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323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替代现有的仅用于检测炭黑吸油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
[0002]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和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与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和橡胶部件;对于橡胶来说,母胶需要与各种配合剂相配合使用才能增强其性能,其中炭黑和白炭黑增强橡胶是最突出的粉料填充增强聚合物的例子,炭黑的结构和及炭黑粒子的聚集程度影响炭黑混炼胶的工艺过程和硫化胶的使用性能,因为炭黑和白炭黑粒子表面带有多种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与橡胶分子链接触,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交联后形成类交联网。随着轮胎工业的发展和白炭黑在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方面优势的展现,使得具有超强的粘附力、抗撕裂及耐热抗老化性能的白炭黑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白炭黑在轮胎行业应用将逐渐取代炭黑,制备要求严格的越野轮胎、工程轮胎和子午胎,同样,白炭黑的结构和白炭黑粒子的聚集程度影响白炭黑混炼胶的工艺过程和硫化胶的使用性能,白炭黑聚集体的空隙容积取决于白炭黑粒子的聚集程度,为了提高白炭黑混炼胶的质量和硫化效率,在混炼前检测白炭黑吸油性以得到其聚集程度和结构显得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的吸油性检测装置主要以检测炭黑的吸油性为主,检测白炭黑吸油性的装置和方法鲜有文献记录和报道;中国专利201120224019.6公开的一种吸油计,主体结构包括主机、混合室、滴定装置和冷却装置,所述主机与滴定装置连为一体,所述混合室与冷却装置连为一体,所述主机配有主机冷却装置,所述主机冷却装置为冷却风扇,所述冷却装置为冷却夹套并与混合室为一体式;其用于检测炭黑的吸油性,功能单一。因此,研发一种既适用于炭黑又适用于白炭黑的吸油性检测装置,很有科学和应用价性,也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既适用于炭黑又适用于白炭黑的吸油性检测装置,在混炼前精准检测炭黑和白炭黑的吸油性并得到炭黑和白炭黑的聚集程度和结构,提高炭黑和白炭黑混炼胶的质量和硫化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主机、输油管、一号搅拌器转子、混合槽盖、二号搅拌器转子、输偶联剂管、混合槽壁、混合槽、固定板、主机板、收集槽、拉手、导柱和输料孔;主机板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写有控制程序的主机,主机由装有应用程序的计算机构成,主机的上部对称式设置有混合槽壁和导柱,混合槽固定设置在混合槽壁内并通过导柱固定在主机板上,混合槽上安装有混合槽盖,混合槽盖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连通混合槽内外的输料孔,混合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置有一号搅拌器转子和二号搅拌器转子,一号搅拌器转子和二号搅拌器转子与主机电信息连接,主机的下部设置有抽屉式结构的收集槽,收集槽上固定设置有拉手;主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各设置有固定板,输油管通过左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主机板的左侧,输油管的上端对准左侧的输料孔,输油管的下端与外接的滴定仪连通,输偶联剂管通过右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主机板的右侧,输偶联剂管的上端对准右侧的输料孔,输偶联剂管的下端与外接的滴定仪连通。
[000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创新之处:一是在检测白炭黑吸油性的过程中,加入液态硅烷偶联剂S1-69,白炭黑在混炼中与液态硅烷偶联剂S1-69改性反应后能与胶料更好的混合,保证白炭黑吸油性和白炭黑混炼后对胶料的补强性的检测精度;二是采用油加热温控方式并具有保温功能,保证白炭黑与液态硅烷偶联剂S1-69在设定温度下进行反应;三是采用输油管和输偶联剂管的双管式结构,既能检测炭黑的吸油性又能检测白炭黑的吸油性,并且能够检测白炭黑吸油后得到的最大力矩以判断白炭黑补强性的强弱,提高橡胶填充补强物料在混炼前的检测效率;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可靠,易于操作和调控,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精准,应用前景广阔,使用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0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08]实施例:
[0009]本实施例涉及的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主机1、输油管2、一号搅拌器转子3、混合槽盖4、二号搅拌器转子5、输偶联剂管6、混合槽壁7、混合槽8、固定板9、主机板10、收集槽11、拉手12、导柱13和输料孔14 ;主机板10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写有常规的控制程序的主机1,主机I由计算机装有预先设计的应用程序构成,主机I的上部对称式设置有混合槽壁7和4个导柱13,混合槽8固定设置在混合槽壁7内并通过导柱13固定在主机板10上,混合槽8上安装有混合槽盖4,混合槽盖4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连通混合槽8内外的输料孔14,混合槽8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置有一号搅拌器转子3和二号搅拌器转子5,一号搅拌器转子3和二号搅拌器转子5与主机I电信息连接,主机I的下部设置有抽屉式结构的收集槽11,收集槽11上固定设置有拉手12 ;主机板10的左右两侧分别各设置有2个固定板9,输油管2通过左侧的2个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主机板10的左侧,输油管2的上端对准左侧的输料孔14,输油管2的下端与外接的常规的滴定仪连通,输偶联剂管6通过右侧的2个固定板9固定连接在主机板10的右侧,输偶联剂管6的上端对准右侧的输料孔14,输偶联剂管6的下端与外接的常规的滴定仪连通;各部件配合构成的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实现精准检测炭黑和白炭黑的吸油性。
[0010]本实施例涉及的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检测炭黑吸油性时,先打开混合槽盖4,在混合槽8中加入检测设定量的炭黑,关闭混合槽盖4,打开与输油管2连接的外接的滴定仪,启动主机I并设定一号搅拌器转子3和二号搅拌器转子5的转速和测试时间,输油管2连接的外接的滴定仪通过混合槽盖4上左侧的输料孔14滴入油,测试结束后,读取炭黑的吸油值后打开混合槽盖4,取出混合槽壁7,开启混合槽8,把炭黑和油的残渣排入收集槽11,合上混合槽壁7,通过拉手12拉出收集槽11,清除收集槽11中炭黑和油的残渣后,将收集槽11放回主机I。
[0011]本实施例涉及的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检测白炭黑吸油性时,先启动主机I加热一号搅拌器转子3和二号搅拌器转子5到设定温度并保温,打开混合槽盖4,在混合槽8中加入检测设定量的白炭黑,通过主机I设定一号搅拌器转子3和二号搅拌器转子5的转速和转动时间,然后同时打开调节为相同滴定速度得与输油管2连接的外接的滴定仪和与输偶联剂管6连接的外接的滴定仪,通过混合槽盖4上左右两侧的输料孔14向混合槽8中滴入设定量的油和偶联剂,测试结束后关闭2个滴定仪,读取白炭黑的吸油值和最大力矩,打开混合槽盖4,取出混合槽壁7,开启混合槽8,把白炭黑、油和偶联剂的残渣排入收集槽11,合上混合槽壁7,通过拉手12拉出收集槽11,清除收集槽11中白炭黑、油和偶联剂的残渣后,将收集槽11放回主机I。
[0012]本实施例涉及的油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偶联剂是液态硅烷偶联剂,优选S1-69硅烷偶联剂;油和硅烷偶联剂的滴入速度相同,保证检测到的白炭黑吸油性准确无误差,方便快捷;在混炼中白炭黑与硅烷偶联剂反应改性后与胶料混合效果最好,白炭黑和硅烷偶联剂反应后能充分浸润和分散填充剂,减弱白炭黑获取硫化体系配合剂的趋势,减小填充剂与填充剂之间的网络引力,降低胶料粘度和改善胶料加工性的目的,因此检测改性后的白炭黑吸油性更为准确和实用;白炭黑、油和硅烷偶联剂在设定温度下反应改性后测得的吸油性最准确,同时能够检测到白炭黑吸油和偶联剂后的最大力矩,判断白炭黑补强性的强弱,提高白炭黑吸油性检测的精确性和效率。
【主权项】
1.一种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主机、输油管、一号搅拌器转子、混合槽盖、二号搅拌器转子、输偶联剂管、混合槽壁、混合槽、固定板、主机板、收集槽、拉手、导柱和输料孔;主机板上固定设置有内部写有控制程序的主机,主机由装有应用程序的计算机构成,主机的上部对称式设置有混合槽壁和导柱,混合槽固定设置在混合槽壁内并通过导柱固定在主机板上,混合槽上安装有混合槽盖,混合槽盖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连通混合槽内外的输料孔,混合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式设置有一号搅拌器转子和二号搅拌器转子,一号搅拌器转子和二号搅拌器转子与主机电信息连接,主机的下部设置有抽屉式结构的收集槽,收集槽上固定设置有拉手;主机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板,输油管通过左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主机板的左侧,输油管的上端对准左侧的输料孔,输油管的下端与外接的滴定仪连通,输偶联剂管通过右侧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主机板的右侧,输偶联剂管的上端对准右侧的输料孔,输偶联剂管的下端与外接的滴定仪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黑和白炭黑吸油性检测装置,主体结构包括主机、输油管、一号搅拌器转子、混合槽盖、二号搅拌器转子、输偶联剂管、混合槽壁、混合槽、固定板、主机板、收集槽、拉手、导柱和输料孔,采用油加热温控方式并具有保温功能,保证白炭黑与液态硅烷偶联剂Si-69在设定温度下进行反应,采用输油管和输偶联剂管的双管式结构,既能检测炭黑的吸油性又能检测白炭黑的吸油性,并且能够检测白炭黑吸油后得到的最大力矩以判断白炭黑补强性的强弱,提高橡胶填充补强物料在混炼前的检测效率;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可靠,易于操作和调控,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精准,应用前景广阔,使用环境友好。
【IPC分类】G01N31/16
【公开号】CN204882493
【申请号】CN201520679251
【发明人】汪传生, 潘弋人, 徐小林, 袁浪, 程耀华, 边慧光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