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承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19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车轮承载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公开关于一种车轮承载组件,属于车辆设计领域,该车轮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该第一承载部和该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同时为车辆提供行驶路段,其中,该第一承载部被提供给该车辆的左侧轮胎行驶,该第二承载部被提供给该车辆的右侧轮胎行驶。本公开解决了使用同一颠簸路对各个型号的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可能会造成车辆板簧的应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达到了根据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确定出与该车辆较为适合的颠簸路进行颠簸路测试,充分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专利说明】
车轮承载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轮承载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在车辆装配完成后,车辆厂商会对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来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
[0003] 目前同一颠簸路通用于各个型号的车辆,但车辆的型号不同对应的参数也可能不 同,使用同一颠簸路对各个型号的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可能会造成车辆板簧的应力释放 不充分,一旦车辆板簧的应力释放不充分,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车身姿态变化 大、整车四轮定位参数变化、车辆方向不正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轮承载组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轮承载组件,所述车轮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 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所 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 第二承载部同时为所述车辆提供行驶路段,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部被提供给所述车辆的左 侧轮胎行驶,所述第二承载部被提供给所述车辆的右侧轮胎行驶。通过第一承载部和第二 承载部的上表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由于该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 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因此解决了目前同一颠簸路通用于各个型号的车辆,但车 辆的型号不同对应的参数也可能不同,使用同一颠簸路对各个型号的车辆进行颠簸路测 试,可能会造成车辆板簧的应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达到了根据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 确定出与该车辆较为适合的颠簸路进行颠簸路测试,充分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06] 可选的,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 = v + f,其中,所述L为所述正 弦曲面的周期长度,所述v为预定行驶速度,所述f为所述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 率。由于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达到了根据预定 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确定出与该预定类型车辆较为适合的颠簸路进行颠簸路测 试,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07] 可选的,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所述L为所 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所述N为大于0的自然数,所述D为所述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 之间的轴距。由于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相关,在 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辆可以交替处于向前倾斜的 状态和向后倾斜的状态,使得预定类型车辆的前侧轮胎与后侧轮胎一侧处于波峰一侧处于 波谷,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08]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 正弦曲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个所述周期。由于第一承载部上表面与第二承载部上 表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正弦周期,使得预定类型车辆的左侧轮胎与右侧轮胎一侧 处于波峰一侧处于波谷,在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 辆可以交替处于向左倾斜的状态和向右倾斜的状态,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 的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 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相同。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10个,所述第 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10个。
[0011] 可选的,所述正弦曲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垂直高度至少为200mm。
[0012]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采用相同材质制成。
[0013] 可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均由硬性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0015]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轮承载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0016]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轮承载组件的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轮承载组件的结构俯视图,如图1所示, 该车轮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部110和第二承载部120。
[0019] 第一承载部110和第二承载部120同时为该车辆提供行驶路段,其中,该第一承载 部110被提供给车辆的左侧轮胎行驶,该第二承载部120被提供给该车辆的右侧轮胎行驶。
[0020]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轮承载组件的剖面侧视图,如图2所示, 第一承载部ll〇a和第二承载部120a的上表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其中,正弦 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讲的车轮承载组件可以为对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的 颠簸路结构。
[0022]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轮承载组件,通过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 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由于该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 共振频率相关,因此解决了目前同一颠簸路通用于各个型号的车辆,但车辆的型号不同对 应的参数也可能不同,使用同一颠簸路对各个型号的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可能会造成车 辆板簧的应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达到了根据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确定出与该车辆较 为适合的颠簸路进行颠簸路测试,充分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仍参见图1,第一承载部110和该第二承载部120的上表 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图中以矩形区域表示正弦曲面的半个周期长度,比如 若区域110b为波峰,区域110c则为波谷。为了更加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正弦曲面的 周期长度可以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也可以与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 后轮之间的轴距相关。
[0024] 当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时,该正弦曲面 的周期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0025] L = v + f
[0026] 其中,L为该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v为预定行驶速度,f为该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 质量共振频率。
[0027]举例来讲,设整车簧载质量共振频率为1.25(Hz),预定行驶速度为4(km/h),那么 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为L=(4*1000/3600)/1.25^0.89(m)。
[0028]优选的,为了避免车辆高速经过车轮承载组件时存在安全隐患,预定行驶速度小 于5(km/h),其中预定行驶速度为4(km/h)较为合适。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定预定行驶速度的 具体大小。
[0029]当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相关时,该正弦 曲面的周期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0031] 其中,L为该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N为大于0的自然数,D为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 与后轮之间的轴距。
[0032] 当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所处区域为波峰时,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后轮所处区域为波 谷,当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所处区域为波谷时,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后轮所处区域为波峰,在 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辆可以交替处于向前倾斜的 状态和向后倾斜的状态,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33]举例来讲,设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为2.67(m),那么正弦曲面的
,当N= 1时,L = 5 · 34(m),当N=2时,L = 1 · 78(m)。
[0034]相应的,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所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为 〇.89(m)时,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为
,那么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为 0.445*N(m)的预定类型车辆在该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过程中,均可以交替处于向前倾斜的 状态和向后倾斜的状态。
[0035]可选的,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 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个正弦周期。
[0036]为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可以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可以被设计 成相同正弦曲面,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相差半个正弦周期并列放置。仍参见图1,当 第一承载部110中的区域110b波峰时,与第一承载部110中的区域110b相对的第二承载部 120中的区域120b为波谷。当第一承载部110中的区域110c为波谷时,与第一承载部110中的 区域110c相对的第二承载部120中的区域120c为波峰。
[0037]为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也可以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设计成相 差半个正弦周期的正弦曲面,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并列放置,也可以达到使第一承 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 差半个正弦周期的效果。
[0038]当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在相 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个正弦周期时,预定车辆的左侧轮胎与右侧轮胎一侧所处区域为波 峰一侧所处区域为波谷,在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 辆可以交替处于向左倾斜的状态和向右倾斜的状态,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 的效果。
[0039] 当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所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 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相关,且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第二承载部上 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个正弦周期时,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左前轮 和右后轮所处区域的形状相同,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右前轮和左后轮所处区域的形状相同。 比如,当预定类型车辆的左前轮和右后轮所处区域为波谷时,该预定类型车辆的右前轮和 左后轮所处区域为波峰。
[004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并列放置可以指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紧贴放置 (如图1所示),也可以指将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相隔预定距离后放置(如图2所示),只 要确保放置后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同时为车辆提供行驶路段。
[0041] 可选的,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与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 的周期数量相同。
[0042] 可选的,为了使确保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 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10个,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10个。
[0043] 在车轮承载组件的制造成本和颠簸路测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车轮承载组件的第 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均为10个,可以基本保证车辆板 簧的应力的充分释放。
[0044] 可选的,仍参见图2,为了确保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正弦曲面的波峰110d 和波谷ll〇e之间的垂直高度至少为200mm。
[0045] 通常,正弦曲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垂直高度越高,车辆板簧的应力释放的越充 分,但对应的,车辆测试人员驾驶车辆时的舒适度则越低。优选的,正弦曲面的波峰和波谷 之间的垂直高度为300mm。
[0046] 可选的,为了确保车辆的左右两侧板簧的应力释放均匀,该第一承载部和该第二 承载部采用相同材质制成。
[0047] 优选的,为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该第一承载部和该第二承载部均由 硬性材料制成。
[0048] 这里所讲的硬性材料为不易产生形变的材料,本实施例不限定硬性材料的具体材 质。
[0049]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轮承载组件,通过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 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由于该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 共振频率相关,因此解决了目前同一颠簸路通用于各个型号的车辆,但车辆的型号不同对 应的参数也可能不同,使用同一颠簸路对各个型号的车辆进行颠簸路测试,可能会造成车 辆板簧的应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达到了根据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确定出与该车辆较 为适合的颠簸路进行颠簸路测试,充分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5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相 关,达到了根据预定类型车辆的簧载质量共振频率确定出与该预定类型车辆较为适合的颠 簸路进行颠簸路测试,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 距相关,在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辆可以交替处于 向前倾斜的状态和向后倾斜的状态,使得预定类型车辆的前侧轮胎与后侧轮胎一侧处于波 峰一侧处于波谷,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5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承载部上表面与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 相差半正弦周期,使得预定类型车辆的左侧轮胎与右侧轮胎一侧处于波峰一侧处于波谷, 在预定类型车辆在车轮承载组件上行驶的过程中,该预定类型车辆可以交替处于向左倾斜 的状态和向右倾斜的状态,达到了更充分的释放车辆板簧的应力的效果。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 部, 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上表面均形成周期长度相同的正弦曲面; 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与预定类型车辆的黃载质量共振频率相关; 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同时为所述车辆提供行驶路段,其中,所述第一承 载部被提供给所述车辆的左侧轮胎行驶,所述第二承载部被提供给所述车辆的右侧轮胎行 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的计算 公式为: L二 V个f 其中,所述L为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所述V为预定行驶速度,所述f为所述预定类 型车辆的黃载质量共振频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的计算 公式为:其中,所述L为所述正弦曲面的周期长度,所述N为大于0的自然数,所述D为所述预定类 型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轴距。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 弦曲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在相对位置处的曲面相差半个所述周期。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 弦曲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相同。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 弦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10个,所述第二承载部上表面形成的正弦曲面的周期数量至少为 10个。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曲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 的垂直高度至少为200mm。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 部采用相同材质制成。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车轮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 述第二承载部均由硬性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G01M17/06GK106092618SQ20161035624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6日
【发明人】于世旭, 朱亚莉, 周浩泽, 左申傲, 陈旭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