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568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故障定位仪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故障定位仪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绝缘故障检测装置,绝缘故障监测仪可以和电流互感器配合使用,用于监测的IT系统故障定位。该设备可应用于AC或DC系统。额定电压取决于应用系统里的绝缘监测设备和/或绝缘故障测试设备。

在现有技术中,绝缘故障定位仪通常在实验室中使用较多,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经常容易出现故障或问题,此时需要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绝缘故障定位,而通常在实验室具有多个实验台,而通常一个实验室只配备了一台绝缘故障定位仪,这导致绝缘故障定位仪经常需要搬动,而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没有设置滑轮,重量较大,不便于搬动,不便于使用。且在现有技术中,绝缘故障定位仪通常暴露在实验室内,容易被损坏,安全性较差。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绝缘故障定位仪、外壳,所述外壳内底面设有底座,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灯、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连接,所述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为网状,所述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散热扇上端与集气罩进气口连接,排气管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出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

其中,将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外壳内,利用外壳进行保护,避免绝缘故障定位仪受到人为和电气的损坏,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利用干燥剂可以吸收外壳内的水分,保障外壳内的干燥,防止绝缘故障定位仪受潮,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利用蓄电池可以为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供电,保障其使用单独的电源,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且利用照明灯可以对绝缘故障定位仪的显示屏进行照明,保障用户在外壳内仍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绝缘故障定位仪显示的内容,且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外壳内壁,利用波纹软管可以弯曲变形,便于对照明灯的照明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容易使得绝缘故障定位仪损坏,本申请中的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利用散热扇可以对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散热,防止其温度过高,且本申请中的散热扇在产生气流后,由集气罩进行收集,排气管进行传输,最后气流传输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保障散热的效果。

其中,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状,所述外壳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漆。采用轴承钢可以保障装置的强度,凃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

其中,所述外壳正面为开口状,所述外壳正面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利用保护膜为透明的软质材料,可以便于用户对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操作的同时防止用户直接接触绝缘故障定位仪,对用户和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进行隔离保护。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温度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外。利用温度计便于用户获得外壳内的温度,进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检测线孔、电源线孔、数据线孔。利用检测线孔、电源线孔、数据线孔便于用户安装检测线、电源线、数据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设计为包括:绝缘故障定位仪、外壳,所述外壳内底面设有底座,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灯、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连接,所述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为网状,所述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散热扇上端与集气罩进气口连接,排气管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出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散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绝缘故障定位仪,2-外壳,3-底座,4-蓄电池,5-照明灯,6-波纹软管,7-散热扇,8-集气罩,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了将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设计为包括:绝缘故障定位仪、外壳,所述外壳内底面设有底座,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灯、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连接,所述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为网状,所述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散热扇上端与集气罩进气口连接,排气管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出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请参考图1-图2,所述装置包括:

绝缘故障定位仪1、外壳2,所述外壳内底面设有底座3,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4、照明灯5,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灯、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连接,所述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6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为网状,所述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7,所述散热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散热扇上端与集气罩8进气口连接,排气管9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出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

其中,将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外壳内,利用外壳进行保护,避免绝缘故障定位仪受到人为和电气的损坏,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利用干燥剂可以吸收外壳内的水分,保障外壳内的干燥,防止绝缘故障定位仪受潮,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利用蓄电池可以为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供电,保障其使用单独的电源,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且利用照明灯可以对绝缘故障定位仪的显示屏进行照明,保障用户在外壳内仍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绝缘故障定位仪显示的内容,且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外壳内壁,利用波纹软管可以弯曲变形,便于对照明灯的照明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调整,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容易使得绝缘故障定位仪损坏,本申请中的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利用散热扇可以对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散热,防止其温度过高,且本申请中的散热扇在产生气流后,由集气罩进行收集,排气管进行传输,最后气流传输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保障散热的效果。

其中,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状,所述外壳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漆。采用轴承钢可以保障装置的强度,凃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

其中,所述外壳正面为开口状,所述外壳正面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利用保护膜为透明的软质材料,可以便于用户对绝缘故障定位仪进行操作的同时防止用户直接接触绝缘故障定位仪,对用户和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进行隔离保护。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测温端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温度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外。利用温度计便于用户获得外壳内的温度,进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外壳侧面设有检测线孔、电源线孔、数据线孔。利用检测线孔、电源线孔、数据线孔便于用户安装检测线、电源线、数据线。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实验室绝缘故障定位装置设计为包括:绝缘故障定位仪、外壳,所述外壳内底面设有底座,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内壁设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外壳内固定有蓄电池、照明灯,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照明灯、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均连接,所述照明灯通过波纹软管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为网状,所述底座内固定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散热扇上端与集气罩进气口连接,排气管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出口连接,所述排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绝缘故障定位仪内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绝缘故障定位仪存在不便于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便于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