是形成支承相邻的2张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和第2连接壁部60c的底面的壁。

在形成各收容部62的间隔壁部60a、第1连接壁部60b、第2连接壁部60c,虽然省略了图示,形成有例如从底壁部60d朝向上方向延伸的多个肋,所收容的小型容器34a的容器主体以线接触的状态被支承。即,与形成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收容部58的肋起到同样的作用,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底壁部60d形成有多个支架腿部60e。支架腿部60e与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支架腿部56e起到同样的作用,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在支架主体61上形成有固定钩部60f,该固定钩部60f在图1所示的试剂库12中与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卡合,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固定到旋转支承部33a。该固定钩部60f还作为用于搬运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把手起作用。即,固定钩部60f在将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拿出或放入试剂库12时、或者在收容着小型容器34a的状态下搬运到其他场所时等能够利用。

此外,在底壁部60d形成有多个可供图8所示的突起部件72拆装自如地插入的设定基部74。图11的情况下,5个设定基部74(例如设定基部740~74e)形成在周向的不同位置。突起部件72装配在形成有多个的设定基部74(设定基部740~74e)的某一处。即,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例如5个),将突起部件72装配到分别形成在不同位置的设定基部74。结果,以环状配置的多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成为实质上不同的形状。另外,突起部件72的突起主体部72a的长度被设定为,在装配到设定基部74的状态下从底壁部60d的突出量与支架腿部60e等同,或者比其更少。

图12是作为装配(载置)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支架承接台的旋转支承部33a的俯视图。在旋转支承部33a上形成有多个姿态用凹部78,该姿态用凹部78是供装配到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突起部件72嵌合(承接)的第2卡合部。图12的情况下,形成有5个姿态用凹部78(凹部78a~78e)。此外,作为承接形成于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支架腿部60e的腿用凹部80,形成有多个腿用凹部80a和腿用凹部80b。如前述那样,通过作为第1卡合部的突起部件72和作为第2卡合部的姿态用凹部78卡合,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以正确的装配姿态即第1姿态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如前述那样,按每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装配位置)不同,所以与其对应地确定姿态用凹部78的位置。换句话说,与形成于旋转支承部33a的姿态用凹部78的位置对应地决定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中的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装配位置)。另外,在旋转支承部33a的中央部示出了用于使该旋转支承部33a旋转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

在旋转支承部33a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a和大致长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b。支架腿部56e与突起部件72不同,形成在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规定位置、例如底壁部60d的背面的四角。因此,腿用凹部80在旋转支承部33a中对于每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形成在相同的位置。另外,通过将承接支架腿部60e的凹部之中的一个设为长圆形状的腿用凹部80b,能够使装配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位置具有些许自由度。即,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装配变得容易。

像这样,在形成有姿态用凹部78和腿用凹部80的旋转支承部33a上装配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下,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无论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上的哪一位置,支架腿部60e都能够与腿用凹部80卡合。另一方面,仅在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上的特定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件72能够与姿态用凹部78卡合。即,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的预先设定的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以稳定的第1姿态(例如水平姿态)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上。另一方面,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被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a的与预先设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情况下,突起部件72与旋转支承部33a的表面干涉。即,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旋转支承部33a上以倾斜的不稳定的第2姿态装配。像这样,由于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成为不稳定的第2姿态,用户(操作者、分析者)能够容易识别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误装配。另外,图12的情况下,旋转支承部33a能够装配5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但是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并不是必须装配5个,也可以根据试剂的使用量来选择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装配数。例如,可以在装配了2个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状态下对旋转支承部33a进行驱动而进行分注作业。这种情况下,所装配的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旋转支承部33a上被装配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所以进行分注时也能够高效地进行旋转支承部33a的旋转驱动。

如上述那样,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第1卡合部(突起部件72)和第2卡合部(姿态用凹部78),在容器收容支架54误装配到支架承接台(旋转支承部33b、33a)的情况下,装配姿态成为例如倾斜的第2姿态,所以用户容易识别误装配。使用图13及图14说明能够使用户更明确地识别容器收容支架54是正确地装配到了试剂库12还是误装配的结构。

如前述那样,收容了试剂容器34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在被收纳于圆筒形状的试剂库12中的状态下,为了进行分注作业而被旋转移动。图13是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装配(载置)到作为支架承接台的旋转支承部33a、33b的状态的试剂库12的部分截面图。试剂库12包括圆筒形状的有底的收纳库主体84和覆盖(封盖)该收纳库主体84的上方的开放口部的开闭盖86。开闭盖86经由省略图示的铰链与收纳库主体84连接,例如通过手动自由开闭。试剂库12内置有以旋转中心轴ax2为中心使旋转支承部33a及旋转支承部33b旋转的驱动机构88。图13的情况下,驱动机构88由旋转支承部33a及旋转支承部33b共用,但是也可以使旋转支承部33a和旋转支承部33b独立地旋转。

在收纳库主体84的开放口部的一部分配置有用于检测开闭盖86是闭状态还是开状态的检测器90。检测器90例如可以采用磁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等。例如,在进行分注作业的开始操作时(例如分注开始开关启动)开闭盖86处于开状态的情况下,能够输出检测信号。

图13示出了在这样构成的检体处理装置2(分析装置)的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a、33b正确地装配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情况。如前述那样,如果突起部件72与旋转支承部33a、33b的姿态用凹部78正确地卡合,则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以稳定的第1姿态(例如水平姿态)被装配。结果,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完全收纳在收纳库主体84的内部空间。即,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把手部56f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固定钩部60f不与开闭盖86干涉,开闭盖86相对于收纳库主体84成为闭状态。这种情况下,检测器90不输出检测信号。即,旋转支承部33b、33a中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装配位置、装配顺序是预先设定的状态,能够高效地进行收容在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上的试剂的分注。

图14表示在试剂库12的旋转支承部33a、33b装配了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但是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没有正确装配到旋转支承部33b的状态。如前述那样,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在旋转支承部33b中未装配到预先设定的位置的情况下,作为第1卡合部的突起部件72和作为第2卡合部的姿态用凹部78(参照图9)无法卡合。结果,如图14所示,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在旋转支承部33b上成为第2姿态、即倾斜姿态。因此,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无法完全收纳在收纳库主体84的内部空间。例如,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的把手部56f与开闭盖86干涉,开闭盖86相对于收纳库主体84成为开状态。此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被误装配的情况下也同样,固定钩部60f将开闭盖86顶起而开闭盖86成为开状态。在该状态下能够使用户容易地识别到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被误装配。

此外,也可以通过检测器90检测开闭盖86的开状态,并将表示其结果的信号输出到例如控制部21(报知部)。控制部21可以在例如未图示的显示装置上显示表示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被误装配的意思的消息等。也可以输出同样内容的声音消息或警告音。

另外,根据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被误装配的位置而突起部件72与旋转支承部33b的接触位置不同,所以把手部56f对开闭盖86的顶起量有时变化。结果,把手部56f对开闭盖86的顶起有时并不足够。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被误装配的情况也同样。即,检测器90有时发生误检测。

这种情况下,使驱动机构88至少旋转1周,由此,从收纳库主体84的开放口部突出的把手部56f的位置变化。即,能够使把手部56f将开闭盖86顶起的位置移动到支承开闭盖86的铰链附近。通过使突出的把手部56f的位置接近铰链,将开闭盖86更高地顶起,使检测器90容易做出反应。可以将基于该驱动机构88的旋转驱动的初始化称作“误装配检测模式”。通过执行“误装配检测模式”,能够提高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及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误装配的检测精度。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起部件72在各容器收容支架54(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形成1个的例子,但是突起部件72也可以形成多个。这种情况下,使各容器收容支架54中突起部件72的形成模式不同即可。此外,通过设置多个突起部件72,能够减轻前述的误装配的位置所引起的开闭盖86的顶起量的偏差,有利于减少检测器90的误检测。此外,虽然例示了容器收容支架54中的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在周向上排列的例子,但只要是在容器收容支架54上即可,突起部件72的形成位置可以适当选择。结果,容易增加突起部件72的形成模式。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容器收容支架54的底壁部56d形成突起部件72的例子,但相对于支架承接台形成在容器收容支架54的任一位置皆可。例如,突起部件72可以形成在间隔壁部56a、第1连接壁部56b、第2连接壁部56c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例示了将突起部件72设为相对于容器收容支架54拆装自如的形状的例子,但是突起部件72也可以与容器收容支架54一体地形成。这种情况下,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简化零件管理。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容器收容支架54侧形成作为第1卡合部的突起部件72、在支架承接台(旋转支承部33a、33b)侧形成作为第2卡合部的姿态用凹部78的例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容器收容支架54侧形成第2卡合部、在支架承接台侧形成第1卡合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检测收纳于试剂库12的外侧容器收容支架56或内侧容器收容支架60的误装配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对于收容着检体库11所收容的检体容器32的支架及其支架承接台应用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以上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一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变更。此外,实施方式的构成或形状可以部分地替换为其他构成或形状而实施。此外,各构成或形状等的规格(构造、种类、方向、角度、形状、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个数、配置、位置、材质等)可以适当地变更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