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566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炼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



背景技术:

炼铁高炉中使用的风口套一般分为大套、中套和小套三种,三种风口套都采用水冷,是高炉送风装置。为保证风口套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实现送风过程的安全稳定,需要对风口套的密封性进行细致的检测后才能正式用于高炉炼铁生产中。

现有的检测装置仅为单纯的操作平台,通过注水后密封加压对风口套的腔体进行检漏,难以保证对个表面均进行便捷、有效的观察,影响了风口套产品的整体质量,对风口套后期在高炉上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转动灵活、能有效保证风口套密封性的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包括支架和承托架,承托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支架左右两侧,承托架与支架侧方中部的转轴铰接、能够绕其上升和下降,承托架包括转动片、固定轮、移动轮、滑杆和丝杠,固定轮设置于滑杆一端,滑杆和丝杠均通长设置于两平行的转动片之间,移动轮能够在丝杠的驱动下沿滑杆移动。

作为优选,移动轮包括旋转轮、滑套和伸长臂,滑套一端和旋转轮连接、另一端和伸长臂固定连接,旋转轮和滑套套设于滑杆上,伸长臂端部设有丝孔,丝孔和丝杠相配合。

作为优选,丝杠一端设有转动把手。

作为优选,支架包括立柱、平板、挡条、转轴和垫板,平板设置于立柱上方,挡条设置于平板上,垫板设置于立柱下方。

作为优选,挡条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平板上方,挡条为角铁。

作为优选,转轴设有两个、且通长贯穿设置于两立柱之间。

作为优选,转动片为“L”型、且下端与转轴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方便、快捷的用于高炉用风口套的密封性的检测中,避免了传统检测过程中检测不便,操作不便,耗时过多且不能保证检测全面的问题,极大了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检测效果,避免后期风口套使用过程中漏水进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立柱;12、平板;13、挡条;14、转轴;15、垫板;2、承托架;21、转动片;22、固定轮;23、移动轮;231、旋转轮;232、滑套;233、伸长臂;234、丝孔;24、滑杆;25、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风口套密封性检测修补台,包括支架1和承托架2,承托架2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支架1左右两侧,承托架2与支架1侧方中部的转轴14铰接、能够绕其上升和下降,承托架2包括转动片21、固定轮22、移动轮23、滑杆24和丝杠25,固定轮22设置于滑杆24一端,滑杆24和丝杠25均通长设置于两平行的转动片21之间,移动轮23能够在丝杠25的驱动下沿滑杆24移动。承托架2对称设置于支架1的左右两侧,用来承托需要检验的风口套,当检测发现风口套存在漏点需要进行修补的时候,将风口套取下,同时将承托架2从支架1的上方绕其与支架1的铰接点卸落至地面,再将风口套放至支架1上方进行修补。位于支架1一侧的承托架2的两个转动片21分别对称设置于支架1的前后方,转动片21的下端和支架1铰接,上端设有便于风口套旋转的固定轮22和移动轮23,移动轮23通过与丝杠25配合实现沿滑杆24前后移动,进而达到调节固定轮22和移动轮23间距的目的,以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风口套的检测,能够用于多种型号的产品检测,提高该检漏平台的使用的通用性和便利性。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移动轮23包括旋转轮231、滑套232和伸长臂233,滑套232一端和旋转轮231连接、另一端和伸长臂233固定连接,旋转轮231和滑套232套设于滑杆24上,伸长臂233端部设有丝孔234,丝孔234和丝杠25相配合。移动轮23包括穿过滑杆24的旋转轮231和滑套232,滑套232端部固定设置的伸长臂233通过丝孔24和丝杠25配合,通过丝杠25带动伸长臂233沿丝杠25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滑套232和旋转轮231沿滑杆24前后移动,实现移动轮23和固定轮22之间距离的调整,进而用于相应规格大小的风口套的检漏操作。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丝杠25一端设有转动把手26。设置于丝杠25一端的转动把手26能够便于人工手动实现丝杠25的正反方向的转动,进而通过丝杠25带动伸长臂233沿丝杠25实现前后运动,进而带动滑套232和旋转轮231同步运动,实现旋转轮231和固定轮22之间间距大小的调整。当对小尺寸的风口套进行检漏操作时,通过转动把手26使旋转轮231沿靠近固定轮22的方向移动,实现二者之间间距的缩小,以匹配小尺寸风口套的检漏操作;当对大尺寸的风口套进行检漏操作时,通过转动把手26使旋转轮231沿远离固定轮22的方向移动,实现二者之间间距的增大,以匹配大尺寸风口套的检漏操作,整个调整过程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另外旋转轮231和固定轮22均可以绕各自的轴心进行转动,以配合风口套进行转动检漏操作,保证了各个漏点均能够方便的检测到,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支架1包括立柱11、平板12、挡条13、转轴14和垫板15,平板12设置于立柱11上方,挡条13设置于平板12上,垫板15设置于立柱11下方。支架1的立柱11设置于平板12的四角处,且立柱11的下面设置有垫板15,垫板15设置为圆片状,可以增大立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垫板15下方承载的稳定性。尤其当该检漏平台应用于土质地面时,由于检测过程中地面可能存在风口套检测过程中遗漏出来的水分,会较大程度的影响立柱11的稳定性,所以立柱11底部设置的垫板15在接触地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立柱11下沉的情况,保证检测过程中该检测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对风口套造成损坏。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挡条13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平板12上方的角铁。挡条13的设置主要针对风口套在进行补漏过程中使用,当风口套在承托架2上进行产品各个角度的检漏操作后,在检测中的漏点处做出对应标记,然后将风口套取下,再将承托架2从支架1上方卸落至地面,最后将风口套再次放至支架1上方的左右两个挡条13之间,通过挡条13对风口套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限定后,保持风口套位置稳定,进而便于对各个标注的漏点进行打磨修补,最终完成产品的补漏过程,修补过的产品需要再次进行检漏后方可确定其为合格产品。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转轴14设有两个、且通长贯穿设置于两立柱11之间。转轴14配合承托架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配合分别设置于两立柱11外侧的转动片21进行使用,通过转动片21和转轴14之间的旋转实现承托架2的上升和下降,进而实现不同操作阶段承托架2位于不同位置的效果,且通长贯穿设置于两立柱11之间的转轴14一方面实现了承托架2和支架1之间的铰接,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支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对两个立柱11形成有效的连接支撑,保证了支架1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转动片21为“L”型、且下端与转轴14铰接。转动片21的设置成“L”型,能通过直角处的折弯有效的避免设置于两个转动片21之间的丝杠25与支架1的立柱11和平板12之间造成的位置干涉,便于实现承托架2的上升和下降的操作,能够保证承托架2和支架1的相对位置合适避免造成二者之间的磕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方便、快捷的用于高炉用风口套的密封性的检测中,避免了传统检测过程中检测不便,操作不便,耗时过多且不能保证检测全面的问题,极大了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检测效果,避免后期风口套使用过程中漏水进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