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单元、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204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单元、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触控显示面板不仅具有显示功能,还具有触控功能,目前,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

相关技术中,触控单元可以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每行触控单元的第一电极相连接形成触控驱动线,每列触控单元的第二电极相连接形成触控感应线,一条触控驱动线和一条触控感应线对应一个触控单元,且该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所有触控驱动线和所有触控感应线均连接至控制单元。在实现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时,该控制单元可以依次向每条触控驱动线输入驱动电压,并在向某一条触控驱动线输入驱动电压时,采集每条触控感应线上的感应电压。若某一条触控感应线上的感应电压为预设电压,则控制单元可以确定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驱动线和该触控感应线所对应的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未被触摸;若某一条触控感应线上的感应电压不为预设电压,则控制单元可以确定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驱动线和该触控感应线所对应的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被触摸,进而根据触控显示面板上被触摸的区域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位置,控制触控显示面板显示相应的图像。

由于相关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上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第一电极与第 二电极仅仅具有一个电极交叉点,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该电极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触控感应线上采集到的第二电极的电压仍为预设电压,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触控,触控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触控的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显示面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至少两个子单元,

每个所述子单元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初始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其中,每行所述子单元中的第一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线,每列所述子单元中的第二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线,每条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每条所述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

所述触控单元中的所有第一触控线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触控单元中的所有第二触控线的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两个第二子电极和导电桥,所述两个第二子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导电桥的两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导电桥、所述第二子电极的材质均为透明导 电材质。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九个子单元,且所述九个子单元排成三行和三列。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的面积为25mm2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均为

可选的,所述初始绝缘层的厚度为1.5~2.5um。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厚度均为

可选的,所述触控单元还包括:覆盖在所述至少两个子单元、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线上的辅助绝缘层。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为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单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电极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电极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0,该触控单元0可以包括:在衬底基板1上阵列排布的至少两个子单元01。图1中的k区域示出了一个子单元沿切割线ij处的剖面。

每个子单元01可以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X和第二电极Y,第一电极X与第二电极Y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A,其中,第一电极X在第二电极Y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初始绝缘层A在第二电极Y上的正投影区域内。

其中,每行子单元01中的第一电极X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线,每列子单元01中的第二电极Y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线,每条第一触控线和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图1中未示出)相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 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电极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电极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极X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二电极Y的长度方向存在夹角,使得第一电极X在第二电极Y上存在正投影区域(也即第一电极X在第二电极Y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二电极Y上);优选的,该第一电极X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电极Y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第一电极X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电极Y的长度方向的夹角的大小为90度。

示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可以与相关技术中的Bonding lead(金手指)相同,触控单元01可以包括:在衬底基板1上阵列排布的九个子单元01,且该九个子单元01排成三行和三列,也即该九个子单元01可以包括三行子单元和三列子单元。该触控单元01的面积可以为25mm2(平方毫米),也即该触控单元01可以为边长为5mm(毫米)的正方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单元0,在图1的基础上,该触控单元0还可以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1上的第一连接线P和第二连接线Q,触控单元0中的所有第一触控线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线P与控制单元02相连接,触控单元0中的所有第二触控线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线Q与控制单元02相连接。

由于触控单元0中包括多条第一触控线和多条第二触控线,且该多条第一触控线均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一连接线P与控制单元02相连接,多个第二触控线均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二连接线Q与控制单元02相连接,也即,一个触控单元0仅仅对应两条与控制单元02相连接的连接线,该触控单元0所在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连接线的数量较少,在触控显示面板上所占的面积较小,因此, 该触控单元0所在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具有窄边框的特性。

可选的,第二电极Y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子电极W1和导电桥W2,两个第二子电极W1分别位于第一电极X的两侧,且分别与导电桥W2的两端相连接。

第一电极X、导电桥W2、第二子电极W1的材质均可以为透明导电材质。示例的,第一电极X和第二子电极W1的材质可以为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s;简称:ITO)、金属网络(英文:Metal Mesh)或者石墨烯,导电桥W2的材质可以为ITO或氧化锌(英文:zinc oxide;简称:ZnO)。第一电极X和第二电极Y的厚度均可以为需要说明的是,等于10的负10次方米。初始绝缘层A的厚度可以为1.5~2.5um(微米)。第一连接线P和第二连接线Q的厚度均可以为

进一步的,该触控单元0还可以包括:覆盖在至少两个子单元01、第一连接线P以及第二连接线Q上的辅助绝缘层(图2中未示出)。由于触控单元0还包括辅助绝缘层,且辅助绝缘层覆盖在至少两个子单元011、第一连接线P以及第二连接线Q上,能够对至少两个子单元011、第一连接线P以及第二连接线Q起到保护作用。辅助绝缘层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涂层,如与上层覆盖层(英文:over cover;简称:OC)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为无机材质,如SiO2(二氧化硅)。

相关技术中,OGS(英文:One Glass Solution;中文:一体化触控)触控显示面板因触控性能佳、产品轻、薄化等特点,本人们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且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且采用触控笔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触控笔的笔尖较细,一般触控笔的笔尖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接触面积为小于2mm直径的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每个电极交叉点对应的面积较小,一般可以为直径小于4mm的圆。另外,相关技术中,一个触控单元中仅仅包含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也即相关技术中一个触控单元仅仅包括一个电极交叉点,在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失效时,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单元对应的区域均无法 实现有效的触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也即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交叉点,在某一个子单元失效时,其他子单元仍可以正常工作,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单元对应的区域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电极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电极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2,该触控显示面板2可以包括:衬底基板(图3中未示出),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0,触控单元0可以为图1或图2所示的触控单元0。可选的,该触控显示面板2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02。

每行触控单元0中可以包括三行子单元,每行子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均依次连接在一起,每列触控单元0中可以包括三列子单元,每列子单元中的第二电极均依次连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中的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电极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电极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 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该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阵列排布的至少两个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在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初始绝缘层在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每行子单元中的第一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线,每列子单元中的第二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线;

步骤402、将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步骤403、将每条第二触控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采用该方法制造的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该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阵列排布的至少两个子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501之前,可以对衬底基板进行清洗,如采用滚刷、盘刷、洗剂喷淋、纯水喷淋等常规清洗方式对衬底基板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玻 璃基板表面的污物。

示例的,在步骤501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在衬底基板上形成阵列排布的至少两个子单元:

一方面,如图6-1所示,首先可以在衬底基板1上形成导电桥图案,该导电桥图案可以包括n个导电桥W2,其中,n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示例的,该导电桥图案可以包括9个导电桥W2。示例的,可以在衬底基板上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该导电桥图案,具体的,一次构图工艺可以包括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剥离几个步骤。如图6-2所示,在衬底基板上形成n个导电桥W2后,可以在形成有n个导电桥w2的衬底基板1上形成初始绝缘层A,具体的,可以在衬底基板1上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初始绝缘层A,使得初始绝缘层A能够覆盖所有的导电桥W2。如图6-3所示,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初始绝缘层A后,可以在形成有初始绝缘层A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电极图案,示例的,该电极图案可以包括n个第一电极X和2n个第二子电极W1,每个第一电极X分别与一个导电桥W2以及两个第二子电极W1相对应。其中,预设第一电极为n个第一电极X中的任一第一电极,预设第一电极分别与预设导电桥以及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相对应,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分别位于预设第一电极的两侧,预设导电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相连接,并组成预设第二电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第二子电极和导电桥的材质可以相同,且第一电极和第二子电极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7-1所示,可以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电极图案,该电极图案可以包括n个第一电极X和2n个第二子电极W1,每个第一电极X与两个第二子电极W1相对应,n可以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如图7-2所示,在形成电极图案后,可以在形成有电极图案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初始绝缘层A。如图7-3所示,在初始绝缘层A后,可以在形成有初始绝缘层A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导电桥图案,该导电桥图案可以包括n个导电桥W2,且n个导电桥W2与n个第一电极X一一对应。其中,预设第一电极为n个第一电极中的任一第一电极,预设第一电 极分别与预设导电桥以及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相对应,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分别位于预设第一电极的两侧,预设导电桥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预设第二子电极相连接,并组成预设第二电极。

示例的,步骤501中形成的触控单元可以包括:在衬底基板上阵列排布的九个子单元,且该九个子单元排成三行和三列,也即该九个子单元可以包括三行子单元和三列子单元。该触控单元的面积可以为25mm2(平方毫米),也即该触控单元可以为边长为5mm(毫米)的正方形。

步骤501中形成的每个子单元可以包括:形成在衬底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在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初始绝缘层在第二电极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每行子单元中的第一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一触控线,每列子单元中的第二电极依次连接形成第二触控线。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存在夹角,使得第一电极在第二电极上存在正投影区域(也即第一电极在第二电极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区域位于第二电极上);优选的,该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垂直,也即,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电极的长度方向的夹角的大小为90度。

具体的,步骤501中形成的触控单元中的第一电极、导电桥、第二子电极的材质均可以为透明导电材质。示例的,第一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的材质可以为ITO、Metal Mesh或者石墨烯,导电桥的材质可以为ITO或ZnO。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均可以为需要说明的是,等于10的负10次方米。初始绝缘层的厚度可以为1.5~2.5um。

步骤502、将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示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可以与相关技术中的Bonding lead相同。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两个子单元后,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在形成有至少两个子单元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将每条第一触控线的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示例的,第一连接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如铜、铝或 铝合金。第一连接线的厚度可以为

步骤503、将每条第二触控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两个子单元后,可以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在形成有至少两个子单元的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将每条第二触控线的一端与控制单元连接。示例的,第二连接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如铜、铝或铝合金。第二连接线的厚度也可以为

步骤504、在至少两个子单元、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上覆盖辅助绝缘层。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导电桥、第二子电极、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后,可以继续在至少两个子单元、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上采用涂覆或溅射的方式涂覆辅助绝缘层。

由于触控单元还包括辅助绝缘层,且辅助绝缘层覆盖在至少两个子单元、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上,能够对至少两个子单元、第一连接线以及第二连接线起到保护作用。辅助绝缘层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涂层,如与OC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为无机材质,如SiO2

相关技术中,OGS触控显示面板因触控性能佳、产品轻、薄化等特点,本人们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且相关技术中,可以采用手指或触控笔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且采用触控笔在触控显示面板上进行触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触控笔的笔尖较细,一般触控笔的笔尖与触控显示面板的接触面积为小于2mm直径的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每个电极交叉点对应的面积较小,一般可以为直径小于4mm的圆。另外,相关技术中,一个触控单元中仅仅包含一个第一电极和一个第二电极,也即相关技术中一个触控单元仅仅包括一个电极交叉点,在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失效时,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单元对应的区域均无法实现有效的触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单元中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也即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电极交叉点,在某一个子单元失效时,其他子单元仍可以正常工作,触控显示面板上该触控 单元对应的区域仍然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采用该方法制造的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子单元,且每个子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初始绝缘层,且每条第一触控线与每条第二触控线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触控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交叉的点增多,触控单元中能够产生感应电压的电极增多,当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内除某一交叉点之外的区域被触摸时,其他交叉点处电极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从触控线上采集到的感应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因此,能够进行有效的触控,提高了触控的精度。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触控单元实施例、触控单元的制造方法实施例以及触控显示面板实施例均可以互相参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