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再生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记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298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生信息的信息再生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全息图记录技术,例如有日本特开2010-003358号公报(专利文献1)。该技术中的记录图案,如该公报的0050段落所记载的那样“将针对1个方向的排列中的开/关像素连续数的下限值制约成K(K≥2,K:自然数)。例如,K=2的情况下像素连续数的下限值为2像素,因此排列中的开/关像素连续数为2个像素、3个像素、4个像素……,最少连续2个像素,排除1个像素的记录图案”,如0051段落所记载的那样,公开了“作为结果在盘整体中能够实现K倍的高密度化”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033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实施专利文献1的高密度记录方法的情况下,没有描述生成具有空间光调制器的像素连续数的下限值K的图案的具体方法,编码率较高的调制方法的实现成为课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例如,通过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来解决上述课题。发明效果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高编码率的调制方式的同时,通过良好地整合解码方式和解调方式的EXIT曲线来实现纠错能力高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波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波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4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拾波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5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6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信号生成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7是表示信号生成电路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8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9是表示信号处理电路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0是表示RLL解调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1是表示RLL解调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2是表示卷积码解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3是表示卷积码解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14是表示RLL(1,∞)的1比特的状态转移的图。图15是表示RLL(1,∞)的2比特的状态转移的图。图16是表示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图。图17是表示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图。图18是表示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图。图19是表示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表。图20是表示考虑了预比特(perbit)的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表。图21是表示求解NRZI后的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表。图22是求解NRZI后的RLL(1,∞)的网格线图。图23是表示RLL解调电路的EXIT图表的图。图24是求解NRZI后的RLL(1,∞)的网格线图。图25是表示RLL解调电路的EXIT图表的图。图26是表示卷积编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7是表示卷积编码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8是表示卷积编码器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29是表示卷积码解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0是表示RLL解调电路和卷积码解码电路的EXIT图表的图。图31是表示RLL解调电路和卷积码解码电路的EXIT图表的图。图32是表示RLL解调电路和卷积码解码电路的EXIT图表的图。图33是表示信号处理电路的再生性能的图。图34是表示卷积码电路中的基于咬尾的终端处理方法的图。图35是表示卷积码电路中的基于零尾的终端处理方法的图。图36是表示卷积编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7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内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8是表示软符号编码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39是表示涡轮均衡电路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40是表示信号处理电路的动作流程的实施例的概要图。图41是表示RLL(1,∞)的3比特的状态转移的表。图42是RLL(1,∞)的网格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按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利用全息术(holography)对数字信息进行记录和/或再生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经由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与外部控制装置91连接。在记录的情况下,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通过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从外部控制装置91接收要记录的信息信号。在再生的情况下,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通过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向外部控制装置91发送所再生的信息信号。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具备拾波器11、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位置检测光学系统15以及旋转电动机50,光信息记录介质1可通过旋转电动机50旋转。拾波器11发挥如下作用: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射出参照光和信号光,利用全息术向记录介质记录数字信息。此时,要记录的信息信号通过控制器89经由信号生成电路86被送入拾波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信号光进行调制。在对记录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信息进行再生的情况下,在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中生成使从拾波器11射出的参照光以与记录时相反的方向入射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光波。通过拾波器11内的后述的光检测器检测由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通过信号处理电路85对信号进行再生。通过控制器89经由光闸控制电路87来控制拾波器11内的光闸的开闭时间,由此能够调整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照射的参照光和信号光的照射时间。固化光学系统13发挥如下作用:生成用于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预固化和后固化的光束。预固化是在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内的所希望的位置记录信息时,在向所希望的位置照射参照光和信号光之前预先照射预定光束的前工序。后固化是在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内的所希望的位置记录信息后,为了使得无法向该所希望的位置追记而照射预定光束的后工序。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用于检测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旋转角度。在将光信息记录介质1调整为预定旋转角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检测与旋转角度对应的信号,使用所检测出的信号,通过控制器89经由盘旋转电动机控制电路88控制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旋转角度。从光源驱动电路82向拾波器11、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内的光源供给预定的光源驱动电流,能够从各个光源以预定的光量发出光束。此外,拾波器11和盘固化光学系统13设有能够使位置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半径方向滑动的机构,经由访问控制电路81进行位置控制。然而,利用全息术的角度复用原理的记录技术具有针对参照光角度的偏差的容许误差变得极小的趋势。因此,需要在拾波器11内设有检测参照光角度的偏差量的机构,在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内具备通过伺服信号生成电路83生成伺服控制用信号,并经由伺服控制电路84修正该偏差量的伺服机构。此外,拾波器11、固化光学系统13、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4、位置检测光学系统15也可以将几个光学系统结构或全部光学系统结构汇总为一个来简化。图2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拾波器11的基本的光学系统结构的一例中的记录原理。射出光源201的光束透射准直透镜202,入射到光闸203。光闸203打开时,光束通过光闸203后,例如通过由1/2波长板等构成的光学元件204以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光量比成为所期望的比等的方式控制偏振光方向后,入射到PBS(PolarizationBeamSplitter,偏振分束器)棱镜205。透射了PBS棱镜205的光束作为信号光206作用,通过扩束器208扩大光束直径后,透射相位掩模209、中继透镜210、PBS棱镜211后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212。通过空间光调制器212附加了信息的信号光被PBS棱镜211反射,在中继透镜213和空间滤波器214中传播。之后,信号光通过物镜215聚光于光信息记录介质1。另一方面,在PBS棱镜205反射的光束作为参照光207发挥作用,通过偏振方向变换元件216根据记录时或再生时设定为预定的偏振方向后,经由反射镜217和反射镜218入射到加尔瓦诺镜219。加尔瓦诺镜219可以通过致动器220来调整角度,因此可以将通过透镜221和透镜222后入射到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参照光的入射角度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另外,为了设定参照光的入射角度,也可以使用变换参照光的波面的元件来替代加尔瓦诺镜。这样,使信号光和参照光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相互重合地入射,由此在记录介质内形成干涉条纹图案,将该图案写入到记录介质来记录信息。此外,可以通过加尔瓦诺镜219来改变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入射的参照光的入射角度,因此能够进行基于角度复用的记录。以下,在同一区域改变参照光角度来记录的全息图中,将与每一个参照光角度对应的全息图称为页(page),将在同一区域进行角度复用的页的集合称为册(book)。图3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拾波器11的基本的光学系统结构的一例中的再生原理。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时,如上所述使参照光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入射,透射光信息记录介质1后的光束被可由致动器223调整角度的加尔瓦诺镜224反射,由此生成其再生用参照光。通过该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在物镜215、中继透镜213以及空间滤波器214中传播。之后,再生光透射PBS棱镜211并向光检测器225入射,可再生所记录的信号。作为光检测器225,例如可以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但只要能够再生页数据,则也可以是任何元件。图4是表示拾波器11的其他结构的图。在图4中,射出光源401的光束透射准直透镜402,向光闸403入射。光闸403打开时,光束通过光闸403后,例如通过由1/2波长板等构成的光学元件404以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光量比成为所期望的比的方式控制偏振光方向后,向偏振分束器405入射。透射了偏振分束器405的光束经由偏振分束器407后向空间光调制器408入射。通过空间光调制器408附加了信息的信号光406被偏振分束器407反射,在仅使预定入射角度的光束通过的角度滤波器409中传播。之后,信号光束通过物镜410聚光于全息图记录介质1。另一方面,被偏振分束器405反射后的光束作为参照光412发挥作用,通过偏振方向变换元件419根据记录时或再生时设定为预定的偏振方向后,经由反射镜413和反射镜414入射到透镜415。透镜415起到使参照光412在物镜410的后焦面上聚光的作用,在物镜410的后焦面上一次聚光后的参照光被物镜410再次变为平行光而入射到全息图记录介质1。在此,物镜410或光学模块421例如能够向符号420所示的方向驱动,通过使物镜410或光学模块421的位置沿着驱动方向420偏移,物镜410和物镜410的后焦面中的聚光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因此能够将向全息图记录介质1入射的参照光的入射角度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另外,也可以代替驱动物镜410或光学模块421,而通过致动器驱动反射镜414,由此将参照光的入射角度设定为所希望的角度。这样,使信号光和参照光在全息图记录介质1中相互重合地入射,由此在记录介质内形成干涉条纹图案,将该图案写入到记录介质来记录信息。此外,通过使物镜410或光学模块421的位置沿着驱动方向420偏移,能够使向全息图记录介质1入射的参照光的入射角度变化,由此能够进行基于角度复用的记录。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对全息图记录介质1入射参照光,通过加尔瓦诺镜416反射透射了全息图记录介质1的光束,由此生成其再生用参照光。通过该再生用参照光再生的再生光在物镜410、角度滤波器409中传播。之后,再生光透射偏振分束器407并向光检测器418入射,可再生所记录的信号。图4所示的光学系统采用使信号光和参照光向同一物镜入射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光学系统结构相比,具有可大幅小型化的优点。图5是表示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中的记录、再生动作流程的图。在此,尤其对利用全息术的记录再生相关的流程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向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插入光信息记录介质1后,直到记录或再生的准备完成为止的动作流程的图,图5(b)是表示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向光信息记录介质1记录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的图,图5(c)是表示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再生记录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中的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的图。如图5(a)所示,若插入介质(501),则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例如进行盘判断,即判断插入的介质是否是利用全息术来记录或再生数字信息的介质(502)。盘判断的结果,若判断为是利用全息术来记录或再生数字信息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则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读出对光信息记录介质设定的控制数据(503),取得例如与光信息记录介质相关的信息或例如与记录、再生时的各种设定条件相关的信息。读出控制数据后,进行对应于控制数据的各种调整或与拾波器11相关的学习处理(504),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完成记录或再生的准备(505)。从准备完成状态到记录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如图5(b)所示,首先,接收要记录的数据(511),向拾波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送入与该数据对应的信息。之后,为了能够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记录高品质的信息,根据需要事先进行例如光源301的功率最佳化或光闸303的曝光时间的最佳化等各种记录用学习处理(512)。之后,在查找动作(513)中,控制访问控制电路81,将拾波器11和固化光学系统13的位置定位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具有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再生地址信息,确认是否定位在目标位置,若没有被配置在目标位置,则计算出与预定位置的偏差量,重复进行再次定位的动作。之后,使用从固化光学系统13射出的光束对预定区域进行预固化(514),使用从拾波器11射出的参照光和信号光记录数据(515)。记录完数据后,使用从固化光学系统13射出的光束进行后固化(516)。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从准备完成状态到再生所记录的信息为止的动作流程如图5(c)所示,首先,在查找动作(521)中,控制访问控制电路81将拾波器11和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2的位置定位在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预定位置。在光信息记录介质1具有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再生地址信息,确认是否定位在目标位置,若没有配置在目标位置,则计算出与预定位置的偏差量,重复进行再次定位的动作。之后,从拾波器11射出参照光,读出记录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中的信息(522),发送再生数据(523)。图6是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信号生成电路86的框图,图7是信号生成电路86中的信号生成流程。记录时,若开始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用户数据,则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向控制器89通知开始了用户数据的输入。控制器89接受该通知,命令信号生成电路86对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的1页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处理。以通过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运算电路601检测再生时错误的方式,针对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输入的数据进行对用户数据CRC化的控制(701),通过加扰电路602,以防止开(ON)像素数和关(OFF)像素数大致相等,重复相同图案为目的,实施用于添加伪随机数数据列的加扰化(702)。通过卷积编码电路603对加扰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的一种即卷积编码(703),通过交织电路604进行卷积编码结果的比特顺序的调换(704),通过RLL(Runlengthlimited,游长受限)调制电路605以遵守RLL规则的方式进行调制(705)。在此,对RLL调制进行说明。一般,将RLL表述为RLL(d,k)。“d”和“k”表示在基于不归零就反向(NRZI:NonReturntoZeroInvert)规则的信道数据列中“0”的最小游程长度(run-length)和最大游程长度。例如,RLL(1、∞)允许“0”的游程长度为1的“101”,但不允许游程长度为0的“11”这样的数据列。在该例子中不规定最大游程长度。之后,通过二维电路606二维地排序调制数据而构成1页量的二维数据,附加成为再生时的基准的标记或成为页信息的首部(706),向拾波器11内的空间光调制器312转发二维数据。图8是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0的信号处理电路85的框图,图9是信号处理电路85中的信号处理流程。再生时,若拾波器11内的光检测器225检测出图像数据,则控制器89向信号处理电路85指令对从拾波器11输入的1页量的数据进行再生处理。通过图像位置检测电路801进行从拾波器11输入的图像数据内检测标记来提取出有效数据范围的控制(901)。接着,使用检测出的标记通过图像失真修正电路802进行图像的斜率/倍率/变形等失真修正,进行将图像数据变换为所期待的二维数据大小的控制(902)。通过均衡电路803对该二维数据进行适应于后段的LLR(LoglikelihoodRation,对数似然比)运算电路804的处理的特性的均衡处理(903)。在此,对该均衡方法进行说明。均衡可以通过二维FIR(FiniteImpulseResponse,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来实施,而该滤波器系数可以使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法LMMSE(LinearMinimumMeanSquaredError)等自适应算法来计算。如非专利文献“JapaneseJournalofAppliedPhysicsVol.45,No.2B,2006,PP.1079-1083”所记载的那样,LMMSE是计算出均衡后的信号与理想信号的平方误差的平均值为最小的滤波器系数的算法。另外,以LMMSE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沃特拉(Volterra)滤波器这种非线性滤波器等的其他结构、算法。接着,在后述的RLL解调电路805中一般使用对数区域的编码方法,在LLR运算电路804中运算对数似然比(LLR)(904)。在此,对LLR运算方法进行说明。该LLR是均衡电路803输出y的记录比特为0的概率与为1的概率的比的对数表现,可以通过(式1)表示。另外,L(y)表示应求出的LLR,P(b=0|y)表示在y中b为0的概率,P(b=1|y)表示在y中b为1的概率。[数学式1]然而,无法在解码时直接求出P(b=0|y)、P(b=1|y),因此,假定大于均衡电路803输出y的平均值的值为1,除此以外的值为1,并能够通过(式2)计算。另外,μ1和μ0是1和0的平均值,σ1和σ0是1和0的标准偏差。[数学式2]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LLR运算方法,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计算。接着,在RLL解调电路805中,根据LLR运算电路804输出来解调RLL调制数据(905)。使用图10、图11说明上述解调。如图10所示,RLL解调电路805由后验概率(APP:APosterioriProbability)解码器1001构成。APP解码器1001一般以代码数据的事先信息Lca、信息数据的事先信息Lia为输入,输出代码数据的外部信息Lce、信息数据的外部信息Lie。此外,如图11的APP解码器1101所示,根据APP解码器,有时输出代码数据的事后信息Lcp、信息数据的事后信息Lip,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法运算电路1102从事后信息减去事先信息来得到代码数据的外部信息Lce、信息数据的外部信息Lie。RLL解调电路805以LLR运算电路804输出为Lca,交织电路808输出为Lia输入到APP解码器,将输出即Lie输入到去交织电路806。另外,后述的重复处理的首次,由于交织电路808输出不确定,因此以LLR=0为输入。此外,该APP解码器使用BCJR(Bahl,Cocke,JelinekandRaviv)算法等为较佳,但也可以使用SOVA(SoftOutputViterbiAlgorithm,软输出维特比算法)等其他算法。接着,在去交织电路806中以撤销交织电路604的比特顺序的调换的方式调换RLL解调电路805输出的LLR(906),在卷积码解码电路807中根据去交织电路806输出的LLR,通过BCJR算法等对卷积码进行解码(907)。使用图12、图13说明该解码。如图12、图13所示,与RLL解调电路805同样地,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由APP解码器构成。以去交织电路806输出为Lca,LLR=0为Lia输入到APP解码器,将输出即Lce输入到交织电路808,将Lie输入到二值化电路809。另外,如图13所示,在APP解码器1301输出事后信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法运算电路1302从Lcp减去Lca来计算出Lce。接着,在执行重复处理的情况下(908),通过交织电路808再次对卷积码解码电路807输出进行交织,并输入到RLL解调电路805作为信息数据的事先信息Lia(909)。通过多次重复以上的RLL解调电路805、去交织电路806、卷积码复合电路807、交织电路808中的处理,能够提高解码的性能。在结束该重复处理的情况下(908),通过二值化电路809进行以下二值化处理(910),即若卷积码解码电路807输出的LLR为0以上则设为1,若不到0则设为0,通过解扰电路810解除添加伪随机数数据列的加扰后(911),通过CRC运算电路811确认在用户数据内是否包含错误(912)。之后,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转发用户数据。以上为信号生成电路86和信号处理电路85的流程,接着,详细说明RLL调制电路605和RLL解调电路805。首先,在本实施例中,进行RLL调制的目的是使上述的拾波器11的空间光调制器312显示最小游程长度K像素的RLL调制后的图案,由此使记录介质中的全息图大小成为1/K倍,能够实现高密度化。一般,通过(式3)表示记录在全息图记录介质中的全息图大小。L是傅里叶平面(Fourierplane)(全息图记录介质中)中的全息图大小,f是物镜315的焦距,λ是光源301的波长,Δ是空间光调制器312的像素大小。[数学式3]由此,判定为全息图大小与空间光调制器212的像素大小成反比。通过RLL调制将游程长度限制为K像素等价于使该像素大小虚拟地设为K倍。因此,若使最小游程长度K像素的RLL调制的调制效率大于1/K,则得到高密度化的效果。此外,不需要为了该目的而限制最大游程长度。作为一例,使用图14~图22说明空间光调制器312中最小游程长度K=2像素的情况下的调制方法。最小游程长度K=2像素是基于NRZI规则的信道数据中RLL(d,k)的d=1的情况,在作为现有的光盘的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中的RLL(1,7)中也被使用。但是,在现有的光盘中使用定义了输入输出比特的表来进行调制,因此难以像RLL解调电路805那样进行APP解码。因此,为了容易进行APP解码而通过网格定义RLL调制。首先,能够通过图14表示RLL(1,∞)的状态转移。在图14中能够获知不是1之后连续1的转移,而是遵守d=1的制约。该调制的调制效率的理论界限可以通过状态转移的转移矩阵的最大固有值的底2的对数来求出,可以通过(式4)来表示图14的转移矩阵D。[数学式4]该转移矩阵D的最大固有值为1.618,求出RLL(1,∞)的调制效率的理论界限为0.6942。为了使调制解调电路的结构简单化,输入输出比特数较小为佳,若将2个比特调制成3个比特,则能够实现接近理论界限0.6942的调制效率0.6666。在该情况下,是输出3个比特的调制,因此从图14的1个比特的状态转移经过图15的2个比特的状态转移后,考虑图16的3个比特的状态转移。此外,是输入2个比特的调制,因此在图16的状态转移中若从2个状态1、2分别输出2个比特的组合即4条(=22条)路径,则可以说能够进行调制。但是,从状态1仅有3条路径,无法得到4条路径。因此,首先如图17所示,将状态2分为状态21、22这2个状态。接着,如图18所示,使状态1和状态22简并。由此,能够将来自各状态的路径确保为4条。图19是表示该情况的表。在该表中,例如状态:S0、输入:00中的000/0表示若在状态S0下输入00则输出000,并向状态S0转移。然而,此前的讨论是基于NRZI规则的信道数据中的转移,在空间光调制器312中显示的数据必须是求解了NRZI的数据。因此,如图20所示,考虑将在之前转移中输出的最后的比特设为预比特(Pre-bit)的情况下的转移。若针对该比特求解NRZI,则成为图21。图22是以网格表述了图21的转移的图。在图22中,路径的线类型的不同表示输入比特的不同,在路径近旁记载的数字表示8进制表述的输出比特。以上的例子描述了RLL(d,k)的最小游程长度d=1的情况,但在d=2以上的情况或约束最大游程长度k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思路进行网格表述。在此,图23表示使用该图22的RLL调制网格通过RLL解调电路805进行解调时的EXIT(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er,外信息转移)解析结果。EXIT解析是在非专利文献“S.tenBrink,‘ConvergenceBehaviorofIterativelyDecodedParallelConcatenatedCodes’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Vol.49,No.10,pp.1727-1737,October2001”中提倡的方法,能够使输入输出中的相互信息量的变化可视化。图23的横轴表示图10中向APP解码器1001的Lia输入的数据的相互信息量Ia,纵轴表示从Lie输出的数据的相互信息量Ie,各个EXIT曲线表示向Lce输入的信道的SNR(SignaltoNoiseRatio,信噪比)引起的不同。另外,使用(式5)来计算在此使用的SNR。另外,μ1和μ0是1和0的平均值,σ1和σ0是1和0的标准偏差。[数学式5]确认图23的EXIT曲线时可知,在输入相互信息量Ia=1时输出相互信息量Ie不为1,如此这样无法得到较佳的性能。因此,将图22的RLL调制网格变形为图24那样。图22的网格中有路径重复的地方,分离图22中的S0、S3而调整成各状态的输入输出的路径为4条而得的网格为图24。图25表示使用了图24的RLL调制网格的RLL解调电路805的EXIT解析结果。根据该EXIT曲线,在输入相互信息量Ia=1时输出相互信息量Ie=1,能够设为容易取得与后述的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的EXIT曲线的整合的状态。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够决定RLL调制方式。接着,详细说明卷积编码电路603和卷积码解码电路807。首先,在RLL解调电路805、去交织电路806、卷积码复合电路807、交织电路808中的重复处理中为了提高性能,重要的是取得RLL解调电路805和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的EXIT曲线的整合性。如上所述,在图25中示出了RLL解调电路805的EXIT曲线,但要求与其整合的卷积码。此外,为了能够自由地设计卷积码的编码率,应用删余码(Puncturedcode)。删余码是通过删除卷积编码器的输出比特中的若干比特而不输出,来得到比原代码的卷积码高的编码率的方式。图26表示应用了该删余码的卷积编码电路603的例子。卷积编码器2601对加扰电路602输出进行卷积编码,通过删余电路2602对比特进行取样并输出。作为卷积编码器2601,可以使用图27(约束长度2)或图28的(约束长度5)的结构。这是因为通过位移寄存器2701、2801~2804使输入数据延迟,通过异或电路2702、2805、2806进行与或运算,通过多路复用器2703、2807依次输出比特。由此,卷积编码器2601成为针对输入的1比特输出2比特的结构。此外,在删余电路2602中,例如使用删余矩阵[1101]控制成在一次“0”的定时不向4个比特输出1个比特。根据以上,卷积编码器2601的编码率为0.5,但通过删余成为4/3倍,因此卷积编码电路603的编码率成为2/3。另外,通过使用删余码,能够与所记录的区域、介质的种类对应地切换编码率,控制纠错能力。接着,删余码中的解码,向通过删余取样的比特的位置插入LLR=0的数据,使用原代码的网格进行APP解码即可。基于该思路,在图29中表示应用了删余码的情况下的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的例子。通过解删余电路2901对去交织电路806的输出插入LLR=0的数据,输入到APP解码器1201的事先信息Lca,计算出外部信息Lce。该外部信息Lce在重复处理中用作RLL解调电路805的信息数据的事先信息,因此需要重新删余。因此,通过删余电路2902进行针对外部信息Lce的取样后,输入到交织电路808中。在此,在图30中表示使用了图27的编码器的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的EXIT解析结果。与图23的不同点在于,追加了卷积码解码的EXIT曲线。对于卷积码解码的EXIT曲线,横轴表示从图29中的APP解码器1201的Lie输出的数据的相互信息量Ie,纵轴表示向Lca输入的数据的相互信息量Ia。图30表示通过重复处理在RLL解调电路805和卷积码解码电路807之间进行相互信息量的交换,若相互信息量(横轴)收敛为1,则能够无错误地进行解码。例如,在图30的SNR=0dB的情况下,在相互信息量达到1之前RLL解调和卷积码解码的EXIT曲线交错,无法正确地进行解码。与此相对,在SNR=3dB的情况下,EXIT曲线没有交错。在图31中表示此时的相互信息量的交换。RLL解调电路805最初输出约0.6的相互信息量,输入到卷积码解码电路807,输出其解码结果即约0.3的相互信息量。获知通过该重复将卷积码解码电路807输出的相互信息量(横轴)收敛为1。此外,能够从该图估算为了收敛为1而需要的重复次数。因此,也可以根据该重复次数决定解码电路的重复次数。此外,相互信息量收敛为1,这可以说2条EXIT曲线的交差点的相互信息量为1即可。并且,即使不是1,只要是解码后的比特错误率为规定值(10的﹣6次方等)的相互信息量即可,例如是0.9以上。并且,若对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0向信号生成电路86输入的数据附加了纠错码,则相互信息量也可以是更低的值。在此,作为参考,在图32中表示使用了图28的编码器的卷积码解码电路807的EXIT解析结果。作为卷积码解码器单体,虽然图28的约束长度5的编码器的修正能力高于图27的拘束长度2的编码器,但与RLL解调组合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如上所述是EXIT曲线的整合。若如图32的A所示存在曲线间隔窄的位置,则在SNR变差的情况下曲线交错,因此纠错能力下降。图33表示为了确认该情况而一边改变再生信号的SNR,一边执行图8的再生信号处理而得的结果的比特错误率。结果,获知与EXIT曲线良好整合的约束长度2的卷积码的修正能力高。根据以上的电路结构、处理步骤,通过使用应用于RLL调制后的数据的卷积码,能够提高再生性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与RLL调制组合的编码方式,使用卷积编码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与RLL解调的EXIT曲线取得整合的解码方法,也可以使用重复编码或单一奇偶码编码等其他方式。此外,作为删余矩阵,使用[1101]将编码率设为0.66,但也可以使用[110]将编码率设为0.75,或者使用[1101101]将编码率设为0.70等使用其他删余。由此,能够自由地设定纠错能力。此外,在卷积编码电路603中如图34所示,以预定的处理单位进行了卷积编码(图34(a)),将处理单位的最初的比特数附加到处理单位的最后(图34(b)),进行卷积编码后(图34(c))删除相当于附加的比特的码字(图34(d)),作为编码数据的咬尾方式的终端方法是有效的。由此,在APP解码中,能够使用解码后的数据来确定终端的解码路径,能够提高纠错能力。此外,如图35所示,还有将零附加在处理单位的最后的零尾方式的终端方法。这会使用记录容量,但由于使用已知的数据,因此纠错能力高。另外,在任何方法中,附加的数据量为要使用的卷积编码器的约束长度程度即可。以上方法,既可以在实施例1中应用,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应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卷积编码电路603的结构。在图36中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卷积编码电路603的结构。在实施例1中,为了实现编码率2/3的卷积编码而使用了删余码,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编码率2/3而使用图36所示的输入2比特、输出3比特的卷积编码器。该编码器,通过信号分离器3601将输入数据分离为2个系统,通过位移寄存器3602延迟,通过异或电路3603~3605进行与或运算,通过多路复用器3606依次输出比特。该卷积码具有与图30的卷积码解码的EXIT曲线相同的特性。通过以上结构,不需要图26的删余电路2602、图29的解删余电路2901,电路结构变得简单。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再生时的重复处理中的回路的结构。在图37中表示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电路85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点在于软符号编码电路3701、涡轮(turbo)均衡电路3702。图38表示软符号编码电路3701的结构,图39表示涡轮均衡电路3702的结构。此外,图40表示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流程。为了将交织电路808输出返回到均衡电路,需要设为涡轮均衡电路3702中的比特的期待值。因此,向APP解码器3801输入交织电路808输出,作为信息数据的事先信息Lia,得到代码数据的外部信息Lce。该外部信息为LLR,因此通过LLR变换电路3802使用(式6)来计算出比特的期待值(4001)。该式可以通过(式1)和P(b=0|y)+P(b=1|y)=1的关系来求出。[数学式6]接着,在涡轮均衡电路3702中,通过减法运算电路3901从图像失真修正电路802输出中减去软符号编码电路3701输出,通过自适应均衡电路3902使用LMMSE等来进行滤波器系数学习并进行均衡(4002)。另外,在信道信号中残存有代码间干扰,并判明了其干扰特性的情况下,向软符号编码电路3701的输出卷积干扰特性,由此能够提高均衡精度。通过以上的结构,能够构成包含均衡的重复处理的回路,能够提高纠错能力。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一定必须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对某实施例的结构追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可以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作为变形例,可以列举以下的结构。作为变形例1,是再生记录了信息的记录介质的信息再生装置,上述记录介质通过具备针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的纠错编码部、调换上述纠错编码部的输出的顺序的交织部、根据RLL调制网格对上述交织部的输出进行RLL调制的RLL调制部的信息记录装置记录信息,该信息再生装置具备:RLL解调部,其针对用于再生上述记录的信息的再生信号,通过基于上述RLL调制网格的后验概率解码进行RLL解调;去交织部,其针对上述RLL解调部的输出,撤销上述交织部中的顺序的调换;以及纠错码解码部,其针对上述去交织部的输出,通过基于上述纠错编码的后验概率解码进行纠错码解码。作为变形例2,在变形例1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RLL解调部和上述纠错码解码部的EXIT曲线的交差点中的相互信息量大致为1。作为变形例3,在变形例1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纠错编码部中的纠错编码使用卷积码。作为变形例4,在变形例3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积码是以约束长度2的卷积码为源代码的删余码。作为变形例5,在变形例1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上述记录的信息的比特串的最小游程长度为2。作为变形例6,在变形例5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状态数为6,各状态的输入输出路径为4。作为变形例7,在变形例1记载的信息再生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信息再生装置具备:软符号编码部,其从上述纠错码解码部输出生成软符号;减法运算部,其从上述再生信号减去上述软符号编码部的输出;以及均衡部,其均衡上述减法运算部的输出。作为变形例8,在再生记录了信息的记录介质的信息再生方法中,该信息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记录介质通过如下步骤记录信息:纠错编码步骤,针对输入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交织步骤,调换上述纠错编码步骤的输出的顺序;以及RLL调制步骤,根据RLL调制网格,针对上述交织步骤的输出进行RLL调制,该信息再生方法具备如下步骤:RLL解调步骤,针对上述记录的信息的再生信号,通过基于上述RLL调制网格的后验概率解码进行RLL解调;去交织步骤,针对上述RLL解调步骤的输出,撤销上述交织步骤中的顺序的调换;以及纠错码解码步骤,针对上述去交织步骤的输出,通过基于上述纠错编码的后验概率解码进行纠错码解码。作为变形例9,在变形例8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RLL解调部和上述纠错码解码部的EXIT曲线的交差点中的相互信息量为接近1的值。作为变形例10,在变形例8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纠错编码部中的纠错编码使用卷积码。作为变形例11,在变形例10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积码是以约束长度2的卷积码为源代码的删余码。作为变形例12,在变形例8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上述记录的信息的比特串的最小游程长度为2。作为变形例13,在变形例12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状态数为6,各状态的输入输出路径为4。作为变形例14,在变形例8记载的信息再生方法中,其特征在于,该信息再生方法具备如下步骤:软符号编码步骤,从上述纠错码解码部输出生成软符号;减法运算步骤,从上述再生信号减去上述软符号编码部的输出;以及均衡步骤,均衡上述减法运算步骤的输出。作为变形例14,在向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中,该信息记录装置具有:纠错编码部,其针对输入的数据使用卷积码进行纠错编码;交织部,其调换上述纠错编码部的输出的顺序;以及RLL调制部,其根据RLL调制网格,针对上述交织部的输出进行RLL调制。作为变形例16,在变形例15记载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RLL解调网格的后验概率解码和基于上述纠错编码的后验概率解码的EXIT曲线的交差点中的相互信息量大致为1,或者,上述卷积码是以约束长度2的卷积码为源代码的删余码。作为变形例17,在变形例15记载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上述记录的信息的比特串的最小游程长度为2。作为变形例18,在变形例17记载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状态数为6,各状态的输入输出路径为4。作为变形例19,在变形例18记载的信息记录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RLL调制网格遵从图41的状态转移或图42的网格。作为变形例20,在向记录介质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中,该信息记录方法具有如下步骤:纠错编码步骤,针对输入的数据使用卷积码进行纠错编码;交织步骤,调换上述纠错编码步骤的输出的顺序;以及RLL调制步骤,根据RLL调制网格,针对上述交织步骤的输出进行RLL调制。作为变形例21,在变形例20记载的信息记录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RLL解调网格的后验概率解码和基于上述纠错编码的后验概率解码的EXIT曲线的交差点中的相互信息量大致为1,或者,上述卷积码是以约束长度2的卷积码为源代码的删余码。作为变形例22,在变形例20记载的信息记录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上述记录的信息的比特串的最小游程长度为2。作为变形例23,在变形例22记载的信息记录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RLL调制网格中,状态数为6,各状态的输入输出路径为4。作为变形例24,在变形例23记载的信息记录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RLL调制网格遵从图41的状态转移或图42的网格。此外,光信息记录介质并不限于利用全息术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是DVD(DigitalVersatileDisc,数字通用光盘)或BD(蓝光(Blu-ray)(注册商标)光盘)等。此外,关于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单元等,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可以通过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而以硬件实现。此外,关于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解释、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而以软件实现。可以将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信息存储在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中,或者,存储在IC卡、SD卡、DVD等记录介质中。此外,控制线和信息线表示认为在说明上必要的部件,并不一定必须表示出产品上的所有控制线和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结构相互连接。符号说明1光信息记录介质、10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1拾波器、12再生用参照光光学系统、13盘固化光学系统、14盘旋转角度检测用光学系统、15位置检测光学系统、50旋转电动机、81访问控制电路、82光源控制电路、83伺服信号生成电路、84伺服控制电路、85信号处理电路、86信号生成电路、87光闸控制电路、88盘旋转电动机控制电路、89控制器、90输入输出控制电路、91外部控制装置、201光源、202准直透镜、203光闸、2041/2波长板、205偏振分束器、206信号光、207参照光、208扩束器、209相位掩模、210中继透镜、211偏振分束器、212空间光调制器、213中继透镜、214空间滤波器、215物镜、216偏振方向变换元件、217反射镜、218反射镜、219反射镜、220致动器、221透镜、222透镜、223致动器、224反射镜、225光检测器、401光源、402准直透镜、403光闸、404光学元件、405偏振分束器、406信号光、407偏振分束器、408空间光调制器、409扩束器、410中继透镜、411相位掩模、412中继透镜、413空间滤波器、414反射镜、415反射镜、416反射镜、417致动器、418光检测器、419透镜、420透镜、421反射镜、422致动器、423参照光、424偏振方向变换元件、425物镜、601CRC运算电路、602加扰电路、603卷积编码电路、604交织电路、605RLL调制电路、606二维电路、801图像位置检测电路、802图像失真修正电路、803均衡电路、804LLR运算电路、805RLL解调电路、806去交织电路、807卷积码解码电路、808交织电路、809二值化电路、810解扰电路、811CRC运算电路、1001APP解码器、1101APP解码器、1102减法器、1201APP解码器、1301APP解码器、1302减法器、2601卷积编码器、2602删余电路、2701位移寄存器、2702异或电路、2703多路复用器、2801~2804位移寄存器、2805、2806异或电路、2807多路复用器、3601信号分离器、3602位移寄存器、3603~3605异或电路、3606多路复用器、3701软符号编码电路、3702涡轮均衡电路、3801APP解码器、3802LLR变换电路、3901减法器、3902自适应均衡电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