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39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动系统的好坏关系到摩托车的使用安全,摩托车制动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制动拉杆,制动拉杆的品质直接影响制动系统的性能;因此,现在的制动拉杆生产出来之后,一般需要对制动拉杆进行,但是现在只对制动拉杆进行简单的长度尺寸检测,并且需要在多个检具上多次检测才能完成制动拉杆的检测,一般检测一个制动拉杆平均需要4-6分钟,检测效率极低,浪费大量的劳动力,并且现在的检具对制动拉杆的检测精度低;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检具无法对制动拉杆的整体形状和制动拉杆上的弯折处以及制动拉杆上的凸包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性完成制动拉杆各种尺寸、形状以及弯折角度的检测、能够对制动拉杆上凸包进行检测以及检测精度高、检测时间短的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制动拉杆全形检具,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呈长方体结构,所述检测台的顶面上设置有杆体检测机构和凸包检测机构;

所述杆体检测机构包括从右往左依次设置的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及第四检测结构;其中,

第一检测结构包括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位于靠近检测台的顶角处,所述定位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杆头的定位销和用于限制拉杆位置的限位柱;

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拉杆第一弯折处的夹角是否合格的第一量套和第一量柱;所述拉杆第一弯折处的夹角为174°;所述第一量柱位于第一量套内,且第一量柱的外侧壁与第一量套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一量柱的顶面高于第一量套的顶面;

第三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拉杆第二弯折处的夹角是否合格的第二量套和第二量柱,所述拉杆第二弯折处的夹角为174°;所述第二量柱位于第二量套内,且第二量柱的外侧壁与第二量套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量柱的顶面高于第二量套的顶面;

第四检测机构包括第三量套,所述第三量套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拉杆长度是否合格的压柱;

所述定位台、第一量套、第二量套及第三量套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量套和第二量套的厚度稍大于拉杆的外径,所述第一量柱顶面与第一量套顶面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拉杆的外径,所述第二量柱顶面与第二量套顶面之间的距离也稍大于拉杆的外径;

所述第一量柱、第二量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合格标识,第一量套、第二量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合格标识;

所述凸包检测机构包括凸包检测板,所述凸包检测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和凸包检测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的直径为1.9mm;所述定位销的高度稍大于杆头处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压柱包括固定段、压紧段及操作段,所述固定段的顶部与压紧段的底部连接,所述压紧段的顶部与操作段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段通过衬套固定在第三量套中,固定段与第三量套内侧之间的距离为5mm,压紧段与第三量套内侧之间的距离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量套、第二量套的外径为47.4mm,内径为32mm;所述第一量柱顶面与第一量套顶面之间的距离为7.7mm,所述第二量柱顶面与第二量套顶面之间的距离为7.7mm。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位于定位销的左后方,限位柱的直径为6mm,以检测台的长度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以检测台的宽度延伸方向为Y轴延伸方向,且限位柱的圆心与定位销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6.62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6.375mm。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一量套位于定位销的左侧,所述第一量柱的圆心与定位销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163.93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7.1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量套的圆心与定位销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401.02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8.10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量套圆心与定位销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596.500mm,Y轴方向的距离为12.0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格标识为设置在靠近第一量柱和第二量柱侧壁顶部处的第一环形标识线,第一环形标识线与第一量套或者第二量套顶部的距离为7.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合格标识为设置在靠近第一量套和第二量套顶面边缘处的第二环形标识线,第二环形标识线的直径为4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拉杆杆头的固定孔套在定位销中,定位销可以检测拉杆杆头的外径和固定的内径是否合格,通过定位销将拉杆的杆头固定之后,将拉杆放置在第一量套、第二量套和第三量套上,通过压柱将拉杆的杆尾固定,观察拉杆的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是否与量柱的外侧壁贴合,同时观察拉杆的顶部是否位于第一合格标识与第一、第二量柱的顶面之间,拉杆与第一、第二量套接触相背的一侧壁是否位于第二合格标识与第一、第二量套的外缘之间,最后观察杆尾是否在压柱压紧段的外侧壁与第三量套的内侧壁之间;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实现了一次检测拉杆的外径、长度、杆头的外径和杆头上固定孔的内径、拉杆第一弯折处、第二弯折处的角度是否合格,并且通过量柱和量套对拉杆的外径同时进行双重检测,并且本实用新型对拉杆的全形检测,比单独检测拉杆的某个部分,检测的精度更好,能够从整体上检测拉杆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并且将拉杆的检测时间从4-6分钟降低到1分钟左右,使得拉杆的检测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和降低了拉杆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呈长方体结构,检测台1的顶面上设置有杆体检测机构和凸包检测机构;

杆体检测机构包括从右往左依次设置的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及第四检测结构;其中,

第一检测结构包括定位台2,定位台2位于靠近检测台1的顶角处,定位台2 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杆头的定位销3和用于限制拉杆位置的限位柱4;限位柱4使得拉杆与杆头连接处保持平行与检测台的长边的状态,保证能够对拉杆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的夹角的检测更加准确;

第二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拉杆第一弯折处的夹角是否合格的第一量套5和第一量柱6;拉杆7第一弯折处的夹角为174°;第一量柱6位于第一量套5内,且第一量柱6的外侧壁与第一量套5的内侧壁贴合,第一量柱6的顶面高于第一量套5的顶面;

第三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拉杆7第二弯折处的夹角是否合格的第二量套8和第二量柱9,拉杆第二弯折处的夹角为174°;第二量柱9位于第二量套8内,且第二量柱9的外侧壁与第二量套8的内侧壁贴合,第二量柱9的顶面高于第二量套8的顶面;

第四检测机构包括第三量套10,第三量套10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拉杆长度是否合格的压柱;

定位台2、第一量套5、第二量套8及第三量套10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量套5和第二量套8的厚度稍大于拉杆的外径,第一量柱6顶面与第一量套5顶面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拉杆的外径,第二量柱9顶面与第二量套8顶面之间的距离也稍大于拉杆7的外径;

第一量柱6、第二量柱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合格标识,第一量套5、第二量套8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合格标识;

凸包检测机构包括凸包检测板11,凸包检测板11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12和凸包检测槽13,将拉杆的杆尾安装在定位槽12中,同时凸包能顺利放入到凸包检测槽13中,则凸包检测合格,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拉杆的所有结构进行检测,保证了拉杆良好的产品性能。

定位销3的直径为1.9mm;定位销3的高度稍大于杆头处的外径,这样使得定位销3能够对杆头上的固定孔进行检测是否合格,当固定孔套在定位销3上时,定位销3刚穿出定位孔的顶部时,杆头的外径合格。

压柱包括固定段14、压紧段15及操作段16,固定段14的顶部与压紧段15的底部连接,压紧段15的顶部与操作段16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段14通过衬套17固定在第三量套10中,固定段与第三量套10内侧之间的距离为5mm,压紧段与第三量套10内侧之间的距离为2mm;这样使得可以通过操作段上下移动压柱,可以根据压柱外径的不同调整压柱的位置,拉杆的的杆尾位于压紧段的外侧壁和固定段的外侧壁之间,则拉杆的长度合格,压柱将杆尾固定柱,使得拉杆的杆头和杆尾保证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对杆体的平直度、第一弯折处和第二弯折处的角度以及拉杆的外径检测更加准确。

第一量套5、第二量套8的外径为47.4mm,内径为32mm;第一量柱6顶面与第一量套5顶面之间的距离为7.7mm,第二量柱9顶面与第二量套8顶面之间的距离为7.7mm。限位柱4位于定位销3的左后方,限位柱4的直径为6mm,以检测台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以检测台1的宽度延伸方向为Y轴延伸方向,且限位柱4的圆心与定位销3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6.62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6.375mm。第一量套5位于定位销3的左侧,第一量柱6的圆心与定位销3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163.93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7.105mm。第二量套8的圆心与定位销3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401.025mm,Y轴方向的距离为8.125mm。第三量套10圆心与定位销3圆心之间X轴方向的距离为596.500mm,Y轴方向的距离为12.000mm,本实用新型这样使得在满足弯管检测第一弯折处夹角和第二弯折处夹角是否均为174度的同时,还能够检测拉杆的长度是否合格,实现了对拉杆的全形检测,使得拉杆在满足所有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合格,这样检测拉杆比分多步检测拉杆的精度高,使得产品的品质更好。

第一合格标识为设置在靠近第一量柱6和第二量柱9侧壁顶部处的第一环形标识线(图中未示出),第一环形标识线与第一量套5或者第二量套8顶部的距离为7.5mm,这样使得能够对外径为7.6±0.1mm的拉杆进行合格检测。第二合格标识为设置在靠近第一量套5和第二量套8顶面边缘处的第二环形标识线(图中未示出),第二环形标识线的直径为47mm,这样使得能够对外径为7.6±0.1mm的拉杆进行合格检测,使得对拉杆的外径进行双重检测,使得对拉杆的检测精度更高,这样使得工人能够直观判断拉杆的外径是否合格,缩短拉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