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98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纳米传感界面构建时,纳米材料或生物分子等待检测物质固定后进行检测时,根据不同的检测试剂需要单独进行检测,造成重复操作过多,影响实验的效率。由于检测流程的相似性,是否可以实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的检测,一直是本领域探索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解决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纳米传感界面的构建问题,实现了自动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分子的高选择、灵敏检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所述基座内设置有底部开口的检测腔,所述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沿基座轴向设置在基座内,所述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一端悬置在检测腔内,所述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另一端凸出设置在基座上端面,所述工作电极由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工作电极固定在基座的底壁且与检测腔相接触,所述工作电极将检测腔的底部密封,所述基座周壁径向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检测腔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座,所述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沿连接座轴向设置在连接座内,所述基座为中空的管状体,所述连接座套接在基座上部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基座与连接座之间的空腔为检测腔。

优选的,所述参比电极通过套接件固定在连接座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与基座螺接。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工作电极下侧,所述工作电极通过固定板抵接在基座的底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检测孔,所述固定板通过固定销固定在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工作电极与基座的底壁之间还设置有保证基座与工作电极之间气密性的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

优选的,所述辅助电极为铂电极。

优选的,所述工作电极为贴合有ITO薄膜的玻璃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基座内设置检测腔,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分别和检测腔相接触,且在基座周壁上开设与检测腔连通两个通孔,实现了检测腔内溶液连续注入的同时,实现了工作电极上预设待检测物质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的实时检测,解决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纳米传感界面的构建问题,实现了自动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分子的高选择、灵敏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基座沿B-B线的剖视图;

其中,1为基座、11为通孔、12为检测腔、2为连接座、21为固定孔、3为参比电极、31为套接件、4为辅助电极、5为工作电极、51为密封件、6为固定板、61为固定销、62为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参比电极3、辅助电极4和工作电极5,基座1内设置有底部开口的检测腔12,参比电极3和辅助电极4沿基座1轴向设置在基座1内,参比电极3和辅助电极4的一端悬置在检测腔12内,对检测腔12内溶液进行导电;参比电极3和辅助电极4的另一端凸出设置在基座1的上端面,方便与外界电源连接。工作电极5由透明材质制得,工作电极上可固定纳米材料和生物分子等待检测物质,工作电极5固定在基座1的底壁且与检测腔12相接触,工作电极5将检测腔12的底部密封,基座1周壁径向开设有两个通孔11,通孔11与检测腔12连通。

使用时,将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放置在光电倍增管上方(该装置和光电倍增管均在暗盒内,避光),流动注射系统的主、副蠕动泵将溶液经其中一个通孔11泵入检测腔12,可以进行化学发光或电化学发光检测:1)当用于化学发光测定时,泵入的溶液与工作电极5上固定的待检测物质发生反应,所发出的化学发光通过工作电极5下面的光电倍增管检测,废液由另一通孔11流出;2)当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时,通过一个电化学工作站控制参比电极3、辅助电极4和工作电极5,泵入的溶液在工作电极5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发出的光通过工作电极5下面的光电倍增管检测。检测腔12为反应提供了一个密闭的空间,工作电极5表面固定待检测物质,通过通孔11向检测腔12内不断通入反应试剂,实现快速检测;解决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纳米传感界面的构建问题,实现了自动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生物分子的高选择、灵敏检测。

本实施例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座2,参比电极3和辅助电极4沿连接座2轴向设置在连接座2内,基座1为中空的管状体,连接座2套接在基座1上部的中空腔体内,基座1与连接座2之间的空腔为检测腔12。连接座2和基座1分体式的设计,方便对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内部的检测腔12进行清洗。

连接座2与基座1螺接,螺接的方式方便拆卸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气密性。

可以理解的,连接座2上还可以直接套设密封环,连接座2与基座1通过螺接的方式过盈装配,进一步保证连接座2与基座1之前的气密性。

参见图2,连接座2上开设有固定孔21,参比电极3通过套接件31固定在连接座2上,参比电极3为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4为铂电极、工作电极5为贴合有ITO薄膜的玻璃板。套接件31上设置有固定螺丝和密封胶圈,方便参比电极3的替换和保证替换后参比电极3与连接座2之间的气密性。

可以理解的,参比电极3也可以选用Ag/AgCl电极,工作电极5也可以选用贴合有ITO薄膜的其它透明基材,如透明塑料板等。

本实施例中,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设置在工作电极5下侧,工作电极5通过固定板6抵接在基座1的底壁上。固定板6上开设有检测孔62,固定板6通过固定销61固定在基座1上。固定销61固定的固定板6方便工作电极5的拆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对工作电极5进行快递更换。检测孔62不会影响检测过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固定板6在选用透明基材时,检测孔62无需开设。

进一步的,工作电极5与基座1的底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51,密封件51保证基座1与工作电极5之间气密性,保证检测腔12内溶液不会泄露。

实施时,将流动注射发光检测装置放置在光电倍增管上方(该装置和光电倍增管均在暗盒内,避光),流动注射系统的主、副蠕动泵将溶液经其中一个通孔11泵入检测腔12,可以进行化学发光或电化学发光检测:

1)当用于化学发光测定时,工作电极5固定有生物活性物质,泵入的溶液与工作电极5上固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所发出的化学发光通过固定板6下面的光电倍增管检测,废液由另一个通孔11流出;

2)当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时,通过一个电化学工作站控制参比电极3、辅助电极4和工作电极5,泵入的溶液在工作电极5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发出的光通过固定板6下面的光电倍增管检测。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