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26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持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模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愈来愈多的诸如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都开始将数码拍照功能整合于其上,较为常见的设计是在消费电子产品的本体组装一模组连接器,而后将一外部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组装在此模组连接器上,从而实现数码拍照功能的整合。
在2004年8月26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特开第2004-241225号揭示了一种如上所述用于固持数码相机镜头模组的模组连接器。此模组连接器包括一矩形绝缘壳体,绝缘壳体的四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用以供一数码相机镜头模组嵌插。每一侧板内壁收容有若干端子,每一端子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顶导通部,用于抵顶镜头模组的侧壁并与设于镜头模组侧壁的导电片电性导通,由此防止镜头模组相对模组连接器水平移动,同时并实现镜头模组与模组连接器之间的电性导通。
上述现有模组连接器还包括四块金属夹持板,每一夹持板顶端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出一夹持片,夹持绝缘壳体的对应侧板,由此实现该夹持板与绝缘壳体之间的组装。每一夹持板顶端于两夹持片间向下弯折出一弹性抵压片,向下抵压镜头模组的顶面并与设于镜头模组顶面的接地片电性导通,由此防止镜头模组相对模组连接器竖直移动,并使镜头模组及模组连接器接地。
当消费电子制造厂商因检测或维修而需要将镜头模组从上述现有模组连接器内取出时,由于抵压片是从夹持板顶端向下弯折而成,因此无法向上从镜头模组顶面移开,仅能用手工或治具使抵压片横向向外变形并沿镜头模组顶面滑动而移开,此后才可将镜头模组退出。
然而,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用以限制镜头模组在竖直方向移动的抵压片与镜头模组顶面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摩擦力,当抵压片沿镜头模组顶面横向向外移动时,极易刮伤镜头模组的顶面,使镜头模组受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避免镜头模组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的模组连接器已经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组连接器,能够避免外部模组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内部固持若干端子及抵压片。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开设有若干端子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抵压片位于绝缘壳体四周,具有抵压部及从抵压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作动部,抵压部伸入嵌插空间并向下抵压外部模组的顶壁,作动部可供扳动以带动抵压部向上、向外与外部模组顶壁弹性分离。
如上所述,当需要将外部模组从模组连接器内取出时,抵压部通过作动部的带动向上、向外与外部模组顶壁分离,而不致刮伤外部模组顶壁,由此避免外部模组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与图1所示的模组连接器相配合的镜头模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与外部镜头模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5至图8显示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中取出镜头模组过程的平面图。
图9为图1的俯视图。
图10为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沿图9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模组连接器,20.绝缘壳体,21.底板,22.侧板,23.嵌插空间,24.定位块,25.定位孔,221.嵌合槽,222.楔块,225.抵压槽,226.抵挤槽,227.端子槽,228.防呆槽,229.第一缺口,30.端子,31.基部,32.焊接部,33.抵顶臂,34.导通臂,35.抵顶部,36.导通部,40.夹持壳体,41.夹持板,42.收容空间,411.楔孔,412.嵌合臂,414.固定孔,415.固定块,416.抵挤片,417.盖板,418.第二缺口,419.抵挤部,50.镜头模组,51.底座,52.镜头座,53.防呆块,54.凹槽,60.抵压片,61.挤压部,611.横支臂,612.斜支臂,62.作动部,63.固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20,绝缘壳体20内部固持若干端子30及四片抵压片60,外部包覆金属夹持壳体40。
绝缘壳体20具有一矩形底板21,矩形底板21四侧边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出一侧板22,四块侧板22共同围成一嵌插空间23。其中,左右两相对侧板22的外壁两侧设有嵌合槽221,前后两相对侧板22的外壁中部设有楔块222。每一侧板22的内壁一侧镂空形成彼此连通的抵压槽225及抵挤槽226,抵压槽225上部横向向外延伸形成贯通侧板22的第一缺口229,侧板22内壁朝抵压槽225凸伸出定位块24,定位块24顶面开设与抵压槽225连通的定位孔25。每一侧板22的内壁另一侧纵向开设若干彼此平行的端子槽227,端子槽227顶端封闭,底端与外界连通并沿底板21继续向前延伸适当距离,使每一端子槽227呈正L型布置。此外,位于后部的侧板22的内壁开设一防呆槽228,防呆槽228位于端子槽227上方,顶端并与外界连通。
抵压片60包括抵压部61及分别从抵压部61两端延伸的作动部62与固持部63。其中,抵压部61具有连为一体并大致呈L型的两支臂611、612,两支臂之一的横支臂611横向布置,两支臂另一的斜支臂612倾斜向上延伸,作动部62从斜支臂612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固持部63从横支臂611末端竖直向下延伸,固持部63两侧并设有干涉部,由此与绝缘壳体20干涉配合。
每一端子30具有一竖直基部31,基部31底端水平向后弯折出焊接部32,顶端竖直向下弯折出弹性抵顶臂33,抵顶臂33底端继续倾斜向上弯折出弹性导通臂34。所述抵顶臂33的大致中部朝向导通臂34凸伸出抵顶部35,所述导通臂34的自由端向上凸伸出导通部36。
夹持壳体40由一钣金件一体加工,并由四块夹持板41扣合而成。组装时,仅需一次操作,四块夹持板41即可组装于绝缘壳体20上,故而,该夹持壳体40的一体设计能够简化组装程序、避免组装错误及增强组装稳固性。所述四块夹持板41共同围成一上、下贯通的收容空间42,其中,前后两相对夹持板41的大致中部设有楔孔411,两侧朝向收容空间42垂直弯折出嵌合臂412,左右两相对夹持板41的两侧开设有固定孔414,每一嵌合臂412向外凸伸形成固定块415,固定块415嵌入固定孔414内,由此使两相邻的夹持板41稳固扣合。每一夹持板41的顶端朝收容空间42弯折出一抵挤片416及一对盖板417。盖板417分居抵挤片416两侧,水平向前弯折延伸,两相邻夹持板41的相邻盖板417一体成形。抵挤片416对应绝缘壳体20的抵挤槽226向下弯折,抵挤片416的自由端并朝向收容空间42弯折出弹性抵挤部419。每一夹持板41一侧镂空形成第二缺口418,第二缺口418位于抵挤片416与同侧盖板417之间,并与绝缘壳体20的第一缺口229对应。
如图3所示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相配合的外部数码相机镜头模组50包括一矩形底座51,底座51的每一侧壁的上端一角对应抵压片60开设凹槽54,底座51的顶壁固接一镜头座52,底壁布设若干金属导电片(图中未示),且底座51的后端侧壁对应绝缘壳体20的防呆槽228向外凸伸出一防呆块53。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在组装时,端子30的基部31干涉嵌固于绝缘壳体20的端子槽227内,抵顶臂33及导通臂34分别弹性收容于端子槽227之位于侧板22的竖直段及位于底板21的水平段内,抵顶臂33的抵顶部35及导通臂34的导通部36露出端子槽227而伸入嵌插空间23内。抵压片60的固持部63干涉嵌固于绝缘壳体20的定位孔25内,由此使抵压片60收容于抵压槽225内,且抵压片60的抵压部61露出抵压槽225而伸入嵌插空间23内。夹持壳体40向下扣合于绝缘壳体20外部,夹持壳体40的收容空间42与绝缘壳体20的嵌插空间23重合,用以收容一外部数码相机镜头模组50(如图4所示),夹持壳体40的第二缺口418与绝缘壳体20的第一缺口229彼此对应,由此提供抵压片60的作动部62足够的作动空间。绝缘壳体20的楔块222扣合于夹持壳体40的楔孔411内,由此限制夹持壳体40相对绝缘壳体20向上运动,夹持壳体40的盖板417包覆绝缘壳体20的侧板22顶壁,由此限制夹持壳体40相对绝缘壳体20向下运动。夹持壳体40的嵌合臂412伸入绝缘壳体20的嵌合槽221内,由此使夹持壳体40与绝缘壳体20在水平方向上扣合紧密,而不至相对运动。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16对应绝缘壳体20的抵挤槽226伸入嵌插空间23内,由此提供抵挤片416弹性变形时所需的足够的收缩空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端子30的抵顶部35与抵挤片416的抵挤部419大致位于同一高度,抵压片60的抵压部61位于端子30的抵顶部35与抵挤片416的抵挤部419上方。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外部镜头模组50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将镜头模组50的防呆块53对准绝缘壳体20的防呆槽228,向下推动镜头模组50,使镜头模组50置入嵌插空间23内。此时,镜头模组50的外壁向外抵顶抵压片60的抵压部61,使抵压片60弹性变形而向外退入绝缘壳体20的抵压槽225内。然后,继续向下推动镜头模组50,直至抵压片60恢复原状而伸入镜头模组50的凹槽54内。此时,镜头模组50的底座51的四周侧壁向外抵顶端子30的抵顶部35及夹持壳体40的抵挤部419,使端子30的抵顶臂33及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16分别向绝缘壳体20的端子槽227及抵挤槽226弹性收缩,由此使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在水平方向上紧密抵接而不至相对运动。与此同时,抵压片60之抵压部61的横支臂611向下抵顶镜头模组50于凹槽54处的顶壁,由此使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在竖直方向紧密抵接而不至相对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因横支臂611水平布置,与镜头模组5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故而,于提供足够的抵顶力的同时并可避免对镜头模组50表面的压伤。此外,端子30的导通部36抵顶并导通镜头模组50的底座51的底面金属导电片,由此实现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之间的信号传输。
请再参阅图4至图8,当消费电子制造厂商因检测或维修而需要将镜头模组50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内取出时,首先,利用手工或治具沿图5中箭头所指方向向外扳动抵压片60的作动部62,使作动部62向外退入绝缘壳体20的第一缺口229及夹持壳体40的第二缺口418内。此时,作动部62带动抵压部61向外运动,使向下抵压镜头模组50之抵压部61的横支臂611向上弹性翘曲而离开镜头模组50于凹槽54处的顶壁,由此消除镜头模组50于竖直方向的限制。在此过程中,因镜头模组50底面的抵顶而始终处于向下弹性变形的端子30的导通臂34通过恢复形变的运动而向上推动镜头模组50,使失去竖直方向限制的镜头模组50逐步向上运动。而后,继续向外扳动抵压片60的作动部62,使抵压片60的抵压部61离开镜头模组50的侧壁,此时,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与镜头模组50之间具有最小的水平抵顶力。最后,沿图8向上的箭头指向于镜头模组50作用一外力,即可将镜头模组50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内轻松取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通过抵压片60下端固持部63的固定组装,使位于抵压片60上端的抵压部61具有弹性而向上从镜头模组50顶壁分离,从而不致刮伤镜头模组50顶壁,由此避免镜头模组50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
最后再请参阅图9至图11,其中,图9中的点划线表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的中心线。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于中心线一侧布置有四根端子30,于另一侧布置有一根端子30及抵挤片416。如图10所示,因夹持壳体40包覆于绝缘壳体20外部,而使夹持壳体40的抵挤片416具有足够的水平弹性偏移量;如图11所示,因端子30收容于绝缘壳体20的侧板22内,而使端子30的抵顶部35具有较小的水平弹性偏移量,故而,每一抵挤片416的抵顶力明显大于每一端子30的抵顶力。在较佳状态下,中心线一侧的抵挤片416及该侧端子30的抵顶合力矩等于中心线另一侧所有端子30的抵顶合力矩且抵挤片416及端子30于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每一侧均具有相同布置,由此可避免镜头模组50于嵌插空间23内的水平旋转及平移。
综上所述,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10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在具体设计时,也可采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其它等效技术手段,例如,将位于抵压片60下端的固持部63固接于夹持壳体40上,或者使抵压片60与绝缘壳体20或夹持壳体40一体成形。而诸如此类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仍应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并开设有若干端子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其特征是还进一步包括抵压片,该抵压片位于绝缘壳体的四周,具有抵压部及从抵压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作动部,抵压部伸入嵌插空间并向下抵压外部模组的顶壁,作动部可供扳动以带动抵压部向上、向外与外部模组顶壁弹性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还进一步包括一夹持壳体,具有四块夹持板,对应固设于绝缘壳体的侧板外侧面,每一夹持板的顶端朝向嵌插空间凸伸出抵挤片,抵顶外部模组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夹持壳体一体加工成形,并由所述四块夹持板扣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挤片位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一侧,若干端子布置于模组连接器每一侧的中心线两侧,该抵挤片与该同侧的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等于中心线另一侧所有端子对外部模组的抵顶合力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具有抵顶部,露出绝缘壳体的端子槽而伸入嵌插空间内,并与外部模组的侧壁抵顶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端子具有一竖直基部,与绝缘壳体的端子槽干涉配合,基部顶端向下弯折出弹性抵顶臂,收容于端子槽内,抵顶臂底端继续倾斜向上弯折出弹性导通臂,所述抵顶臂的大致中部朝向导通臂凸伸形成所述抵顶部,所述导通臂的自由端向上凸伸出导通部,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压片的抵压部末端向下延伸形成固持部,固持部干涉嵌固于绝缘壳体的侧板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抵压片的抵压部具有连为一体的两支臂,其中一支臂为横支臂,横向布置,另一支臂为斜支臂,倾斜向上延伸,作动部从斜支臂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固持部从横支臂末端竖直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壳体的侧板镂空形成抵压槽,抵压片收容于抵压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内部固持若干端子及抵压片。绝缘壳体具有四块侧板,四块侧板围成一嵌插空间,收容一外部模组于其内,每一侧板开设有若干端子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端子槽内并与外部模组电性导通。抵压片位于绝缘壳体四周,具有抵压部及从抵压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作动部,抵压部伸入嵌插空间并向下抵压外部模组的顶壁。当需要将外部模组从模组连接器内取出时,向外扳动作动部可带动抵压部向上、向外与外部模组顶壁弹性分离,而不致刮伤外部模组顶壁,由此避免外部模组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789964SQ20052005447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锦洲, 高怡久, 黄仲信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