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式反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623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自取式反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壳排列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取式反应管。



背景技术:

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上的自取式反应管(反应杯),反应管(反应管)由通过管体和管盖合并成一个产品,检测时机器自动取用;检测完成后,再由机器自动取出。其主要缺陷在于:1)两个产品组装成一个产品,生产时因挤压产生少量粉尘,在使用时,存在检验结果不精确等隐患。2)两个产品生产成本高,需用两套模具配套两台机器生产,后续组装需要较多人力和设备,资源浪费严重。3)生产效率低,两个产品生产+产品组装到一起,周期明显延长,且无法通过改善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取式反应管,解决了现有的自取式反应管挤压产生粉尘、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取式反应管,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管身和位于管身一端的管盖,所述管身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管盖包括若干个具有弹性的卡片,所述卡片一部分位于开口的内侧壁上,另一部分位于开口上部;所述卡片的内侧壁中部具有外凸的鼓出部。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一体成型具有管身和管盖的管体,设有具有鼓出部的卡片用于固定,其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自取式反应管挤压产生粉尘、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可选的,所述卡片均匀地设置在开口的边缘上;任意两个所述的卡片相互分离,形成若干个脱模口。任意两个所述的卡片相互分离形成脱模口,利于产品脱模;脱模时开口释放外张力,保证与检测设备配合处尺寸不变。

可选的,所述卡片顶部周边具有外凸的凸缘。

可选的,所述凸缘下方具有与卡片外侧壁相连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小于凸缘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凸缘下方具有与卡片外侧壁相连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凸缘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或第二加强筋与卡片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凸缘下方具有与卡片外侧壁相连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为圆环状,包套并固定在若干个凸缘的外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鼓出部与卡片内侧壁之间通过平滑的斜面相连。在脱模方向上增加导向的斜面,使脱模力变小,利于脱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一体成型具有管身和管盖的管体,设有具有鼓出部的卡片用于固定,其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自取式反应管挤压产生粉尘、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自取式反应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自取式反应管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自取式反应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自取式反应管的管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自取式反应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管体;2、管身;3、管盖;4、开口;5、卡片;6、脱模口;7、凸缘;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斜面;11、鼓出部;12、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取式反应管(见附图1、2),包括:一体成型的管体1,所述管体1具有管身2和位于管身2一端的管盖3,所述管身2顶部设有开口4,所述管盖3包括若干个具有弹性的卡片5,所述卡片5一部分位于开口4的内侧壁上,另一部分位于开口4上部;所述卡片5的内侧壁中部具有外凸的鼓出部11。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一体成型具有管身2和管盖3的管体1,设有具有鼓出部11的卡片5用于固定,其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的自取式反应管挤压产生粉尘、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所述卡片5均匀地设置在开口4的边缘上;任意两个所述的卡片5相互分离,形成若干个脱模口6。任意两个所述的卡片5相互分离形成脱模口6,利于产品脱模;脱模时开口4释放外张力,保证与检测设备配合处尺寸不变。

所述卡片5顶部周边具有外凸的凸缘7。

所述凸缘7下方具有与卡片5外侧壁相连的第二加强筋9,所述第二加强筋9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凸缘7的宽度。第二加强筋9与卡片5一体成型。

所述凸缘7下方具有与卡片5外侧壁相连的第一加强筋8,所述第一加强筋8的宽度小于凸缘7的宽度。第一加强筋8与卡片5一体成型。

所述鼓出部11与卡片5内侧壁之间通过平滑的斜面10相连。在脱模方向上增加导向的斜面10,使脱模力变小,利于脱模。

实施例二:所述凸缘7下方具有与卡片5外侧壁相连的第二加强筋9(见附图3),所述第二加强筋9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凸缘7的宽度。第二加强筋9与卡片5一体成型。

实施例三:所述凸缘7下方具有与卡片5外侧壁相连的第三加强筋12(见附图4、5),所述第三加强筋12为圆环状,包套并固定在若干个凸缘7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机器取样时,将取样夹伸入管体,卡住由卡片组成管盖的,取出自取式反应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