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物的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8487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状物的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器的改进,该转向器使盘状物有选择地向左或向右向着盘状物通道转向。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转向器的改进,该转向器使从硬币料仓中排放出的盘状物硬币有选择地向左或向右向着盘状物通道转向。
本说明书中所用的“盘状物”包括象硬币这样的奖章或代币。
盘状物的形状可制成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
现有技术的描述在本技术领域,已公知的是日本公开专利10-49725(对应于美国专利5931732)。
该现有技术包括一个通道装置,该装置引导盘状物并使它们排列成行;一个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位于开口处并在通道装置之上;一个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将盘状物向左或向右向通道装置引导。
在通道处盘状物被向上推并到达开口。
盘状物在开口处由开关装置推动,从通道装置移动到转向装置。
转向装置使受推动的盘状物有选择地向左或向右及向着盘状物通道转向。
在该现有技术中,利用旋转盘盘状物被陆续地且被迫地移向通道装置。
同时,盘状物从开口移到转向装置,它们被检测片推向开口,该检测片被弹簧移动。
盘状物被开关装置推进转向装置并经过开口。
盘状物有时被楔在开口下边缘和检测片之间,因为它被检测片向下推动。
因此,堵塞的盘状物与下一个盘状物一起被推到转向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盘状物重叠,有时它们堵塞一起。
而且,现有技术有预定厚度,因为通道装置和转向通道是平行的。
而且,在转向装置领域中,公知技术为日本的公开专利8-293051。
导向辊的位置可被手动改变到通道中心线的左边或右边。
因此,盘状物被转向到左边或右边。
结果,现有技术不能将盘状物自动转到左边或右边。
但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可加以修改,这样通过致动器,导向辊将盘状物自动移到左边或右边。
在这种情况下,导向辊必须成倒置的U形移动。
因此,导向辊的移动装置增加了复杂结构,并且减小了导向辊的移动速度。
结果,分配装置不能顺利地分配盘状物,并且分配成本较昂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导向辊仅在横向上移动。但导向辊必须在盘状物顶部上移动。
因此,导向辊的移动装置增加了复杂结构并且较昂贵。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防止盘状物在转向装置处堵塞。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使转向装置及其厚度最小化。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简化转向装置并减少其成本。
本发明包括下述结构一种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它包括导向通道,该通道引导盘状物并使其排列成行;接触器,该接触器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处,并离开导向通道的中心线,并向导向通道加荷;转向器,该转向器位于延伸的通道处,并有选择地与接触器相对定位。
当转向器没有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处,接触器使导向通道中的盘状物转向到与接触器相对,该接触器偏离转向通道的中心线设置。
并且从与接触器相对定位的出口分配硬币。
当转向器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处,转向器使导向通道中的盘状物转向接触器。
然后,通过接触器,从与中心线相对定位的出口分配盘状物。
换句话说,转向器将盘状物从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直接导向出口并予以分配。
因此盘状物没有被导入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以外的通道,并且直接被引导至出口。
因此,每次都平稳地分布盘状物。
而且,接触器高效地分配并停止盘状物,因此一个接一个地分配盘状物。
结果,盘状物没有堵塞并不会被重复计数。
而且,因为盘状物通道没有平行设置,可减少转向装置的厚度。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导向通道包括一个底板;一对导向板,这对导向板固定在底板处,相离预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和一个支承板,该支承板位于导向板对着底板的那一侧。
在该结构中,由导向板和接触器的上部形成盘状物出口。
因此,盘状物出口结构简单而且价格不高。
而且,当硬币的尺寸不同时,容易且快速地进行响应,因为导向板的厚度和/或它们问的距离可改变。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接触器包括一个辊和加荷装置,该辊可在支承轴上旋转,该加荷装置或被推或被拉到支承轴的两端。
换句话说,接触器滚动接触盘状物,因为接触器是一个辊。
因此,因为盘状物的摩擦力小,硬币平稳地分配。
而且,加荷力同等地加在支承轴的两端。
因此支承轴近似平行地移动。
结果,加荷装置可平稳地移动,并且平稳地分配盘状物。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靠近接触器的导向板的一端位置与另一个导向板不同。
在本结构中,当加荷装置离开导向通道的中心线定位时,从位于左侧和右侧的分配出口分配硬币的分配速度是相同的。
因此,可将检测装置的详细说明结合起来。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在盘状物与导向板、转向器和接触器接触时,接触器与转向器的侧边而不是与盘状物的直径部分接触。
在本结构中,每次转向器或接触器向着预定方向分配盘状物。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包括导向通道,该导向通道由底板和一对导向板构成,这对导向板固定在底板处并以预定距离分开且是平行的;支承板,该支承板位于导向板对着底板的那一侧;接触器,该接触器由辊和弹簧构成,该辊在支承轴上可旋转,该支承轴可在位于底板处的细长孔中沿着导向通道的延伸线滑动,这些弹簧钩住支承轴的两端;和转向器,该转向器位于延伸通道处,并与接触器相对有选择地定位。
在本结构中,导向通道向转向器引导盘状物。
当转向器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部分时,盘状物被转向器导向辊一侧。
而且,推动盘状物并与辊接触,并向导向通道一侧引导盘状物,从而移动辊。
当盘状物的直径部分经过辊和导向板之间时,盘状物被辊高效推出并从出口分配。
当转向器没有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部分处时,盘状物已接触辊,并被从辊和另一导向板之间推出。
在本结构中,盘状物被平稳地分布,并且本装置较小且较薄因为导向通道仅一个。
而且,盘状物没有阻塞,因为盘状物被高效地分配,并且它们不会被重复计数。
本结构简单而价格不贵。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转向器与杠杆连接,该杠杆离开导向通道中心线定位并与中心线垂直交叉。
因此,轴接受垂直于盘状物的力,并且杠杆接受沿着轴线的压缩力。
结果杠杆平稳地移动并持续向前。
而且,转向装置的厚度更薄。
本发明是合乎需要的,因为杠杆包括一个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该第一杠杆平行于导向通道,该第二杠杆从第一杠杆的上部垂直于导向通道延伸,并且该杠杆是倒L形,并且它在位于第二杠杆的轴上可旋转,该轴离开第一杠杆到导向通道;并且致动器的移动件联接第二杠杆并且联接位置进一步离开轴。
在本结构中,在离开导向通道到轴的位置处推动转向器。
杠杆接受围绕轴的动量。
因此第一杠杆在轴上向着导向通道旋转,并且被制动器停止,而保持在那个位置上。
因此,转向器无需是特定装置,因为转向器被推动力保持在那个位置处。结果,它是不贵的并且具有低能量消耗。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料仓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偏转器的平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件的布设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偏转器和加荷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转向器位于延伸通道的示意图。
图7是转向器没有位于延伸通道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器装置的前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器的右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器的后视图。
图11是沿着图8中线X-X的横截面图,在该情况下转向器位于第二实施例的导向通道处。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13是盘状物分配到第二实施例左边的示意图。
图14是盘状物分配到第二实施例右边的示意图。
在图1中,料仓1包括框架2、碗3和用来放出盘状物D的旋转盘4,该碗3是圆柱状形状并存储盘状物D。
作为一个实例,日本公开的未审查专利申请6-150102已公开这种料仓1。
升降梯5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框架2处。
升降梯5包括矩形底座5A,一对间隔件(未示出)和与间隔件接触的一对支承板5B和5C,这对间隔件比盘状物D的厚度略厚并且形状为细长板形。
这一对间隔件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大。
支承板5B和5C之间的距离比间隔件之间的距离小。
支承板5B、5C和间隔件被螺钉6固定在底座5A处。
升降梯导向通道7被底座5A、间隔件和支承板5B、5C封闭。
横截面图是矩形并垂直延伸。
转向装置10连接在升降梯5的上部处。
转向装置10包括导向通道20、偏转器30、加荷装置60、第一出口80、第二出口81和盘状物检测装置90。
首先,说明导向通道20。
如图2所示,底板21为矩形并且下部是曲柄状形状并垂直延伸。
一对间隔件22A,22B位于底板21的前侧(图2中的左侧),它们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间隔件22A和22B作为导向板。
间隔件22A,22B是矩形形状,并且上部向下倾斜到外部并且它们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大。
当使用不同直径的盘状物D时,改变底板21并且间隔件22A,22B之间的距离被改变以与直径适应。
螺钉24A穿过矩形固定板23和间隔件22A,并且旋拧在底板21上,因此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螺钉24B穿过矩形固定板23和间隔件22B,并旋拧在底板21上,因此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导向通道20被底板21,间隔件22A、22B和固定板23封闭。
导向通道20的横截面是矩形并垂直延伸。
导向通道20的宽度和厚度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大。
导向通道20的观测孔23A垂直延伸并且位于固定板23的中间。
当转向装置10固定在升降梯5的顶部时,间隔件22A、22B位于间隔件(未表示)的延伸线上。
因此导向通道20位于升降梯导向通道7的延伸线处。
结果,从升降梯导向通道7向上推动盘状物D到导向通道20。
接着,偏转器30包括转向器31和转向器31的位置改变装置40。
如图3所示,转向器31是圆柱形的转向销33,并且可滑进导向孔32中,该导向孔32位于底板21处。
大直径部分位于转向销33中间并且作为制动器34。
转向销33位于延伸通道20E上,该延伸通道E在导向通道20上并且位于导向通道20和20E的中心线CL的一侧。
因此,转向销33位于中心线CL左边。
转向销33和间隔件22A的第一端22C之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小。
因此盘状物D不能经过转向销33和第一端22C之间。
转向销33的位置可改变到中心线CL和间隔件22A,22B之间。
因此导向孔32形成得较大,并且可在底板21上改变位置改变装置40的位置。
转向销33和间隔件22B的第二端22D之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大。
该距离应比直径略大。
转向销33具有一种功能,即将盘状物D在延伸通道20内转向。
转向销33可改变成一种辊,因为减少了盘状物D的移动阻力。
而且,转向销33可由板构成。
当转向销33不是辊时,它可由不锈钢、陶瓷、带玻璃珠的树脂等制成。
转向销33被致动器移动。
因此,它可由重量轻的材料(例如树脂)制成以便快速响应。
接着,参考图3解释转向销33的位置改变装置40。
螺线管42固定在托架41处,该托架可调节地固定在底板21的反面。
弹簧45使衔铁43向着推出方向移动,该弹簧位于螺线管42和护圈44之间。
销46固定在衔铁43的端部,并且插入细长孔48A中,该细长孔48A位于杠杆48的末端,该杠杆支承于轴47上,该轴固定在托架41处。
销49固定在杠杆48的另一端,并插入第二杠杆50的细长孔50A中。
第二杠杆50支承在第二轴51上,该第二轴51固定在托架41上。
固定在第二杠杆50末端的销52和固定在转向销33末端的销53都被杆54联接。
当螺线管42未被激励时,转向销33伸入延伸通道20E,并且底板21使制动器34停止并将其保持在停止位置。
因此,通过被螺线管42激励或保持静止,转向销33有选择地位于延伸通道20E处。
首先,第一光电传感器55A和第二光电传感器55B固定在托架41处并相离预定的距离定位。
当转向销33位于延伸通道20E处,第一光电传感器55A检测杠杆48末端的操作片56。
当转向销33没有位于延伸通道20E处时,第二光电传感器55B检测操作片56。
位置改变装置40有选择地位于延伸通道20E之上或之外。
因此,位置改变装置40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
例如,当螺线管42被激励时,转向销33可位于延伸通道20E上。
接着,说明加荷装置60。
加荷装置包括接触器61和偏压装置70,该接触器与盘状物D接触,该偏压装置70使接触器61偏向导向通道20。
接触器61是移动辊63,该移动辊是可旋转的并且支承在移动轴62上。
移动轴62是支承轴。
如图5所示,移动辊63有一个圆柱部分63A和一个锥形部分63B。
移动轴62穿过移动辊63的通孔63C中,并且其中部有一个大直径部分。
圆柱部分63A的宽度与间隔件22A和22B的相同,并且位于间隔件上。
锥形部分63B从圆柱部分63A逐渐变大。
因此锥形部分63B将离开圆柱部分63A的盘状物D向入圆柱部分63A引导。
移动轴62从底板2 1反面向其正面穿过细长孔64,并且通过导向卡环65A该移动轴可沿着细长孔64移动,该卡环钩住轴62和大直径部分62A。
移动轴62穿过移动辊63的通孔63C中,并且钩住轴62的卡环65B防止该移动轴从孔63落下。
细长孔64对应于延伸通道20E,并且定位于中心线CL的一侧,与转向销33相对,平行于中心线CL,并且是垂直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细长孔64平行于中心线时,移动辊63(移动轴)可平稳地移动到左边或右边。
结果,盘状物D被平稳地分配。
当盘状物D可从第一出口80和第二出口81分配时,细长孔64可以是向中心线CL倾斜的或形成直角的。
通常,移动轴62被细长孔64的下边缘阻止,并且移动辊63与第一端22C和第二端22D保持预定距离。
该距离小于盘状物D的直径。
但是,当移动辊63被盘状物D推动时,移动辊63移动的至少距离为硬币D的直径。
因此,盘状物D经过移动辊63和边缘之间。
移动辊62的制动器可改变成专用的制动器,该制动器可在底板21处调整位置。
第一出口80设在第一边22C和移动辊63之间。
第二出口81设在第二边22D和移动辊63之间。
接触器61可被改变成固定的轴或板。
当接触器61是辊63时,平稳分配盘状物D,因为对盘状物D的摩擦力的阻力较小。
接着,解释偏压装置70。
在固定板23处,销66固定在细长孔64的中心线上。
第一弹簧71A钩在销66和移动轴62的末端之间。
第二销74固定在第二托架73处,该第二托架被螺钉72A、72B朝着横向可调节固定在底板21的反面。
第二销74位于细长孔64的中心线上并且在销66的轴线上。
第二弹簧71B钩在第二销74和移动轴62之间。
第一弹簧71A和第二弹簧71B对称于间隔件22B和圆柱部分63A的中心线设置。
第一弹簧71A和第二弹簧71B有相同的弹簧力。
因此移动轴62平行移动。
当移动轴62平行移动时,移动轴62可平稳移动。
因此硬币可被平稳地和相等地移动。
偏压装置70有一种功能,即将接触器61向着导向通道20有弹性地移动。
因此偏压装置70可改变成橡胶式或气压型等。
接着,解释盘状物D的检测装置90。
第三光电传感器92A(反射型)固定在底板2 1的反面,螺钉93A和93B使其与间隔件91A接触。
开口94A和94B位于底板21和间隔件91A处以便伸出。
第四光电传感器92B(反射型)固定在底板21反面,螺钉93C和93D使其与间隔件91B接触。
开口94C和94D位于底板21和间隔件91B处以便伸出。
开口94A位于盘状物D的路径上经过第一出口80的那一侧。
开口94C位于盘状物D的路径上经过第二出口81的那一侧。
固定板23没有位于开口94A和94C的前面。
因此固定板23的反射没有使第三传感器92A和第四传感器92B出现错误。
而且,检测装置90可改变成传送传感器。
在这种情况下,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相对于盘状物D的通路面对面定位。
而且检测装置90可改变成非光电型。
并且检测装置90可检测移动轴62或移动辊63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只有一个检测装置90。
接着,解释第一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参考图6说明转向销33位于延伸通道20的情况。
螺线管42未激励,并且衔铁43被弹簧44拉出,并且转向销33位于延伸通道20E处。
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盘4旋转,并且盘状物D被一个接一个放出到升降梯导向通道7。
在这种情况下盘状物D被排列成行,与升降梯导向通道7中的每个周边接触。
盘状物D被新的盘状物D上推,并且到达导向通道20。
顶部的盘状物D从导向通道20进入延伸通道20E并且与转向销33接触。
另外,盘状物D的左侧与转向销33接触,因为转向销33位于偏离转向销CL的左侧处。
盘状物D被进一步向上推。
在这一过程中,盘状物D被来自后继盘状物的力F1推动,并且接收转向销33的反向力F2。
在第一力F1有一个矢量,该矢量大致定位于中心线CL上。
反向力F2有一个矢量,因为转向销33偏离中心线定位,该矢量与中心线CL成钝角交叉。
因此在第一力F1和反向力F2之间的合力F3有向着第二出口81的一个矢量。
因此盘状物D被导向第二出口81。
移动辊63被盘状物D沿着细长孔64移动,因为第二端22D和移动辊63之间的距离小于盘状物D的直径。
当盘状物D的直径部分经过第二边22D和移动辊63之间时,移动辊63被弹簧拉向导向通道20,并且从第二出口81分配出盘状物D。
然后,第四接收装置92B检测盘状物D,并输出检测信号。
检测信号用来计算盘状物D的数量并且/或者检测分配错误。
在接触转向销33前,移动辊63可接触盘状物D。
接着,参考图7解释转向销33没有位于延伸通道20E处的情况。
首先,盘状物D的右侧接触移动辊63。
因此,盘状物D接收位于中心线CL上的第一力F1,和后面的盘状物D产生的来自移动辊63的反向力F4。
第一力F1和第二反向力F4之间的合力有向着第一出口80的矢量。
因此盘状物D向上移动并且接触第一端22C,并向上推动移动辊63。
当盘状物D的直径部分经过第一端22C和移动辊63之间,偏压装置70使盘状物D从第一出口80有效地分配。
在硬币D被分配后,第三检测装置92A立即检测盘状物D。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2C和移动辊63之间的距离比第二端22D和移动辊63之间的距离大。
因此移动辊63的移动量比经过第二出口81的情况下的移动量小。
结果,在从第一出口80分配的情况和从第二出口81分配的情况下,盘状物速度不同。
因此涉及检测装置90的错误。
因此间隔件22B的端部在标记22F处切开,如图7所示。
结果,在从第一出口80分配的情况和从第二出口81分配的情况下,移动量相同。
接着解释第二实施例(如图8至图14所示)。
转向装置210在升降梯5的顶部联接。
转向装置210包括导向通道220、偏压装置230、加荷装置260、第一出口280、第二出口281和盘状物检测装置290。
首先,解释导向通道220。
如图8和9所示,底板221为矩形并且下部是曲柄形且垂直延伸。
一对间隔件222A、222B位于底板221的前侧(图9的左侧),并且它们是平行的(如图9所示)。
间隔件222A和222B是导向板。
间隔件222A和222B为矩形形状,并且上部向下倾斜到外部,并且它们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大。
当使用不同直径的盘状物D时,底板221可改变,并且间隔件222A和222B之间的距离可改变以便适应盘状物D的直径。
螺钉224A穿过矩形固定板223和间隔件222A,并且旋拧入底板221中,因此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螺钉224B穿过矩形固定板223和间隔件222B,并且旋拧入底板221中,因此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导向通道220被底板221、间隔件222A、222B和固定板223封闭。
导向通道220从截面图看是矩形并且垂直延伸。
导向通道220的宽度和厚度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大。
导向通道220的观测孔223A垂直延伸并且位于固定板223的中间。
一个板转向到与观测孔223A的底板221成直角,并且它是闩锁266。
当转向装置210固定在升降梯5的顶部,间隔件222A、222B位于间隔件(未示出)的延伸线上。
因此导向通道220位于升降梯导向通道7的延伸线处。
结果盘状物D从升降梯导向通道7被向上推进到升降梯导向通道220。
转向装置230包括转向器231和转向器的位置改变装置240。
转向器231是圆柱形,并且可移动到底板的延伸通道220E之内或之外,如图9所示。
转向器231适合于辊235,衬套(未表示出)使该辊235在轴233中间旋转。
延伸部分236位于轴233的基部,并且是制动器234。
辊235位于延伸通道220E上,该延伸通道位于导向通道220上并且位于导向通道220和220E的中心线CL的一侧上。
因此辊235位于中心线CL的右侧。
辊235和间隔件222B的第一端222C之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略小。
因此盘状物D不能经过辊235和第一端222C之间。
转向器231的位置可改变到中心线CL和间隔件222A、222B。
因此孔232形成得较大,并且位置改变装置240的位置可在底板21上向横向改变。
辊235和间隔件222A的第二端222D之间的距离比盘状物D的直径大。
该距离应比该直径略大。
转向器231有一个功能,即将盘状物D从延伸通道220E转向。
转向器231可被改变成轴。
而且,转向器231可由板制成。
当转向器231不是辊时,它可由不锈钢、陶瓷、有玻璃珠的树脂等构成。
致动器使转向器231移动。
因此它可由重量轻的材料(例如树脂)制成以便快速响应。
接着,参考图9和10解释转向器231的位置改变装置240。
致动器固定在托架241处,该托架可调节地固定在底板221的反面。
致动器是螺线管242,但它可改变成流体致动器或电马达等。
在使用螺线管242时,其价格不高。
弹簧245使衔铁243向突出方向(在图3中的向上方向)移动,该弹簧位于螺线管242和固定在衔铁243处的销244之间。衔铁243是移动件。
销244固定在衔铁243的端部,并插入细长孔250A内,该细长孔250A位于第二杠杆250的端部,第二杠杆250呈倒转的L形,并支承固定在托架241上的轴247。
杠杆248包括几乎平行于导向通道220的第一杠杆249,和从第一杠杆249的上部向横向延伸的第二杠杆250。
第二杠杆与第一杠杆249几乎成直角。
轴233固定在第一杠杆249的中部,且它们成直角。因此,转向器231连接在第一杠杆249上,它们几乎成直角。
当螺线管242未激励时,转向器231延伸通道220E向外延伸。因此,销244由弹簧245上推,杠杆248在反时针方向上旋转。
因此,第一杠杆249离开延伸通道220E,转向器231从孔232进入。
当螺线管242被激励时,衔铁243被向下拉动。杠杆248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如图11所示,第一杠杆249平行于底板221(导向通道220)。
延伸部分236的端部由底板221的后部止动。因此,转向器231被或者激励的或者不激励的螺线管242有选择地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
位置传感器225具有检测转向器231位置的功能,该转向器231位于延伸通道220E的内部或外部。
位置传感器225包括光电传感器226和操作件227,该光电传感器226固定在托架241的下部,该操作件227成直角弯曲导向板221相对的下部。
当转向器231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处时,光电传感器226不检测第一杠杆249端部的操作件227。因此,检测位于延伸通道231外部的转向器231的位置。
当转向器231没有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处时,光电传感器226检测操作件227。
因此,检测位于延伸通道220E内的转向器231的位置。
位置转换装置240可有选择地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上或其之外。
因此,位置转换装置240不限于本实施例中。
例如,当螺线管242没有被激励时,转向器231可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上。
接着,解释加荷装置260。
加荷装置260包括与盘状物D接触的接触器261和偏压装置270,该偏压装置指向导向通道220对接触器261施加偏压。
接触器261是可旋转并支承在移动轴262上的移动辊263,移动轴262是支承轴。
如图9所示,移动辊263具有圆柱形部分263A和锥形部分263B。
移动轴262穿过移动辊263的通孔进入其内,并在中部具有大的直径部分262A。
圆柱形部分263A的宽度与间隔件222A和222B的相同,并位于间隔件之上。
锥形部分263B从圆柱部分263A逐渐变大。
因此,离开圆柱形部分263A的盘状物D由锥形部分263B向圆柱部分263A引导。
移动轴262从底板反面向其前面贯穿细长孔264,并通过引导卡环(未表示)而沿细长孔264移动,该卡环钩住移动轴262和大直径部分262A。
移动轴262穿过移动辊263的通孔,并被钩住轴262的卡环(未表示)限制防止其从孔中脱离。
细长孔264对应于延伸通道220E,并定位在中心线CL的一侧,并与转向器231相对,且平行于中心线CL,而且还垂直。
对于本实施例,当细长孔264平行于中心线CL时,移动辊263(移动轴262)平稳地向左或向右移动。结果,盘状物D被平稳地分配。
当从第一出口280和第二出口281分配盘状物D时,细长孔264或者相对于中心线CL倾斜定位,或者相对于中心线CL垂直定位。通常,移动轴262由细长孔264的下边缘止动,移动辊263与第一端222C和第二端222D保持预定的距离。
该距离小于盘状物D的直径。
但是,当移动辊263由盘状物D推动时,移动辊263至少移动硬币D的直径一样的距离。
因此,盘状物D穿过移动辊263及其端部之间。
移动轴262的止动器可更换成专用止动器,该专用制动器定位在底板221处并可调节。
第一出口280位于第一端222C和移动辊263之间。
第二出口281位于第二端222D和移动辊263之间。
接触器261可变换成固定轴或板。
当接触器261是辊263时,盘状物D被平稳地分配,因为其与盘状物D的摩擦阻力较小。
接着,解释偏压装置270。
第一弹簧271A钩在第一闩锁266和移动轴262的端部之间。第二闩锁274在底板221的反面向横向延伸,并与第一闩锁266反方向定位。
第二闩锁274定位在第一闩锁266的轴线上。
第二弹簧271B钩在第二闩锁274和移动轴262之间。
第一弹簧271A和第二弹簧271B定位在与导向通道220和延伸通道220E对称的位置上。
第一弹簧271A和第二弹簧271B具有相同的弹簧力。因此,移动轴262平行移动。
当移动轴262平行移动时,移动轴262可平滑地移动。
因此,硬币被平稳且相等地分配。
偏压装置270具有使接触器261向导向通道220弹性移动的功能。
因此,偏压装置270可变换成橡胶式或气压式。
接着解释盘状物D的检测装置290。
第五光电传感器292(传输型)通过螺钉293固定在底板221的反面。
传感器头292A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的侧面,并穿过底板221的槽口291。
如图12所示,传感器头292A是门形状,低通道294延续到第一出口280。
因此,当盘状物D经过低通道294时,光轴被盘状物D切断,因而检测盘状物D的通过。
第六光电传感器295(传输型)通过螺钉293固定在底板221上。
传感器头295A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的侧面,并穿过底板221的槽口296,并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的左侧。
传感器头295A是与第五光电传感器292形状相同的门形状,低通道294延续到第二出口281。
因此,当盘状物D经过低通道294时,光轴被盘状物D切断,从而检测盘状物D的通过。
检测装置290可变换成反射式或非光电传感器。
而且,检测装置290可检测移动轴262或移动辊263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使用一个检测装置290。
接着,解释第二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在转向器231定位在延伸通道220的情况下,参考图13来解释。
螺线管242未被激励,衔铁243被向下拉,转向器231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处(图11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盘4旋转,从而一个接一个地向导向通道7发放出盘状物D。
顶部的盘状物D从导向通道220进入延伸通道220E,并与转向器231接触。
另外,盘状物D的右侧与转向器231接触,因为转向器231偏离开中心线CL而定位在右侧。
盘状物D被进一步上推。
在这个过程中,盘状物D由后续盘状物的力2F1推动,并承受转向器231的反向力2F2。
第一力2F1具有大致位于中心线CL上的矢量。相反力2F2具有穿过中心线CL并与之形成一个钝角的矢量,这是因为转向器231偏离开中心线CL定位。
因此,第一力2F1和反向力2F2之间的合力2F3具有指向第二出口281的矢量。
因此,盘状物D被向第二出口281引导。
移动辊263被盘状物D沿细长孔264移动,因为第二端222D和移动辊263之间的距离小于盘状物D的直径。
当盘状物D的直径部分穿过第二端222D和移动辊263之间时,移动辊263被偏压装置270推向导向通道220,从第二出口281分配盘状物D。
然后,第六检测装置295检测盘状物D,并输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用于计算盘状物D的数量和/或检测分配错误。
移动辊263可在它与转向器231接触之前与盘状物D接触。
接着,在转向器231未定位在延伸通道220E的情况下,参考图14来解释。
首先,盘状物D的左侧与移动辊263接触。
因此,盘状物D承受位于中心线CL上的第一力2F1,和由在后盘状物D作用的来自移动辊263的反向力2F4。
第一力2F1和第二反向力2F4的合力具有指向第一出口280的矢量。
因此,盘状物D向上移动,并与第一端222C接触,并向上推移动辊263。
当盘状物D的直径部分穿过第一边缘222C和移动辊263之间时,由偏压装置270积极地从第一出口280分配盘状物D。
在分配硬币D后,第一检测装置292立即检测盘状物D。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它包括导向通道(20,220),引导盘状物(D)并使盘状物(D)对齐;接触器(61,261),位于导向通道(20,220)的延伸通道处,该接触器偏离导向通道(20,220)的中心线(CL),并被向导向通道(20,220)促进;位于延伸通道处的转向器(31,231),该转向器有选择地与接触器(61,261)相对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通道(20,220)包括底板(21,221);一对导向板(22A,22B,222A,222B),该导向板固定在底板(21,221)上,并相距预定距离,且相平行;和支承板(23,223),该支承板定位在与底板(21,221)相对的导向板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触器(61,261)包括辊(63,263)和加荷装置(70,270),该辊可在支承轴(62,262)上旋转,该加荷装置对支承轴(62,262)的两端加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接触器(61,261)的导向板(22B,222A)的一端位置与另一个导向板(22A,222B)的一端位置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盘状物D与导向板(22A,22B,222A,222B)、转向器(31,231)和接触器(61,261)接触时,接触器(61,261)与接触器(61,261)的一侧接触,而不是与盘状物(D)的直径部分接触。
6.一种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它包括导向通道(20,220),该导向通道由底板(21,221)、一对导向板(22A,22B,222A,222B)构成,该导向板固定在底板(21,221)上,并相距预定距离,且互相平行;支承板(23,223),该支承板定位在与底板(21,221)相对的导向板一侧上;接触器(61,261),由辊(63,263)构成,该辊可在支承轴(62,262)上旋转,该支承轴可在位于底板(21,221)上的细长孔(64,264)内沿导向通道(20,220)的延伸线滑动;弹簧(71A,71B,271A,271B),该弹簧钩住支承轴(62,262)的两端;和转向器(31,231),该转向器定位在延伸通道处,并有选择地与接触器(61,261)相对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器(231)与杠杆(248)连接,该杠杆偏离开导向通道(220)的中心线(CL)定位,并交叉垂直于中心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248)包括平行于导向通道(220)定位的第一杠杆(249)和第二杠杆(250),第二杠杆(250)从第一杠杆(249)的上部垂直于导向通道(220)延伸,杠杆呈倒转的L形并可在位于第二杠杆(250)处的轴(247)上旋转,与第一杠杆(249)相比,轴(247)偏离导向通道(220);致动器(242)的移动件(243)与第二杠杆(250)联接,其联接位置进一步远离轴(247)。
全文摘要
本发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防止盘状物在转向装置中堵塞。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使转向装置及其厚度小型化。本发明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简化转向装置并降低其成本。这种盘状物的转向装置包括引导并对齐盘状物的导向通道;位于导向通道的延伸通道处的接触器,该接触器偏离开导向通道的中心线,并被强制引导至导向通道;位于延伸通道的转向器,该转向器有选择地与接触器相对定位。
文档编号G07D9/00GK1432522SQ03101478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安部宽, 榎本稔 申请人:旭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